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家庭房产占总资产高达69%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受“居者有其屋”的观念影响,房子历来都是民众执念追逐的对象,以至于房产占据了家庭财富的主要部分。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中国家庭的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69%,美国仅为36%。对中国家庭来说,房价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起家庭财富的巨大变化,进而影响家庭成员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
肇始于去年年初的新一轮房市上涨行情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2015年增长40%,二线城市增长16%,其他城市仅增长4%。根据CHFS的今年一季度调查数据,过去半年里,5.4%的城镇家庭买了房,其中一二线城市买房的家庭分别占5.8%和5.9%,其他城市买房的家庭比例仅为4.8%。反观卖方市场,仅有2.7%的城镇家庭卖房。
在这一轮的房价上涨中,房子不仅带动了刚需买房,更成为有房家庭和富裕家庭追逐的投机品。CHFS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城镇无房家庭新购住房的比例为4.9%,已有一套房再购房的家庭比例为5.3%,已有多套房再购房的家庭比例更高,为5.9%。此外,富裕家庭(总资产处于前20%)的买房比例高达8.1%。可见,房价上涨吸引了更多投机型的“土豪”买家,抬高了房价,也把为自住而买房的刚需者挡在市场之外。
房屋价值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房价上涨自然能让财富增值,使得房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更重,房市涨跌对于家庭财富的影响更为敏感,财富分化也将更为严重。首先,房价上涨拉大无房者和有房者的差距。CHFS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月里,城镇无房家庭的总资产变动指数为96.3,财富处于缩水状态,有房家庭的指数为109.1,财富持续增长,其中有房且在近半年新购房的家庭的资产变动指数高达121.1。其次,房价的不均衡上涨会加剧地区财富的不均衡。在过去三个月里,一、二线城市的有房家庭总资产变动指数为110.3,而其他城市的资产变动指数为106.8。这意味着,房价上涨使得财富由无房家庭向有房家庭转移,尤其转向手持资本、从事投机活动的富裕群体。
对于住房刚需者,房价上涨意味着需要挤占更多的资金以满足住房消费。对于炒房投机者,房价上涨会让更多资金涌入房市。这两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引导居民进行资产多元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② 求2016中国家庭财富报告全文
去年的中国家庭财富报告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呢?以下“2016年发布中国家庭财富报告七成资产在房上(报告原文)”是华当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希望对于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有所帮助。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家庭人均财富14万,你达标了吗?
经济日报社中经趋势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其中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44倍和2.52倍。
报告原文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如图1.1所示,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数值上看,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为187793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30708元和74513元。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1.44倍和2.52倍。
本报告根据户主特征对样本进行了分类,并考察了各个子样本的家庭人均财富状况。根据户主文化程度分类的家庭人均财富状况来看,户主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在人均财富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户主文化程度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家庭,其人均财富是户主文化程度是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家庭的4.48倍。可以看到,随着户主文化程度的提高,家庭人均财富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增长幅度看,不同文化程度对人均财富的增长作用存在着差异。对城镇家庭而言,户主文化程度从初中变为高中能够带来最大幅度的家庭人均财富增长;而对农村家庭而言,户主文化程度从高中变为大专会使得家庭人均财富出现最大幅度的增长。
除了教育以外,健康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对收入以及财富都有着促进作用。可以看到,户主的健康状况对家庭人均财富有着较大的影响。户主健康状况良好、一般以及欠佳的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66元、119119元以及44632元。在城镇样本中,户主健康状况良好与户主健康状况一般的家庭在人均财富上的差距较小,但农村样本的这一差距较大。但城镇样本中,户主健康状况一般与户主健康状况欠佳的家庭在人均财富上的差距较大,但农村样本的这一差距较小。
本报告也根据户主工作单位的职业对样本进行了分类,户主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家庭有着最高的人均财富。在全国样本中,户主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家庭的人均财富达到了314520元。在城镇和农村样本中,户主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352263元和138021元。户主为非技术工人或农民的家庭的人均财富水平最低。在全国样本中,户主为非技术工人或农民的家庭的人均财富达到了66625元。在城镇和农村样本中,户主为非技术工人或农民的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112100元和46708元。
③ 2016年在中国,家庭所有资产不超过50万的,还有多少
太多了,一些贫困山区多的是啊😁
④ 中国人炒房炒股,热爱存款,却为什么活的很累
2017-08-03 14:52
中国人最喜欢炒房,这一点毫无疑问。尤其在大中城市里,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一般都拥有两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天中国城里人最大的负债就是房贷按揭。
