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app融资泡沫

app融资泡沫

发布时间:2021-10-27 17:41:06

❶ 互联网医疗:你认为是泡沫还是转机说说你的理由

和往年一样,2015马上就从我们手里溜走。对移动医疗的参与者和关注者,这一年又跟往年不一样,从喧闹的年头到稍显清冷的年尾,有太多事件和经历值得记述。
2014是移动医疗元年,因为很多人是在这一年才听说这个词或刚动了试水的心思。
2015各路豪杰从心动变成行动,用自己最美好的姿势试图推开医疗尘封的大门。不管平稳落地还是摔个跟头,都怀着一颗努力过的心。
我有幸借独角兽工作室的平台一年中实地拜访了近三十家创业公司,深谈了近百个投资人创业者,调研了解过一百多个创业项目,忍不住想对移动医疗来个全面的年终总结。
2015年的移动医疗太多姿多彩了,来比赛的、押赛道的、看热闹的还是泼凉水的,都可以找到自己钟爱的剧情,再得出自己预设的结论。想用几句简单的话展现移动医疗酸甜苦辣咸的一年,难免得罪一大批观众,我还是借2015年热卖的五部电影来请各位对号入座吧。
速度与激情

只有这部电影才能配得上2015年移动医疗的热闹,感谢2014年融资成功的三甲公司,感谢国家的互联网+政策,从几乎无人关注到3000多款医疗APP上线只用了一年多,这只有大炼钢铁的热情才能比得上。
挂号预约、网络问诊和慢病随访是最火热的创业门类,几百个叫 XX医生的APP能把你彻底绕晕。光糖尿病一个领域,独角兽工作室就发现了50多款活跃APP。还有好多公司处在万事俱备,只差程序员就可以开工的状态。
跟医药沾不沾边的都进来做移动医疗,谁让我们都有关心人类健康的情怀?医疗是3万亿的盘子,算上大健康就有8万亿,难怪有仁和药业定增十几亿押宝医药O2O,有平安自雇几百名医生专职做网络问诊,有滴滴打车推出医生上门,有挂号网获得数亿美金的天价融资,有马云喊出三十年后让医生失业。
诱惑和恐惧,让大家都深深地记住了移动医疗。
不可思议

看了一年的移动医疗,我只能说有太多地方很奇妙。卫计委51号文规定网上不能做医学诊疗、公立医院朝南坐、医保不给疾病预防买单、医生无法自由执业和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都决定移动医疗刚出生就营养不良。缺少可穿戴硬件和商保支持,移动医疗在患者那里也没讨到便宜。
虽然做移动医疗很多,但能做的领域还非常少,大家自然少不了互相学(chao)习(xi)。很多APP号称有N万医生或几百万患者使用,但看看身边的医患又好像没人在用。很多公司敢从三五十人一年内膨胀到三五百人,没有盈利没有收入甚至看不到收入在哪,支撑信心的只有VC的钱和不知真假的运营数字。业界都认为某家名字里有个水果的公司恐怕明年会率先倒下,希望它到时候不要连累太多人家就好。
分歧者

一边创业热火朝天,一边用户冷眼旁观;一边说互联网+医疗好,一边说医疗+互联网才是正道;一边说移动医疗代表未来,一边说移动医疗没有未来。
移动医疗在2015年出现前所未有的分歧:一篇匿名文章就可以几乎“说倒”移动医疗的标杆——春雨医生;热心“医疗信息化”的王杉院长跟力主“医疗去中心化”的张锐在一场对话中互相打断18次;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公司——网络跟它最大的金主——莆田系民营医院为医疗广告矛盾公开;有人说移动医疗刚开场,有人就唱移动医疗进入下半场;去年底投资人还非移动互联网不投,今年底就变成没有医疗收入不投。
移动医疗有人看好,有人唱衰,没有一个理论能服众,没有一个模式能走通。
夏洛特烦恼

创业小公司起步艰难,移动医疗领头羊也烦恼多多。虽然挂号网一气融了4亿美金,等于几百家小公司的天使投资总额。但是线上流量无法变现,挂号也难以收到钱,春雨医生、丁香园和挂号网纷纷办起线下诊所医院,好大夫从分诊延伸到随访,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受挫后转型云医院和在线医疗还是不叫座,腾讯承认不懂医疗,就投资它认为能连接医疗信息和医患的公司,一口气在杭州就入股三家,据说小马哥还想给几家划分地盘,不要自相残杀。
火星救援

