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券商信托
券商公司的主业来不是通源道业务,同时每次进行贷款时还需要进行委托贷款。而信托公司虽说银行单一资金占了很大比例,但仍然是法律上明确可以直接进行贷款的企业(信托贷款),劣势就在于需要计提风险资本。
券商就是投资银行、证券中介服务商;而信托是资产托管、投融资服务;目前中国他们一般是分开经营的。
Ⅱ 券商,银行和信托的哪些部门的具体什么业务是跟资产证券化有关的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国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给予如下解答
在规范市场上面做资产证券化的只有证券公司才可以做的,一般投行、资管和信托都可以做的。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Ⅲ 信托与券商资管的区别,股权质押信托是什么意思
资管产品,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证券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托管机构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目前我国有91家公募基金,但证监会只批复了67家公募基金可以设立全资子公司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这些在证监会网站可查询)
资管产品与信托产品的区别:
相同点:
1.必须报备监管部门,信托是银监会监管,资管计划是证监会监管;
2.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认购方式相同,项目合同、说明书等类似;
4.本质相同通道不同,都属于投融资平台,都可以横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
不同点:
1.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只有67家,牌照资源稀缺性更加明显;
2.资产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强,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这样的研究团队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能有效的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
3.信托报备银监会1次,募集满即可成立;资管计划要报备2次,募集开始时报备1次,募集满后验资报备1次,验资2天后成立;
4.资管计划具有双重增信,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层的双重风险审核
5.资管计划小额畅打,最多200个名额
6.收益高,资管计划一般比信托计划高1%/年;期限短,资管计划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今后趋势: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证监会提倡的金融创新结果,因监管严格、运作灵活,收益较高,小额不受限制、专业管理等优势,未来基金专项资管用来分拆信托或发起类信托产品是一种必然趋势。
股权质押信托:顾名思义,就是融资方把股权质押给信托计划。信托计划的底层资产就是股权的质押。
Ⅳ 去信托和券商哪个好
时下,金融圈最热的就属券商和信托打架了,你猜,最后谁死了?
强力围剿配资账户,一刀切!
强力清理场外配资已经造成了投资者、券商、信托之间的纠纷不断升级。
此前报道称,近日监管发文要求券商彻底清除违法违规的配资账户,重点是违规接入的以恒生HOMS系统、上海铭创、同花顺为代表的具有分仓交易功能的信息技术系统。清理整顿工作原则上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个别存量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
此后,各家券商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齐鲁证券、中航证券、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等多家券商陆续向信托公司发函,要求限期妥善处置相关账户和资产,对于逾期不处理的账户则采取“限制资金转入”及“限制买入”等措施。
监管层对于配资账户的清理态度十分强硬,特别是上周末证监会对华泰、海通、广发三家券商的执行不力行为给予了重罚。证监会表示“这三家未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审查客户身份的真实性,未切实防范客户借用证券交易通道,违规从事交易活动,新增下挂子账户,应从重处罚。”
面对监管的施压,多家券商已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包括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产品,一概清除。
券商匆忙的的“一刀切”举动,给信托二级市场业务带来了重创。针对券商单方面关闭交易端口一事,信托公司近期纷纷向券商发出公开函,上周中融信托强硬致函华泰证券,本周又有北方信托、外贸信托跟进,牵动无数业内人士目光。
