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何外卖行业巨头美团当初要收购已经亏损45亿的摩拜单车
美团收购摩拜单车完全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在2018年时,已经濒临绝境的摩拜单车召开董事会,以决定自己未来的出路。最终他们决定被美团以股权+现金的方式收购。这一决定终结了此前要被滴滴或者阿里收购的谣传。对于摩拜单车而言,这一次的决定可能是新的契机。当猜测和喧嚣都渐渐落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膜拜会被美团收购?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3.美团是交易的最合适的买。摩拜单车在当前的状况下,接盘者只会是巨头。而能够吞下摩拜这等体量的公司,中国估值能达到百亿美元级的巨头并不多。而与共享单车业务有联系的巨头更是屈指可数,但滴滴和阿里对于摩拜的需求也并不迫切,所以也就促成了这次交易的达成。
㈡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美团收购摩拜引发关注,美团董事长王兴对此有何回应
王兴表示会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同时也会配合提交相关资料。
美团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收购了摩拜单车,当时的摩拜单车还号称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老大。但即便如此,摩拜单车依然默默退出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这一点令人唏嘘不已。对于用户来说,很多用户其实对摩拜单车心存怨言。摩拜单车的创始人通过卖出摩拜单车赚了几亿元人民币,可谓是金蝉脱壳、满载而归。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美团在开展共享单车业务,美团的共享单车业务的前身其实就是摩拜单车。在美团收购摩拜单车之后,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美团的收购事件进行调查,因为美团没有依法申报相关的收购信息。换而言之,美团和共享单车的收购行为可能存在猫腻。
㈢ 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市场监管总局对其展开了怎样的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的领域主要是关于反垄断,具体信息并没有对外公开。
美团作为一家优秀的互联网企业,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美团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团所带来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我们知道摩拜单车已经属于共享单车领域非常好的企业了,每天为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之前曾经收购了共享单车,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出了美团单车,目前这一起收购案件正在被调查。
一、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时候没有依法申报具体细节。
随着反垄断的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互联网公司相继被市场监管总局调查了,美团正是其中之一。美团曾经收购了摩拜单车,在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过程当中,美团并没有对外公布收购的具体细节,更没有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收购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已经明确违反了企业收购的相关规定。
㈣ 摩拜单车此次融资,或许是劣势开始出现的时候
近期,摩拜单车又进行了2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继其C+轮之后的又一次凶猛扩张。但融资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其出现劣势,摩拜单车这一路的野蛮扩张之后,其隐患开始出现。
单车经济的本质依然在于共享经济
单车经济的本质其实依然属于共享经济,无论当前如何凶猛融资,讲出各种故事,其最终的价值还在于将每一辆单车资源进行最多的重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终再从这一价值上赚取差价,寻求盈利。而无论摩拜单车还是ofo最终要想达到盈利,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而此前阶段,ofo就采取了轻单车、低成本、低维修的扩张路线,其一开始就从共享经济出发,因此对于进军单车出行领域时,同样采取了低成本扩张的路线,因此更能够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单车则恰恰相反,由一开始就采取重模式,将每辆车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这也意味着在获取相同用户的同时,摩拜单车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一辆车看不出太大的区别,但是一旦达到某个规模,那么同样的融资情况下,摩拜单车烧钱的劣势就出现了,而此次急于融资,除了一方面需要继续占领市场外,另一方面同样反映了摩拜单车在资金上想必ofo有着巨大的压力。
高维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势正在出现
早期的点滴优势或者劣势,会在后期形成更强的马太效应,此前说过摩拜单车最大的问题在于获客成本远高于ofo,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随着规模的逐渐形成,摩拜单车的后期维护成本也在剧烈上升。
摩拜单车造价过高,其中涉及诸多硬件包括GPS、车锁、车座、太阳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据此前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思维”的爆料,平均维修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简直可以买一辆全新单车。
而此前摩拜公布过车损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区投放1万辆单车计算, ??也就是说仅在北京地区几个月就有1000辆车需要维修,按单车400元的维修费用计算,需要花费40万。??再加上摩拜公开的100多名运营人员,按照每人5000元工资,每月则需支出50万。
而如果放到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下来看,维修成本必须要远小于收入,才能够达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单车的各种维护成本依然是个天文数字,开工没有回头箭,最终这一切都需要投资人买单。
专车战争烧钱还有着正常逻辑,即烧钱可以培养市场,培养潜在用户与车主,但是平台却并不需要为车辆保养维修去买单,而摩拜单车的扩张却相反,其不仅需要比对手更高成本的获取用户,其还需要为更高的维修成本买单。
