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云的创业故事
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
㈡ 郑海涛三次融资获得的渠道有哪些
融资渠道都是通过“让渡股权”方式进行融资,即向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股票为不特定的投资人)增资扩股,让渡公司股份的方式取得投资人的资金,并且每一次融资对价均比上一次为高。看看以下这个报道希望对你有帮助。
来之不易的第一次融资
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郑海涛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研发。不料,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投资形势急转直下,100万元的资金很快用光,而后续资金还没着落。此时,郑海涛只得亲自捧着周密的商业计划书,四处寻找投资商,一连找了20家,都吃了闭门羹——投资商的理由是: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选择投资要谨慎;况且数码视讯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投资种子期风险太大,因此风险投资商们宁愿做中后期投资或短期投资,甚至希望跟在别人的后面投资。
在最困难的时候,郑海涛也曾动摇过,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他曾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嘉宾是柳传志。在现场,他问了柳传志两个问题:在你成功的过程中,机遇起了多大作用?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有过动摇?郑海涛回忆说,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在问柳传志,不如说是在问自己。柳传志的回答是,机遇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实力。这位鼎鼎大名的创业前辈给了郑海涛很大的信心。
2001年4月,公司研制的新产品终于问世,第一笔风险投资也因此有了着落。清华创业园、上海运时投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共投260万人民币。郑海涛回忆说,这笔资金对公司十分重要,但没有现实的产品在当时的情况下休想拿到合理的风险投资,公司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领先的产品。
谈到创业初期的第一笔资金,郑海涛认为选择投资者十分重要。他举了一个例子:在2000年春节前,也曾经有一个投资机构愿意投资,但条件十分苛刻,要求对企业控股50%。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郑海涛明明知道是一个不合适的交易,但也不得不同意合作,唯一的条件是资金必须在两周内到位。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投资方的资金没有按时到位,合作协议也就终止了。郑海涛说,这是公司的一次幸运,如果当时被别人控股,公司的发展将不会按照自己原有管理团队的意愿,能不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就很难说了。所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来说,选择投资者要十分慎重,哪怕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
水到渠成的第二次融资
2001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为四家公司包颁发了入网证,允许它们生产数字电视设备的编码、解码器。这四家公司除了两家国外领先企业和国内知名的华为公司外,还有一家就是成立一年多的北京数码视讯有限公司。郑海涛不无自豪的介绍,在当时参加测试的所有公司中,数码视讯的测试结果是最好的。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随后的投资者蜂拥而至。
7月份清华科技园、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宁夏金蚨创业投资公司又对数码视讯投了450万元人民币。郑海涛说,他看中的不仅是这些公司肯掏钱,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能够为数码视讯在会计、法律、IPO等方面出谋划策,为以后公司上市奠定好的基矗拿到第二笔投资之后,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1年10月,在湖北牛刀小试地拿到10万元订单后不久,公司就参与了江西省台的竞标。虽然招标方开始并没有将数码视讯列在竞标单位之内,但在郑海涛的再三游说下,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结果几乎和广电总局的测试一样,数码视讯又在测试中拿到了第一。很顺利地,公司拿到第一笔大订单,价值450万。此后,公司产品进入了29个省市,2002年赢利达730万,2003预计赢利1200万。
扩大发展的第三次融资
在公司取得快速发展之后,郑海涛现在已经开始筹划第三次融资,按计划这次融资的金额将达2000万人民币。郑海涛认为,数字电视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全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据预测,中国的数字电视设备市场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而世界数字电视设备市场在2005年将达1000亿美元以上。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郑海涛绝不甘心公司现在的规模。
郑海涛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产品和资金同样重要,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不能放弃,必须两条腿走路,而产品与资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郑海涛下一步的计划是通过第三次大的融资,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公司走向更加规范的管理与运作。此后,公司还计划在国内或者国外上市,通过上市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为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必要的准备。
