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专硕,研究方向:证券投资管理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管理方向。这三个方向各有什么优缺
金融学这三个研究方向①货币银行与国际金融②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区别在于:这三个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不同。货币银行与国际金融侧重于货币与国际金融的关系,而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侧重于资本与公司金融的关系,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侧重于金融的风险的研究与分析。
金融工程可以考虑当金融工程师,指通过专业培训,考试通过,获取权威行业协会或相应金融 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的人员。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金融工程师通常受雇于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各种各样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非金融性质的公司。因为金融工程师掌握一系列专业化的、仅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素质,并且,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超过了市场产生称职金融工程师的能力,金融工程师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光明。在华尔街,一个优秀的金融工程师可获得50万美金的年薪。 银行与国际金融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 公司金融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顾名思义,银行与国际金融的金融学,面向的是宏观的大环境,即银行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和国际间的货币贸易业务,就业主要是在银行及一些基金公司,从事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的业务。 公司金融的金融学,面向的是企业内的微观环境,着重考虑企业内部利用金融工具或者眼神金融工具对资产进行有效投资,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金融资产风险等。主要在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或有对外贸易的企业进行就业。 总的来看都属于金融学的范畴,金融学其实学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侧重方面不一样而已。就业前景的话可以说都是很好的,就看你以后想在哪一方面就业了。学位证书拿到后,都是同一划在金融学范畴下,招聘单位不会对其作出特别的倾向选择的。
② 经济,金融类的论文研究现在有哪些热点
金融类毕业论文用题目 一. 金融良资产价值影响素实证研究 二. 我农村经济增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三. 发展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放 四. 衍金融工具计问题研究 5. 我房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陆. 房产金融风险管理及策研究 漆. 我金融衍市场创建若干律问题初探 吧.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律问题刍议 9. 论我进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立完善 一0. 海际金融建设制约素析 一一. 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一二. 我商业银行金融衍品风险管理研究 一三. 金融危机韩银行业重组机制启示 一四.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律规则及其实施 一5. 我金融发展经济增影响理论析与实证研究 一陆.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一漆. 离岸金融律监管问题研究 一吧.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金融应用 一9. 我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二0. 构建金融条件指数 二一. 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析 二二. 论际金融衍交易律问题 二三.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中国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二四. 现代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践 二5. 欧元际金融市场影响 二陆.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定价理论与实务 二漆. 宏观金融风险统计度量与析 二吧. 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二9. 渐进改革租金基础政府金融支持行 三0. 我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探讨 三一. 我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三二. 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三三. 金融监管效性研究 三四.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三5. 非规金融我金融态位作用析 三陆.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三漆. 西部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三吧. 房产金融风险评价及防范策研究 三9. 房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四0.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与设想 四一. 金融放条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四二. 金融创新扩散机理研究 四三. 关于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研究 四四.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四5. 亚洲金融危机我外贸口政策协调性研究 四陆. 我农村金融态问题研究 四漆. 金融介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四吧. 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四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江苏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工具利率风险管理应用 5一. 沪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5二. 养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三.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关系实证研究 5四. 资本项目放与金融深化关系实证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陆. 我金融介作用于经济增路径析 5漆. 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析 5吧.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防工业整合金融支撑研究 陆0.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陆一. 新经济美财政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影响研究 陆二. 谐金融态体系构建及区域金融态改善 陆三.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陆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陆5. 我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陆陆. 论我农村金融市场构建 陆漆. 论我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 陆吧. 我企业金融机构融资路研究 陆9. 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漆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漆一. 构建金融中国格若干技术研究 漆二.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财政权 漆三. 金融创新环境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漆四.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漆5. 中国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漆陆. 金融介理论我全能银行发展 漆漆. 重构我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漆吧. 非洲货币联盟发展 漆9. 关于建立我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思考 吧0. 金融衍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吧一. 我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称研究 吧二. 我非规金融 吧三.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吧四. 银行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析 吧5. 基于VaR技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吧陆.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发展及我借鉴 吧漆. 我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吧吧. 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经济析 吧9. 我商业银行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二.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三. 金融创新视角金融管制研究 9四.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风险模拟析 95. 电金融风险发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陆. 金融集团监管律问题研究 9漆. 衍金融工具计我银行业影响研究 9吧. 我商业银行房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作用 一00. 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一0一.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0二. 论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实践与完善 一0三. 资产证券化定价探讨实证析 一0四.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应用探索 一05. 行金融角度透析我证券市场效率 一0陆.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0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研究 一0吧.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定价及其应用析 一09. 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析 一一0. 股权置改革律问题研究 一一一.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一一二. 我资产证券化制环境析立构想 一一三. 我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律问题研究 一一四. 互联中国我证券经纪业影响 一一5. 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经验析 一一陆. 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 一一漆. 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吧. 我证券市场效性研究 一一9. 证券市场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一二0. 证券市场报价单位调整效应析 一二一. 证券公司中国络改造技术研究 一二二. 数据挖掘技术证券领域应用 一二三. 市公司证券监管研究 一二四.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一二5. 美证券市场比较析 一二陆. 资产证券化 一二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一二吧.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我社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一二9. 我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一三0. 我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研究 一三一. 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一三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我应用研究 一三三.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实证研究 一三四.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三5. 基于行金融理论市场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析 一三陆. 我证券市场股权结构制度安排与改革 一三漆. 我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一三吧. 我证券经纪发展问题研究 一三9. 构建提升证券公司核竞争力探析 一四0. 资产证券化相关计问题研究 一四一.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风险控制研究 一四二. 汽车金融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一四三. 佣金自由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析 一四四. 我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一四5. 我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一四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析 一四漆. 我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价格波性实证研究 一四吧. 证券投资股票选择理论析与案例研究 一四9.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及内部博弈研究 一50. 我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实证检验 一5一. 我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一5二.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一5三. 证券公司风险律监管 一5四.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制度研究 一55. 世界主要家区与我证券稽查执模式比较 一5陆. 资产证券化—我立模式选择 一5漆. 证券市场操纵行律规制研究 一5吧.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载体律问题研究 一59. 类部信息证券投资优化问题 一陆0. 我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式研究 一陆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陆二. 我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一陆三. 证券交易所市费经济析 一陆四.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析 一陆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析 一陆陆.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一陆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障碍及策研究 一陆吧. 证券业中国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陆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一漆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视化 一漆一.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一漆二. 利率期限结构混沌模型及其利率衍证券定价应用 一漆三.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一漆四.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适度性析 一漆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一漆陆. 证券管制立目标及其实现 一漆漆. 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一漆吧. 证券市场投资者限理性行研究 一漆9. 我商业银行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一吧0. 我证券市场际化风险问题研究 一吧一. 抵押权证券化律问题研究 一吧二. 我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析 一吧三. A股市公司否功购买审计意见 一吧四. 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化解我寿险业利差损问题应用 一吧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思考 一吧陆.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一吧漆. 民币升值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析 一吧吧. 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一吧9. 我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一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一9一. QDⅡ制度与我证券市场渐进放 一9二.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一9三. 我证券监管制现状及其完善 一9四.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律问题研究 一9陆. 资产证券化SPV律问题研究 一9漆. 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一9吧.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一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律问题研究 二00. 我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
