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定义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包括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还责任的债务。例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企业举借的债务。
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偿债资金由政府财政负担;后者的偿债资金则来源债务单位的预期收入。 2011年,审计署审计了1979年以来到2010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截至2010年底,中国政府性债务已达到10.72万亿元。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审计署选取全国36个地区(15个省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及其所属的3个市辖区),审计了2011年和2012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
2013年7月28日,审计署官网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本次全国性审计工作将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全国审计机关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
审计署第三次“把脉”地方政府性债务。鉴于第二次只选取了36个地区,因此,本次审计是继2011年后,审计署第二次全面“摸底”地方政府性债务。 36个地区的地方债审计结果已于2013年6月公布。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审计结果公告透露了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012年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不仅如此,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70亿元,其中2个省会城市本级逾期债务率超过10%,最高的为16.36%。
审计署两次对地方债敲响警钟,强调,地方债存在个别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违规融资变相集资等问题。
2. 审计署和银监会报告的差别在哪里
[ 在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下,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平台法人均被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范围,而审计署公布的平台数及其负债仅限于“平台公司”,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得到验证 国家审计署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6576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规模为4.97万亿元。然而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一万家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规模达到9.1万亿元(见表1)。4.97万亿元与9.1万亿元的巨大差距引起各种猜疑,认为审计署的数据低估了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的规模。 实际上,这两个数据的差距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造成的。根据审计署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但在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下,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平台法人均被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范围,而审计署公布的平台数及其负债仅限于“平台公司”,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得到验证。 第一,审计署报告的“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借主体情况表”显示,除了平台公司的4.97万亿元债务余额外,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债务余额合计为4.47万亿元。平台公司与这三项合计为9.44万亿元(见表1)。这说明,银监会的平台贷款的统计口径与审计署的平台公司负债的统计口径相比,从举债主体看更宽泛。也正是由此产生了9.1万亿元和4.97万亿之间的差别。 比如,以江西省为例,2008年以前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法人为银行平台贷款的承贷主体,在2009年中型企业平台公司超过机关事业单位法人,成为获得银行贷款总量最多的平台公司,年末贷款余额为345.09亿元;而增速最快的是大型企业平台公司贷款,增长109.86%,比增速最低的机关事业单位法人平台贷款高70.8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平台和平台公司负债是有严格区别的。 第二,银监会的平台贷款数据9.1万亿元,与审计署的地方政府银行贷款数据8.4万亿元,在统计口径上更为吻合。从表2可以看出,银监会的平台贷款统计中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部分6.3万亿元,和审计署的地方政府银行贷款统计中需要依靠政府支持的部分6.9万亿元,也是比较接近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署的数据和银监会的数据相比,并不存在严重低估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因为银监会关注的角度是银行系统在地方政府总体的贷款风险敞口,从而采用了更宽泛的统计口径。审计署则对地方政府的负债主体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作者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资深研究员。世界银行前高级经济学家)
3. 财政部就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财务部便名施场合当局债务监视暂行方法答记者问
近期,财务部印发《财务部驻各地财务检察博员处事处名施场合当局债务监视暂行方法》(财预〔2016〕175号,以停简称《暂行方法》)。便此,财务部相关控制人回复了记者建议的题目。
一、问:出台《暂行方法》的后台是什么?
答:2014年订正的《中华群众同和邦估算法》规则,“邦务院财务部分对于场合当局债求实施监视”。《邦务院闭于巩固场合当局性债务处置的看法》(邦发〔2014〕43号)诉求,“添大对于场合当局性债务处置的监视查看力度”。出台《暂行方法》,是财务部降名新估算法和邦发〔2014〕43号文献诉求的要害办法。
新估算法和邦发〔2014〕43号文献名施此后,财务部会共相关部分添速创造典型的场合当局举债融资体制,创造健康场合当局债务限额处置、估算处置、危害预警和救急处治体制,博得鲜明功效。但取此共时,局部地域还生存降名场合当局债务处置负担没有力、不法违规融资保证局面时有爆发、少许当局和社会本钱协作名目没有典型等题目。
场合各级当局是场合当局债务处置的负担主体。依靠财务部驻各地财务检察博员处事处(简称博员办)名施场合当局债务监视,有利于表现博员办便地监视上风,添速促成创造齐方位、常态化监视体制,敦促场合当局降名处置负担,准时遏止和查处不法违规融资和保证动作,平静财掮客律,提防和弥合财务金融危害,紧紧守宿没有爆发地区性体例性危害的底线。
为此,按照新估算法、保证法及其法令证明、邦发〔2014〕43号文献、《邦务院办公厅闭于印发场合当局性债务危害救急处治预案的报告》(邦办函〔2016〕88号)等规则,财务部印发了《暂行方法》。
两、问:《暂行方法》重要实质是什么?
