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问一下,关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到底谁是赢家,不会只有输家吧弱弱的问一下
美国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至始至终美国都没有输过,怎么说呢?
因为美国始终掌控着全世界的金融体系,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分工,依靠WTO,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尽管这次经济危机对美国有影响,但相对来说中国影响较大,
先拿外会来说吧,别相信课本上讲的汇率是货币的价格,那其实错的,汇率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政治手段,由于美国操纵者全世界的汇率,(不要问为什么)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成功的发动了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才成功的将日本永远变成他的附庸国(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
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实力,因此他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命脉,你知道制造大国是谁吗?使美国不是中国,(制造包括设计,物流,,储存订单销售,生产)中国仅仅担任整条生产链中最没有利润的生产环节,中国只是在这场国际分工中扮演生产者,赚取微薄的工资,那是我们的血汗钱,中国其实是世界民工
由于中国劳动力廉价,等各种非法产业的存在,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剩的产能站GDP35%,然后中国就大量出口,为什么要出口呢?因为美国能消耗他过剩的产能,他为什么能消耗呢?美国固有的消费习惯,(话今天的钱愿明天的梦) 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人信托责任的丧失,就是借钱不还钱
假如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的消费习惯,那损失最大的就是我们中国,因为他们将减少中国产品消费
你也许会问,中国13亿人这么大内需,应该没问题,(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kz=533344982 他将告诉你中国为什么没有内需
⑵ 郎咸平信任危机,张虎成告诉你是什么是最好的信托产品
张虎成是2014年华尊奖的得主
对于信托产品有十多年的理解
他主持的虎成论金讲述的很多金融相关的知识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投资里面的事情
建议网络搜索一下去听听
⑶ 信托风险有哪些
1、法律政策性风险
是指因政府法律政策的变化,促使信托资产出现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政府法律政策的变化,衍生出了例如:信托资产转让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产品等为规避政策风险、规避政府监管的信托产品。
(2)我国的政策、法律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较难容易造成非法。比如以土地、财政收入等作为抵押物的,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紧缩地银的话,那么土地就会变得不容易变现,由此可能会造成担保无效。
(3)政府的政策里没有此项规定。例如投资于房地产项目的信托产品,如今的规定是需要交契税。若发生法律纠纷,就不容易保住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2、信托财产所有权风险
国内的法律规定,信托是以委托为主的,而国外信托是以财产权的转移为基础。以财产转移为基础的信托有两个后果。
3、管理不善的风险
若信托公司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经营不利就会产生风险。
有的公司一味地盲目追求高收益,风控措施又没有做好,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实际收益低于成本。
4、道德风险
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托公司应忠实于委托人与受益人,不能利用信托财产谋取自己的私利。比如掩盖风险、抽逃资本金等不道德、不法行为。
5、利率风险
信托产品的收益可能会受到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影响。
6、其他风险
比如:战争、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等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可能会使信托资产遭遇损失。
⑷ 什么样的信托产品最好
信托热销产品推荐:【【鑫业七十号】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年收益率预计9%,100万起,包商银行本次质押价格为7.54元/股。依据内蒙古中烨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内中烨资评字(2011)第302号】,包商银行单位市场价值在21.86元/股,本次融资质押率为34.49%。
⑸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该怎么办
1、 金融发展中创新与发展的矛盾。
由于金融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创新,但是创新也要有基础,金融杠杆不能肆意放大,否则只会招致泡沫的破裂,而且是金融系统的连环套的问题。中国在这次的危机中也有一些损失,不过只是局部的而且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这次美国的危机是一次教训,对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自由经济理论再次受到挑战,周期性的经济泡沫对经济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如果在市场和调控之间寻找一个落脚点,适度的调控是极其必要的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手段,不能机械的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这次危机就是个教训。
2、 正视目前全球经济现状。
现在美国救市甚至欧洲救市的基调已经确定,美国11月将举行大选,大选的结果也将左右未来美国的经济政策,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兴亡都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目前巴菲特出手了,日本人也出手了,国内的一些经济界人士坐不住了“我们也要去华尔街”的言论很高。认为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时刻,其实纵观各国的崛起总有些标志性的事件,但是如论英国替代西班牙的蒸汽革命,还是美国替代英国的石油革命。崛起的大国必将是顺应天时、地利。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内部的发展和内生动力的出现。我们看以往的大国崛起特别是经济的崛起靠的是战争比如,英国替代西班牙。然而最近一次,20世纪初美国替代英国就是一种自然和平的崛起。对于本次危机发展的状况应该说还没有结束,危机正在进一步的深化,近期危机有向实体经济领域转化的可能,我们回想巴菲特买入某些股票也是要经历一两年的阵痛,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购买得某些资产还是没有回到原值。美国100年来从未有过如此得紧张得神经。欧洲方面,富通集团问题开始暴露,英国政府干预,本轮危机在欧洲如何蔓延还不得而知,所以要等欧洲局势稍微稳定再有动作。
总的说全球经济伴随美国经济的放缓成为必然,但是如何正视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国家冷静面对。
3、 中国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
首先,要看到全球的经济疲弱的根源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金融制度导致的。这种衰退不只是金融领域,他会引导道生产领域和实体经济。对有可能受影响的房地产、信托、股权、银行和一些依赖中短资金生存的企业有个摸底,一旦危机发生可有应对政策。
