A. 注册会计师 会计科 金融资产转移…这道题的会计处理是对的,为什么是什么意思
首先,过去经验不会低于9300,说明如果收不回来,只收不回700,那么700要先从甲公司扣除。按道理不能确认金融资产转移,因为收不回来的700风险没有转移给乙公司,还在甲公司一方,所以不能确认转移。为什么说按道理呢,这个问题在业界也存在争议,因为他毕竟是推测的,没有根据,所以你不好说以后到底收不回来多少。如果这题算对,算资产转移,那么我解释下分录的意思:
银行存款不用多说
继续涉入资产,说白了就是你不能收回金额的最上限,题中所说10%,那就是10000*10%=1000
如果有差额利差的问题,那超额利差也要计入继续涉入资产——超额账户(此题不涉及)
贷款也不用多说,卖了90%
继续涉入负债,就是你不能收回金额的最上限+信用增级,信用增级的意思是我作为甲公司凭什么收不回来钱先从我这扣,你不得给我点好处,信用增级就是好处。
如果有超额利差,超额利差也要计入信用增级。超额利差其实也是好处费,只是用利息的方式给你
B. 请问金融资产转移与金融资产处置是什么区别呀
处置来金融资产一般自都是直接将金融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而金融资产转移并没有全部的转移风险和报酬,可能存在继续涉入的情况。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这里所指的金融资产,既包括单项金融资产,也包括一组类似的金融资产;既包括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也包括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类似金融资产)整体。
C. 注会金融资产转移的问题
首先,过去经验不会低于9300,说明如果收不回来,只收不回700,那么700要先从甲公司扣除。按道理不能确认金融资产转移,因为收不回来的700风险没有转移给乙公司,还在甲公司一方,所以不能确认转移。
D. 关于金融资产转移 继续涉入的计量 问题! 中财注会书 p59-61页的
(1)甲银行出售了2项:90 000 000元的本金; 90 000 000元本金9.5%的利息,
保留了3项:10 000 000元本金;10 000 000元本金10%的利息;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
(甲银行保留的目的是为了“内部信用增级”,这属于次级权益。在交易过程中之所以甲银行还保留一部分权利,主要是为了保证将来信托公司利用这批贷款发行债券时,因为甲银行的一部分权益在里面,银行的信用等级相对比其他金融机构更高一些,就会产生内部信用增级,就有利于债券的发行,因此甲银行还保留一部分权益。)
甲银行转移了该组贷款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如重大提前偿付风险),但由于设立了次级权益(即内部信用增级),因而也保留了所有权相关的部分重大风险和报酬,并且能够对留存的该部分权益实施控制。根据金融资产转让准则,甲银行应采用继续涉入法对该金融资产转移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甲银行收到的91 150 000元对价,而出售部分的公允价值为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那么售价超过了出售部分的公允价值,这个差额可以理解为一种继续涉入负债,属于递延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转移的90%贷款及相关利息的对价,即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元;另一部分是因为使保留的权利次级化所取得的对价250 000元。此外,由于超额利差账户的公允价值为400 000元,从而甲银行的该项金融资产转移交易的信用增级相关的对价为650 000元。
(超额利差,指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总收益减去证券化应支付的利息,必要的服务费和违约等因素造成的坏账损失后的超额收益.它是承受损失的首要防线,当超额利差为负时,表明现金流已明显不足,这时需要动用其它形式的信用增强措施. 超额利差账户是由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收益所支持,作为以后可能的损失补偿的现金准备。)
假定甲银行无法取得所转移该组贷款的90%和10%部分各自的公允价值,则甲银行所转移该组贷款的90%部分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算见书上的表.