答:《暂行方法》按照现行法令规则和场合当局债务处置规则,维持题目导向,有针对于性地对于博员办名施场合当局债务监视干出体例典型。《暂行方法》同分五章,囊括总则、场合当局债务估算处置微风险救急处治监视、场合当局和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动作监视、监视处置、附则。重要实质:
一是监视沉点。《暂行方法》针对于场合当局债务处置大概生存的微弱步骤微风险点,环绕当局债务处置、不法违规融资保证动作二方面,亮确博员办监视沉点,齐面掩盖场合当局债务限额处置、估算处置、危害预警、救急处治,以及场合当局和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动作。
两是监视办法和对于象。《暂行方法》亮确博员办不妨归纳应用调研、核对、查看等本领,创造常态化的监视体制;需要时可蔓延至关系当局部分、工作单元、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等单元,提防场合当局经过企工作单元不法违规融资。共时,诉求博员办沉点巩固对于当局债务高危害地域的监视,按期评价危害。
三是监视处置。《暂行方法》亮确博员办查名场合当局债务不法违规题目,该当按照新估算法、《财务不法动作处置处置规则》等法令规则和财务处置相关规则作根源理;个中属于照章该当探求相关当局及部分、单元职员负担的,博员办该当照章建议处置看法报财务部。
四是监视观察。《暂行方法》亮确对于博员办监视场合当局债务处事名施观察,观察截止归入博员办财务估算禁锢交易处事观察范畴,展现正向鼓励。
三、问:新估算法名施后,博员办在场合当局债务监视方面沉点发展了哪些处事?
答:新估算法名施此后,依照财务部一致安置,博员办表现便地监视上风,维持题目导向,环绕场合当局债务的“借、用、还”,发展一系列博题调研和博项核对处事,主动共同干佳场合当局债务监视处事。
一是介入核名场合当局存量债务。2015年,博员办主动介入整理核名鉴别截止2014年终场合当局存量债务,为科学界定场合当局存量债务范畴、锁定存量债务范围表现了要害效率。
两是核对置换债券资本运用情景。2016年,财务部构造博员办核对2015年置换债券资本运用情景,准时创造局部地域债券资本运用中生存的题目,敦促关系地域和部分庄重依照财务处置规则,克日真实给予整理,保证置换债券资本典型运用。
三是核对部分地域不法违规举债保证题目。2016年,按照审计交代线索和告发线索,财务部先后构造关系地域博员办查处场合当局不法违规融资或者保证许诺动作,连接加强场合当局债务监视。囊括:核对局部市县当局为融资平台公司刊行金融产物供给保证许诺情景;核对部分金融机构诉求场合当局为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供给保证许诺情景;核对部分市县融资平台公司刊行债券时生存的违规题目等。
四、问:博员办对于场合当局债务估算处置微风险救急处治监视重要有哪些实质?
答:依照新估算法、邦发〔2014〕43号文献、邦办函〔2016〕88号文献等法令和策略规则,《暂行方法》亮确了博员办对于场合当局债务估算处置微风险救急处治的监视沉点。
一是限额处置监视,重要囊括新增场合当局债务限额、场合当局债务年终余额、场合当局债务余额增减变革情景等,敦促场合当局保证当局债务余额没有得胜过限额,没有得冲破照章设定的举债“天花板”。
两是估算体例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当局普遍债券、场合当局负有归还负担的外债转贷、场合当局博项债券、存量当局债务、场合当局债务还原付息开销、置换债券刊行用度开销的估算体例等,敦促场合当局将当局债务出入齐部归入估算处置,积极接收监视。
三是估算安排监视,重要囊括新增当局债务该当加入估算安排计划、有亮确对于应的公益性本钱开销名目、有归还安置和稳定的偿债资本根源,本钱和刊行用度安置该当适合规则等,敦促场合当局典型举债步调,真实提防偿债危害,养护抛资者正当权力。
四是估算实行监视,重要囊括新增当局债务资本用处、博项债务估算科目列报、调进博项收进诉求、置换存量债务步调和资本用处、债务本钱开销资本根源、场合当局债券刊行、场合当局债务消息公然等,敦促场合当局齐面加强债务资本处置,普及资本运用效率。
五是危害弥合和救急处治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各级当局该当创造场合当局债务危害处置取救急处治轨制、高危害地域该当拟订并降名各项危害弥合办法、爆发场合当局债务危害事变的地域该当依照邦办函〔2016〕88号文献规则采用相映级其余救急相应和处治办法等,敦促场合当局妥贴干佳策略贮存,提防和弥合场合当局债务危害。
五、问:博员办对于场合当局融资动作的监视重要有哪些实质?