创业者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也没有时间关注别人的想法,就像被遗忘在火星的马特.迪蒙,只有自己拼命找到点可怜的资源才能熬到别人来救你。
移动医疗跟商业保险合作是下半年的热点,“退糖鼓”和“腾爱糖大夫”都已经正儿八经玩起来,阿斯利康、赛诺菲和辉瑞都跟移动医疗深度结盟,都想借对方的体温度过难挨的行业冬天,鱼跃、乐普和福瑞索性自己做移动医疗,不就是做个APP吗,谁说药企的程序员就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呢?
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紧闭的医疗大门好像有打开一条缝的苗头,VC不想投资个医生集团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国家刚鼓励实现分级诊疗,立马涌现一批做转诊飞刀的公司, “责任医疗组织”“整合医疗”和“凯撒模式”也张口就来。
为移动医疗打基础的信息化项目没有赢得足够多的关注,无论是提倡医疗数据标准化与公享的OMAHA联盟,还是苹果research kit首批邀请宣武医院项目入驻,或是首家云医院在宁波和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或是西安盈谷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影像云”工程,它们的巨大热量将在未来几年得到释放,惊天动地也未可知。
如果把医药电商也算移动医疗的延伸,这是年度大戏中最吊胃口的桥段。总说要来,总是不来,大家早已屯好重金,连国药上药这样超级选手都早早跟360、京东联手,就等政策发令枪响。药企的未来很煎熬,医院的利益不会放,患者的习惯难以改,医药电商好处咱走着瞧!
还是这句话:不管你喜不喜欢2015年移动医疗,它的故事和表演都有声有色。你可以怀疑移动医疗,但置之不理就会错过一场好戏。
2016中国经济有众多悬念,结构调整才能平稳着陆,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才会有新产业生根发芽。移动医疗的价值会不会水落石出?移动医疗会尸横遍野还是高歌猛进?哪些公司会变成移动医疗公认的独角兽?你可以预设自己的答案等明年来检验。