甲银行该项金融资产转移形成的利得=90 900 000-90 000 000=900 000元,
甲银行仍保留贷款部分的账面价值为10 000 000元。
甲银行因继续涉入而确认资产的金额,按双方协议约定的、因信用增级使甲银行不能收到的现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另外,超额利差账户形成的资产400 000元本质上也是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
因继续涉入而确认负债的金额,按因信用增级使甲银行不能收到的现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和信用增级的公允价值总额650 000元,两项合计为10 650 000元。
据此,甲银行在金融资产转移日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确认转移贷款部分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存放同业 90 900 000(101 000 000×90%)
贷:贷款 90 0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900 000
②实际收到的对价与转移贷款部分公允价值的差额(信用增级的处理):
借:存放同业 250 000(91 150 000-90 90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250 000
(分录中的250 000元可以理解为甲银行因保留了1000万元贷款的本金及其10%的利息对应的公允价值,也可以理解为银行信用的价值。)
③保留10 000 000元本金权利的处理:
借: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10 00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10 000 000
(在企业保留收取1000万元本金的同时,又承担了义务,根据题目条件:“如该组贷款发生违约,则违约金额从甲银行拥有的10 000 000元贷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不能相互抵销)
④保留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权利的处理:
借:继续涉入资产——超额账户 400 000
贷:继续涉入负债 400 000
(分录中的400 000元可以理解为甲银行因保留了9000万元贷款本金05%的利息对应的公允价值确认为继续涉入资产,同时,甲银行又承担了义务,因为题目条件给定:“如果该组贷款被提前偿付,则偿付金额按1:9的比例在甲银行和受让人之间进行分配”,所以又形成了继续涉入负债。
上述几笔分录合并,就是教材中的分录:
借:存放同业 91 150 000
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10 000 000
——超额账户 400 000
贷:贷款 90 000 000
继续涉入负债 10 65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900 000
(2)金融资产转移后,甲银行应根据收入确认原则,采用实际利率法将信用增级取得的对价650 000元分期予以确认。
(3)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对已确认资产确认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比如,在20×7年12月31日,已转移贷款发生信用损失3 000 000元,则甲银行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3 000 000
贷:贷款损失准备——次级权益 3 000 000
()
借:继续涉入负债 3 000 000
贷:继续涉入资产——次级权益 3 000 000
(因为未来担保金额下降,所以同时调整继续涉入负债和继续涉入资产,使其反映剩余担保的金额。)
(因为发生了贷款信用损失,说明这部分收取的权利减少了,同时义务也减少了,因此要同时将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同时调减。)
E. 金融资产转移这部分内容该如何理解,考试时会作为重点吗
会考,但不是太重点,背关键句,也没几句,过段时间再来看看可能就一下就开窍了。
F. 金融资产转移的问题。。
正确答案为B。
分析:资产证券化是指(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并固定地获得一定现金流的过程。在此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讲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打包上市变为流动性的资产,以便获得融资;二是要在未来固定地获得现金流,类似于股息和利息。所以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B的结论。
G.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继续教育视频答案哪里找
我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继续教育-PPT
H. 注会中金融资产第七节,金融资产转移怎么学习,看不懂
这一节的特点是抽象,而且需要在综合理解前面几节的基础上
我那时候学这一节,办法是书里面每一段话看完,看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看不懂他在讲什么的时候,仔细看他后面“比如”里面的例子,如果他没举例就自己想个符合书上描述的例子。
想不到特别好的例子的时候,可以看一下《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24章 金融资产转移,这里面的讲解比注会课本要详细一些。
不过,单纯从考试的角度,这一章不是重点,这一节也不是这一章的重点,不用特别纠结在这里。
I. 哪位大神给我解释一下 注会书中 金融资产转移那一章 继续涉入那块 有一个例题
通俗的讲,甲银行找个信托公司让贷款证券化,为了让这个证券销路好有保障,甲银行保留了1000万的本金和利息收入,以后就是这个贷款发生违约造成损失就从这个1000万中扣除,信托公司为了让银行承担这个义务,所以在给他钱的时候就多给了25万(9115-9090),作为这个次级化的对价。
而银行收到了这个25万的钱,就要承担以后贷款违约损失的义务,所以在这确认为继续涉入负债。
希望你能明白
J. 注会考试会计第二章金融资产转移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错了,那是证券方面的问题,会计上只要了解所有权转移没转移,考试不会出这种题目的,但是会让你判断或计算一些和资产转移条件有关的问题,所以记住条件才是关键,其他可看可不看。如果真要了解,那最好去看它的具体流程,金额比例怎么计算,要办理那些文件,去什么机构办理等等等等,但这不是注会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