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磊的教育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西京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自2003年2月担任校团委网络部部长职务直至毕业。
2005年10月起参加北大青鸟BNET网络工程师培训(课程2.0)
2006年9月份BNET网络工程师培训课程结束
考核取得网络工程师及信息系统专家认证
Ⅱ 王磊的音乐之路
1988年参加广州市新光杯舞蹈比赛, 广东省劲牌迪斯科舞蹈大赛, 获得双料冠军. 其后在福建、北京、海南、广东等地流浪, 体会到美丽短暂的爱情和流浪的孤独, 因真实的感悟而开始其音乐创作生涯。
1993年 在卜通100开始其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1994年首张专辑《出门人》在中国大陆发行, 并因其独到的音乐概念及独特的音乐制作, 被香港音乐组织买断在港发行权。 歌曲《长发为你而留》获奖,另一首歌曲<<此时此刻的想法>>在岭南新歌榜获奖。同年参加在深圳举办的新群众音乐共同行动,随后在广州举行大学巡回音乐会,并参加广州电台在友谊剧院所举办的演唱会,被香港乐评人誉为最最出众的乐手。并因其专辑知名度而参加由至尚举办的<<出门人>>主题音乐会。
1995年在广州举行个人演唱会,次年在大陆、香港、台湾同时发行的二张专辑《夜》。其后两张专辑《一切从爱情开始》《春天来了》在几年间相继出炉,在音乐圈内获得极高的声誉,被媒体及圈内称为北有崔健 南有王磊,并被香港媒体称为中国摇滚头号浪人。同年参加香港电台商业二台举办的回到高山摇滚音乐会。其后在广州各高校举行巡回演唱会,获得极大成功。
从1996年用简陋的四轨机做出《来回》开始, 王磊便投入到对采样技术和电子音乐的专研中。 1998年, 他开始将电子融进摇滚, 推出一张在中国摇滚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辑《广州的春梦》, 该专辑在大陆发表前已率先由香港《音乐殖民地》杂志推出海外版《春天来了》。 这张专辑为中国摇滚带来新鲜的电子气息。对电子不断升温的激情又促进他组建了一支电子与器乐结合的重型乐队泵(Pump)。 固定成员除王磊,还有DJ王东和鼓手刀疆华。
1996年 赴南京参加中国流行乐颁奖,获最佳音乐专辑奖。
1997年 在香港注册龙民音乐,开始为其他音乐人制作音乐,并推广其独立音乐概念。
1998年 策划广州新音乐势力活动,并参加香港艺术节,和台湾导演蔡明亮、香港舞者共同合作,探索性的创作实验舞剧四川好女人的全部音乐,并在香港大学作巡回演出。同年开UNPLUGGED酒吧,利用其做为阵地继续进行新音乐活动。
1999年 策划以音乐的名义音乐会,在UNPLUGGED酒吧举办了数十场大小不等的国际音乐活动,有日本的大友良英、澳洲的乐队、美国的乐队、香港的乐队及大陆的独立音乐制作
2000年 成立新乐队泵。泵乐队在2002年出版了专辑《十个兄弟抓住一个家伙》。
2001年签约北京普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由普涞公司代理其全球范围内的经纪事宜,并与普涞新锐乐队共同推出合辑。
从2002年起,王磊在泵乐队之外积极搜索,将电子和中国民乐结合之路。2003年他推出了一张结合各类舞曲`HIPHOP`实验电子`川剧和中国民乐的专辑《美丽城》。
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进军欧洲。在西班牙出版了精选辑,并参加了去年夏天巴塞罗那的Soár音乐节,随后又前往法国。2004年专辑《会飞的机器》《馨》
Ⅲ 北京师范大学 王磊教授考博竞争激烈吗
我本科是北师大教育学部毕业的,这个问题我很熟悉。
不仅适用于北师大,其他学校,比如北大也有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二者的分别也是一样的。
教育学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博士,等同于国外的PhD,是学术取向,研究取向的,全日制3-4年,奖学金全覆盖。只要你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以上,就可以申请或攻读教育学博士。
教育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职业取向,实践取向的,在职4年左右,因为是在职,所以也没有奖学金,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学费也相对较贵,北师大的十万,北大好像也是十万(不是说学费贵,就不好,中欧MBA还那么贵呢,但是依旧非常抢手和稀有)
从难度上来讲,二者并不好比,因为是面向不同的人群,如果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都有资格申请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要难不少,但也得全职读。但如果你无法脱产,同时又想深造博士学位,那教育博士更适合你。
Ⅳ 复旦大学基因博士王磊
职 务: 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所在系所(部门):环境工程系
社会兼职: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工业微生物》杂志编委,《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特约编委,并担任ES&T等30多家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废水/废弃物的生物处理与资源化
二氧化碳的生物固定与资源化
土壤碳循环与土壤生态修复
教育经历
1999.09~2002.07,博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土木结构工程系(环境工程方向)
1988.09~1991.12,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1.09~1985.07,大学本科,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
教学情况
主要教授课程
环境生物学(本科生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本科生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博士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欢迎各位有志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同学报考。
工作经历
2006.06~今,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3.09~2006.06,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3.01~2003.09,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系,副研究员
2002.07~2003.12,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副研究员
1997.04~1999.03,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1992.10~1997.03,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师, 助理研究员
Ⅳ 王磊的研究项目
1.主持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及教材开发课题(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项目)
2.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院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实践计划JS042A重点项目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
3.负责国家96-750重大项目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4.负责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核心子课题化学学科教学心理研究与应用
代表性论文:
[1]. 秦林, 王磊与孔德靖, 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物质的分离”主题探究教学模型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化学教育, 2014(03): 第13-17+11页.