❷ 养活一款app要"烧"多少钱

融资多在中早期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APP领域,天使期和A轮的累计融资比例达到三分之二。
去年至今,不断有现象级APP涌现。红极一时的包括魔漫相机、脸萌、围住神经猫和足记等,不仅口碑极佳,还惹得投资人挤破门槛。
它们大都来自草根团队,因此更加激发了APP的创业热情。
数据显示,App Store在2008年7月上线之初,APP数量只有500多个,同年10月谷歌上线Android Market(现为Google Play)仅有40多个;截至2015年1月,前者的APP数量达到121万,后者则已突破143万。
重磅融资消息不绝于耳。
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挂号网、豌豆荚、今日头条、丁香园、挖财网等APP均在2014年获得了红杉、软银、淡马锡、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且融资规模在千万美元之上,排名居前。
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在2014年,社交通讯类APP获得融资的案例最多,为95例;本地生活服务类紧随其后,达到53例;但从平均融资金额来看,这两个领域的投资热度虽然高,体量却较小(融资金额分别为7.5亿美元、2.21亿美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交通领域,快的、滴滴在2014年的烧钱依然得到了资本市场鼎力支持。滴滴获得淡马锡、数字天空技术、腾讯等投资7亿美元,快的获得软银中国、阿里巴巴、老虎基金等投资6亿美元,促使汽车交通领域融资总额达到17.74亿美元之多。
不过热钱涌入后,APP距离长成参天大树还很远。
投中集团针对VC/PE融资轮次分布进行分析后发现,2014年中国APP领域的融资绝大多数案例集中在中早期,天使期和A轮的累计融资比例达到三分之二。
“昙花一现”在APP大爆发的环境中,并不是问题。
“如果一款APP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火起来,并找到赚快钱的盈利模式,即便它活不长久,对市场化的投资者而言有时也并非坏事。”投中研究院分析师王子威称。
王子威表示,许多项目的投资都处于天使或早期阶段,对于VC和战略投资者而言,更多时候会将其作为一种战略储备,少数优质项目可能会实现IPO,其他更多通过并购退出,比如出售给布局意愿强烈的BAT等巨头。
竞争寡头化
“移动端IM基本被巨头控制,其他比较活跃的入口,如音乐、视频等等,也基本变成寡头之间的争夺。”
中国APP行业的发展大约始于2010年,随后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投中研究院认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PC互联网出身的企业把其PC端业务平行地移植到了移动端;第二个阶段,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多数传统行业也都开发了APP以顺应潮流;第三个阶段,较低的进入门槛使APP创业陷入疯狂,同时O2O模式的兴起使APP的移动属性被发挥到极致。
而目前,APP创业正处于第四阶段:资本和巨头加速入场,APP推广成本提高,O2O模式烧钱现象严重,商业模式需要资本的支持,进入大浪淘沙时代。
2014年APP行业出现投资并购大潮,即BAT在全面深入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圈地活动。
据统计,在2014年中国APP领域VC/PE融资案例金额Top 20中,腾讯、阿里巴巴投资的标的企业分别为四家。以垂直细分领域布局举例,BAT在汽车交通上投资的公司分别为Uber、快的、滴滴;在教育上网络、腾讯分别投资了沪江网、跨考教育等。
“有数据显示,主流APP的市场格局早在2012年就初步形成。”王子威对新京报记者称。
他表示,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最早进入,并利用其多年积累的入口和用户优势相对比较容易占领市场。新进入者的门槛越来越高。移动端IM基本被巨头控制。其他比较活跃的入口,如音乐、视频、地图、新闻、支付等等,也基本变成寡头之间的争夺。
“刚起步公司很难找到好的切入点,大都在卖创意,抓住的痛点也都是长尾的。有一段时间有需求,过一段时间没有了。用几天就卸掉了。”王子威称。
“泡沫”下的输家
在O2O领域APP的竞争中,率先找到行业痛点的那个,往往不是最后的赢家。
进入公众视野的是被资本和巨头相中的幸运儿,背后则有更多APP创业团队倒在黎明前。
“O2O的概念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热。前面大家根本不清楚怎么玩,价值在什么地方,只知道机会多。”家政O2O平台云家政CEO薛帅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里面泡沫水分太大,有些根本不是用户刚需,甚至是伪需求。
“你听过吗?还有上门搓澡的APP!”薛帅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有资本进入,但他本人对此并不看好。
“很多根本没有需求,都在炒概念,已经陆续被洗掉一批。”薛帅举例称,一家专注于做早餐配送的APP在不久前倒下,创始人发出长文总结教训,物流体系、供应链有一大堆问题,“只做早餐太窄了,这一块完全可以被美团、饿了么等提供早午晚三餐配送的平台整合掉。”
在O2O领域APP的竞争中,率先找到行业痛点的那个,往往不是最后的赢家。
2013年,打车软件开山者摇摇招车在滴滴、快的双方强大的补贴攻势下悄然退出,被迫转型;2014年,国内订餐服务鼻祖饭统网陷入倒闭风波,这家公司曾是大众点评的有力竞争对手;去年年底,美发O2O的代表公司时尚猫倒闭。
上门美发O2O企业时尚猫于2013年7月创办于北京,当年10月APP上线,据媒体报道,时尚猫在倒下之前已经迅速获得了两轮融资。运营数字一度高速增长。
一位美业行业人士解释称,时尚猫做不下去的原因在于“烧钱”。“马太效应在美业O2O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规模和品牌不够大的话,得不到足够的融资和资源,也很难获得资本青睐。”
“美业O2O市场存量、美发师资源有限,除非具有绝对先发优势,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横向拓展、获取客户和运营推广。”该人士称。
“烧钱”游戏何时了?
薛帅认为,O2O的竞争刚刚开始,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正的玩家。
被认为“活得很好”的美业O2O河狸家其实一直在烧钱中,一年融资了三次。经过最近一次C轮融资,公司获得5000万美元,估值3亿美元。
河狸家创始人雕爷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个月烧过一千五百万左右”,一个城市的启动非常耗钱,发过一百块的美甲券,“这都是干赔”。
有风投的积极支持,河狸家尚无盈利的规划,先考虑把市场做大。
许多O2O创业者却不像河狸家这般幸运。王子威告诉记者,2014年APP投资案例虽然还不少,热度相比2012、2013年时明显降温,风投的态度趋向谨慎,“APP创业黄金增长期已经过去。”
“细分领域都已经被分得很细,纯粹开发APP想火起来不会有很多好的模式。加上APP没有壁垒,容易被抄袭,BAT做了很多入口侵蚀。能够抓住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是有,像脸萌、魔漫,不过生命周期都不是很长。”王子威说。
不过薛帅认为,O2O的竞争刚刚开始,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正的玩家。他表示说,在O2O领域创业一定需要烧钱。
他介绍称,纯线上的APP创业比较简单,搞一个软件、游戏,或电商项目,把钱用在线上寻找用户拉流量就可以了;O2O创业则改变了成本规律——钱的大头都用在线下。
“O2O本地服务,意味着没有办法全国标配,需要逐个覆盖。融资1000万,超过50%花在线下。除了扩展用户、布点、投广告这些,还要摸索物流体系、建工厂等等。”薛帅称。
何时能触及盈利点?薛帅表示,一个细分行业线下资源形成了比较大的垄断,就开始出现曙光。在此之前,一般会发生惨烈的“价格战”,家政O2O也不例外。
“当线下该抢的资源都被抢完了,要么盈利,要么具备了被收购的价值。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盈利,继续扩大规模耗死对手直到一家独大,像美团今天做的一样。”
实际上,在滴滴、快的两家打车APP爆发补贴大战后,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河狸家等均在各自领域开战,已经洗掉了一批竞争者。“O2O就是如此残酷。”薛帅说。

