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最新政策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传递出建筑业发展的新信号,代表委员们关于建筑业发展的建议也屡屡“刷屏”,其中减税、审批、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等一系列与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给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会议中,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出台针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金融、财政、税费、土地、环保等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5366.9万人,连续两年减少。但同时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达到42.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8%。
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但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年来和疫情的对抗,见证了数字经济抵御突发风险的蝶变能力。疫情期间,越是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复工复产速度越快,抗风险的能力越强,有的甚至实现业务逆势增长。
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而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处理,需要提高各专业、各领域、各环节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绿色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继续加大,“两新一重”尤其是新基建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6100亿元的预算投资以及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将给建筑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是急企业之需、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也将实实在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② 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最新政策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③ 什么叫装配式建筑国内有哪些公司可以做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在施工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就是把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后再运到工地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这就叫装配式建筑。
湖南华胤钢结构提供优质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的PC建筑模台,钢结构维护系统材料。十年磨砾,八百多位优质客户,工程达标率100%。
④ 雄安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装配式建筑构造“绿色新城”基础,雄安标杆作用推动行业发展。雄安新区有“四大定位”、“七大任务”,其中“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其首要定位,“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是其首要任务,都逃不开“绿色”二字。要实现这样的顶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基础之一的建筑建造方面,必然需要采取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这样的特点,符合雄安建设目标;雄安新区或将大比例采用装配式建筑,这也将起到标杆示范作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板块催化不断,9月迎来重要催化剂。河北省是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推进地区之一,6月份河北省发布《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9月12日,河北装配式建筑博览会暨京津冀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研讨会将于石家庄召开,是装配式建筑板块重要催化。
装配式建筑符合雄安定位,具备投资价值。
⑤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规划投资前景怎么样
工程质量担保与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能够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提供有效的质量风险保障,尤其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提供的TIS质量风险管理服务,能够令专业的技术人员力量参与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风险管理当中,弥补目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筑在一些重要技术方面的不成熟问题。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无论其市场应用发展问题,还是涉及的住宅质量问题,都应成为国家与行业考虑的重点问题。前者通过国家政策进一步的大力推进,将有效加速、扩展其市场应用;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的方式,为住宅质量风险提供有效保障。
⑥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很普遍,为什么国内不温不火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很普遍,为什么国内不温不火?
目前国内的产业链不够成熟,造价相比传统现浇形式还不具备明显优势
造成预制构件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构件生产基地建设一次性投资大,构件摊销费高。构件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构件生产企业对构件随意提价造成了预制构件价格偏高,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试点在项目设计、生产及安装协同运作存在难度。装配式结构体系对比传统结构体系在成本上有一定增加,根据测算,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增加建设成本 约300~500元/m2 。另外目前国内建筑市 场劳动力成本仍比较低廉,装配式建筑结构 体系对项目劳动力成本的节约有限,与传统现浇结构体系相比在综合成本上不占优势。
2.人口因素
本质上来说,传统的建筑模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世纪及本世纪初我国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传统模式下的人力成本不比装配式成本低,反观装配式产业较成熟的国家均为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 曾经有人说说:装配式这个东西老早就有了80年代的时候,国家也组织过人去日本学习,但是后来国家为了考虑就业问题,还是不考虑选择人员需求少的装配式建筑,而采用现浇式的。 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少,国家重新提出了发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3.抗震作用
早期建筑里面用预制板做楼板其实就是属于装配式的范畴(当然这种装配式和如今国内外用的装配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只能算的上是最原始的装配式),在1976年以前,预制板因为使得盖楼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质量相对来说也有保障,因而在全国范围内被大力推广。直到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整整一座城市。由于抗震性能差,预制板在唐山一度被称为“棺材板”。
构造柱’和‘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一大发明。“‘构造柱’就是在砖房的四角和拐弯等处配上钢筋,浇上混凝土,做成钢筋混凝土的柱子,用来约束墙体。而‘圈梁’(沿水平方向的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则是把房子像箍木桶一样箍起来。简单地说,在建房子时使用圈梁和构造柱就像是用绳子给一个箱子打包,把横向和纵向都绑住,这样,房屋的整体性会大大提高,在地震中不会轻易倒塌。” 构造柱和圈梁的大量使用是吸取了唐山大地震的教训。
4.产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不完善
完整的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形成,从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环节都缺乏标准,市场上没有适用于装配式施工的定额可供参考,也缺乏能够熟练掌握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施工单位。虽然有的开发公司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但一些承包商如设计、施工单位都不具备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能力。技术体系的不成熟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标准数量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完善技术体系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当务之急。
一个混凝土预制装配建筑产品项目的实施,需要设计、生产、施工、后期维护等环节。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拥有优质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同时,产业配套跟不上,缺乏配合的设计单位及施工企业形成整个产业链,所以无法满足建筑产品项目开发需要。对开发商来说,只有少数开发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及管理能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多数企业缺乏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能力。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包括建筑产品的前期研发、设计,到施工、后期运营维护,其中涉及的企业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建筑产品产业链还不够成熟。
⑦ 装配式建筑为什么会成为建筑界大佬投资的新宠
装配式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界大佬投资的新宠,得力于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报告中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在今年3月份,住建部发布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根据此套方案提出的目标,各省市都开始了装配式建筑落实方案。
⑧ 想要投资装配式建筑产业,并想在项目上有突破性进展应该怎样做
一、制订发展规划
二、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
1.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广。
2.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标准。
3.推进装配式建筑管理创新。
三、建设国家级基地
四、开展试点示范
五、加大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