受清剿配资影响,本周两个交易日,A股接连大跌。证监会在9月14日火速发言:已清理的账户结构:76.28%采取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仅6.33%采取销户方式清理,部分账户采取产品终止等方式清理。
私募被搞垮:零发行、零仓位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的配资“大清洗”从最初信托公司被券商单方面要求限期妥善处置相关账户和资产,到部分券商停止第三方软件下单服务,再到最近通过信托公司接入券商的私募也将面临被清理。范围正在不断蔓延,余震不断。
有市场人士表示:“伞形信托下面会设置许多子单元,主要是给散户使用,可以加杠杆,阳光私募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伞形信托产品,目前看也在被清理范围内。”
但当下具体的私募通过信托接入券商的产品究竟有多少?资金量又有多大?并没确定的数字。
有人私募士指出,具体数据比较难估算,每家私募的情况和风格都不一样,所以选择也不一样。需要信托公司或者券商相关业务部门统计才可得出精确数据。
不过部分私募人士也表示:“如果在信托接口的正规私募也因为不能外接接口的问题要关闭,那就转做券商的交易户口,由信托继续发布信息披露就是了,配资清理潮对私募的冲击有限。”
不少券商已经停止为私募提供交易接口叠加惨淡的A股行情,阳光私募的产品发行骤降,发行期也是被延长,私募正处在最煎熬的时刻。
目前私募圈出现了两个“零”现象,即零仓位和零成立。大部分私募都表示已经将仓位下调至30%以下,个别私募称接近零仓位。沪上一位结构化私募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现阶段低仓位有利于保证投资人的权益,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另一方面,私募新成立产品数量也进入零阶段。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共成立2403只阳光私募新品,此前几乎每周都有新产品成立,但是抗战纪念日节前一周新产品成立数却为零。
Ⅳ 银行里面做的券商资管业务和信托有什么区别
券商和抄信托都是银行袭的通道,客户和资金都是银行的,只不过出于绕开监管的需要,有时会选择信托作为通道,有时会选择券商作为通道。现在银行更多地是选择券商,因为证监会出台了新政策,对券商资管业务进一步给予鼓励和扶持!
Ⅵ 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有什么区别啊
证券公司一般是帮你开证券账户给你自己交易或者有授权帮你买卖股票的,内而信托公司是你把容资金交给那个公司的专业管理人员帮你投资,相当与基金。(一)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二)自行募集并管理或者受其他机构委托管理的产品中,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规模累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三)有两名符合条件的持牌负责人及一名合规风控负责人;(四)有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金融监管、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以及商业银行、自律管理等机构无不良诚信记录。
Ⅶ 信托公司收入、前途和券商投行相比怎末样
信托公司算高端?在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信托、保险你能说谁高端不高内端?就行业来说这容样区分有失偏颇。金融行业是一个受监管的行业,其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政策。评价一个行业的未来走向,要从监管政策去了解。
信托公司经过几年前的生死边缘后,现在突飞猛进,处于上升期。根本原因是监管政策的改变。但是其存在的风险就是杠杆,一旦有某几只或一只信托产品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出现兑付风险,一下子就可能打垮一家公司。钱太好赚,就容易昏头了。
券商投行看起来是很牛B,但是我认为已处于顶峰时期。新出的规定大大削弱了保荐代表人的含金量,券商投行本应在兼并收购、提供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等方面赚钱,而不是现在赚一个溢价发行的差价。所以投行未来也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
当然了,从技术价值来说,我个人觉得做投行比信托要高。
Ⅷ 券商资管为何专抢信托业的饭碗
来自申银万国证券的数据显示,在目前的理财产品市场上,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和券商分别管理着6.7万亿元、6.6万亿元、6.3万亿元、2.6万亿元和1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自年初的2800亿元骤升至目前的万亿规模,无疑成为今年理财产品市场上最大的明星。
笔者仔细研究券商资管受托资产规模的结构发现,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其定向理财产品规模骤升至8000亿元,是券商资管受托资产规模剧增的绝对主力。更为重要的是,券商定向资管产品中,绝大部分是信托业一直独霸票据和资金池等为银行转移表内资产的业务领域。