❸ 为什么随便一个app就可以获得千万融资

因为征信管理的成功

❹ 有钱分APP项目有泡沫吗,会不会崩盘

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因为有钱分运作模式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资金盘,不存在崩盘。有钱分算是2019年比较火的项目了,经常在网上看到报道,有着比较新型的商业模式,平台去中心化,直接对接厂家,去除中间商,把利润拿出来分给消费贡献者,可以说0泡沫。

❺ 《这一波人工智能泡沫将会怎么破灭

作者:PENG Bo
来源:知乎

作为金融前从业人员说一句,其实泡沫是个金融概念,比如O2O泡沫,VR泡沫等等。而例如理论数学理论物理就无论发展多好也不会有泡沫,因为从来就没人投资(感叹)。
所以判断是不是泡沫,不是看学科的发展如何,而是看学科的资金流入。当投资者听到"人工智能"就摇头的时候,泡沫就破灭了。

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有些危险,因为现在变现似乎是个难题。资本永远是逐利而短视的,如果只有好玩的结果,没有能快速变成足够多钱的结果,不久这个游戏就会无以为继。

如何尽可能地把成果真正变现,或者让投资者更清晰地看到变现的道路,而不是画饼,这确实是AI从业人员此时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首先刷ImageNet当然不能变现。人脸识别的空间也不大(国内有很多人脸识别的startup,因为够简单够成熟,然而壁垒和盈利能力如何,大家心里清楚。是的,现在有投资者养着,但以后呢。是的,可以卖给安防公司,但这是当初描述的远大前景吗)。只有自动驾驶是稍微靠谱一点的,然后可能到医疗和基因工程,至于语音助手还很远。自然语言识别好像就只能做炒股机器人了,而翻译怎么变现请告诉我(评论里有朋友还奇怪怎么不能变现,您这个变现不是VC想要的变现)。说起来现在有一个深度学习真正变现了的领域,就是广告和推荐,但所有需要这个的公司都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没有创业的窗口。在模型共享化的今天,许多方面的技术壁垒已经被无限降低,许多所谓AI创业公司都只是拿公开的模型来调而已(然后向投资者大吹技术实力)。

很直接地说:目前看来,AI可能并不足以支撑一个独立的公司,它更适合作为其它公司的一个部门,或被其它公司收购。如果你做社交APP,做电商,做游戏,做生物,做材料,都可以自己活下去。但做AI,就会有难度。如果你幻想技术授权,或SaaS,你可能最终难免会失望。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资本很没耐心,之前的波士顿动力大狗机器人看上去是不是也超酷,最后还是要被Google挂牌出售(感叹)。前几年许多公司狂招DL人才,怕的是lagging behind,但后来就有点有苦说不出了,因为人太多了,不需要这么多。我调查了一圈,发现Nvidia的股价可能都虚高了,因为大家甚至不需要那么多显卡来训练!看来只能看NVDA能不能开拓好自动驾驶市场。

