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直播风口之下,视频社交会成为下一个流量平台吗
2015年的中国,视频内容迎来了集中爆发,从视频内容付费的兴起,到直播领域的新闻不断,视频已经成为了当今网民的主要消费品。2016年初,在faceu兴起的同时,Wecut融资成功,快手日活超过1000w,一切的一切,意味着另一个流量平台的崛起。
根据易观的数据,2015年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达到8.79亿,在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中的占比达到77.25%,其中短视频应用用户同比增长401.3%。行业上,各家的布局来看也是这样:2016年今日头条成立2亿元内容创业基金,优先青睐视频自媒体;360上线北京时间,其实就是视频版的今日头条;搜狐视频宣布启动自媒体平台金牌计划,计划资源投入16亿;短视频网红papi酱估值超过1.2亿,首次广告拍卖费达到了2200万。以视频为载体的内容产品形态,正在经历一波剧烈的上升和爆发期。
美国的视频社交已经来了,美国一直是科技发展的先驱,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上和中国同步,某种程度上甚至要低于中国——在3G时代,美国语音服务市场停滞,移动运营商们曾试图通过视频服务来提高收入,但由于网络的掣肘,基本都是铩羽而归。2010年年底美国移动市场进入4G时代,移动视频才开始步入发展期。
2011年,ClipSync开始尝试视频社交,即让用户在同一个房间里观看视频,通过弹幕等方式交流,并给广告商提供机会。其后也出现了像Meerkat、Periscope、这样名噪一时的视频应用,但随着如Twitter等大型社交平台的发力,部分应用在市场整合中死亡,部分被收购、或并入到主流的社交媒体中。现如今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应用都融入了视频属性,如Facebook推出Facebook Live。而Instagram、Snapchat则是人尽皆知的图片视频社区和社交应用,在Instagram火起来的人,在美国基本就可定义为网红。值得一提的是,Snapchat这一估值数百亿的社交应用,阿里是其重要投资人之一。
回过头再看一下国内,短视频市场在国内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腾讯布局的微视走向衰落,但微信内已经加入了小视频分享功能。其后美图旗下的视频拍摄工具美拍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而以短视频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一下科技也开始发力,小咖秀、秒拍等应用再次将市场推向高潮,微博作为秒拍的投资方,给秒拍带来持续的流量增长。同年短视频分享应用Gif快手也完成了B轮融资,国内的短视频市场硝烟已起。
相比于长视频复杂的制作难度,短视频的制作流程更简单,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根据易观调查显示,国内的短视频内容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长视频。
短视频的增长点在哪儿,短视频行业与其他视频行业相比,虽然发展迅速,但前景不算特别清晰。当前短视频行业基本以三大基本模式为主,即PGC媒体模式、工具平台模式及社交媒体模式。我们来看一下这几种模式的区别:PGC的短视频模式在内容的生产上相对专业,用户粘性也比较强。大量的名人入驻也使得PGC模式可以衍变成良好的营销平台,或帮助明星与粉丝互动等等,但缺陷在于内容的生产者和内容的接收者之间比例过于悬殊,一旦明星离开,粉丝就会随着大量前戏,平台的牢固性差,这就和直播行业比较像了。
而工具平台的模式则最容易诞生小网红,比如美拍的崛起,利用快捷的视频制作工具帮助用户最大个性化的生产内容,成为用户展示自己的工具,最近获得融资的faceu和小影也在此列。但弊端也相对明显,首先就是在技术上必须不断保持优势,并且市场竞争也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产品设计上需要吹毛求疵,才能保证用户粘性。其次,在视频的传播上工具平台对社交媒体的平台依赖性较大。第三就是社交媒体形式。在当下社交媒体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的条件下,这种比较小众的模式但却最可能是未来社交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下一个社交领域的风口。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社交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互动,每个人都有表达和被认同的需要,不论是发微博、或是朋友圈,人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点赞和评论,而修图、视频工具的出现则帮助用户提高了互动的方式和强度,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交流的方式更加敏感,渴望用更加个性、更加立体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情感。在这种强烈的需求之下,短视频社交便顺势而生,它们与微博、微信等其他社交媒体相结合,又不完全依赖于主流的社交媒体,而是采用UGC的模式,用户间不断进行内容的创作和交流。
视频社交怎么玩?
