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848058安踏是什么时候上市的
这款鞋是08年十月的!!价格很便宜,正货150~230左右!本人建议不要买!因为本人穿过不久就烂了!来安踏买的最好算是篮球鞋了!价格250~1500左右吧!而且很耐穿啊!两年也没事!!买时尚些的鞋就去CONVERSE或者NIKE买吧!!!价格是300以上!!!!
❷ 安踏的经营模式
安踏香港上市时,一度创下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募资的纪录。2008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额突破22亿元,较去年攀升逾50%,净利润高达4.34亿元,上市一年即较去年同期翻倍,超过李宁、特步等同行。
20出头就创办安踏的丁志忠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不能是安踏的全部”。事实上,依托晋江体育产业集群来塑造产业价值链的控制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正是这个凭借代工业务起家的企业崛起的方法。当他的老乡兼同行们还在抱着OEM闷头苦干之时,安踏则有步骤地在体育用品的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品牌包装、终端销售等各个价值环节上悄然布局。2005年成立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是这条特色价值链宣告完成的标志,这家“国内首个运动科学实验室”迄今已获得40多项国家级专利,为CBA联赛的大多数运动员提供了篮球鞋及其楦型的个性化改进方案。
丁志忠深有感触,“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只有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我们的利润组合、定价策略才能形成竞争力。”目前安踏设立了福建、江苏、北京、广东4大仓储物流中心和6个营运分部,设置近300人的专职团队为经销商承担物流、品牌等特色服务,“在大城市开多店,小城市开大店”,形成了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5193家终端店面的网络。
物超所值
在价值链定位之初,AT科尔尼为安踏开出的药方是“强化面向大众的控制力”。丁志忠坦言曾参考丰田在品牌管理、经营决策方面的经验,瞄准国内中等收入人群,做性价比最优的品牌。
开张第三年,安踏曾经接到一起鞋头断裂投诉。检测结果是鞋底质量问题,同一批次同一款式产品销毁意味着损失100万,但丁志忠一句“不能让消费者觉得买安踏不值”,把1万双已经发往全国八个大区的鞋子全部召回并销毁。为兑现承诺,安踏先后已经投资近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并自行设计了“现场5S标准”等生产管理准则。而分管技术的副总裁李苏即司职安踏的高级工程师,在核心管理层当中专门设职直接进行质量管理。
安踏正有计划地降低自产比例,鞋和服装目前是50%和9%。服装生产大部分外包。如何把控质量?安踏要求供应商符合“与安踏共成长”的原则,如面料、辅料的开发商要有同等开发能力;同时也要让供应商赚钱,采购团队考核并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游戏规则中,不让你的伙伴赚钱,他也不会回报你。为供应商增值,他们就愿意与你共同进退。”
除了自建的22条鞋类生产线和2个服装生产基地,安踏还积极与裕元等巨型代工企业合作外包业务,通过分包生产的方式组织起灵活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依靠这种方式安踏得以实现“25天完成新货覆盖”的加单能力。
亲和营销
总裁会议厅里“安根固本,踏实鼎新”的行书题词,正是“安踏”名字的来源。过人天赋、显赫背景、雄厚资金,最初安踏都不具备,然而也受益于草根出身,率先找到了“以亲和力构建顾客关系”的良方。
品牌总监徐阳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正在成为自主品牌与国人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的纽带,“这对安踏是个机会,老百姓也不是不认国产的”。
赞助中国男子篮球、乒乓球、男女排球联赛,是安踏在提高品牌的民族性方面最经典的营销案例。2004年,CBA主办方中国篮球协会找到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前三名寻求合作,对方热情不高。安踏随后加入了竞标队伍,并一口气抛出长达4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当年11月,安踏成为CBA联赛惟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2006年,又一纸6年合同续签成功。2005年安踏又以超过3000万代价成为2005~2008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运动装备惟一指定合作伙伴,并在2年后全面冠名赞助2007~2010赛季所有国内排球赛事。即使是在日渐风行的签约海外明星运动员的“国际化”策略当中,安踏也更倾向于与姚明所在的休斯顿火箭队斯科拉这样广受中国人关注的明星合作。
这些投入为安踏赢得了“中国联赛发动机”的美誉。“赞助CBA之初,篮球产品才占销售收入的3%”,丁志忠表示,“但是到2007年已上升到13%”。
高端冲动
在体育用品行业摸爬滚打了14年后,已经在大众市场站稳脚跟的安踏正摩拳擦掌,准备在高端体育用品市场开天辟地。安踏目前仍在与个别国外高端品牌洽谈收购事宜,以便与安踏品牌形成互补。去年上市融资的31.68亿,留有一定比例准备收购。“也许冬天刚开始,所以要多准备一些粮草。”安踏的“意向性接触”已经准备了至少1年,目前仍没有决断,显示收购的难度之大。
中国动向和李宁在竞购层面的胜利,又无疑让丁志忠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先让团队具备高端品牌的管理能力,是安踏所做的实质性准备之一。刚被委任为常务副总裁的原锐步大中华区总经理郑捷透露,他的加盟正是“为收购做准备”。而更早的2007年,丁志忠就聘请了Air Force-1运动鞋的创始人Bill Peterson担任安踏篮球鞋产品设计总指导,又委托曾为耐克、艾世克斯工作过的Catalyst Strategic Design设计工作室为安踏设计了多种产品。
