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末大将李岩其人其事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原为明王朝天启丁卯年举人,后投奔李自成,辅佐其成就霸业,建立大顺。1644年,因牛金星诬陷,李岩惨遭冤杀。在历史上李岩与红娘子之事仍待考证。无名氏的《梼杌近志》和吴梅村的《鹿樵纪闻》中,都有李岩与红娘子的一些记载。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红娘子。有的学者认为,李岩是虚构人物,曾亲身参加大顺军的河南人郑廉在《豫变纪略》中否认杞县有李岩其人,康熙《杞县志》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认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认有举人李岩的存在。但是近年来发现了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谱》,上面写明李岩确有其人,不是杞县人,是河内人(今博爱),只是到杞县短暂居住过而已,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书李精白。而李牟是他的堂弟。
B. 闵行梅陇帮老板开车的司机——李岩真实的感情状况
网络上的人还是要多留个心
C. 上海呈尔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上海呈尔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0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包装印刷(凭许可证经营),纸制品加工、销售,五金建材、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皮革制品的销售,企业形象策划等。
法定代表人:李岩
注册资本:150万人民币
联系方式:021-50431757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大星村周家宅39号三号厂房
D. 斯诺克大师赛中国的小将李岩外卡赛打的怎么样啊
北京时间9月7日,2009年斯诺克荣威上海大师赛进入到外卡轮的争夺,中国选手李岩在先失三局的不利情况下,上演大逆转以5-4险胜格林,晋级正赛。在另外一场比赛中,另一位中国选手石汉青由于实力悬殊,以0-5遭塞尔特横扫,止步外卡赛。
李岩是第二次参加上海赛外卡战,去年他1-5惨败给希克斯,本次对阵杰拉德-格林无论从实力还是经验上都处于下风,要想晋级需要超水平发挥。
首局比赛,尽管李岩率先上手得到一分,但07年大奖赛打进四强的格林马上还以颜色,并以一杆40分将比分拉开。此后两人都注重防守,短暂胶着后,格林连得20分将比分改写为60-10。尽管李岩有零星得分,但格林还是以65-24拔得头筹。第二局,格林延续了首局的良好状态,抢先进攻后以一杆33分先声夺人。在大比分领先后,格林越打越顺,并且没有给李岩任何反击的机会,在单杆收下75分后,以108-1的悬殊比分再下一城。
第三局伊始,两人都注重防守,局面迟迟未能打开,李岩在零星得分,并以16-0领先。然而好景不长,格林就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再度胜出。第四局,17岁的小将李岩如梦方醒,逐渐找回了手感,在单杆收下31分后,以86-0扳回一城,将总比分改写为1-3进入中场休息阶段。
第五局比赛,背水一战的李岩抢先上手进攻,在一杆36分后,将比分改写为36-2。关键时刻这位17岁的小将出现失误,格林趁机连得24分,将比分差距缩小到7分。随后的比赛两人打得十分谨慎,在一番拉锯后李岩抓住机会以57-31再胜一局。第六局,李岩开局抢先进攻,几轮后以40-5领先,不过一次失误让格林得到进攻机会,这位老将随即单杆收下43分。此后双方胶着几轮,格林又一次抓住机会一杆收下26分,从而以90-44赢得本局胜利。
战至第七局,李岩放手一搏率先得到一分,并在此后抓住机会,一杆收下71分,从而以84-0将总比分改写为3-4。第八局,格林在一杆收下30分后出现失误,李岩趁机连得60分并以60-30领先。尔后两人陷入拉锯战,尽管格林通过零星得分把比分迫近,但关键时刻李岩十分果敢,并以71-66险胜将比赛拖入决胜局。
第九局,后来居上的李岩上来便占得主动,并以一杆37分扩大领先优势,最终他以63-14锁定胜利,从而以5-4逆转格林顺利挺进正赛。李岩将在正赛首轮对阵好手瑞恩-戴。
E. 打台球的李岩的资料
李岩
性别:男
生日:1992-09-17
国籍:中国
居住地:黑龙江哈尔
开始练球时间:6岁开始接触台球 11岁开始练习斯诺克
握杆习惯:左手
比赛单杆:138
训练单杆:147
职业规划:赴英伦打职业比赛
座右铭:向丁俊晖学习
喜欢的电影人物:打台球的周星驰
比赛情况 :
2005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2006年全国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季军;
2007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亚军;2007年康鸿杯芜湖市斯诺克公开赛冠军;2007年山西太原斯诺克公开赛冠军。
2008年江苏省职业联赛苏洲站冠军;2008年参加上海大师赛。
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张家港站季军;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海口站季军;2009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郑洲八强;2009年代表中国IBSF世界青年锦标赛伊朗第四;2009年上海大师赛进32强正赛。
现中国职业排名第九
F. 李岩的主要论文
《论国乐改进观念的衍变》(1994)、《许之衡生平事略及其音乐戏曲著述的研究》(1997)、《论民族音乐学记谱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1998)、《对刘靖之三模式的商榷》(2000)《克莱斯勒1923年北京演奏会及相关评论》(2001)、《中国风琴制造之驶》(2001)、《耒维思John Hazedel Levis沪、平演讲暨音乐会溅起的微澜余波》(2001)、《冬来了,春还会远吗?── 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2002)、《海菲慈1931年冬季在中国》(2002)等。专著:《朔风起时弄乐潮》(2004,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缤纷妙响――澳门音乐》(2005,文化艺术出版社)。现兼职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