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如何慢慢被稀释的
融资过程中,股权的稀释总是难免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加盟公司时拿到的期权比例,并非最终公司上市时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外部融资会不断稀释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后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融资和期权池。 首先,创业者需要理解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一年之后,天使投资人来了,双方经过评估,认为企业价值80万,天使愿意投资20万,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权池。
此时:
甲所占的股份为:60%×(1-20%)=48%
乙所占的股份为:40%×(1-20%)=32%
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天使投资人入股后,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权池:20%×(1-20%)=16%
此时公司的股权比例如下:
此后(这里假定一个简单的情形),A轮,B轮,C轮,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权份额给新的投资者。其中较特别的是:A轮投资人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一般A轮投资者会跟公司签署协议,如果在B轮融资时,公司估值达不到某一个特定值,就必须保持A轮投资人的股份不被稀释,仅稀释A轮投资前的股东股份。
这样,公司各个阶段的股权比例如下: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融资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融资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融资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小结
一个股份逐渐稀释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让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价值。换句话说,让出一小块蛋糕,然后换取整个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⑵ 公司为什么要回购期权
公司回购股份的原因有很多种,这里给楼主分析几种 第一:公司管理层看到股票升值的潜力,所以回购股票。比如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空间,公司业务在未来几年大幅上升,那么未来几年市场将会通过股价的大幅提高来体现,公司可以趁现在股价较低的时候回购股票,在几年之后重新出售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公司的继续发展。 第二:管理现金流。当一个公司拥有大量的现金流而同时又没有接到什么较好的项目的时候,公司鉴于规避货币风险,往往会回购公司的股票来达到管理其现金流的目的。 第三:股权重组。对于一些股权较为松散或者股权分布不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票来重组其股权。
拓展资料
一、公司被收购期权有用吗
若是公司被收购了则期权没有用了。
1、期权池一般占到公司总股本的10%-20%。 随着融资轮次的增加,后期还有可能增发,但因为股权的稀释作用,这个比例是大致不变的。某家公司只有总股本5%的期权池,那就是耍流氓了。期权池超过了总股本的20%,看似慷慨,但因为后期叠加的财务成本、股权结构风险等,对于公司发展会有极大的隐患,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2、期权池的来源一般是创始人和投资人自己的股份。也就是他们为了吸引人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益让出来了。
3、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一般会授予公司的核心员工,比如高管、中层、技术骨干、产品骨干、运营骨干等。早期加盟公司的,一般是指B轮之前,算是革命的元老,期权的覆盖范围会较大,通常会在60%以上。后期加入公司的,则需要是对公司价值更大的员工才会授予。当然也有全员覆盖的,但这样的公司较少。
4、期权在授予时是不需要你掏钱的,在行权时也是不需要掏钱的。
二、收购类型
豁免要约收购
豁免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在实施可触发法定要约收购的增持行为时,依法免除发出收购要约义务。在中国,受理和批准豁免收购要约请求的机构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根据中国《证券法》,有规定任何人士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如由低于百分之三十五增持到超过百分之三十五,或由低于百分之五十增持到超过百分之五十,就有需要向其他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要约。收购的条件为该股在过去五十二周的最高收市价。
但该股东可以向证监会申请豁免。所以市场上常有大股东提出有条件增持公司股票超逾百分之三十五或百分之五十两临界面,其中之一的条件为获得证监批淮豁免要约全面收购公司的已发行股票。
⑶ 公司融资后,股权怎么分配
公司融资后,股权一般都是根据投入的份额来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实物,那可以根据评估价格、投资者的公认来确认份额,这样的股权分配一般都是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的比例所具备的发言权来协商,没有可比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协商。
以腾讯公司为例:
在创立之初,“五虎将”们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为首席执行官,出资23.75万元,占47.5%,张志东为首席技术官,出资10万元,占20%,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出资6.25万元,占12.5%,许晨晔为首席信息官,出资5万元,占10%,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出资5万元,占10%。
相较于固定的薪资,股权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很有可能会翻好几倍,远不是固定薪资可以比拟的,创业者可以以此来说服和吸引优秀人才。
