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融资优序理论是传统资本结构理论还是新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三个阶段。
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的区别
1.前提条件不同
权衡理论考虑税收、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而假定信息是完全的,讨论的核心是举债的利弊及其如何达到均衡。而优序融资理论则认为,不对称信息和融资成本超过了权衡理论中举债的税收和代理方面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由于前提的不同,两者对企业的融资决策虽然可能会有相同的建议,却有不同的原因解释。
2.财务杠杆比例的生成原因不同
权衡理论认为最佳资本结构取决于债务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水平,债务的成本收益会驱使低负债企业提高杠杆比例、高负债企业降低杠杆比例,因此企业存在一个理想的财务杠杆比例目标和回复到该目标的趋势。在权衡理论中,企业负债比例的变化是对举债利弊进行权衡的结果,因此,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有更高的杠杆比例。优序融资理论则认为,企业融资决策的依据是一边倒的,即尽量使用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不存在一个理想的杠杆比例目标。因此,当企业投资超过留存利润时,企业负债相应增加,反之则减少,企业负债比例的变化是净现金流变化的结果。在优序融资理论中,企业在经营好的时候要储备现金或举借少量债务,以避免将来投资时采用昂贵的外部融资方式,因此,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反而有更低的杠杆比例,高的利润留存和低的负债比例是拥有高融资能力的表现。
3.股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
权衡理论认为,发放股利和举借债务可以互相替代,其效果都能减少自有现金流量,从而降低权益的代理成本。优序融资理论则认为,由于某些原因,股利发放是稳定的,企业现金流的变化主要靠债务的收缩来解决。
4.负债的性质和作用不同
在权衡理论中,负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税收和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上,因而各种负债内部种类之间并无大的区别。在优序融资理论中,在负债内部,低风险债务(如抵押贷款或债券)较之高风险债务(如信用债券)更能传递积极信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因而得到优先考虑,成为仅次于内源融资的方式。
Ⅱ 为什么中国企业热衷于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中形成反啄序理论
啄序理论是层层融资,不轻易出股权进行融资。由于中国投资人普通知识水平不高,对金融投资不了解,仍然是打工者心态,宁愿将资金放入银行而不愿意投入到自己公司中,更何况是债权融资了。而公司也不愿意轻易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会导致员工、供应商、渠道商的误解,以为公司资金实力不足,公司即将倒闭的风险,最终公司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员工内部融得资金的额度有限,无法一次性获得大额度融资,企业更多地是为员工进行股权激励,解决企业发展力的问题。中国企业创始人不愿意花较长时间孵化自己的公司,而且不愿意投入较大的资本进入企业,期望拿着别人的钱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此情况下,股权融资就是最好的方式了,出卖一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资本。同时,引入战略投资人还能给公司准确的估值,论证企业的商业模式,吸引人才挽留住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Ⅲ 什么是融资优序理论 内源 外源
优序融资理论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迈尔斯和马吉洛夫的研究表明,当股票价格高估时,企业管理者会利用其内部信息发行新股。投资者会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当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它等于净利润加上折旧减去股利。由于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企业融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不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主要是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以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率关系,包括总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不同股东持有的股本的比率、不同债务之间的比率等。
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此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Ⅳ 融资优序理论在西方的应用
优序融资理论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Ⅳ 融资优序理论表明,企业通常的融资顺序为
融资优序理论表明,企业通常的融资顺序为
A留存收益、债务、发行新股
Ⅵ 在金融里什么是啄序理论
资本结构的啄序理论认为:如果需要筹资,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因之不会传导任何可能对股价不利的信息;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权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筹资顺序的选择也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价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 按照啄序理论,不存在明显的目标资本结构。
来自网络.......呵呵。
Ⅶ 什么是资本结构决策的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
静态权衡理论就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其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即资本结构无关。然而,由于MM 定理的假设条件与现实相差太远,使得其结论无法解释现实中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
优序融资理论就是在公司为新项目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即遵循内部融资、外部债权融资、外部股权融资的顺序。
优序融资理论的主要结论是:
(1)公司偏好于内部融资(假设信息不对称只是在AE部融资中有关);
(2)股息具有“粘性”,所以公司会避免股息的突然变化,一般不用减少股息来为资本支出融资。换句话说,公司净现金流的变化一般体现了外部融资的变化。
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
1、资本成本比较法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不考虑各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与比例上的约束以及财务风险差异时,通过计算各种基于市场价值的长期融资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方案,确定为相对最优的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比较法仅以资本成本最低为选择标准,因测算过程简单,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只是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难以区别不同的融资方案之间的财务风险因素差异,在实际计算中有时也难以确定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
2、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可以通过分析每股收益的变化来衡量,即: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但每股收益的高低不仅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还受到销售水平的影响。处理以上三者的关系,可以运用筹资的每股收益分析的方法。
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每股收益不受筹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
Ⅷ 融资啄序理论和权衡理论在资本结构选择方面有何差异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点,且资本结构最优点即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点。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企业债务的增加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
Ⅸ 什么是啄食顺序融资理论
基本上讲,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在主要考虑债务专融资给企业所属带来的税收屏蔽效应以及财务、破产风险和相应的成本的条件下,得出了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具有相关关系;至少在理论上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权衡理论。 (2)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破产风险(不考虑破产成本)对企业的影响的条件下,得到了企业的价值仍然是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的。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是由Stopitz(1969)、Kraus and Litzenberger(1973)、 Millef(1977)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