过去几年,伴随着房价的飙升,中国居民贷款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境内个人人民币贷款已经从2010年的8.8万亿飙升到现在(2017年6月)的36.4万亿,当然,主要是因为房贷增长较快。
除了炒房,中国人还喜欢炒股。根据证监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股民数量就已经突破1亿。中国股民在股市是真的在“炒”股。他们频繁进出股市,股票换手率极高,炒概念、炒题材、跟庄买单……据官方统计,在牛市时,A股散户交易占比可高达90%,在熊市时,散户交易占比也达到85%左右。
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子与存款是中国人最为关心的,占比也是最大的。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数据显示: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99%。除了房产,家庭储蓄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独占鳌头。数据显示,家庭新增投资几乎都在储蓄上,其他资产上的投资则非常少。在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占41.9%;“为养老做准备”,占34.19%;“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占33.56%;“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占24.27%。城乡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相似。
其实,美国人最舍得花钱的地方是养老投资与消费支出。美国人的“私人养老金”(不含社保)主要由两个部分所组成:一是由雇主为雇员设立的补充养老金,也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二是由个人自主开设的个人退休账户(IRA)。与此相反,在中国人的理财观中,对养老金储备十分淡漠。我们将社保缴费及养老金缴费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或“包袱”。
前面说到美国人不炒股,其实他们是把钱都用来购买共同基金,截至2016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净值高达16.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不炒股,但他们会把钱交给专业的机构去打理,这些机构将美国股市打造成了一个典型的“机构市”,从而实现了美股的长牛。因此,美国人不需要炒房、囤房,并且有今天花明天钱的底气。
⑤ 在中国能拿出六百万资产(含车房)的家庭大约有多大比例
能拿出六百万资产(含车房)的家庭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产的价值更是大得多,所以比例应该不少于10%。
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
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
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人生同样有其客观规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需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以为着浪费时间与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与生命了。
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从来不停下来想想;或者,从来也不想停下来。
误解定律:被某个人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那麻烦就大了。
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不上没有任何结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单位几十年没有得过安全奖(最安全证明你们安全没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样两个相同的单位,同样的办公费。多少年以后,发生了变化(证明你们单位办公不需要那么多的钱)出来反对,这种成功的概论会归结为零。
评比定律:领导认为谁好,谁就好。(只要领导看你不顺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费力气。)
一票否决定律:在一个单位,比如升工资,比如提拔任用,一个人提出来,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个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个单位都有吊儿郎当不好好干工作的人。但领导往往在批评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恰恰不在场,于是,便出现了遵纪守法的人,经常接受教育的尴尬局面。
哭闹定律;那个部门没有几个因为经常的哭闹而得到了实惠,他有什么理由不经常哭闹下去。(此定理也适用那些经常在领导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门)
能者多劳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虽然在其岗,但却不能胜任本职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去代劳。
不平衡定律:年年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一年没有当先进便想不通;从未当先进的部门或个人,当上先进后便想不到。
少劳多得定律:一般的单位,都分为合同工、(过去称为正式工)协议工、临时工等等。拿钱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雇;拿钱越多的越没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雇。
⑥ 平均资产92万,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有多大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1.9万元较2013年增长20.2%,金融资产增幅最大,高达59.4%。从调查结果看,家庭金融资产增长主要来自于风险资产的增长,尤其是股票和金融理财产品,与2013年比,股票价值增长了92.5%,而金融理财产品更是飙升至198.5%。
此外,2015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69.2%,这比美国的两倍还多。这反映出我国的家庭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弱。这和百姓对拥有房产的传统意识有关,同时也说明了大家的收入还不算高,没有更多的钱去配置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还有就是中国百姓理财意识还不够。
该数据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感叹自己“拖了后腿”,并对这一数据表示了质疑。实际上,据枕头君了解,92万的平均数并不代表全国家庭资产的中等水平,更好的指标是中位数,而此次调查的中位数仅为33万,如果你家的资产总额高于这个数,则很可能排在全国前50%位了。
中国中等收入者有多少?
