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融资租赁会计,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可以选择的分摊率有哪些
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可以选择的分摊率有
1、租赁内含利率
2、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3、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
4、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扩展阅读: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Ⅱ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分摊率情况的分类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Ⅲ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应用指南(2001)的解释:
在实际利率法下,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Ⅳ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如何理解
首先要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来源。
以债券发行为例:
如果债券以大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即债券面值100元/张,以101元/张发行,票面利率为6%(假设两年期)。这个时候,购买债券的债权人多花了1元钱,表明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低于6%,购买者需要提前把未来要得到的利息收益返还给债券发行者。
这里的6%是债券发行人的名义的融资费用率,上述情况中实际的融资费用率低于6%,假定为5.8%。对于债券发行企业来说,未来要支付100*6%*2=12元的利息,也即融资费用。但是在发行当日实际收到101元,100元是票面价值,1元则相当于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5.8%)应在两年内摊销完毕。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未来支付的利息就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发行当日如果未按面值发行,不论是大于面值发行还是小于面值发行,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只不过,大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高,高于实际市场利率;小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低,低于实际市场利率。
Ⅳ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
未确来认融资费用计算自公式为:
未确认融资费用=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5)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扩展阅读: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作用:
1、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确定销售目标及预算
2、根据销售目标和预算制定销售计划及相应的销售策略
3、根据销售计划和策略配备相关的资源(包括:建立销售组织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等
4、把公司的整体的销售目标和预算进行分解进而制定销售人员的个人销售指标
5、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目标、预算以及公司的销售策略制定自己的销售计划
6、对销售计划的成效及销售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未确认融资费用
Ⅵ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6)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Ⅶ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如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号,对融资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
1. 分摊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2. 以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为折现率确认资产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例题1】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已到货,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按照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6%为折现率。【答案】(1)总价款的现值=1000/(1+6%)+600/(1+6%)2+400/(1+6%)3=1813.24(万元)借:固定资产 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贷:长期应付款 2000(2)2007年末支付价款时摊销上述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借:财务费用108.79(1813.2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Ⅷ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应采用的方法是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应采用的方法是实际利率法。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① 分摊方法——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每期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付本金的期初余额×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② 分摊率的确定——可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如果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分摊率为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折现率。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租赁资产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
即:分摊率=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时的折现率
③ 支付租金和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等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