答:依照新估算法、保证法及其法令证明、邦发〔2010〕19号文献、邦发〔2014〕43号文献、邦办函〔2016〕88号文献等法令和策略规则,《暂行方法》亮确了博员办对于场合当局融资动作的监视沉点。
一是当局举债办法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当局债务只可经过刊行场合当局债券办法举借,除此除外当局及其所属部分没有得以任何办法举告贷务等,敦促场合当局庄重照章举借当局债务。
两是当局保证动作监视,重要囊括之外债转贷保证外,场合当局没有得为任何单元和部分的债务以任何办法供给保证,敦促场合当局没有得不法违规供给保证。更加是,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工作单元等没有得以构造工作单元及社会大众的邦有财产为其余单元或者企业融资举行典质或者质押;书院、幼儿园、病院等以公益为手段的工作单元、社会大众,没有得以培养办法、调理卫生办法和其余社会公益办法举行典质融资。
三是当局股权抛资动作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介入社会本钱协作名目,以及介入创造创业抛资启发基金、财产抛资启发基金等百般基金时,没有得许诺归买其余出资人的抛本钱金、接受其余出资人抛本钱金的丢失,或者者向其余出资人许诺最矮收益等,敦促场合当局庄重按照商场化本则取社会本钱同等协作,名现危害同担、收益同享,躲免场合当局股权抛资中展示“亮股暗债”、便宜保送题目,提防场合财务运转危害和廉政危害。
其余,《暂行方法》还规则,博员办监视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能否以当局债务对于应的财产反复融资,敦促场合当局巩固当局财产处置。
六、问:博员办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动作的监视重要有哪些实质?
答:依照新估算法、保证法及其法令证明、邦发〔2010〕19号文献、邦发〔2014〕43号文献、邦办函〔2016〕88号文献、《财务部 兴盛变革委 群众银行 银监会闭于遏止场合当局不法违规融资动作的报告》(财预〔2012〕463号)等法令规则和策略规则,《暂行方法》亮确了博员办对于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动作的监视沉点。
一是场合当局对于融资平台公司注资动作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将地盘注进融资平台公司该当实行法定的出让或者划拨步调,没有得将公益性财产动作本钱注进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得将贮存地盘动作财产注进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得许诺将贮存地盘预期出让收进动作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资本根源等,敦促场合当局向企业的注资正当、合规。
两是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绝策监视,重要囊括融资平台公司举告贷务该当由企业绝策机构确定,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没有得以文献、聚会纪要、引导指使等任何情势诉求或者确定企业为当局举债或者变相为当局举债等,敦促降名添速当局本能变化、齐面深入邦企变革的精力和诉求。
三是融资平台公司抵质押融资监视,重要囊括只接受公益性名目修设或者经营工作、重要依附财务性资本归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得以财务性资本、当局邦有财产抵(质)押或者动作偿债根源举行融资(囊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任产物、中期单子、欠期融资券等情势)等,敦促融资平台公司按照企业如实财政情景融资,保护抛资者权力。
四是场合当局向融资平台公司供给保证动作监视,重要囊括场合当局及其所属部分、公益手段工作单元和群众大众没有得违反法令规则等规则,以出具保证函、许诺函、抚慰函等任何情势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供给保证等,脆绝遏止不法违规动作。
七、问:博员办何如处置场合当局债务不法违规线索?
答:《暂行方法》对于博员办收到场合当局不法违规举债保证线索后的监视步调干出规则,夸大博员办该当“创造所有、查处所有”,准时遏止不法违规动作,取消没有利感化,提防场合当局债务危害生长或者分散。
一是核对或者查看启用。博员办发展场合当局债务凡是监视创造不法违规线索,以及收到财务部、审计署等部分交代或者反应的线索,该当于5个处事日内启用核对或者查看处事。
两是查名题目处置。博员办查名场合当局债务不法违规题目后,该当按照《中华群众同和邦估算法》、《财务不法动作处置处置规则》等法令规则和邦家财务处置相关规则作根源理;个中属于照章该当探求相关当局及部分、单元职员负担的,博员办该当照章建议处置看法报财务部。
八、问:贯串《暂行方法》的重心手段是什么?
