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创业公司在第一次融资时如何确定自己应该融多少钱
第一次融资:别激动得找不着北
早期创业公司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精确的“估值”方法,你和VC去讨价还价看着办吧。这样吧,换个角度来看,先让我们限定讨论的逻辑假设:
1.万事有一个起点;
2.钱是在时间过程中增值的(金融风暴暂且忽略不计);
3.我们吃饭是一口一口吃的,爬楼梯是一节一节地爬上去的,融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4.公司的规模等于公司创造收入(包括利润)的能力;
5.卖方永远希望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6.买方(理论上)永远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奢侈品牌除外);
创业者们心急火燎地寻找钱,就算你运气好,一出门就撞上了一个肥头大耳的VC,他问你需要多少钱,你急切地央求:“快快给我20万吧……不对不对说错嘴了,是200万……不不不,又错啦,还是给我2000万吧。”
VC轻松地一笑又诡异地转转眼睛:“钱嘛,当然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得告诉我,出这笔钱能买你公司的多少股份?你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这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找VC要钱,我猜这时的你,肯定就像第一次听到一个女孩对你说“我爱你”那样,会顷刻间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创业者们,要是此时此刻的你一无所有、只有一个idea,请原谅我,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帮助你找答案。
不过,假如换了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绝对不会连20万和2000万都搞不清楚……我会精确算计好我未来6到12个月内必不可少的资金,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然后这样地对他说:“如果你能给足我6到12个月的运营资金,我可以给你1/3的公司股份,这是我的底线,绝对不会超过;如果你能把我下半辈子的经营给全部包下来的话,你我肯定应该是法定的一半一半。”
讨价还价:买方确认估值价格
早期创业的公司,尤其是还没有成型的、没有现金流的公司的估值,实在是很难确定出一道公式的。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可以看好未来的发展潜力,相互谈判公司的估值和定价,应该客观、理性、适可而止,不要寸步不让,寸土必争。
创业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设法搞定“第一个机构投资人”来确认你公司的估值。因为专业的投资人通常不会莫名其妙地拍脑袋叫价砍价,他们会根据分析和判断来对你的公司进行估值,其依据包括但并不限于:
1.你的公司目前和未来的盈利能力如何?
2.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公司被VC投资了,那些公司的估值大概在什么范围?
3.算算看如果根据计划发展,你的公司多久后要进行下一轮融资,在那时候,我投入的钱,至少会有几倍增值?
看出来了吗?估值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拍拍脑袋就可以搞掂的。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
1.盈利能力是硬道理,在你的盈利基础上双方讨价还价讨论倍数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2.和同类被投企业比较估值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发现市场上还有你的竞争对手,大多数VC就会把自己已经伸了出来的头又缩了回去,人们不是都说VC只投老大、老二的吗?你要是老三的话,机会很小,即使有VC愿意投老三,你的估值一定不会比老大高;
3.VC其实算计得最多的,并不是你的估值,那是你最关心的事情。VC心里有他们自己的一本帐,那就是在下一轮投资人进来时,或者在自己投资退出的时候,他们现在投入的钱到底有没有可能增值,如果有,到底可以增加几倍?
别总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融资就像我们平时吃饭要买米,你知道自己创业辛苦胃口大,每天要吃一斤饭,预测自己至少要活70年,一辈子要消耗的大米等于25550斤。但是你不会把这70年要吃的米一次性买好,而是会每过两个礼拜出去买一次,吃完了再买。实际一点吧,别老是白日做梦搞定你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
初创的公司如果有了第一次机构投资人的“认价”,等于万事有一个起点。而有了第一次估值以后,你公司再融资时就容易很多。
VC投资的游戏就是:在我投入资金以后,这公司就要增值,换句话来说,当下一个投资人进来时,他理所当然要花更高的价钱才能买到和我相同大小的股份。
公司成长需要不断地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会有一批又一批的VC愿意一轮轮地把钱投入到你的公司里来。每经过一轮融资,股价就相应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早进来的VC的持股不断增值,后来的VC不断对公司重新溢价认价,公司的价值也就不断地翻倍。
融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下一轮融资越难,因为投资者们需要不低于投资成本十倍回报的收益,早期的投资人甚至要求更高。有数据表明,投资人更愿意为一两亿的收益投资,而不愿意为四五亿的收益去冒险,因此设置低一点儿的资金额度更容易完成融资。
假如你在估值2000万美元时融资500万美元但没能成长进入到下一轮估值的话,你会陷入困境,因为风险投资人厌恶“流血融资”(down round,即下调估值)。这将严重破坏你与之前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VC管理团队可能会出于无奈接受下调估值但他们会因此丧失继续帮忙的动力! 切记,切记!