谈到创业公司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郑海涛认为除了产品、资本以外,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数码视讯正是因为保持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郑海涛将公司的企业文化概括为三种精神,即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郑海涛回忆说:“创业最艰难的半年中,公司所有的人拿不到工资,连买设备的钱都没有,于是就发动所有的关系,到处去借,把家里的VCD、电视机全搬来了,总之是能借的就借,能省的全省,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花到刀刃上。但即使在这种创业条件下,大家仍然在努力地做着,没有一个中途退出。”他认为,现在公司条件好了,但创业精神不能丢掉,创业精神不仅仅是公司创业时需要的,更是公司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跨国公司到百年老店所需要的。
当记者问及这次能当选优秀创业者的原因时,郑海涛笑着回答自己没有问过评委。但他个人认为是公司快速增长的业绩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征服了评委。郑海涛自豪地说,主要是我们确保了“三个发展”:一是公司发展和员工共同发展。二是公司和客户共同发展。第三个就是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避免投资者与创业者可能发生的分歧。
㈢ 为什么郑海涛三次创业融资都成功
创业有道,但不是融资,不是商机,不是管理,也不是组团队演大戏,办执照稿形式,不能等资金、高起点、大规模、快速度、搞正规化。
创业是实干,是梦想燃烧起奋进的激情,是智慧引领创造并有序前进的理性,是整合资源驾御要素的资格,是通透和把握项目的能力。是从小事干起来,找到根子活下来,稳定模式转起来。
㈣ 创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渠道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厚版,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权景,因此在创业者中很有“群众基础”。
渠道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的钱能让创业者坐上阿拉丁的“神毯”一飞冲天。但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风险投资家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创业企业,为降低风险,在实现增值目的后会退出投资,而不会永远与创业企业捆绑在一起。
渠道3:民间资本
随着我国政府对民间投资的鼓励与引导,以及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间资本正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渠道4: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表面上看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优势是不占用创业企业的银行信用额度,创业者不必在购买设备上大量投资,这样资金就可花在刀刃上。
㈤ 创业融资中很多的坑,不是什么投资人的钱都可以拿,认真观看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
这中间的许多条款可能一不留神就会被带进沟里去了。必要的时候可以找融资顾问来协助创业者完成融资。
拿前段时间最惨创业者来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创业项目负责人被“扫地出门”后,还得承担对赌义务,最后被送上法庭、银行卡冻结、房产被封的悲惨结局。因此,这件事在创投圈引起了热议,不少创业者和吃瓜群众也开始控诉资本的贪婪与无耻。
融资前可以用飞鸽创服录制个视频BP,因为在视频时代下,图文传统的BP投资人比较不爱看了,投资人也逐渐喜欢听看BP了,工作量低很多,而且信息更充分获取。他们平台免费给创业者提供开发了一整套的基于视频BP的生态连接沟通环境,让投融资更加的高效直接。
另外平台还会有投资人对项目进行点评反馈,这样大大的帮助了创业者从中看到自身项目的不足,更进一步了解资本都是从哪些方面看项目的。
感谢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㈥ 为什么郑海涛三次创业融资都成功
郑海涛的公司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领先的产品,再加上郑海涛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去争取资金,始终没有放弃,才使的三次融资成功,机遇是有些的,但和他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㈦ 大学生创业融资案例是真的吗
真的,我叫见证你过很多,倒是学历都是比较好的
㈧ 《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三次创业各是那些
1、年轻时想出去做买卖创业,失败而归。
2、土改分地,梁三老汉得到十来亩稻地,面对土地,多年来没有实现的发家致富的愿望又一次从心底萌芽了,然而还是失败了。
3、搞牲畜合槽,进行互助合作示范,也失败了。
(8)郑海涛的三次创业融资故事扩展阅读
梁三老汉勤劳、朴实、善良等,他收养梁生宝,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买来的童养媳妇死了,“老汉趴在炕边嚎啕大哭,哭得连旁人都伤了心”。他对待改霞的态度,体现了他身上保守、固执的一面。他身上有庄稼人最朴实的发家立业的愿望,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而在那个时代,拥有的土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拥有财富的多少。因此,土改分地,梁三老汉得到十来亩稻地,面对土地,多年来没有实现的发家致富的愿望又一次从心底萌芽了。
“他每天东跑西颠,用手掌帮助耳轮,这里听听,那里听听。他拄着棍子,在到处插了写着字的木橛子的稻地里,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㈨ 刘备的三次融资创业史,是他能够逐鹿中原的根本原因吗
没错这三次的融资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这三次的融资让刘备有了争霸天下的基础。
第一次融资时,刘备好结识英雄看见张飞,于是故意与张飞套近乎几句话后,告诉人家自己是中靖王的后人。在汉代的时候是非常看重出身的,当官不是科举制,而是看出身和名气,现任官员推选。因为张飞心里比较敬重士族的,也想在仕途混混,就觉得机会来了,他邀请刘备一同饮酒顺便打好关系。这个时候关老爷也进入酒馆,关羽的面貌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也邀请关羽一起讨论,最后志趣相投结为异姓兄弟,这时第一轮的投资。
第三次融资的时候,赤壁大战曹操战败,刘备又收编了刘琦的军队。刘琦最后病死,他的资产大多归刘备,终于完成第三轮融资。
㈩ 马云三次创业之初都经历过什么(重点)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