答:一是敦促场合当局降名处置负担。邦发〔2014〕43号文献亮确,各省、自制区、直辖市当局对于原地域场合当局债务控制任。出台《暂行方法》受权博员办名施监视,手段是敦促场合当局庄重降名处置负担,加强“四个认识”,实正把党中心、邦务院绝策安置降名到位。
两是照章巩固监视。重要展现在:监视权利法定,新估算法亮确“邦务院财务部分对于场合当局债求实施监视”;监视事变法定,庄重按照新估算法、保证法及其法令证明、邦发〔2010〕19号文献、邦发〔2014〕43号文献、邦办函〔2016〕88号文献等法令和策略规则处事,没有短位、没有越位。
三是典型监视办法。将巩固场合当局债务监视取深入“搁管服”变革有机贯串。维持题目导向,归纳应用调研、核对、查看等本领,需要时可蔓延至关系企工作单元,有针对于性地巩固对于当局债务高危害地域的监视。共时,真实贯彻邦务院闭于简政搁权、搁管贯串、优化效劳的绝策安置,降名“双随机、一公然”相关诉求。
四是加强截止问责。启发千遍,没有如问责一次。将加强法律问责动作巩固场合当局债务处置的要害抓手,表现博员办便地监视上风,对于核对或者查看创造的不法违规题目,准时、照章依规干根源理,或者建议处置看法转请关系法律单元或者部分照章问责,名现“创造所有、查处所有、问责所有”,提防场合当局债务危害。
4. 人民日报批各地造城盛宴:5.95万亿债务怎么还
很多新城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兰州推移700座荒山建新城、延安将投千亿元建新城、贵州多个贫困县土地置换集镇建设新城、庐山建新城1.5万名居民迁下山……”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建新城这一关键词,各地轰轰烈烈的“造城”新闻就会映入眼帘。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建设新城新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的最新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武汉也规划了11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新城”吗?“新城不是不可以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有城市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其合理性,但现实中一些新城建设却违背了发展规律,是人为的‘造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目前一些地方新城新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等问题。“在我们调查的城市中,有很多新城的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的新城新区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而且,不少地方新城新区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建设标准,生态城、智慧城、科技城、现代城等比比皆是,建设配置标准大多是国内和国际领先标准。”这种拔苗助长、超越实际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拍着脑袋搞规划,新城区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平方公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招来的商家寥寥无几,新城区最终变成了荒草地;一些地方大兴土木,用钢筋水泥和砖瓦石块在短时间内人为造出一个新城,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到了夜晚一片漆黑,无人居住,成为“鬼城”;还有一些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大肆违规占地扩张,安置补偿不合理,政策不到位,引发群众不满,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造城运动”谁是推手?一些地方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上,更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开发,认为这样推行起来见效更快地方政府如此热衷造新城,原因何在?“新城建设过热,根子在于各地对中央的城镇化政策理解有偏差。”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城镇化发展,但城镇化绝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它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上,更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开发,因为这样推行起来相对更容易,见效更快,但副作用也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烂尾工程’”。一些地方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也是“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虽然各地都表示不再以GDP为考核指标,但实践中不少地方仍“唯GDP论英雄”。当下工业招商竞争激烈,想以此快速拉动GDP增长困难重重,但通过新城开发,可以轻松带动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短时间内就能实现GDP的大幅增长。“目前很多新城建设体现的是政府和官员的意志。”李铁认为,新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在城市周边圈上一大块地,规划一个新城,再按照高标准建设一大批楼房、马路、广场、地标建筑,城市的“品位”自然就提升了,政绩很容易显现出来。“有了这些‘显绩’,政府官员就能获得更多的提拔机会,而且,即便后来发现决策有误,新城成了烂摊子,已经升迁的官员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而不用为这一失误承担责任,所以大多数地方官在新城建设上都充满热情。”“新区”建设变味,深层原因也在于一些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近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2.6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0%以上,在有些县市, 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现行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相匹配。地方政府在缺乏建设性财政资金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需要依靠经营性用地出让取得资金,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支出。”因此,通过大规模造城来拉动地价,提升城市价值,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益,也就成为很多地方的“理性”之选。盲目“造城”风险多大?将带来耕地大量占用和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地方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专家认为,目前这种各级政府都热衷扩张城市面积的做法十分危险,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蕴藏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很多地方在新城建设中,大量占用耕地,这会严重冲击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严金明说,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脱离实际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耕地减少过多过快。据统计,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8年减少到18.2574亿亩,1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1.2526亿亩,耕地保护形势越发严峻。“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对于粮食的刚性需求也在增加,耕地大量减少,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同样巨大。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严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地方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现在很多地方都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宝押到了新城建设上,利用融资平台举债成为普遍的做法。”李铁说,大部分新城规划都确定了庞大的投资规模,寄希望于未来通过新城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偿还。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面积为34.87万公顷,抵押贷款总额5.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23.2%。“这些新城建设,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必将面临投资风险问题。”目前一些城市的债务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抽查结果显示,两年来上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债务率最高的城市债务余额是当地综合财力的两倍多。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债的重要“靠山”——土地出让金却出现下降。