其次,适时的放松财政政策,对某些对国民经济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和企业给与税收上的支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在必要时,综合全球的货币政策,利用利率工具来刺激经济,但是要防止美元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物价的飞涨对国家的稳定是不利的。
最后需要冷静思考客观看待全球经济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消费在内部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要抓住这个点,但是又不能让老百姓过渡消费,要将政府的发展方向从房地产、土地这个圈子里拉出来,鼓励政府发展地方企业,发展国有经济,企业的发展放到经济发展的首位。企业可以带动经济活跃度,可以决绝就业压力,反过来就业人口可以促进消费。最后等危机基本平息的时候购买一些美国资产,建议是试探性的中小规模购买。
⑹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托机构如何防范风险
减少业务,对风险大的业务尽量不要提供信托服务。
多了解业务方面的背景和状态,在中国房地产未有萎缩的前提下,拓展业务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⑺ 如何规避信托产品风险
确定产品的风险主要看的就是以下几项:
1、资金流向
总体上来说,那些投资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项目的信托产品的风险会比较高一点,高风险伴随的也是高收益。与之相反的,风险较低并且收益相对来说比较低的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股权质押、电力、能源等等一系列获得政府支持的项目。
2、风险控制措施
(1)担保方企业的实力、担保方的信用度。担保方的企业实力最好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选择大型的国有企业的担保公司最保险。另外,信用度比较高、负债率比较低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可以考虑。不可以自己给自己担保,那样的话会被视为没有担保。
(2)质押物的安全性、是否容易变现。押质率越低,安全性就越高。相对来说,股票、股权、债券、货币比较容易实现变现,而土地之类的不动产,流动性比较差,短时间变现存在较大的困难。还有就是抵押物的价值是否足,抵押物不足值就会加大风险系数。
信托理财产品风险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项:
1、法律政策性风险
是指因政府法律政策的变化,促使信托资产出现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政府法律政策的变化,衍生出了例如:信托资产转让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产品等为规避政策风险、规避政府监管的信托产品。
(2)我国的政策、法律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较难容易造成非法。比如以土地、财政收入等作为抵押物的,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紧缩地银的话,那么土地就会变得不容易变现,由此可能会造成担保无效。
(3)政府的政策里没有此项规定。例如投资于房地产项目的信托产品,如今的规定是需要交契税。若发生法律纠纷,就不容易保住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2、信托财产所有权风险
国内的法律规定,信托是以委托为主的,而国外信托是以财产权的转移为基础。以财产转移为基础的信托有两个后果。
3、管理不善的风险
若信托公司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出现操作失误或者经营不利就会产生风险。
有的公司一味地盲目追求高收益,风控措施又没有做好,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实际收益低于成本。
4、道德风险
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托公司应忠实于委托人与受益人,不能利用信托财产谋取自己的私利。比如掩盖风险、抽逃资本金等不道德、不法行为。
5、利率风险
信托产品的收益可能会受到银行存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影响。
6、其他风险
比如:战争、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等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可能会使信托资产遭遇损失。更多资讯请查看炎黄财经。
⑻ [转载]信托是什么——七种视角下的追问
1、信托是银行理财产品最主要的源头;
2、目前信托资产15万亿,是我国第一大理财资产;
3、银行理财募集资金中,有2/3投向了信托;
4、信托的收益期间是9-11%/年;75%的认购者获得了9%以上的年化收益;低于9%的主要原因:通过银行认购信托、期限少于一年的、认购资金在300万以下的。
5、信托是唯一可以横跨货币、资本和实业三大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
6、目前为止,所有的融资类集合信托都是100%兑付;
7、一张信托牌照价值至少35亿,多家银行试图收购信托牌照无功而返;
8、全国仅68家信托公司,基本是央企、国企、地方政府背景,银监会不会再新发牌照;
9、刚性兑付潜规则是指信托公司、股东或者政府、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掏钱兜底;没有法律基础,但没有信托公司愿意第一个打破;
10、信托项目经理采取终身责任制度。
11、信托资产具备破产、债务、税收隔离功能,是全世界成功人士最喜欢的财产保护、财富传承工具。
12、信托在我国金融机构中,地位、规模仅次于银行,甩开券商、保险、基金一大截;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远比银行业发达。
⑼ 四川信托200亿金雷,四川信托的危机是什么
事实上,早在5月初的时候,四川信托就已经爆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业内传出“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停止所有资金池业务”,当时官方曾经极力否认,但是如今投资者找上门来,四川信托无法完成兑付,这才暴露出了问题。在6月15日,杭锅股份就发布了一个公告,表示此前购买的四川信托管理发行的“天府聚鑫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虽然时间已经到期,但是四川信托却只1000万元的本息1038.1万元,而无法完成剩下的4000万元本息的兑付工作。根据相关报道,现在四川信托已经被银监会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信托的很多融资方都已经出现了问题,比如新华联集团、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无锡惠山太平洋商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等。根据四川信托2019年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资产规模为2335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3235亿元,下降了27.84%。四川信托每年的利润也在下滑,从2017年到2019年的情况来看,三年的净利润分别是9.21亿元、7.40亿元和5.21亿元,下滑非常严重。净利润之所以会下降,就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导致的。事实上,虽然四川信托的管理层表示争取一年之内解决问题,但是投资者已经不相信四川信托的还款能力。现在,四川信托的资金窟窿高达200亿元,对于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⑽ 现这几天中诚信托的领导们是不是为30亿矿产信托危机的事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听说是没人管这件事
都不傻,愿意接盘的都是和中诚有关联的,或者有其他利益需求的,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信托牌照不开放,肯定会有人愿意接盘的,投资者的钱和利息是有人会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