每个创业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股权的分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案。但股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好的股权分配方式不仅可以使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还能使股东们同心协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创业团队,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
(3)b轮融资公司期权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天使投资提出一系列相关要求后,公司注册股票数量,内部核算每股价格。同时,所有股东的股票只占到总量的75%左右,由于创业公司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技术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于以下用途:
1、创始人根据贡献拿到一部分股票作为补偿。
2、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给员工发股票期权。
3、 公司重要的成员包括CEO,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几个投资人的股份之和小于公司创始人的,不超过 30%。
⑷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被稀释掉大量股权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创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权分享给股东以及建立期权池。通过股权为纽带,稳固内部管理。
2、天使轮——10%-20%股权
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创期融资,比起规模更看重企业创始团队、股权结构、内部组织架构等。拥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的团队,内部崩坏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较低,这是投资人所看重的。这个时期的融资在50-200万左右
3、A轮融资——20%-30%股权
企业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作战能力被市场所检验是可行且有效的,企业已经实现初步盈利,VC会投出A轮,通常在500万-1000万左右,支持企业进一步的扩张、发展。
4、B轮融资——10%-15%股权
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步入正轨,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更多的投资方也会随之而来,B轮融资的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之间。
5、C轮融资——5%-10%股权
企业抵达C轮有一个条件:年营收达到2000万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的投资。这时的融资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业上市。
6、IPO融资
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企业上市,面向公众进行更大范围与规模的融资。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会稀释得很低,但这时即使1%的股权所涵盖的财富也大得惊人。
设立股权期权池带来股权稀释
期权池
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预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预留,会导致将来进来的高级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则会稀释原来创业团队的股份,这会造成一些问题。如果融资前估值是600万,而风险投资(vc)400万,那么创业团队就有60%的股权,VC有40%。一般而言,现在的创业团队把自己的20%预留给了未来的要引进的人才。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京东的”双层AB股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京东的刘强东,只拥有16.2%的股权,却能掌握80%的投票权。
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⑸ 股票期权靠谱吗
创业期公司用期权激烈措施 可以在增加薪酬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核心员工忠诚度与吸引优秀人才。能拿到两轮融资 证明前景很不错。 如果创始人发展发展目标为海外或是国内上市 而非吸引融资套现离场, 有期权拿 还是很不错的
⑹ C轮公司的期权有价值吗
C轮以前的估值,能相信吗?
2016-11-13
这是创业有史以来最优惠的时代
一直以来我是这么认为的,所有创业者无外乎几种人,一种是市场营销天才,一种是技术产品型,当然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缺乏很强技术的,同时他开始的初创资本非常欠缺,找到一个合格的CTO很困难,所以找到封推这样的公司,付一点小钱、给一点小股份共同成长,但是找到的都是大公司级别的CTO。
其实,我今天最想说的是,今年的创业环境比我在1991年的时候好很多,甚至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今天的创业环境实在是成本很低,很多城市都是不要房租的,政府会给予各种奖励。每个省的电视台都会有创业大赛,赢了大赛你不但可以捞俩钱儿,还能面点儿税,还有很多支持。
我们现在有上万家企业,这些企业有的都融了上千万,甚至是上亿。当然机构的钱也不是白投的,目的是挖掘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制造出下一个BAT,下一个滴滴出行。
今天的时候,我跑了趟以色列。但我还是觉得中国的创业环境仍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国、中国、以色列这三个地方是创业公司密集度最大的,它有所有创业者都需要的必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政府和资金可能是最慷慨的,全世界只有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可以给公司无息贷款。
