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题目是《田间乐》的作文
题目:田间乐
今天的天气格外热,一丝风也没有,平时喜欢蹦蹦跳跳的小鸟也停止了歌唱。爸爸却叫我去打稻谷,说是让我体验一下干农活快乐的生活。到了田野,爸爸早已装好了打谷机,我也学者奶奶的样儿,戴上草帽、手套等。颇有一翻上战场的感觉。下面是分工:爸爸负责脱稻谷,妈妈负责传稻穗给爸爸,奶奶负责扎稻穗,爷爷负责运装满稻谷的袋子,我则负责把稻谷装进袋子和清理打谷机中的穗渣。排兵部将好后,打稻谷正式开始。爸爸用他有力的大手启动了打谷机,妈妈在同一时间把谷穗传给爸爸,奶奶也做好了扎稻穗的准备。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是刚干,我就手忙脚乱了,一会儿这边的稻谷满了,一会儿那边的穗渣又塞满了打谷机,顾此失彼,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豆大的汗珠滚落出来,打谷机里的稻谷溅了出来,打在我脸上、衣服里,又痛又痒,浑身都不舒服,再加上火辣辣的太阳,最可恨的是一种俗称“放屁虫”的,它生活在稻穗里,倘若让它钻进你的衣服里,留下个“纪念”,会让你的皮肤又肿又疼,叫人一听就害怕。最后,爷爷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教了我做这项工作的方法,要先把打谷机内的穗渣清理完,这时,盆中的稻谷也到了盆的80%左右,再把盆中的稻谷倒入袋子中,然后又反过来清理穗渣。哦,原来这么简单。后来,我就照着爷爷说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终于,我们一起打完了这些稻谷。今天,我尽管很热,也尽管很痒,很不舒服,但是当我看到一袋又一袋黄澄澄的大米时,我很高兴,我想,也许这就是干农活的乐趣吧。
┏ (^ω^)=☞
⑵ 田园乐 这首诗应该怎么读 用‘‘/''在诗中标出来
田园乐
作者: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已经断句
如果满意,望采纳
⑶ 田间乡村音乐
你听听逍遥叹,也许可以
⑷ 田园乐七首其四有那几乐
春草秋绿,夏松茂盛,牛羊晚归,闲适生活之乐
⑸ 《田园乐》的全文是什么
《田园乐》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七首诗,以下为全文内容:
田园乐七首·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田园乐七首·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田园乐七首·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田园乐七首·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七首·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⑹ 田园乐认为诗人乐在何处
田园乐认为诗人乐在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的心情。 诗中的描写绘形绘色,由景生情,诗中有画。“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描画出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全诗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王维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得可谓炉火纯青。诗中那些发自“象外之趣”而又摇曳多姿的静美之境,表现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中某种特别的情趣和意蕴。
田园乐
创作年代: 唐代
作者: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
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⑺ 田园乐诗意急
王文13。我的人生是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就不那么简单?你说你要我怎么说好不嘛?我的手机号码已经收到没有什么时候可以发信息你可以过来看看你有没有想要去买书买票回家吃饭啦!
⑻ 古诗 <<田间>> 的内容是什么
《田间》
清.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译文:
农妇躬耕田野,田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
小孩子不明白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在游人多的地方找春天。
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将“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中的词序变化一下,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它的意义重心也就变了,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和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8)田间乐融资扩展阅读:
《田间》赏析: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
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虽然不解春天在哪里,不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向“游人”多的地方跑,以为这就是春天的所在。歪打正着, 这“游人”多的田间,确是春天的所在、希望的所在。
这又是“合”,与开头“小妇扶犁大妇耕”相照应,也与诗歌的题目相照应。从而使诗意得到圆润地表达。注意:这里的“游人”其实是劳作的农民,儿童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把劳作当作“游玩”这是儿童眼光。
《田间》一诗所写为田间春景。前两句写农妇乘风躬耕田野,田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后两句写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门顽皮的情景,这就是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