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为何国内可以到国外就不行了
据最新消息,位于中国500强的5家房企,在海外的千亿投资化为泡影,且同时在海外投资房产的过程中,经历了集体大溃败,也给这几家房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逢勃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再加上多地政府对房地产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老百姓对住房的刚需需求,全国多个地方出现一房难求,甚至要摇号来买房的场景,房地产企业也因此大赚特赚,成为中国经济的代名词。那为什么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到了国外却遭到巨大的“滑铁卢”,千亿投资归零呢?
一.社会发展进度不同。大家知道,中国是在社会千疮百孔,万废俱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发展的,而西方的这些国家基本都是世界的发达国家,社会已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已进入到了小康。在社会发展有着较大差异的国家来投资房地产,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就需要建房,以前的老城区需要改造、老百姓需要住房等,这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也造就了房地产企业的大发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已得到高度发展,不会出现较多的房地产项目,人们会房产的渴求也没那么大,这肯定会对房产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带来重要影响。
这次中国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这值得每一家房产企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与国外文化结合,产生双赢的效果,这值得每家房企思考!
『贰』 4月来房企海外融资基本停滞,资产证券化产品成资金重要来源
4月以来,各大房企海外融资基本停滞。某地产数据显示,3月房企发布了19宗海外融资,合计融资额约56亿美元,相比1-2月百亿美元级的融资额已经明显锐减。在此背景下,境内股权融资、永续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成为房企补充资金的重要来源。
海外融资骤减
贝壳找房数据显示,受4月单月海外债券发行量减少的影响,2020年1-4月海外债券金额占比较2019年同期下降13%,为近十年第三低位。
对于房企海外融资骤减的原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相关投行人员难以正常工作。同时,在海外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投资人对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考虑等因素均会影响债券发行。
盘和林指出,近年来美元债成了国内房企的“香饽饽”,一方面可以获取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资金;同时,通过发行美元新债用于还旧账。但采取这种解燃眉之急方式,后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融资利率看,房企海外融资利率普遍超过10%,部分房企的融资利率超过15%。即便如此,在融资收紧的背景下,作为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房企海外融资规模逐步攀升,单月融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家常便饭”。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融资骤减影响了房企总体融资规模,也拉低了房企融资整体成本。
某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4月份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104.39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房企的发债总额为309.3亿元,同比下降63.8%。当月融资成本为3.93%,环比下降0.71个百分点;主要是本月无境外债发行,结构性拉低了融资成本。同时,境内超短融发行量增加。
境内ABS发行井喷
房企海外融资几近冰点,但境内的股权融资、永续债、资产证券化发行环比上涨幅度较大。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发行门槛相对较高,且额度有限,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不少公司补充资金的重要来源。
据某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4月份华发股份、龙湖、新城、荣盛发展、蓝光等ABS产品获批发行。
不少房企获批的ABS为长租房资金支持专项计划。以融创中国为例,“华金证券——上海香溢花城长租公寓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近日获上交所通过。该债券品种为ABS,发行规模为5.01亿元。该债券发行人为上海昊川置业有限公司、上海骧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融创中国。
从境内发债规模看,某数据研究中心指出,4月发债最高的企业为万达集团,发债总量为50亿元,是一笔融资利率为4.89%的中期票据。此外,融创中国本月发行了一笔4年期40亿元的公司债,利率水平4.78%左右。
诸葛找房分析师王小嫱指出,长期看,房企融资大幅宽松的可能性较小,房企需要把握住融资机遇。短期看,海外融资难以恢复,房企融资将以国内银行贷款、信托、发行公司债为主,ABS产品短期将受热捧。
王小嫱指出,4月以来各大房企海外融资大幅波动。而国内为扶持企业,融资环境略显宽松,房企纷纷选择成本较低的国内债进行融资。去年5月金融监管收紧后,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难度增大。为扶持企业,目前整体融资环境放松,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额度相对公司债、中期票据较高。在此背景下,多家房企盘活存量资产进行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债务到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房企为了自身发展,联合拿地、联合开发、联合销售成为减轻压力的一项举措。4月29日,北京大兴西红门2宗地块出让,总建筑面积8.46万平方米,最终以66.8亿元出让。首开+龙湖联合体、新城各竞得1宗地块。
(原题为《4月来房企海外融资基本停滞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成“香饽饽”》)
『叁』 监管层摸排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
监管层摸排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暂不清楚,建议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新闻财经最近官方消息。
一、地产债引监管层关注