这有时令人想起生物。所有人都知道生物的前景光明,前途无量,必将改变人类的命运,生物的世纪必有一天会到来,生物已经有无数的应用,无数的盈利模式,而且生物还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时不时搞个大新闻。这么看来生物真的很好啊!但是现在有多少人往生物跳呢?继“生物民工”之后,会不会出现“调参民工”(什么?调一层十元钱?)?生物的今天是不是人工智能的明天?(补充:可能90后00后的同学不知道,那时有句话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后来令无数人懊悔不已)

在各位PhD同学和startup工程师陶醉于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之时,请警惕生物的前车之鉴。生物现在依旧是热门的创业领域之一,只是大家更加理性,因为已经吃过了泡沫的亏。目前DL之所以这么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DL的几位领军人物很聪明,在很有意地试图引导资本(尤其是现在大家都来找国内资本,因为国内资本更多更笨),但资本不会被忽悠太久。

最后说一个我发现的规律,这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故事,就是如果学数学物理的同学都开始涌进某个行业,这个行业就必然会出现泡沫的严重化和最终的破灭,就像从前做金融衍生品,后来做APP,等等等等。哎,俺们学基础科学的就是惨,哈哈。

===========
看到评论好像还是有同学没明白,最后补充一句:这里的问题在于和生物的情况太像了,都是要研究很多年才能实用化。生物一个小领域活两三家公司更没有问题,基因就可以活n家公司。自动驾驶重要,还是治疗疾病重要?我觉得治疗疾病一点也不差吧。识别准确率进步10%重要,还是癌症5年生存率进步10%重要?好像不能说生物就低一等吧。但是学生物的同学肯定就很郁闷了:凭什么AI现在就这么热呢?这时我要说,生物也曾经热过嘛,大家都有这个过程。

泡沫破灭了之后,也并不是说就没有人研究,没有人投资,没有人创业了,而是回归理性,成为公司的一个正常部门(比较遗憾的是薪水和就业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好了),而不是一个投资概念,一个炒作题材。就像360老周说的实在:“今天再出来做一个公司,你要不说自己是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你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就跟前两年,你要不说自己是O2O,都不好意思去融资一样,我觉得这个有泡沫的成分。”

❻ 移动互联网 App 泡沫即将破灭吗为什么

互联网没错,大数据也没错,错的是有些人用偏了。互联网是虚拟的,现在好多公司都在宣传我们是互联网创业,我们是大数据,可有几个是做到接地气的,互联网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且中国政府也不允许互联网过分的发展!否则虚拟经济会比房地产泡沫经济更可怕!!!互联网+实体服务,才能真正对接消费者终端服务终端!希望可帮到您!

❼ DMMP和APP哪个对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效果更好一些

各有优缺点,DMMP在组合原料中容易水解一般只能现配现用;APP作为固体粉末在原料储存和操作的过程中有一点问题。在氧指数方面DMMP肯定比APP要明显,在抑烟及热释放速率上DMMP不如APP。

❽ 造纸app浆产生泡沫的原因

大田化学造纸色浆消泡剂
由改性聚醚经过特殊工艺复配而成,易溶于
水,特别适用于造纸色浆消泡,产品稳定性好;和有机烃类物质的相容性好,
加入油性体系不影响产品透明度;有一定的流平性能。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
广泛用于各种恶劣体系的泡沫消去和抑制。

❾ 盈利模式不清晰 APP的“泡沫”会吹破吗

山寨之风在我国互联网和IT行业横行已久,但在APP市场尤为激烈。打开任何一个应用商店,各种版本的捕鸟、捕鱼、连连看、斗地主游戏琳琅满目,实质内容却基本一样。

北京掌上飞鱼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饶欢就选择从游戏入手。捕鸟达人、单机斗地主、捕鱼人生、单机德州扑克等就是饶欢和团队推出的主要产品。饶欢的合伙人朱金彪说,在起步阶段开发这些游戏,“主要是为了赚钱”。

APP基本编码并不复杂,简单些的游戏程序一个人两个月时间就能独立完成,这让山寨变得极为容易。“有的公司直接把我们的源代码反编译,然后加上自己的广告条,直接上传到市场了”。

一般而言,一个APP产品的研发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对于小公司来说,聘请程序员的成本并不高,这也是为何当前APP市场创业者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的原因,但随着应用市场和广告平台日益标准化,对小开发者来说,门槛越来越高,生存日益艰难。

即使产品开发出来,也并不意味着成功。事实上,比APP开发更难的是后续的运营和推广。“APP是要养的,这是当下APP研发者的共识。”一名小型手机游戏开发者张明说,“目前互联网推广渠道鱼龙混杂,而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推广渠道。”

而在推广渠道,泛滥的“水军”几乎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据业内人士透露,在APP领域,刷榜是普遍存在的。一款APP如果要刷到前几页,需要动用数千“水 军”共同作业,每下载一次付费几毛钱,并附带评论打分等各项服务。要在有影响的应用商店中冲到前列,每天的“刷榜”费用高达几万元。

开发成本仅10欧元的愤怒的小鸟,至2012年底已为其开发者Rovio赚了5000万欧元。这样的成功在当下中国有可能复制吗?

