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困难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著名管理学家朱则荣指出五大阻碍困扰了中小企业。 一是: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立国阶段,在工业化还没有进展到后工业时代之时,以汽车、纺织、造船、钢铁、基建为主体的工业与能源领域,将大批量消化掉的各种政策倾向和银行贷款,因此造成了“钱越多越好贷,钱越少越难贷”的尴尬局面。 二是: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造成区域之间发生资源掠夺和知识掠夺,富裕地区大量吸收掉资源与人才,致使其他地区创新能力与致富能力全面退化,银行资金的流通和贷款政策也因此受到影响,越欠发达的地区越难以贷款。 三是:中央对中小企业重视不足,中央使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来表达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成,这是改革开放进程摸索着前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目前政策还无法全力把中小企业放在突出和显要的位置上来。 四是:中小企业普遍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金钱意识浓厚,不注重对企业管理能力的投资,致使中小企业成活率很低,而且银行惯用的固定资金评估方式难以对以知识和服务为特点的中小企业做出准确的价值评估,投资风险问题困扰了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步伐。 五是:银行业没有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开辟贷款种类较少,对审批流程也缺乏宣传普及,致使企业纷纷认为从银行贷款困难,这种普遍的心理障碍促使中小企业在遇到融资问题时将银行不列入考虑对象,这妨碍了中“借贷、法律、契约”等秩序发育。
2. 郑和下西洋以后,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造船业从辉煌走向衰落
内政与外交政策都出现了毛病。
下西洋所用的楼船组由现在美国航母的大小,凝聚了明朝工匠和政府财力建造,兴起的造船业是典型的国有企业,迅速崛起但是难以长久。
首先国内的财政收入增加不足以维持船队的出行,政府支出过多。建造、维护以及外交的花销巨大,使得财政出现较大的亏空,郑和出访是非营利的外交行动,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运行,停止远洋出访,造船厂自然就没有了用途。
第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造船业大发展的目的一个是为了战争,另外一个是为了经商,但是中国人一个都不好,造船业发展为有良好前景,国家不投资,民间没市场,造船业只能萎缩。
第三,海禁政策,倭寇和沿海的盗贼四起,搅乱沿海省份。他们是强盗,不与正规军向交锋,政府没办法,不得不海禁,只是造船业衰落。
3. 金融危机影响下,船舶配套业最大问题是什么
货运量减少导致运价下降.运价下降和银行融资困难导致船东不愿意造船.船东不愿意造船导致船厂订单减少或取消.船厂订单减少导致船舶价格下降,船厂会认为造船资本和劳动力过多,以上问题直到下一个货运量高峰到来才会好转.
最大的问题就是抵抗风险低的船舶配套企业 造船企业和船东会倒闭,有关先进技术和经验和人才 没法保留.
4. 造船业寒冬即将来临了吗
对,这个寒冬会很长。
5. 我国造船业有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劳动力价值依然具备一定优势,造价低有利于船东节约成本
2:传统技术水平还出于领先地位
3:货币目前还具备一定优势,但是随着升值速度加快,很久就会丧失这个优势
4: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我国重工业的立业基础
不利因素
1:船舶种类单一,技术含量低,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远远跟不上世界水平
2:核心技术掌握在设备商手中,无法供应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比如主机和导航设备
3:人民币升值已经到达临界值,造船出口业是长期合同,年限过长导致利润随升值迅速降低
以上几点是简单分析,还有很多因素看大家提供了
6. 目前的金融危机对民企造船业有何影响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亚洲造船企业正面临需求骤减的局面,可能由此导致部分船厂破产。其中中国造船业遭遇危机冲击可能尤为严重。
造船企业的问题来自航运和银行两大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船东取消或推迟了订单,贸易放缓,加之银行无力或不愿为船舶订单提供融资。目前,全球大宗商品航运成本基准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已跌至四个月前水平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挑战韩国全球最大造船国的地位,但中国许多新成立的造船企业属于私人所有,需要筹集更多资金进行扩张。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0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手持船舶订单1921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2%。从目前的手持订单推断,未来三年中国造船完成量仍将以35%的速度增长,造船业在世界市场所占比重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而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承接新船订单量1177艘、8605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滑47.8%和30.1%,但是,以载重吨计,2008年前6个月成交量仅次于2007年同期水平,与2006年基本相当。
由此业内人士预计,船舶制造业今年有望延续2007年的辉煌,2009年和2010年两年也有订单的支撑,但在2011年后,新船订单将会大幅下滑,届时或者更早,船舶建造将呈现出下滑拐点。
专家表示,我国造船企业设备老旧、技术落后、造船模式单一,在订单减少、成本提升、行业利润下滑的情况下,确实存在不小的风险。例如今年上半年,由于造船量大幅增长,甲板机械、舵机、螺旋桨、阀门、齿轮箱、低速机曲轴等配套产品都供不应求。“船等机”的情况越来越多。同时,一些能够拿到订单造船企业,也远远低估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新兴船企,往往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船厂的扩建,甚至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能维持后续生产,造成拖期交船,未来将有大批这样的企业面临淘汰。
面对全球造船企业遭遇新船订单量下滑的不利局面,专家建议,国内船企需积极应对,早做防范。
7. 如何看待有人称中国造船业正陷入“船壳工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正常的。因为新中国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当然这个造船行业也是从头开始。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一个追赶的角色。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但是总会追上。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就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就出现帆船运输,并且当时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已有专设的造船工场——船宫。诸侯国之间经常使用船只往来,并有了战船的记载。战船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是战船既要配备进攻手段,又要防御敌方进攻,因此它在结构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只高。可以说,战船代表着各个时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力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早在秦代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能制造百尺楼船,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高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的弓箭矢石的女墙(即矮墙),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楼船这个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枪林立,以壮声势。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
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1960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1973年在江苏省如皋县又出土了一条唐代木船,这两条木船都采用了榫接钉合技术,而扬州出土的船更采用了斜穿铁钉的平接技术,比如皋县出土的木船采用的垂穿铁钉的搭接技术更先进。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的造船业,连接船板还仍使用原始的皮条绳索绑扎的办法。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性好,并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唐代的李皋还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到了宋代,已可制造载重20万公斤以上的大船。当时船上普遍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个就是现状。
8. 金融危机影响下,船舶业最大问题是什么
对于中国的出口影响比较大
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国外需求减少
从而连锁导致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减少
影响货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