③ 简述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1.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3.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5.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6.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7.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8.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9.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1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1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13.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14.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15.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6.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7.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18.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19.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20.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21.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22.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24.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25.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26.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27.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28.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29.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30.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31.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32.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33.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34.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5.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37.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38.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39.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40.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41.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2.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43.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44.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45.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46.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47.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48.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49.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50.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1.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52.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53.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4.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55.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56.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57.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58.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59.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60.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61.“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62.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63.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64.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65.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66.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67.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68.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69.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70.金融危机与民主化71.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72.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73.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74.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75.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76.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77.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8.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79.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0.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81.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82.我国的非正规金融83.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85.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86.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87.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88.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89.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90.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91.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9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93.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95.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96.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9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98.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9.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100.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101.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103.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104.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105.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106.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10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108.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109.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111.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112.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113.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14.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115.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116.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117.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8.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9.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120.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121.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122.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123.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124.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25.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126.资产证券化127.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128.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130.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131.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13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134.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35.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136.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137.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138.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139.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140.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14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142.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143.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145.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46.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147.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148.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49.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150.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151.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15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53.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154.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155.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156.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157.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158.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159.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160.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61.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62.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163.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164.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165.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166.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16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68.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169.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70.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171.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172.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3.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174.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175.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76.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177.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178.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179.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180.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181.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2.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183.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184.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185.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186.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187.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188.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189.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190.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191.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192.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3.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194.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95.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96.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19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198.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99.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④ 金融学这三个研究方向1.货币银行与国际金融2.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3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有什么区别呀.
