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1、20×8年10月12日,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万元
投资收益 2万元
贷:银行存款102万元
2、20×8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8-10 )*10=80万元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万元
3、20×9年3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4万元
贷:投资收益 4万元
4、20×9年4月4日,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157.5万元
投资收益2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万元
同时,按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万元
贷:投资收益 80万元
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时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给个具体例子。
一般情况下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如果有手续费的话)
贷:银行存款
或
其他货币资金
上面上一级会计科目,明细的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备注。
❸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问题,急!!!
答案是D 、40.32 ,详细计算过程如下:
(1)购入债券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200
应收利息 72
贷:银行存款 117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96
(2)收到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72
贷:应收利息 72
(2)2012年12月30日,摊销折价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时
应收利息=1200×6%=72万
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176-72)×8%=88.32万
折价摊销=投资收益-应收利息=88.32-72=16.32万
借:应收利息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16.32
贷:投资收益 88.32
至此,债券账面价值1120.32万元(1104+16.32),债券市价1080万元。市价低于账面价值40.32万元,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并计入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3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32
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股票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2.债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1.公允价值上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公允价值下降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五、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等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借方)
贷:投资收益「提示」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的数字正确,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要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原则: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5)购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一般会计分录:
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如果是股权投资则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买价-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企业在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2008年10月12日购入股票时,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2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2万元
2008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8万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8万元
该股票在200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是180万元
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与以往以历史成本计价明显不同的是,新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取得时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确认。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作为投资收益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并非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那样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对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若有客观证据表明其确实发生减值的,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在合理情况下,其简直是可以转回的。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如果公允价值下降,则是相反的分录)
2.债券投资(首先计算摊余成本,然后再调整到公允价值)
借:应收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也可能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如果公允价值下降,则是相反的分录)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
1.收到的金额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金额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卖亏了,在借方)
2.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有可能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
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其他综合收益”是权益类科目,所以实务中转入到“投资收益”是会影响损益的金额的。
在旧的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是分情况处理的: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收益的则不做处理。而新的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变动,无论是损失还是收益都计入所有者权益,更加符合了会计准则中真实性原则。这一点财务小伙伴们一定要谨慎处理。
❽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是什么
一、日常核算科目
本科目应当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
1、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2、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请问(1)由10元涨至15元时,会计分录为:
降低到8元时,是80000
2)若下跌至8元时,预计还会持续下跌,是不是要计提减值准备?
当然要 了,少了200000
3.此时是9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