『贰』 创业团队融资1000万的话,创始人能够拿到多少钱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老板,算A轮,融资了1000万,这个钱你可以花,但不属于你。
投资的钱不是你的,花的合理可以,乱花也不行。当然每家投资公司,每个对口财务,尺度都不同。有的管控松一点,甚至形同虚设,那你还能报个假账,给自己忽悠点利益。但是大部分财务都是老江湖人精,什么没见过,买包打印纸都要盯着你,想捞钱,没空间啊。
还有一块正经的收益就是发工资了,自己的公司,给自己开多少工资,总是自己说了算了吧?理论上没错,实际也就是看起来很美。没看很多投资人就鼓吹了,创业的时候给自己开一万块工资的,都没什么出息。拿个几千工资,够生活就行。
也有些不知死活的创业人,或用公司名义购房买车自用,或用公司名义理财把收益转自己账户,或强行给自己开10万工资,还有直接挪用公款的,投资人也有办法治你。看到前面说的1000万是一期一期给的么,一旦发现创业人不靠谱了,最多前面几期交学费,马上止损出场,后续的资金是再也不会出现了。严重的还会走法律程序。
还有的创业人没什么主观过错,但是业务发展不顺,投资人也是会随时撤资离场的。拿到投资不等于成功了一大半,组织上对你的考验才刚开始。
创业者想富裕,一般至少坚持到了B轮。能拿到B轮,表示前面的工作不错,业绩也有明显增长。A轮的投资人如果想回收成本,或者不想担风险,也可以转手退出。新的投资进来之后,创始人也可以通过套现小部分股份的形式,从投资部分资金里转成现金落袋,这也是要在新一轮融资的条款上大家讨价还价的,不能过了投资人的底线。这时候给包括自己在内的高管团队,提一提工资,也就好说话了。
投资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样有业绩回报压力,有利益增长需求,正规大型的投资公司,还有很多是LP/GP架构,一样要给出资人交代。能干投资这一行,人脉和智商应该都强过平均水平,在他们面前玩心眼耍花招,基本落不了好。创业拿了投资,已经很幸运了,就不要有老板的心态,还是当自己是高级打工仔吧。等被收购或者上市了,再大家一起弹冠相庆财务自由了。
『叁』 创业股权融资怎么分配
以创业为起点、上市为终点,把一个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股份变化都汇总起来,看看这“股份拼骨图”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假设1:一个创业公司从一个idea到上市要进行三次融资:
A轮:证实模式;
B轮:发展、复制模式;
C轮:形成规模,成为行业龙头,达到上市要求。
假设2: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有精兵强将加入,公司要不断拿出股份给团队成员。
假设3:每一轮VC的资本进来,公司大约要稀释25-40%。
假设4:公司业绩发展好
每一轮融资的估值都是在前一轮价格的基础上往上翻番,这叫溢价,VC的术语叫作Up round;但是创业公司免不了风风雨雨出现坎坷,有时候公司的钱烧光了,业绩还没有起来,急需有人投资,这样的公司在谈判桌上没有份量,对方愿意投资,但是估值很低,甚至低于前一轮的价格,创业者别无选择,也只好认了打折价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种情况叫Down round,有点“贱卖”的意思。
让我们来看看明基公司的“股份拼骨图”吧:
创业公司开张时应该发多少股票?这是很多创业者在成立公司时碰到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建议初创团队先发约10,000,000股。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三次融资以及团队的期权,到上市的时候,公司的总股数会达到100,000,000到150,000,000之间,如果上市时每股定价为8-10元,这家公司的市值会有8-10个亿,只要估值超过发行价,马上直逼成为人人眼红的Billion dollar公司。
把股数定一千万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将来给员工发期权的时候,拿出0.5%来,对一家总股数是10,000,000的公司来说就是50,000股,而对一家总股份为100,000的公司,仅仅是500股,哪一个更加吸引人?!记住,将来给员工股份,别给百分比,给股数!