每一类社交产品的兴起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至少满足一类人群的某项需求。从当下的短视频社交的形势上看,虽然人们对于个性化交流的需求被放大,但大部分的短视频社交都只是作为增强传统社交媒体服务的工具而存在,用户间参差不齐,交互性也并不强,即使通过大量的热点引爆,也很难提高用户创作的持续性,形成独立的社区。
老的用户经历过直播秀场时代,对土豪打赏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但新一代,尤其是生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用户,并不是这样想。以WECUT为例,WECUT将自己定义为一款完全的年轻人之间的图片视频分享社区,将策略集中在如何和未来的95后对话。对于用户,95后是对个性化追求最强、创造欲望最强的群体,并且受QQ、微信的熏陶时间较少,最容易成为短视频社交的重度用户;对于市场,95后基本开始迈入成年,从小与智能产品的为伴的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产品、新事物,有着良好的移动支付习惯,是市场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
产品层面上,WECUT的核心是社交思维做工具,用社交去维系社区。与传统社区不同的是,WECUT将内容和人联系在一起,将其价值最大化。比如在用户间的图片交流过程中,WECUT在分享后还可以在进行二次编辑,不仅提高了传播性,也同时降低了设计门槛,社区间很容易产出创意达人,建立社区共享传播的氛围。
事实上我们看国外的直播鼻祖,meerkat就是通过Twitter的关系链来拓展关系的和发展用户的,最终meerkat宣布停止直播,也是因为Twitter因为自己要推出直播产品,封杀了他,这逼得人家直接业务关张。
每一代人的兴起都伴随着新一代内容模式、社交方式的衍生。以短视频作为切入,或许就是市场下一代社交产品的缩影。
年轻群体永远是追星族的主力军。短视频和直播这两类视频产品的崛起预示着95后的社交新模式以及渠道下沉,WECUT、facue、小影、快手等快速跑马圈地形成不同的追星族社区,直播之后,以内容为主的短视频领域应该处在下一个风口期。
② 字节跳动是做什么的
③ 今日头条收购VR视频直播有何目的
根据工商信息获悉,VR直播解决方案研发商“维境视讯”已被今日头条收购。
团队主要初创人员毕业于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来自小米,IBM,思科,网络等知名IT公司。团队将在2B/2C 领域积极探索,配合适当商业模式,分阶段推进,立志打造成为整个VR视频生态链的解决方案基石。
④ 网红一般都用什么软件拍照
1、卖萌可爱相机:一款功能强大的专业拍照与照片美化应用。本应用拥有多种特效和工具,不用美颜相机和美图秀秀也能快捷、简单的美化自己的照片。主要功能包括多种滤镜和特效、可爱照片贴纸,可以用手指快捷的编辑。
2、美图秀秀:用户使用美图秀秀自带的相机功能进行拍照时,能够获得比系统自带相机更好的成像体验。美图秀秀支持传统LOMO滤镜、美颜滤镜、格调滤镜,艺术效果等多种后期处理方法,无论用户拍摄什么类型的照片,在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效果进行处理。
3、Faceu:一款专拍照的图聊软件,由脸萌团队制作。它在应用内置了IM版块,用户可以在App上添加好友,在IM内用类Snapchat阅后即焚的方式分享照片和短视频。与其他自拍软件有所不同的是“Faceu”更偏于改变用户的整个面容。
4、Vscocam:这个应该不用介绍了,随便一张相片分分钟高大上。比较喜欢常用的是B,C,F系列。推荐大家注册vscocam账号,可以经常在GRID看国内外手机摄影大师的片,相当有质量。免费的滤镜已经够用。
5、poco:老牌的国产专业做摄影的,旗下产品很多,各有特色,这一款相机就是其旗下的,主打前期拍照,主要功能有双重曝光,这个跟相机双重曝光类似,只需要先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照片,相机会自动合成一张叠加的照片,无需经过后期。
⑤ 请问这两个像是猫咪又像仓鼠的红脸蛋卡通是什么是在一款类似于Faceu的APP看到的。。
兔丸,一开始是表情包,后来还被做成了动画
⑥ 百度风投首笔投资:AR与人工智能协同潜力巨大
2月14日,网络风险投资公司正式宣布,其参与了美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公司8I的,B轮2700万美元融资,而这也是网络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轮投资,而这也是继陆奇加盟后网络首次投资动作,因此对于网络来说也有着较高的战略意义。
作为首次投资,网络为何独独选择了AR?