“当前APP应用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仅靠广告盈利还是太单一,应该探索多渠道的融资和盈利渠道。”李易说:“欧美的主流商业模式是收费,但是这一套在中国行不通!

对只能依靠APP产品和服务来盈利的创业公司而言,盈利模式不清晰让不少创业者一次次碰壁。在游戏中插入广告条和积分条,是国内游戏类APP公司常见的盈利模式。虽然不少APP游戏中有付费会员或付费买游戏装备等项目,但远未像PC网游那样成为其主盈利渠道。
手机游戏APP研发公司一般也不会选择对用户收费。朱金彪说:“我们的应用以前在iOS平台上尝试过收费,但是效果不好。现在我们公司的APP都不收费,主要靠广告。广告公司不给钱、扣钱、压钱,团队一度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

❿ 移动互联网 App 泡沫即将破灭吗为什么

大的方面说竞争寡头化我是认同的。(游戏等领域的另说) Apps 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他是移动互联网上最直接易懂的入口。但是,桌面的 Apps 再多,用户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而"去 Apps "的趋势,正在两个纬度发生。 1 巨头控制移动端日活跃的主要入口,并做转化如果你观察智能手机的日活跃,你会发现 IM App 非常非常强势(具体数据欠奉)。而这种强势必然让移动端的入口的控制更加寡头化 - 这个入口是微信控制的。 做个App 就可能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反对仍然可以细分,但是你也必须承认:给你留下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解决问题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2 系统厂家填补,并且为热门网络服务创造新入口而且,除了巨头在瓜分移动端的入口,手机厂商也在行动。比如 iOS 最近连续整合了 twitter ,facebook ,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桌面的 Apps 不再是唯一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这种系统级别的整合能提供更加高效,方便的入口。而且便利上要超越 Apps 。这让第三方 Apps 更加相形见绌。 oauth 模式仅仅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 (最近的几次 WWDC 之后,都有第一流的第三方开发者的眼泪在飘) 3 Apps 的思维方式在落伍大厂家,比如微信,会抢占活跃度最高的入口。 手机厂家,比如魅族,利用系统的强大和便利弥补和创造其他入口。 而网络服务厂家,比如微博,也会主推官方客户端,收紧第三方认证。 很残酷?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今天移动互联网正在发生的现实。个人意见,小团队的前途更倾向于技术深耕 - 然后展开合作。或者全新的细分领域 - 积累种子用户和圈子,建立文化。这两条路,应该说都和 Apps 关系不大了。 移动端的 Apps 仅仅是解决方案之一 - 也许是最重要的 - 但是并非答案。 Apps 背后的技术,或者用户的维护,产品调整和运营,才是成败的关键。 在运营中不断进化的技术,或者积累的社区和产品的经验,才是巨头或者手机系统厂家无法轻易复制的东西。比如 siri 。

阅读全文

与app融资泡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海丝云交易 浏览:877
四川天府交易所1066会员 浏览:752
上证50杠杆 浏览:437
我国发展利率期货研究 浏览:745
理财非保本浮动收益安全吗 浏览:512
华安证券手机版下载交易 浏览:556
买银行理财可以办信用卡吗 浏览:262
疫情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浏览:926
2018年浦汇外汇出金问题 浏览:728
000158常山股份到底是怎样重组 浏览:479
高频交易存在的风险 浏览:350
沪深今日交易提示 浏览:190
融资净买入额是负的说明什么区别 浏览:77
同花顺黑马指标用法 浏览:850
什么是低风险理财产品 浏览:320
城投公司招金融类是考哪些专业知识 浏览:399
中西方金融机构区别 浏览:216
招联金融租赁公司 浏览:443
有什么投资理财产品 浏览:638
常山股份股票怎么样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