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企业存在融资需求时,为什么首先选择内源融资
成本及控制权因素
2. ppp模式财务计算中内部收益率怎么是负值
可能因为前期工作不够充分,根据模式的不同,对回报率的测算过低导致无法覆盖相应的融资付息等问题。
3. 内部融资率是什么意思
内部融资:即将自己的储蓄(留存盈利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根据定义理解,应该是企业内部投资的比率,反映企业的融资能力。
4. 怎样算内源融资额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折旧
5. 如何应用国泰安数据库或者东方财富得出一个企业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比例
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此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6. 什么是内源性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企业融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不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主要是选择适宜的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之间,以及通过不同来源渠道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率关系,包括总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不同股东持有的股本的比率、不同债务之间的比率等。
(6)内源融资率为负数扩展阅读
内部融资的优点
1、自主性
内部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即可,基本不受外界的制约和影响。
2、融资成本较低
公司外部融资,无论采用股票、债券还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比如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而利用未分配利润则无需支付这些费用。因此,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的今天,利用未分配利润融资对公司非常有益。
3、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
未分配利润融资而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支持公司扩大其它方式的融资。
4、使股东获得税收上的好处
如果公司将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反,少发股利可能引发公司股价上涨,股东可出售部分股票来代替其股利收入,而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一般远远低于个人所得税。
7. 内源融资一般占企业融资多大比例较为合理
这个我有些模糊,但是是不是可以去金融公司问一下呢?
8. 内源性融资比率为负是什么原因造成
我国企业仍缺乏寻求内源性资金的热情,探寻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不清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均属国家,银企之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必担心因不能按时偿债而对自身的信誉与生存发展的威胁,因而没有还款的内在压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本应成为硬约束的银行债务在我国却变成了软预算约束。同样由于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融资成本本应很高的股权融资却因其约束较少且实际成本低廉而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偏好的融资方式。因此,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安排上,内源性融资较少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所有者虚位问题,没有真正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经营者只拥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容易使经营者产生作出逆向选择,在融资方式上倾向于选择外源性融资。
(三)长期低折旧率政策的影响。我国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有着严格规定,除某些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进步较快的行业可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外,一般都必须采用平均年限法。而且,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如1978年~1995年,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平均折旧率在5%左右,这意味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达近20年。这使得我国企业折旧计提严重不足,内源性融资能力有限。
9. 如何知道一个公司的内源融资比例
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积累(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理论从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发展而来。基于不对称信息对融资结构的影响,企业融资的优选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
至于内源融资比例,按照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10. 内源融资的利益
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对于企业家来说,最难的是寻找到既忠诚又能干的经理人,其中的问题之一是激励机制。企业家通常采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经理人。在此基础上,如果增加企业负债,经理人会具有更大的激励。其影响机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表述更为直观。假设企业股本分为集权股(a)和经理股(b),总股本为a+ b,经理所占的股份为b/(a+b),公司的债务融资金额为m,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q,债务利息率为p(通常情况下p≤q),则经理人的股权收益率为: ∏=b/(a+b)[(a+b)×q+m×(q-p)]=b×q+b/(a+b)×(q-p)×m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债务融资量m的增加,经理人的股权收益也趋增。运用破产理论来分析,企业债务增加,其破产概率将会加大,经理人要保住现有职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如果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获得债务融资,银行作为债权人,承担着贷款风险。那么,银行有可能为了自身资本的安全而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或企业监督中,典型的如日本治理模式所采取的主银行制。这样,便存在一种外在压力迫使企业优化自身治理结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银行必须是产权明晰的银行,其治理结构应该是健全和完善的。
股权融资
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释,外部力量的引入有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在集权股稀释的过程中,企业利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为企业融通永续发展的资金,可以极大地增强竞争实力。同时,企业受到外来的监督和约束,为健全企业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此外,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变现自己的股权,从而为成员退出企业提供制度平台。比较而言,股权融资的前提是发育健康和监督到位的证券市场,而且应该是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机制发育相对成熟之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