监管对房企美元债务的担忧源于近期房地产美元债务频繁违约。10月以来,幻想年、新力等房企相继出现美元债违约或延期兑付,房地产美元债市场出现波动。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35家房企美元债价格跌破90美元,7家房企甚至跌破50美元。与此同时, 中国恒大(03333.HK)的流动性危机是否会引发这家龙头公司的债务违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0月26日,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10月25日到期的12.85%优先票据未能按时偿还票据本金及应计但未支付的利息。该法案的资本规模为2.5亿美元,是当代购房者现有的五种美元债券中最大的一种。当代购房者将此次违约归因于“意外流动性问题”,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受此影响,上述票据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的还款安排无法同日达成。
二、国家外管局近日对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进行摸排
国家外外管理局上海分局召开会议,对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进行摸排,要求在周三前报送今年境外债务到期情况,周五报送今年年底境外债务安排情况,包括到期本息、回购需求、自有资金安排等。多家房企人士告诉记者,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是否存在违约风险。同时强调,这不是新的规定和要求,只是定期调查。
在美元债券发行和再融资窗口短时间内难以明显恢复的背景下,国内政策端已经刮起了暖风。在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定下“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调后,整改信号释放,房贷、开发贷款也有所放松。
『肆』 6月份房企到期债券515亿元,海外债融资成本最高约11%
6月10日,克而瑞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份房企将有36笔债券到期,总计约515亿元,偿债压力虽较高峰期有所缓解,但偿债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自从“三道红线”发布以来,房企多种融资的方式一直在持续的加码调控中。
中国房地产资管信息服务平台(CAIC)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房企在境内外发债累计融资总规模约合4579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5%,同比降幅较4月有所收窄。5月单月境内外融资总量环比下降近四成,发债房企数量进一步减少。
随着房企融资环境的收紧,未来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自身债务结构,已成为房企顺利融资且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同时,房企促销售、加强回款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整体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房企融资量也在同比下滑。
CAIC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房企在海内外发债融资总规模累计约4579亿元,较2020年同比下降5%,同比降幅较4月进一步收窄。
从单月来看,5月房企境内外共发行债券约590亿元,同比微升4.8%,环比下降38.2%。其中境内发债规模达336亿元,同比下降58.4%,环比上升2.2%;海外债方面,5月共发行254亿元,同比上升70%,环比上升75%。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发行债券的房企数量仅有45家,仅为4月发行数量的一半,克而瑞认为,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中小房企的发债前景不容乐观。
从融资成本来看,国资房企融资更占优势,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调,国企发行债券票面利率较一季度下调近50个基点,仅有3.71%。而民营房企的发债融资成本较一季度微涨至6.78%,为各类房企最高。
百强房企门槛正在成为融资分水岭,从各梯队房企表现来看,百强房企境内发债成本均在5%上下,相差并不大,TOP20房企融资规模较大,且融资成本较低;而非TOP100房企发债融资占比跌至18%,成功发行债券的多为地方国企。
海外债方面,以TOP20-30房企海外发债融资成本最高,接近11%,而TOP10房企的海外债加权融资成本仅有3.45%。
克而瑞认为,2021年房企的整体融资环境持续收紧,房企融资总量预计保持低位运行的态势。在此背景下,房企融资分化仍将持续,对于财务优秀的房企而言,将获得更高的有息债增速,融资成本和结构或将得到持续的优化和改善,企业发展或将提速;而债务状况较差或者杠杆较高的房企,融资量增长受限,与此同时,疫情走向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民营房企发债日渐艰难。
『伍』 万科曲线融资表明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融资的瓶颈是什么
1.跨境融资办理流程耗时长,容易引起融资失败;2、跨境抵押难以实现,贷款难度较大;3、跨境融资风险大,银行出资意愿不强;4、金融机构境外发展不足,跨境融资实施困难。
『陆』 请问两房企再推再融资是利好消息吗
两房企再推再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手段。目前房企困难重重,要生存就要创新,求发展。是利好消息。但也不排除炒作。
『柒』 王健林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事情的原委是什么
在历来的首富当中,王健林是企业家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他果敢坚韧,不喜低调,定下财大气粗的小目标,然后一口气完成8000次。
他生于四川,做过林业工人,参过军,退伍后来到了北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
1989年,王健林从大连西岗区办公室副主任任上辞去职务下海经商,接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后来生长为万达集团。在尔后的长达28年中,受野心的驱动,凭借着对财富的冒险寻求以及对政治鸿沟的掌握,王健林敏捷成为我国的尖端富豪。
现实上,关于王健林出事的风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半年来,隔山差五就有媒体“归纳”一篇文章出来,来奉告网民,王健林最近可能又要出事啦!
而其实,很多企业家在遭遇危机时,都应对不当,最终深陷泥淖不能自拔,轻则企业破产,重则锒铛入狱。而很少有企业家能在企业遇到危机时,从容自救。
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幕教科书式的危机应对案例。
『捌』 房地产企业为什么要去海外高成本融资
还有这种事情吗???
那说明国内的融资越发规范了。
同时国外的很多投资者还是非常看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
国外融资应该很容易,所以国内房地产企业才去国外融资。
不过,前景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