[2]. 黄鸣春,王磊等, 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 “元素周期律.表”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1): 第12-18页.
[3]. 徐敏,王磊, 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价值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化学教育, 2013(01): 第6-10页.
[4]. 姜言霞等, 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发展的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3): 第20-26页.
[5]. 胡久华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4): 第44-49页.
[6]. 宋万琚与王磊, 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0): 第88-91页.
[7]. 王磊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教学研究——基于化学反应认识模型建构. 化学教育, 2012. 33(11): 第12-20页.
[8]. 刘东方与王磊, 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基于国外科学课程文件的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44-49页.
[9]. 魏锐, 黄燕宁与王磊, 例谈体现科学概念本质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64-68页.
[10]. 齐红涛, 赵河林与王磊, 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10-15页.
[11]. 支瑶等, “物质的分类”促进高中生无机物性质学习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28-35页.
[12]. 姜言霞, 王磊与支瑶,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9): 第106-112页.
[13]. 王磊, 学生认知发展研究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 2011(12): 第40-40页.
[14]. 王磊与刘东方, 中考化学试卷探究题的评价内容与水平要求设置研究——基于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11(3): 第76-80页.
[15]. 王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回顾. 基础教育课程, 2011(7): 第62-69页.
[16]. 潘程等, 对“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食品添加剂”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培养学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 2010. 31(12): 第30-33页.
[17]. 陈颖等, 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0. 31(9): 第24-29页.
[18]. 王磊与宋万琚, 营造平等空间,扩大课程参与——基于教学设计的中学化学网络教研模式及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 2010(7): 第24-26页.
[19]. 支瑶, 王磊与张绪姝, 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0. 31(6): 第29-34页.
[20]. 魏锐与王磊, 徐光宪院士教育思想访谈录.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1-6页.
[21].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20-24页.
[22].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 化学教育, 2010. 31(4): 第15-21页.
[23]. 王磊, 黄琼与刘东方, 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基于九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概念原理知识的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 2010(3): 第75-80页.
[24]. 胡久华与王磊,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10(3): 第46-50页.
[25]. 胡久华, 王磊与潘瑞静,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高端备课项目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成果. 化学教育, 2010. 31(3): 第22-28页.
[26]. 胡久华与王磊, 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10(2): 第26-29页.
[27]. 王磊, 从知识解析为本到基于学生认识发展 促进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向高水平跨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简介. 化学教育, 2010(1): 第2-2页.
[28]. 王磊, 支瑶与徐敏, 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研究——“高端备课”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之一. 化学教育, 2010(1): 第3-7页.
[29]. 胡久华, 王磊与王秀忠, 高中化学新课程面面观——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化学教育, 2009. 30(9): 第17-19页.
[30]. 王磊, 支瑶与孙红保,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09(9): 第65-69页.
[31]. 王磊与潘程, 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化学教育, 2009. 30(4): 第39-42页.
[32]. 胡久华与王磊,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探讨——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教育科学研究, 2009(1): 第53-56页.
[33]. 王磊与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03): 第9-11页.
[34]. 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五年回眸——基于实验区教师感受的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 2008(12): 第24-28页.
[35]. 魏锐与王磊, 掌上移动实验室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10): 第166-169页.
[36]. 张莉娜与王磊, 促进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的测查与思考. 化学教育, 2008. 29(8): 第13-16页.
[37]. 陈颖, 王磊与宋万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具备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探析——基于高考选拔和大学课程学习的需要角度. 化学教育, 2008. 29(7): 第18-21页.
[38]. 王磊, 张毅强与乔敏,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6): 第7-12页.