在中国,有多少财富才能算中产?月薪一万元早已被网友们惊呼“拖中产的后腿”了。那么中国有多少中等收入家庭呢?参照瑞信财富报告的标准,即个人净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即达到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标准。
根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1.09亿人,超越美国9200万的中产阶级成年人。也就是说,差不多1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中等收入个体;若以3口之家为单位,则差不多4个家庭就有1个有中等收入个体。自2000年以来,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大幅增长330%,2015年已达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
另据社科院最新发布的2016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等群体的年收入接近20万元,在北上广三地,同样是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北京的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最高,年收入为256016元,其次是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年收入219770元,广州的中等收入群体年收入最低,为170037元。北京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比例大约是55%,上海大约是51%,广州大约是42.5%;——如果你在北上广,你拖后腿没?
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有多大?
值得一提的是,92万元的平均数与33万元的中位数相差数倍,说明我国家庭资产分布不均,贫富差距明显,这就是“平均数掩盖下的真相”。
社科院数据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高收入家庭(最高20%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43797.5元,而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1587.7元,两极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相差20多倍。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这两个数据都表明,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已成为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4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超过国际公认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曾公开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的收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既不会出现明显扩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基尼系数预计将在0.45—0.50之间波动。
怎么办?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教育差异等结构性因素被认为是造成中国家庭收入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体制内因素是造成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李实曾公开表示,中国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轨制’运行,中国资本、土地交易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而政府在某些领域对市场干预,容易造成资源行业和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同其他竞争行业之间产生巨大收入差距。
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市场准入限制,使权力寻租带来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腐败收入。调查显示,中国40%的人没有存钱,大量的存款是富人存的,这种情况下刺激内需是刺激不起来的,必须要解决收入分配,要让穷人收入高一些,把钱花出去。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收入分配政策是最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政策。短期来看,中国政府有足够财力通过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来降低收入差距,也存在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政策。长期而言,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减少机会不均来降低收入差距。
“转移支付就是要把钱转移到相对贫穷的老百姓的钱身上,这个怎么做?要通过比较激励相融的方式,不能说只给钱不干活。”甘犁说。
⑦ 五百万的家庭资产在中国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在全国前10%。
如果这笔资产放入到三四线城市,那么阶级又会不一样,已经可以称作富裕家庭了。
毕竟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完全不能和一二线相比,500W完全可以买个两套房屋,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同时还会有剩余一两百万的存款,那么500W完全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
(7)2016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收入计算:
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⑧ 如何看待2016年《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去年全国人均家庭财富14万
据最新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6,中国家庭去年人均财富已经超14万大关,人均财富达到144197元,全国各地区中,以东部家庭人均财富最多,而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值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高达208317元,而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仅64780元,城镇家庭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三倍多。看到中国家庭最新人均财富,讲真,小伙伴你们又拖后腿了吗?
4月28日,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发布,这份报告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报告涉及面广又全,基于全国25各省、268个县中的12000户家庭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果得出,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超14万,地区差异依旧是东部地区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依旧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从我国家庭财富来源上来看,房产是家庭财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家庭人均财富中,房产占了一半以上,城镇是如此,农村也是如此。排在房产后面的是金融资产,在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中也占有较大比值。
对于我国家庭人均财富超14万,部分网友大哭表示太悲哀了又拖后腿了,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现得很淡定:拖后腿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还以为平均工资收入已经够拖后腿,看到家庭人均收入后,前者完全不算什么事啊,这次何止拖后腿,脚后跟都摸不到。
⑨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大头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现在中国家庭债务风险被忽视了,监管部门应该将它跟企业债和地方债风险放到同等重视的程度上来。
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都在敲响家庭债务风险的警钟。2017年11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显然,这种变相“短贷长用”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在冲击业务的压力下,商业银行普遍通过给个人直接授信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居民贷款空间。相比住房抵押贷款,披着“新马甲”流入房地产的短期消费贷,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⑩ 居民储蓄率持续下跌,大家的存款都去哪儿了
主要有两个去向
1、配置房产
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买房子,买房不仅可能花光所有积蓄,还得找银行贷款。目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房地产的比例大大超过存款,2016年、2017年居民贷款增量连续超过居民存款增量,中国居民由资金的供给方转变为资金的需求方。
2、投资理财
由于银行的低利率,大家为了确保自己的积蓄能跑赢通货膨胀,自然都会选择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相比,银行存款利息,理财、信托、互联网理财等的收益都要高得多。自2013年以来,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超过2倍,存款则成为这五年间居民主要金融资产中唯一占比下降的资产。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对储蓄存款的分流效应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