一,AR风口来临,抢占技术升级的时间点
去年可谓是AR元年,“pokemon go”这款知名的AR游戏,火爆全球,最高时段平均每天有3000万的用户在线。同时另一方面,在国内支付宝在12月底也上线了AR红包,也曾火爆一时,而QQ也随后跟进创造了上亿用户参与的奇迹。
因此,可以说去年是AR爆发的元年,“pokemon go”完成了第一轮对于用户的教育,用户对于AR有了初步的感知与使用习惯。但是另一方面当前无论“pokemon go”还是AR红包,本质上依然不是真正的AR技术,其目前来说只是图像识别+LBS技术的重合,从技术维度上来说并没有太多难度。
因此,当前的AR游戏虽然火了一把,但是在技术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更大的机会存在,在今年年初1月网络方面就专门成立了增强现实实验室(AR Lab),意在开发更多的潜力,而此次投资同样是技术驱动的8I公司,则意在抢占AR技术升级的窗口时间。
二,AR与人工智能协同的想象力巨大
网络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表示,8I的技术和产品将会与网络各个产品进行广泛的应用。
阿里与腾讯,尽管另外两方也分别投资了magicleap与Meta这两家AR公司,但是目前为止依然只是投资而已,目前尚未与自身业务有结合之处,而这也和各自基因不同有关。
但是网络则有着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该技术优势联合AR技术,则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此前的《最强大脑》中,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与最强大脑的选手们对战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项目,最终战胜了人类选手,展示出了其目前技术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强的阶段。
8I公司专注于AR领域的3D人物呈现,致力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精度的呈现3D人物,已成功开发一系列图像捕捉、拼接和压缩核心算法,并且在应用方面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实践阶段,此前已经与欧莱雅、时代等公司有了较多的合作。
因此8I公司是一家以技术驱动实际应用的AR公司,而网络同样也是以技术驱动实际落地的公司,双方在出发点以及最终的诉求上不谋而合,因此双方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进行落地的实践。
此前说过,AR红包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依然能够火爆一时,而辅以更强的AR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则很有可能出现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三,万物联网,“AR+”正在崛起
移动互联网让每一个人得以摆脱PC电脑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联网,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同时也更为深刻的改变了营销传播的方式,营销开始大量的从线下报纸、杂志转移到线上平台,并且开始拥有了效果监控转化等等传统时代所无法做到的功能。
而未来更多的物理世界同样会联网,这也给AR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目前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依然单一,始终是图文推送的形式,用户互动依然匮乏,物理世界联网的驱使下,AR则可以开启极为多元的互动方式。
AR+互动,第一层是利用AR技术对人脸进行简单的美化变形,诸如FaceU、Snow这样的产品,在原视频的基础上对人脸进行大头贴式的改造。第二层是通过AR技术,对物体进行指定的动画触发,例如此前网络与肯德基合作的AR点餐营销策划,用户通过拍摄肯德基的食品触发对应的动画,而去年网络也已经和奔驰、伊利、蒙牛、欧莱雅等企业进行了AR合作。
AR+地理空间,“pokemon go”、AR红包均是AR与地理位置结合的成功案例,通过结合地理位置的商家,让AR与营销进行有机结合,目前看来拥有3.48亿月活的网络地图有着巨大的机会,通过与AR的结合,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AR+展示,这点可以应用在旅游方面,例如当用户拍摄某个景点时,就会出现对应的该景点AR全景,并且全方位的展示其过去以及现在的各种信息。此前网络就通过AR技术复兴了朝阳门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北京朝阳门的过去历史,这一应用在未来的旅游行业有着阶段的前景。
此外,还有各种“AR+”出现,如同“互联网+”一样,增强现实AR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不像虚拟现实VR那样完全脱离现实,其有能力介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结语:
“AR+”正在崛起,目前的AR技术依然只是初级阶段,而网络从成立AR实验室,以及诸多AR项目的推进,再到本次对于8I公司的投资,则是对前沿技术窗口期的抢占,而同时网络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诸多建树,最后将人工智能辅以AR,很有可能诞生下一个现象级产品。
作者“首席发言者”
⑦ 什么是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启动设备
1.默认打开宝比万像人脸识别门禁考勤设备端APP,进入“宝比万像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设备端APP”启动页
2.默认进入人脸认证页面。
3.在人脸认证界面,点击“首页”按钮,返回人脸设备主菜单。
人脸验证
1.在人脸识别主界面点击“人脸认证”菜单进行人脸验证
2.人脸认证:通过认证,闸门开启,并显示人脸ID,姓名。
3.人脸认证:没有登记的人脸进行验证,提示“人脸无登记”。
人脸登记
1.在人脸识别主界面点击“人脸登记+”,弹出登录界面。
2.输入登录账号、密码(xxxxxx),点击登录。
3.输入姓名,点击下一步,跳转到人脸登记界面。
4.人脸登记初始化页面。提示登记这,请面对摄像头。
5.人脸登记:拍摄成功后“确认注册”,提升“人脸登记成功”。
6.点解“重新获取”,即对需要登记的人脸进行重新拍摄登记。
7.已登记成功的用户,再次进行人脸登记,则提示;已登记。
8.点击当前页面的返回剪头,即返回到人脸识别设备APP首页。
⑧ 如何加速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据报道,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探索和前期布局,人工智能现已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也成为国家间科技竞赛的新战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制约因素。
最后克服“企业数据和院校算法脱节”的产业发展瓶颈,引导科研人员兼顾应用场景和研究成果可行性,并采取措施保证科研成果孵化成产品的通道畅通,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孵化速度,弥补中美之间从科研到产品的发展差距。
希望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⑨ 计算机视觉科技行业,第一梯队都有哪些企业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4月,由创始人赵勇在北京创立,格灵深瞳是一家同时具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作为一家视频大数据产品和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的深瞳技术在人和车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主要关注的领域包括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安防等,同时公司在无人驾驶、机器人和智能医疗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