1、金融学这三个研究方向①货币银行与国际金融②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区别在于:这三个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不同。货币银行与国际金融侧重于货币与国际金融的关系,而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侧重于资本与公司金融的关系,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侧重于金融的风险的研究与分析。
2、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⑤ 数据调研: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
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97亿元,企业债1738.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56亿元,大额存单1796.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其中居民储蓄占1.2%,政府储蓄占15.4%,企业储蓄占18.9%。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3亿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
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
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4%。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
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实属罕见。在1994-1995年间,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美国为59%,英国为104%,日本为114%,德国为70%,印度尼西亚为46%,韩国为44%,马来西亚为89%,菲律宾为50%,新加坡为89%,泰国为79%(国际货币基金1996年报)。中国的这一比重远远超过周边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英、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高的,仅次于日本。
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资产投资的选择不多,银行储蓄一直是主渠道。这主要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造成的。中国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样高不是经济主体的自然选择,而是在现有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货币与广义货币之比(M1/M2)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货币占广义货币的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说,不仅广义货币增长快,而且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广义货币中居民储蓄的比重不断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资产大都压到银行存款上了。1995年现金净投放600亿,全社会流通现金量只比上年增长8.3%;M1增长16.8%;M2增长高达29.5%,比25%的控制目标高出4.5个百分点。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还可从各国金融资产结构比较中看出。表3给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结构的比较。1993年中国股票市值占GDP的9%,债券市值占GDP的11%。而周边国家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148%,债券市值平均占GDP的30%。英、美、德、日四个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75%,债券市值占GDP的7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周边发展中国家。
三、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畸形的后果
1.企业负债率高。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数字,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仅为18.7%。1990到1993年分别为58.4%、60.5%、61.5%、71.7%。1994年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上升为75.1%,若扣除实际的挂帐损失,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3.3%(吴晓灵,1995)。
2.金融运行风险高。首先,银行信贷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国家银行贷款年周转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转一次。第二,国有企业相互拖欠严重,国家银行应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达2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第三,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2.3%,如果按国家银行1995年底贷款余额为4万亿元算,大约有9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第四,国有银行经营困难。中、农、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润343亿元,1994年降为166亿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现除中国银行外的全行业性亏损。
3.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在总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净亏损,亏损总额达34.1亿元。亏损企业比重从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刚,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国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债务负担重,许多国营企业资本金不足,特别是1985年实行拨改贷以后,有些国营企业从固定资产投资到流动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国营企业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全都给银行还本付息了。
⑥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陆金所是一家综合性的金融资产交易相关服务及投资理财服务平台,主打业务为P2P借贷,中国平安集团旗下金融服务。
法定代表人:GIBB GREGORY DEAN
成立时间:2011-09-29
注册资本:83667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000000108143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环路1333号13楼
⑦ 金融资产定价研究什么问题
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金融资产定价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ipo,一个企业一股多少钱很难说,本来他就是发给股东一张纸,这个定价就是个技术活和现实的结合,券商要研究怎么出来个定价模型。现实中,定价又得和同行业已上市的企业比,还得看证监会的意思,还得和各股东权衡,就是这了,其实中国的金融资产定价市场是稀烂稀烂的,政府手太长,中介机构能捞就捞,市场根本没有实现定价功能。
都是自己打的,望采纳啊。
⑧ 请问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请归纳3到5点 谢谢~
经济好时找工作容易,经济不好时找工作难。
要摸清规律,首先需要了解现象。从历史到今天了解的越多,对规律摸索的可能越靠谱。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供应的持续增长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货币增长率是通货膨胀的原动力。
货币与利率——利率就是租金,是租用资金所支付的租金。利率波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波动意味着什么?
货币与政策实施——因为货币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所以政府很关心。
货币政策与预算赤字——当政府用的钱比税收征的钱多时,政府就赤字啦。作为总统,关心的是怎样不赤字。赤字就要借钱,借钱就要发债或印钱,会带来通货膨胀。
银行为什么重要?(银行就是在用别人的钱来生钱)
1 银行为打算储蓄和打算投资的人均提供了平台。
2 银行在控制货币供给量和传导货币政策上发挥枢纽作用。
3 银行的金融创新拓展了储蓄变为投资的渠道。
银行作为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是将原本闲置的资金拿来投资在需要运用的地方来创造价值,通过这项活动,银行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金的使用更为有效和具有活力。
那么银行是怎样运用资产和负债来获利的呢?为什么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银行会陷入困境呢?监管部门如何才能管好他们呢?
银行是如何通过使用资金来获利的?银行通过向有借款需求的人提供贷款来将货币价值以乘数效应进行放大。
股票价格影响这位进行投资而出售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量。
具体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3a27f0100bq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