这引发了理财产品市场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疑问,难道券商资管要朝这个理财产品市场的软柿子下手?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券商资管为何要抢信托业的通道业务,以及信托业是不是软柿子这两个问题。
在回答券商资管为何要抢信托业的通道业务这一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知晓银行和保险在理财产品市场中的优势所在。据统计,银行业每年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超过20万亿元,存量仅为6.6万亿元。这其中的原因在于,银行循环发行的理财产品多为短期理财产品,实际上,在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也只有银行能够发行期限在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但这并未影响其动辄超过5%的年化收益率,秘密就在于其资金池的业务模式——用短期的融资投资长期的项目。当然,其系统内容纳的超过百万亿的资产和20万家营业网点更是银行众所周知的独特优势。很显然的是,券商资管和银行所服务对象并非同一个细分市场,也不具有与之竞争的任何优势。
再看看保险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吧,国际成熟的保险市场和目前大型国内保险公司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保险业的理财产品承担着“保险”的社会功能。其风控意识决定了其与定位保值增值的理财产品存在本质区别,也就是说,在这一领域,保险业与其他金融机构并没有直接的替代和竞争关系。
此外,从表面上看,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无论从产品设计、投资范围,还是发售渠道方面,均存在不少重合的地方。但监管层在今年券商资管一法两则修改的过程中,执意保留券商资管大小集合产品5万元和10万元的投资门槛。这表明,公募基金未来将主攻大众理财的产品市场,而券商资管的定位将趋于高端,两者的客户对象具有一定差异。
不难看出,公募基金、银行和保险市场均非券商资管适合争抢的对象,信托业又如何呢?笔者认为,至少有3个理由支持券商正面“攻击”信托业的纯通道业务。其一,银行存在表内资产转表外的动能;其二,信托业通道业务毫无技术含量却存在3%。的不合理通道费率;其三,券商资管一法两则的修订使得券商资管可以合法地借助定向产品进入银信合作业务。
事实上,令券商资管垂涎欲滴的不仅是银信合作业务。
截至今年三季度,在信托业6.3万亿元的受托管理的资产中,银信合作、私募基金合作业务规模分别为1.84万亿元和2190亿元,在信托业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中占比分别为29.13%和3.47%。可见,同属于纯通道业务的私募基金合作也是未来券商资管争夺的对象。
剩下的一个问题是,信托业就真的是理财产品市场上的一个软柿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券商资管之所以可以轻易从信托业争夺到超过5000亿元的市场,原因在于银监会对银信合作的监管和信托业较高的通道费率。
在通道费率方面,目前银信理财产品中,除却体量大的资金池产品信托公司收费在1%。以下外,普通类银信理财产品信托公司收费均在3%。左右,而目前银证合作的通道费率已降至0.5%。。在监管方面,银监会对信托业转移银行表内资产和资金池业务均表态要规范发展,使其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刚刚进入该行业的券商资管因为远未到达引发监管层干预的规模,因此政策空间大得多。
由此可见,券商资管轻易抢占市场并不能说明信托业是软柿子,只是两者的竞争策略和政策空间不同而已。
不仅如此,近年来,信托业在人才储备、投资管理能力、客户渠道和项目资源方面均不可与往年同日而语。截至三季度末,在单一信托业务中,银信合作的规模依然徘徊在1.8万亿元左右,在单一信托的占比由一季度末的33.83%降至三季度末的29.13%;而非银信合作的规模在三季度末达到2.42万亿元,较二季度增长26.7%。
信托业去纯通道式的银信合作化正在加速,而券商资管仍在低技术水平的通道业务领域展开价格战,令半年内通道费率从3%。下降至0.5%。。
这足以证明,信托业不是券商资管随意捏的软柿子,至少现在不是。
Ⅸ 信托、券商、基金、它们的资管产品有哪些共性
要说共性的话,一般就是都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有一定的期限和规模,其他也没有什么,无非是投资的领域不同,以及监管不同了
Ⅹ 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有什么区别
1、信托归银监会管,券商和基金都是证监会的。
2、金融行业是严格监管的,除回了做私募的,凡是从事银行、证答券、保险、基金、信托、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的,都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牌照。
3、信托需要银监备案,券商资管和基金产品需要证监审批。
4、有准备金计提要求,具体请查询《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及相关监管细则。
信托目前只有集合资金信托需要报银监会备案,单一不需要;另外券商资管计划和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都是事后备案制而非审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