2012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2.69万亿元,这一数字远低于2011年的3.15万亿元,加之中央政府又从出让收入中提取了水利、教育等基金,使得地方政府掌握的可用资金大幅减少。这一增一减加大了债务风险。“新城”建设如何走正路?关键要先解决干部的考核问题,从“物本考核”转变为“人本考核”,不能再“GDP至上”城镇化是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绝不能把建新城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思路,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引导地方的新城建设行为,关键要先解决干部的考核问题,不能再GDP至上。”严金明认为,长久靠“造城”拉动GDP增长,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未来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应更多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从“物本考核”转变为“人本考核”,评价内容要更多地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政绩观。规划本应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但现实中常常是前面一个市长规划的项目还没做完,下一任市长就要重新改、重新建设,规划成了“纸上画画”。“目前很多新城建设都是市长的拍脑袋行为,未来必须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忌行政推动。”李铁认为,新城规划出台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对于已经确定的规划要严格执行,绝不能上一任领导向东、下一任领导向西,要尽快建立约束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城镇政府负责人在城镇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地方在城市建设上走正路,财税体制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在目前财权事权相割裂的分税财政体制中,财力相对集中在中央、省级;事权则分散在地方政府。专家建议,未来要加快现有的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收支平衡制度,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事权,减小地方财政压力,同时建立并强化土地、金融、财政、规划、审计等部门分工负责、信息共享、联合督查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违法违规抵押。
5. 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规模:审计署和银监会报告的差别在哪里
1、报告中的融资平台公司数量不同。截至2010年底,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全国有6576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然而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一万家融资平台公司。
2、报告中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规模不同。截至2010年底,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全国所有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总负债规模为4.97万亿元。然而根据银监会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所有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总负债规模达到9.1万亿元。
3、统计的口径大小不同。根据审计署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但在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下,机关、事业、企业三类平台法人均被纳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范围,而审计署公布的平台数及其负债仅限于“平台公司”。
审计署的数据和银监会的数据相比,并不存在严重低估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它们之间的差距,是因为银监会关注的角度是银行系统在地方政府总体的贷款风险敞口,从而采用了更宽泛的统计口径。审计署则对地方政府的负债主体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6. 审计署揪出154亿隐性地方债近半在哪里
审计署揪出154亿隐性地方债, 近半在邵阳。
也就是说,此次审计署查出的邵阳城投违规举债金额(72.33亿元),相当于邵阳市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7%,政府债务余额的46.8%。对于这笔隐性地方债务的整改问题,赵全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邵阳城投可以用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替换公益性资产,用以偿还债务。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认为,以公益性资产融资的举债行为,大部分人寄希望于未来收入大幅增长,但大部分偿债资金并不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邵阳市政府官网显示,2018年4月11日,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事青就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专题调度。会议听取了关于加强债务风险管控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制定化解债务风险规划方案、债务偿还年度计划应急预案及落实情况汇报;关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整顿,改革转型的有关情况汇报等。会议要求,强化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领导,积极稳妥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7. 国家审计署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的截至2013年6月30日融资平台公司名单,这个名
只有11年搞了全国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12年没有进行该项审计。数据审计署公告就有。12年进行的是全国社保审计,数据也应该由审计署统一发布,你可以去审计署网站上看看
8. 财政部为什么追责地方政府违规举债
财政部为什么追责地方政府违规举债,2017年2月23日财政部网站发布的《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查处部分市县政府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答记者问》一、问:近日,一些媒体报道财政部请部分省级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依法问责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请问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事关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范,事关总体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一律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筹措,除此以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要求,“修明渠、堵暗道,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在预算之外违法违规举借债务,……,不得违法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金融机构等不得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个别市县政府仍存在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一些金融机构仍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或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担保承诺,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的精神不符。2016年,审计署对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中反映,截至2015年底有的地区仍违规或变相举债,要求强化问责和公开,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通过问责促进消化债务存量、严控增量。
为切实落实审计整改意见,2016年我部专门印发通知,组织财政部驻相关地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审计报告反映的违规或变相举债问题进行了专项核查,并对涉及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市县政府、金融机构,依法提出处理建议。
9. 哪个部门提出打消地方债中央买单和政府兜底幻觉
财政部提出打消地方债中央买单和政府兜底幻觉。
此外,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