“2010年安踏的销售额目标是达到100亿,时间有限,还是将镜头对准我们的行动吧。”丁志忠打定主意在未来几年,帮助大多数中国人亲自体验“永不止步”的运动生活,也更能在与耐克、阿迪达斯的对抗中体现民营企业的标杆意义。
❸ 安踏12518820上市时间
1994年,在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于2007年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志忠因为其对于中国体育的特殊贡献,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❹ 安踏名称的由来
1994年,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创立安踏品牌”。对于这一年、对于安踏而言,这确实是一件重要无比的大事。这里有一件会让外界略感怪异的事,安踏(福建)的注册人(法人代表)不是丁和木,亦非丁志忠,而是一个名为丁思忍的人。安踏上市之后,我们随处可以见到这样介绍安踏的陈述——“安踏是一个带有家族背景的企业,1994年由现任总裁丁志忠的岳父丁思忍创办。”直到2008年11月,我在晋江陈埭卫生局查询到,位于晋江市陈埭镇岸兜工业区的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其法定负责人仍是丁思忍。
为什么会这样?安踏后来为了上市还因此进行了好大一番资本折腾。
穿行于泉州,你可能很容易发现这样的企业名称: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乔丹(中国)有限公司、冠达星(中国)有限公司、国辉(中国)有限公司……很像跨国公司在大陆的中国公司,它们大多自称是港资背景,其实这些公司的实际拥有者,往往是泉州本土人士——拥有香港户籍。对财务或中国以前的招商引资稍有了解的读者会想到税收优惠或避税。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了大力引进外资,给予了外商投资者以超国民待遇,外商投资设立的企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只有17%,而内地企业的所得税则高达33%。(陈士信作品)也就是说,仅仅换一个注册地、转移一下注册资本金,企业就可以合理的避开高额的企业所得税。安踏这样操作,只是泉州成千上万家企业“智慧手法”之一。泉州在改革开放之初起步的企业多为民营性质,企业实力弱小,30年前的政策“漏洞”让他们获得了更快的资本积累,这也是泉州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本以为可以从丁思忍老先生身上挖掘出相当的、有意思的经历,可惜的是,他相当低调,对于他的故事或许哪天有机会当面采访,才能知悉。但是我还是喜欢对他做部分猜测:丁思忍应当是陈埭人,否则后来丁志忠结识他的女儿可就小有困难;他应当是个有钱人或家境殷实的人,因为给女儿的嫁妆,一出手就是很大的手笔。
1994年,丁思忍以注册地在香港的安踏企业公司,出资490万元在晋江创办安踏福建,主要从事鞋类制造和销售;随后在2000年和2002年,这位幕后的老板向安踏增资1470万元。丁思忍先生成为安踏法律意义上的创办者,还有另外一层关系,他是丁志忠的岳父。所以,1994年对于安踏而言还有另外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其中之一就是24岁的丁志忠完成了人生的大事(成家、立业)之一,另外一件则是“安踏”名称的由来。
在大学的时候,我曾听闻一个关于闽南(晋江、石狮一带)独特的婚嫁风俗,女儿出嫁,女方至少要出2倍以上的聘金——甚至是一大笔钱,他们的风俗是嫁女儿,而不是“卖女儿”,当地的父母会因为女儿的出家而“赔”上一大笔代价。当地人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女儿要“赔”上一大笔钱。在大学课堂上,一位讲师曾半开玩笑地问我们男生,以后去哪里娶老婆,我随口说,闽南啊,老师直夸我有研究。大学时,就经常听到这样的口号了——“找一个好的老婆,少奋斗十年”,这个好老婆的定义和道德、才学、品性关系不大,主要是指家庭背景。
❺ 安踏公司是什么时候创办的
1987年,北京王府井,17岁的丁志忠独自推销出600双老家晋江所产的运动鞋。2007年,港交所,37岁的丁志忠率领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安踏”)上市,他的头衔是董事局主席兼CEO。 让安踏2011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十”的体育用品公司,是丁志忠的短期目标。于是,有人说,安踏已将战略标杆从李宁移到耐克。还有人说,安踏要做“世界的安踏”。
❻ 安踏的创始人是谁
安踏的创始人是丁和木。
1937年8月,丁和木出生于陈埭岸兜的农民之家。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大潮犹如春风吹拂中华大地。陈埭人民以独有的敏感性,凭借着党的优惠政策,凭借晋江侨乡优势,凭借世代相袭的浓厚商品意识,率先发展乡镇企业。
一时间,陈埭农民联户集资兴办的企业渐渐形成气候。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曾经当过兵,务过农,做过小生意的丁和木再也沉不住,下定决心投入这划时代的大潮中。1991年创立安踏,1994年,将营业执照更名为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名称的和商标名称的有机统一。
(6)安踏上市融资扩展阅读
安踏发展历程:
1991年安踏成立,1991年,在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品牌公司。
2007年香港上市,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面向全球发售6亿股,仅公开发售部分就获得183倍的超额认购。加上超额配股部分,安踏融资超过35亿港元,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❼ 安踏是那一年上市注册资金是多少
建议你把公司名称说的详细一点,利于大家帮你解答。仅凭安踏两字,我猜测是做运动鞋的公司,好像没有上市。
❽ 安踏上市时间是多长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于2007年7月3日公布全球发售股份及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详情。2007年7月10日安踏正式在香港上市。 距今2年。