原始股东结构
『肆』 创业融资要怎么计算估值
创业融资计算估值有三种方法:
1.绝对估值
绝对估值只关注企业本版身,对创业者的评估比较严权谨。
绝对估值是根据企业的数据指标,例如净利润、销售额,通过搭建模型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适合处于PE阶段或成熟期且有数据支持的大型项目。
2.相对估值
相对估值是选取市场上类似的公司与目标公司作对比,从而得出创业公司的估值。
在相对估值方法里,对于初创公司而言(例如天使轮),此时的产品形态还不完整,没有可靠的数据或者还没有实现收入,通常使用的是可比交易分析。
3.协商估值(拍脑袋估值)
在既没有参考对象又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一般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以协商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估值,我们称之为协商估值。尤其是早期的公司估值比较主观,一般是双方可接受范围的交集。
『伍』 多轮融资以后才能盈利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求大神帮助
多轮融资以后才能盈利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在创业之前或者初期,应该就资金投入、技术回报和风险收益进行约定,各方签订协议书,之后相关事宜均按协议书处理,防止公司在盈利后开始分红时出现纠纷。
而在分红原则上,由于合伙创业,大家有不同的理念和想法,因此合伙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就应该约定资金投入、技术回报和风险收益影响分红的处理原则,大家按照分红约定来执行创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这样才是公平合理。
『陆』 创业团队融资1000万的话,创始人能够拿到多少钱给自己
如果你在一个创业团队里融资了,你要明白这个钱是用来公司的日常运作上的,而不是放到你自己的口袋。一般来说,就算是奖金或者分红,因为有利益冲突,恐怕不应该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董事会决定。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是,融资金额和你能给自己多少薪水/奖金是相对独立的。金融一千万通常公司仍处于天使或回合的阶段,公司仍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我真的想不出董事会同意给投资人奖金的理由。当然,不排除有公司内部交易后估值最后的盈利情况,即根据资金融资的价格。如果我是一个成员的董事会至少我不反对适当的发一些奖金给投资人,他的投入资金对现有股东有利。但如果我是首席执行官,我就不会要那笔钱。
总的来说,一个负责任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绝大多数人不应该认为自己能立即从公司得到很多现金,不管是什么渠道或方式。
『柒』 公司融资后,股权怎么分配
公司融资后,股权一般都是根据投入的份额来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实物,那可以根据评估价格、投资者的公认来确认份额,这样的股权分配一般都是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的比例所具备的发言权来协商,没有可比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协商。
以腾讯公司为例:
在创立之初,“五虎将”们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为首席执行官,出资23.75万元,占47.5%,张志东为首席技术官,出资10万元,占20%,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出资6.25万元,占12.5%,许晨晔为首席信息官,出资5万元,占10%,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出资5万元,占10%。
相较于固定的薪资,股权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很有可能会翻好几倍,远不是固定薪资可以比拟的,创业者可以以此来说服和吸引优秀人才。
每个创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股权的分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但股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好的股权分配方式不仅可以使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还能使股东们同心协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创业团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7)融资创业者能分多少钱扩展阅读:
天使投资提出一系列相关要求后,公司注册股票数量,内部核算每股价格。同时,所有股东的股票只占到总量的75%左右,由于创业公司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技术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于以下用途:
1、创始人根据贡献拿到一部分股票作为补偿。
2、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给员工发股票期权。
3、 公司重要的成员包括CEO,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几个投资人的股份之和小于公司创始人的,不超过 30%。
『捌』 创业者融资后能拿到多少钱
不论你融资150万美元还是400万美元,你都会在同样时间内花光
众所周知,当我们手里的钱越多,我们招募人才效率会越高,在需要花钱的一切地方也越无度,比如与承包商和公关公司打交道、参加商业活动、处理法律事务(商标、专利)等方面。你需要开发新功能或者是和其他平台合作,而这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市场回馈来保证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无论你公司融资多少钱,你都将会在12到24个月内花光。或许,我应该说是12到18个月的时间内。人们做事情总是很任性的不是吗?你有钱就可以任性花,但花费过度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过去总爱这样聊融资的事:“当开胃菜传到你面前的时候,记得拿两个,放一个在你的口袋里,只要不将整个盘子都端走就好”。在融资相对容易一点儿的时候,你可以多融点资,但是你必须做一个预算,只能将七成的资金用于你这一年半的花销上。
你的融资金额决定了你的估值
我知道这听起来貌似不可思议,但在公司成立初期,你的估值通常取决于你的融资金额。投资人投资你的公司希望获得的股权是多少呢?这儿有一个参考数据:一般标准应该是出让15%到30%的股权,而大多数公司在前期阶段都在20%到25%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需要融资500万美元,那么创业者一般都会希望只出让20%的股份,这样公司就可以有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而不是出让25%股份情况下的1500万美元投前估值。
1500-2000万美元的估值听起来比800万美元好多了,难道不是吗?可要是我说800万美元的估值更好的话,似乎有人会说我是不是傻?事实上并不是。
对初创公司而言,如果你以800万美元的估值融资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融资200到3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毫无疑问融200到300万美元可比融500万美元容易多了,因此融资的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