摩拜方面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也开始推出了大量轻版单车,也在缩减成本透支,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投放市场的重型单车,不可能全部替换,只能够维持更高成本的维修开支。
单车战争必将重回理性
还是回到之前说的,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关键。
此前共享专车大战之时,尽管资本在风口的补贴用户与司机,但是当补贴消失,价格回归价值,最终一切回归理性时,市场被教育了出来,而闲置资源也开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供需开始平衡,没有一辆多余的车辆。
但是单车大战却有个问题,当前的资本一味的砸钱造车,最后一定会导致大量的闲置车辆出现在城市中,关键是每一辆车的维护成本还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单车,如果其生产单车的量与ofo相当,那么其必定要付出几倍的生产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并非意味着市场会买单,一切由市场供需决定,这是常识。在单车这个领域,由于租赁价格本身就低,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而很多用户更偏向于有一个更轻便的出行体验,更快速的解决骑行问题为主,轻单车一直是国内用户的主力。
因此未来很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摩拜单车与OFO单车在城市的数量上达到相同时,这个市场将会出现高度的饱和状态,而注定有一部分单车资源是要被浪费掉的,但是摩拜单车的高成本则意味着,其将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同时还并不一定会受到主流用户的买单。
单车大战,最终一定会造成大量的单车闲置资源,这一点已经可以预见,但问题是,谁能够在扩张的同时,一边节省资源,一边又能捕获更多的用户,这将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摩拜单车此次急于轮融资,表面上是在扩张,但实际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续的烧钱正在难以为继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扩张与维护,最终依然需要投资人买单。
这一轮的单车泡沫,开始越来越明显。
㈤ 关于美团和摩拜单车的事
美团对摩拜单车是从投资到收购的关系。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东会通过美团收购方案,美团以27亿美元作价收购摩拜,包括65%现金和35%美团股票,此外美团承担摩拜债务(5-10亿美元之间),管理团队留任。从美团发出收购要约到交割结束,全程在两周内完成。
这起并购的背景是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场景拓展;是美团和滴滴两个小巨头在出行、外卖上的正面冲撞;是腾讯和阿里两大超级巨头的全面对抗。共享单车处于生活服务和出行的交汇口,作为一个高频、多领域融合性的产物,天然成为大小巨头争抢的对象。
(5)美团并购摩拜融资风险扩展阅读:
美团收购摩拜背景
美团对摩拜的收购谈判同样始于2017年9月。王兴曾在2016年10月个人参与了摩拜的C轮融资,当时美团内部就已经在探讨两个业务的协同可能性。彼时外界并未意识到美团在出行领域有所想法,直到2017年2月美团打车在南京上线。
“美团在收购还是投资摩拜之间摇摆了很长时间。”上述人士称,美团对摩拜很早就提出了收购邀约,但当时所有人(包括腾讯在内)都押注在摩拜ofo合并上,因此收购被拒绝。
2017年12月,在摩拜董事长李斌的建议下,美团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对摩拜的小股投资方案——以估值35亿美金投资6亿美金,然后摩拜再融4亿美元。
当时美团收到的信号是,李斌会大力支持美团在投资方案外的附加合作条款,以保证双方在小股投资的基础上还能有战略协同。李斌是易车网和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摩拜早期的战略思路和发展路径深受李斌影响。
㈥ 美团已确认全资收购摩拜了吗
据报道,4月4日美团与摩拜联合确认,双方已经签署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协议,不过收购金额并未透露。
网友纷纷表示,希望共享单车可以健康发展下去!
㈦ 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美团收购摩拜,美团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目前还没有证据直接表明美团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因为这个事情正在进一步调查。
如果单纯让我以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严重怀疑美团在收购摩拜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摩拜单车的这种行为就等同于套现离场,只要一个人有基础的精力去尝试,就会知道这是一种套现跑路的行为。换而言之,美团和摩拜之间的收购交易可能存在很多不能公开的内容。
一、美团收购摩拜的案件正在被调查。
这一起案件主要是由反垄断所引起,因为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严格调查各个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现象。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关注到了美团收购摩拜单车的案件。这个案件当时引发了市场不小的轰动,但随后就悄悄没有了消息。摩拜单车是之前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一个老大的陨落肯定会牵扯到很多内幕消息。
㈧ 美团强势收购摩拜有何意义
2019年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发布内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团APP,摩拜单车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由他本人兼任事业部总经理。
目前美团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扫码骑车,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
㈨ 美团收购摩拜后,市值增长18亿,摩拜后悔了吗
当然不会。不知不觉间,共享单车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是,2018年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好像进入了一个困境。深受大众喜爱的摩拜单车卖身给了美团,引发无数人感叹,觉得摩拜单车被贱卖了。可是,当ofo小黄车也开始走下神坛,人们纷纷觉得摩拜的胡玮炜,果断抽身,才是真正的赢家。那么,对于美团来说,收购摩拜是对是错?
对比坚持融资道路的ofo小黄车,由于没钱,身陷多重困境,负面新闻频出。目前的共享单车前景还不明朗,免押金是大势所趋,经过小黄车的“退押难”,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愿意使用免押金,共享单车也不可能一味的依靠融资烧钱。所以,摩拜团队的“卖身”决定,显然是很明智的,现在可谓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