现在大家都在创业,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再好的机会。我刚才提到1991年那会,那个时候大公司出来的,10万美金的活儿不干,一个月拿500美金生活费在那苦哈哈的,都会觉得你是个疯子。但是今天我觉得就算你创业失败了,第二回、第三回,还会有人继续给你投钱,所以我觉得这个创业时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优惠的时代。
直播行业半年内会迅速洗牌
但如果对投资人来说,也可能是最混乱的时代,项目太多了。
现在的项目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同质化问题严重。现在我每天还能收到关于种种直播的事。就像当年的千团大战做团购一样,这个方向肯定不可能成功。有人问我说,怎么看直播?我说直播现在就是当年的一个千团大战。直播没有独特的客户资源,没有满足客户专业需求,简单的锥子脸给你摆个手势,这事肯定做不下来,因此这个行业,我想半年之内会有迅速的洗牌。同时很多新的行业不断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大健康、大娱乐等等。
说起娱乐,光是一个王宝强就把全中国的苹果给刷碎了。现在孩子们做作业都洪荒之力了,这事已经没法玩了。正在做直播是吧?你个坏人,也不给钱就直播。所以我觉得创业的环境是前所未有的好,但同时我们项目的质量没有明显的进步,我玩这个事儿,玩了一二十年,很多创业者是为创业而创业,没有想清楚,他是为什么做这个。
创业得找个一针捅破天的方法
填空式的创业非常普遍,今天我要想发财,今天热门的是O2O,有上门剃头的、有上门修脚的,有上门按摩的,有送菜的、有送肉的、有送生鲜的、有送海鲜的,我发现了上门擦鞋没有做,因此我要做擦鞋,这样的事天天都见得着,我就觉得你做这个修皮鞋的事,你有啥核心竞争力?你怎么能干得过别人?我说五年前,你要是不懂这个行业,懂点计算机,忽悠点钱,还能颠覆一个企业,今天还这面干,难度太大了。
如果杨宁没有投过十几个影视公司,没教过学费,他不可能今天找到映客这样的投资机会。对于我来说,如果我找到映客,大半年前也不敢投,不知道是玩什么的。你一定是个内行,你对这个行业越了解深刻,你越能看到它的需求和价值,对创业者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千万不要看现在已经热了,你再做一定是明日黄花。就像今天你出门搞的滴滴打车,现在连滴滴打人都玩不了了,肯定没戏,所以创业者一定找他自己所在行业中找到一个真实可信的需要,而且找到一个一针捅破天的方法,把需求满足了,这才是创业之风。
同时,创业者已经过去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不是每一个创业者有一个李自成,有个张献忠,就能把一片天下打下来,需要一个很大的的团队。现在你看看,如果马云没有他的十八罗汉,如果没有腾讯的五虎,这个公司想要做大,有持续的竞争力,是个很难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一个公司最好有市场营销,有产品,有战略,有人懂得财务,同时要懂得技术的,把一个完整的团队,一个创业团队主要的职能都有人来做,而且这个人最好是你的合伙人,而不是花两个钱,给1%、2%的期权,那都是没有发言权的合伙人,都是耍流氓。
估值在C轮以前是没有价值的
马云今天在阿里的股份,不过八而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任正非,任正非在华为当中,才有一个多点的股份,我想柳传志的股份在联想也不会很大,所以我是觉得大的成功的公司,很少有机会,再能够一个人,像比尔盖茨那个时代,上市的时候,比尔盖茨占40%左右,年年卖,卖到这样,还有十几、二十的股份,这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绝大部分公司到今天为止都是一个管理层和你的合伙人为主的企业。今天的合伙人、创始人,一定要有分享的胸怀。
融资也很重要。我看到的创业者,过多的拘泥于估值,过于跟人家抠三瓜俩枣的事,其实真正的估值在C轮以前是没有价值的,在C轮以前的估值,你是没有找到流动性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股票变成钱,只是一个标签。这个公司是一亿级的公司,是5亿级的公司,或者10亿以上的公司,所有的公司对创业者有意义的时候,真正到那个时候,一定是上市公司6个月、12个月之后。
很多创业者拘泥于投一个round,第二个round怎么折腾。我去年投了一个小公司,投进去3000多万的估值进去,上个礼拜在上海见了他,去年10月份投的他,9个月以来,他融资融了7轮,我说你怎么融了这么多轮?他说我就是不相信什么叫Pre-A,什么叫A,什么叫B,来了钱就是一轮,所以他在10个月不到的时间融了7轮钱,最近估值已经6亿了,领投的资金已经达到1亿人民币以上。所以我是觉得融资不要拘泥于形式,更不要拘泥于估值的规模,只要有钱,迅速把钱像子弹一样打到市场上、打到战场上去,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多的销售,更多的好评,这才是关键。
这不会是一个猪都在飞的时代
今天是不是冬天,我不知道,但是今天创业者融钱,要给比6个月和12个月以前难得多了。我看到很多人在今年投资的节奏和频率,大大的下降,也没有看到争抢。是不是冬天我不知道,但是你看看今天的二级市场,如果二级市场是所有投资者最后的出口,二级市场今天这点德行,很难预想到一级市场会不会有巨大的春天,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理性的、调整的转型时代,不会是一个疯狂的,所有的猪都飞在天上的时代。
所以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找个投资人和寻找对你能帮助钱之外的也非常重要,我觉得所谓好的投资人,就是除了钱之外,能够给他带来资源,能够给他带来市场,能够带来背书,能够带来市场的影响力,能够给公司介绍新的人才,能够融资、打开市场,介绍他的客户,我觉得这些都是投资人除了钱之外非常重要的事。当然投资人还必须做相当多的辅导和培训,使这些青年人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让他少摔跟头。
推动中国生产力的能量是技术
还有一个现象,前几年是一个以商业模式,以运营为主的一个创业环境,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是技术型驱导的行业。像Uber、滴滴这样的数据公司,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随着时日的演进、技术的发展,像阿尔法狗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都有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和极高的技术门槛。中国也走入这个时代,真正能推动中国生产力的,最终是技术,最终能改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交流方式,一定是技术。