❾ 安踏的发展历程
安踏:从模仿到超越 发展历程 安踏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陈埭镇运动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1981年,丁和木(现任安踏集团董事长)与人合伙办起制鞋厂。1990年,丁和木与鞋厂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门户。1年后,安踏鞋厂成立,但仅为一个普通家庭工厂。当时,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刚刚兴起。丁和木的儿子丁志忠从北京回到陈埭打理家族生意,并决心一定要把鞋厂做大。但由于技术、材料等方面问题,刚刚起步的陈埭鞋业没能在国内市场立足。 1993年开始,以安踏为代表的陈埭运动鞋生产业由“内”转向“外”,开始为跨国公司OEM生产运动鞋。海外订单让众多晋江运动鞋生产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安踏公司在此期间却并不出众。与众多晋江制鞋企业不同的是,安踏公司不单单承接海外订单,还着重关注国内市场,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分销渠道。丁志忠认为,“终端网络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有稳定的海外订单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国内市场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而要在这个大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 1997年,安踏公司开始VI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商标识别的使用,开始实施品牌战略。1999年,时年30岁的丁志忠出任安踏集团总经理。上任伊始,他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签订协议,聘请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品牌形象代言人。同期,安踏推出品牌口号:“我选择,我喜欢。”安踏公司迅速赢得市场较高认知度。 2001年,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公司成立,开始实施产品多元化与品牌国际化的新发展战略。公司跨向运动服装、配件等服饰系列产品领域,从单一运动鞋向综合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过渡。同年,第一家安踏体育用品专卖店在北京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开业,安踏专卖体系开始全面启动。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安踏运动鞋在2001年综合占有率已升至第一位。2004年,安踏公司全面实施海外推广战略,相继在新加坡、希腊、匈牙利等国家或地区开设安踏专卖店;在捷克、乌克兰结交合作伙伴,并以此为窗口全面拓展欧洲市场。 2005年,位于公司总部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成立,设备投资2000 万元,拥有近50位研究人员。专业从事篮球、跑鞋等专业运动设备的研发。2006年,安踏公司推出全新品牌口号:Keep Moving(永不止步)。 2006年,安踏公司在福建省晋江拥有15条鞋类生产线,全年生产运动鞋890万双,各类体育用品收入达到12.5亿元。 进军零售业务 安踏公司采用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即设计、开发、制造及营销运动服饰,包括为专业运动员及大众设计的“安踏”品牌运动鞋类及服装。在市场控制力方面,安踏一直采取独立分销商策略。即安踏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销商,各分销商自行或委聘第三方零售运营商(均须取得安踏公司批准)管理零散于中国内地的授权安踏零售店铺网络。所有安踏零售店铺均以“安踏”品牌名称经营,商店格局一致,并只出售安踏产品。截至2006年底,安踏拥有37家地区分销商,直接经营及间接管理共4,108间授权安踏零售店铺。但全部分销商与安踏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经过10多年的积累,安踏公司在体育用品设计、生产、营销、销售管理等方面,已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鉴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且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差距日渐明晰,安踏公司开始向新的商业模式转型。2006年10月,安踏公司投资成立上海锋线有限公司,全面进入体育用品零售业务。目前,上海锋线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即厦门锋线、苏州锋线、北京锋线、哈尔滨锋线及广州锋线。 安踏零售业务战略主要包括:第一,获得授权,在中国境内出售阿迪达斯、锐步品牌产品,包括鞋类、服装及配饰,以及在上海出售Kappa品牌产品。第二,在主要城市黄金地段开设及经营“安踏”旗舰店,以销售安踏品牌产品。第三,于2007年下半年陆续投资开设零售运动城,出售不同品牌的运动服饰,包括自有品牌“安踏”产品,以及特许品牌阿迪达斯、锐步及Kappa产品。 2007年7月,安踏体育(2020.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约31.68亿港元,是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李宁(2331.HK)融资规模的7倍。按照融资计划,安踏将投资11亿港元用于市场推广,5.5亿港元用零售业务扩张,4.4亿港元发展区域销售办事处,2.5亿港元扩展鞋类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