[39]. 宋万琚, 王磊与孔令鹏, 教师对“化学反应限度”相关学科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教学处理的影响. 化学教育, 2008. 29(4): 第9-12页.
[40]. 陈颖与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结构化学专家李宗和教授. 化学教育, 2008. 29(3): 第13-15页.
[41]. 王磊等,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影响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16-19页.
[42]. 魏锐等, Fe^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69-70页.
[43]. 王磊与李世媛,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仪器药品配备标准.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23(12): 第53-55页.
[44]. 王磊, 对化学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评《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 化学教育, 2007. 28(11): 第50-50页.
[45]. 王磊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编写思路和特点. 化学教育, 2006. 27(8): 第13-15页.
[46]. 魏锐等, 含铁物质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设计. 化学教育, 2006. 27(7): 第50-51页.
[47]. 胡久华, 王磊与刘宇红, 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 化学教育, 2005. 26(9): 第24-27页.
[48]. 王磊与陈光巨,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特点介绍. 化学教育, 2005(S1): 第-页.
[49]. 胡久华与王磊, 科学教学模式新探——基于探究的建构式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05(4): 第35-37页.
[50]. 王磊,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新世纪”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特点及实施情况简介. 化学教育, 2005. 26(3): 第13-17页.
[51]. 王磊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 化学教育, 2004. 25(11): 第14-18页.
[52]. 王磊等, 试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实验体系. 化学教育, 2004. 25(9): 第9-12页.
[53]. 刘强, 王磊与张小平, 适合学生探究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5): 第54-54页.
[54]. 刘强等, 适合高中师生研究乙烯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12): 第47-49页.
[55]. 刘强与王磊, 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化学教育, 2003. 24(9): 第37-38页.
[56]. 王磊与毕华林,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 化学教育, 2003. 24(1): 第9-13页.
[57]. 刘强与王磊, 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化学教学, 2003(11): 第28-31页.
[58]. 王磊, 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 化学教育, 2002. 23(9): 第9-13页.
[59]. 王磊与黄燕宁,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02. 23(5): 第12-14页.
[60]. 王磊与岳波, “原型”在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作用. 学科教育, 2002(5): 第39-43页.
[61]. 王磊与胡久华, 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3): 第40-46页.
[62]. 王磊与卢永虹, 基于科学探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化学CAI的新探索. 化学教育, 2001. 22(5): 第17-19页.
[63]. 胡久华与王磊, 化学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及其思考——基于学生对活动课的期待与评价. 化学教育, 2001. 22(3): 第10-13页.
[64]. 王磊, 白贵明与等, 关于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心向的探查研究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学科教育, 2001(5): 第5-10页.
[65]. 王磊,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学科教育, 2001(4): 第3-6页.
[66]. 王磊与苏伶俐, 初中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探讨: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第37-42页.
[67]. 王磊与刘小英, 化学教学论课程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及其改革实践. 化学教育, 2000(10): 第12-15页.
Ⅵ 王磊的教育经历
1997.9 — 2001.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科学部数软专业 学习 学士
2001.9 — 2004.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习 硕士
2010.9 — 至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系统工程专业 学习 在读博士
工作经历2004.4 — 2009.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讲师
2009.5 — 至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工作 副教授
Ⅶ 王磊的实战经验
王磊通过自身实战经验指导各大中小型企业已超过上千家,涉及领域有食品,烟酒、化工、服饰、茶水等上百个行业,成功案例不计其数。
上海凯茵化工有限公司
凯茵化工是一家专业代理国际品牌化工原料的企业,面对化工原料的宣传推广一直没有头绪,经过《手把手教你做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在电商教练王磊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找到产品亮点,打破传统化工原料宣传理念,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年销售额由原来的200万突破到如今的1000万!
上海翰玺商工贸有限公司
一家集销售、研发、改装及售后维护为一体的先进型清洁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网络推广平台烧掉50w却没有带来一笔订单的情况下找到王老师,经过王老师一个多月的系统分析诊断,现如今上海翰玺每个月只花几百元的广告投入,却带来月销售额徒增200万的佳绩。
温州德克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经营的自主产品“凡菲”品牌贴膜一直没有好的口碑和营销理念,导致销量迟迟不见增长,遇到销售颈瓶,通过《手把手教你做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成功突破颈瓶,将“凡菲”品牌成功打入中国最佳贴膜生产商之列,现如今“凡菲”品牌早已成为中国贴膜标杆企业!
富瑞克(上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富瑞克经营的“纽婴乐”奶粉产品一直想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却因为没有技术支撑导致不能落地开展,通过王老师的亲自操刀指点,现如今富瑞克已在天猫开了旗舰店,短短两个月天猫店订单量直线上升,从开店最初一天一两笔订单,到如今需要5位店小二才能满足客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