像VR、AR,这些技术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基因技术、免疫技术、纳米技术,这些技术的跨界和融合,将来会对大健康,会对人类的医疗事业有巨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创业者都要找到自己的技术核心,怎么能在技术上,真正的有技术含量,有专利技术保护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扩大自己的战果,我觉得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大行其道。
凡是认为什么时候是风口,什么时候吹什么风,什么时候股票能涨,这事是算命的事,这事你甭找我,我们做的事是一个长期的,是风口,我们也得活着,是寒冬,也得过日子,也不能明天自杀。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什么时候风口,这对我们来说不重要。
⑺ 如何A轮,B轮,C轮融资股权不被稀释
一般情况下,创业企业融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创立: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继续发展,看到了上市希望
IPO:投资人要套现离场。
在公司各轮融资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投资人加入造成老投资人股份贬值,股权投资基金都会在融资协议中加入:
反稀释条款
如果没有这项条款保护,投资人极有可能被恶意淘汰出局。
比如:创业者可以进行一轮“淘汰融资”, A轮投资人购买价格是每股1块钱,但是B轮进行每股5分钱融资,使当前投资人被严重稀释而出局。
反稀释包括两个内容:防止股权比例降低,防止股份贬值,条款主要针对可转换优先股。
防止股权比例降低
防止股权比例降低,两个条款可以起到作用:
转换权
这个条款是指在公司发生送股、股份分拆、合并等情况时,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作相应调整。
举个栗子:优先股按照10元/1股的价格发行给投资人,初始转换价格为10元/1股。后来公司决定将每1股拆5股,进行股份拆分,则优先股新的转换价应该调整成2元/1股,对应每1股优先股可以转为5份普通股。
优先购买权
这个条款要求公司在进行下一轮融资时,此前一轮投资人:
有权选择继续投资,并且获得至少与其目前股权比例相应数量的新股。
防止股份贬值
公司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融资,但谁也无法保证每次融资时发行股份的价格都是上涨的,投资人往往会担心由于下一轮降价融资,而导致自己手中的股份贬值,因此要求获得保护条款。
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形式:棘轮条款和加权平均反稀释条款。
完全棘轮条款
如果公司后续发行的股价低于原有投资人的转换价格,那么原投资人的实际转化价格也要降低到新的发行价格。这种方式仅仅考虑低价发行股份时的价格,而不考虑发行股份的规模。
在这个条款下,哪怕公司以低于原有优先股的转换价格只发行了10股股份,所有上一轮发行的优先股转化价格也都要调整跟新的发行价一致。
举个栗子
如果A轮融资200万元,按每股优先股10块钱的初始价格共发行A轮20万股优先股。在B轮融资时,优先股的发行价跌为每股5块钱,则根据完全棘轮条款的规定,A轮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也调整为5元,则A轮投资人的20万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40万股普通股。
法律文本协议
【各方同意,本协议签署后,标的公司以任何方式引进新投资者的,应确保新投资者的投资价格不得低于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
【如新投资者根据某种协议或者安排导致其最终投资价格或者成本低于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或者成本,则标的公司应将其间的差价返还投资方,或又原股东无偿转让所持标的公司的部分股份给投资方,直至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与新投资者投资的价格相同。投资方有权以书面通知的形式要求标的公司或者原股东履行上述义务。】
【各方同意,投资完成后,如标的公司给予任一股东(包括引进的新投资者)的权利优于本协议投资方享有的权利的,则本协议投资方将自动享有该等权利。】
⑻ 什么是期权如何操作
期权,是指一种合约,源于十八世纪后期的美国和欧洲市场,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期权定义的要点如下:
1、期权是一种权利。 期权合约至少涉及买家和出售人两方。持有人享有权力但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期权的标的物。期权的标的物是指选择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它包括股票、政府债券、货币、股票指数、商品期货等。期权是这些标的物“衍生”的,因此称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权出售人不一定拥有标的资产。期权是可以“卖空”的。期权购买人也不定真的想购买资产标的物。因此,期权到期时双方不一定进行标的物的实物交割,而只需按价差补足价款即可。
3、到期日。双方约定的期权到期的那一天称为“到期日”,如果该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则称为欧式期权;如果该期权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间执行,则称为美式期权。
4、期权的执行。依据期权合约购进或售出标的资产的行为称为“执行”。在期权合约中约定的、期权持有人据以购进或售出标的资产的固定价格,称为“执行价格”。
(8)b轮融资公司期权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期权的风险
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使买卖双方面临着不同的风险状况。对于期权交易者来说,买方与卖方部位均面临着权利金不利变化的风险。这点与期货相同,即在权利金的范围内,如果买的低而卖的高,平仓就能获利。相反则亏损。与期货不同的是,期权多头的风险底线已经确定和支付,其风险控制在权利金范围内。
期权空头持仓的风险则存在与期货部位相同的不确定性。由于期权卖方收到的权利金能够为其提供相应的担保,从而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时,能够抵消期权卖方的部份损失。虽然期权买方的风险有限,但其亏损的比例却有可能是100%,有限的亏损加起来就变成了较大的亏损。
期权卖方可以收到权利金,一旦价格发生较大的不利变化或者波动率大幅升高,尽管期货的价格不可能跌至零,也不可能无限上涨,但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讲,对于许多交易者来说,此时的损失已相当于“无限”了。因此,在进行期权投资之前,投资者一定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期权交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