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分跪求关于企业融资结构比例的最新统计数据
看看这个或许有用
上海证券交易的数据库的网址。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home_c1un.html
② 如何进行融资结构评价
这个题目太大了点,最好找相关的书读一读。参考下面的文章。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股权融资偏好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迄今已有十年多的发展历史,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股权融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场所。以上市公司境内的A股融资为例,1991年——2000年的十年期间,累计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5000((亿元,其中首次发行筹资额累计达到2967.98亿元;配股融资累计达到1637.85亿元;增发融资累计达到256.91亿元。
但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资比例远高于内源融资,而那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几乎是完全依赖外源融资。其次,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重平均超过了50%0,其中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公开发行A股进行的股权融资在全部股权融资资本中的比例平均达到了17%左右的水平,并且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理由认为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还将继续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可见,美国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但上市公司这种轻视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没有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A股还是通过配股或增发再融资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计算及特点
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能够牢牢抓住融资成本这一主线展开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实证研究。而我们认为,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是有成本的,而评价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策略合理与否及融资结构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或出发点就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存在“名义成本”和“真实成本”之分。目前国内大多数关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或所计算出来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即应属于“名义资本成本”。而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则是究竟应如何合理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资本成本”或“真实融资成本”。
我国学术界和金融实务界在有关“真实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上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计量和测定问题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在综合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之精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且以自1998年——2001年上半年全部实施过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进行了实际计算和统计分析。
上市公司的真实融资成本。数据显示,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增发后都要高于增发前,如股权融资成本增发前平均为18.8%,增发后则上升到31.1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为15.16%上升到增发后的22.45%.但从1999年开始,增发后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都要低于增发前。如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8.24%下降到增发后的20.79%,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9.65%下降到16.76%;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由增发前的20.54%下降到增发后的16.58%,融资总成本由增发前平均16.07%下降到14.43%.此外,不同样本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差异还比较明显,比如1998年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达到38.66%,最低的为24.47%;2000年实施增发的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最高的为41.51%,最低的仅为5.36%.
由此可见,对于实施增发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股权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总成本都要比名义融资成本要高得多。
三、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与债务融资行为和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深度分析,我们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全部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截面样本,对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行为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有:融资成本,其中又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资本或债务融资资本占总投入资本的比例)、股票市场的预期平均收益率;增发募集资金的规模、增发类型(即是由原A股还是B股增发)等,因此,我们建立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融资行为的相关模型(略)。
同时,我们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增加(或减少)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的问题也作了研究。根据现代公司财务与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是度量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融资总成本之间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财务杠杆的变化与公司融资总成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问题。
度量财务杠杆通常有三种方法:资产负债率、偿债比率和市值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为帐面负债与帐面总资产之比;偿债比率常常用利息倍数或偿债倍数来表示;市值杠杆比率为总负债有股票市值或总资产市值之比。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总负债——总资产市值来作为财务杠杆的度量。在实际分析中,我们将总负债划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以进一步计算短期和长期财务杠杆。这里我们假定,负债的市值等于负债的帐面值,而权益资本的市值等于股价乘以总股本数。那么总资产市值就等于负债的帐面值加上权益的市值。
依据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值得深思的结论。
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
1、股市预期平均收益率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上市公司增发类型(即增发前公司是否有A股或仅有B股)对融资总成本的影响较显著。
2、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对融资总成本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增发前后的股权融资占总资本比例对融资总成本有显著影响,其中增发前的股权融资比例对融资总成本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
3、增发募集资金占上市公司外部资金来源之比对融资总成本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增发募集资金金额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东权益之比或增发募集资金与增发前股权融资资本之比或增发融资额占总资产市值的比例对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
4、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杠杆普遍低于短期财务杠杆,即短期财务杠杆要大大超过长期财务杠杆,反映了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融资选择时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上市之前将长期债务大量剥离的行为。
5、财务杠杆变化与公司融资总成本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增加债务融资并不一定显著地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的上升,反之,减少债务融资也不一定会显著导致上市公司融资总成本的下降。
③ 知网,万方这些数据库,谁的学校交了费了,帮忙下点论文材料,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感激不尽
联系学校的学生,一般高校都是注册了的,在校学生可以帮忙。
④ 融资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区别,如何计算各部分融资的比例
本主题是太大了点,最好的方式来获得图书阅读。请参阅下面的文章。
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融资成本研究
企业资金来源的融资结构和股权融资偏好的上市公司在中国的内两个渠道的融资和外部融资来源,包括内源性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积累的资金和部分自有资金,外部融资的外部资金来源,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一部分两种类型的方式。企业直接融资的企业的首次上市集资(IPO),配发及发行的股本融资活动,它也被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资金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债务融资活动它也被称为债务融资。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规模化发展的股市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创造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A股融资国内上市公司,例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累积股权融资总额超过5000个((10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第一次发行的资金量达到二百九十六点七九八十亿人民币;放置的融资总额一百六十三点七八五十亿人民币,额外的资金总额为25.691十亿人民币。
但有研究表明,在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内源性融资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部融资的比例是多少高于内源融资,上市公司及留存盈利为负“是几乎完全依赖于外部融资。其次,外部的资金来源,股权融资的比例平均超过50%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公开发行A股,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7%左右的水平,并与股市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继续快速增加的比例平均 / a>
然而,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的顺序企业融资的选择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并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
鉴于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其他西方7平均,内源性融资的比例高达55.71% ,44.29%的外部融资的比例;外源融资在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占融资总额的10.86%,金融机构债务融资占32%。国家的角度来看,内源性融资比例最高的美国,中国和英国,是高达75%,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4个国家,其次是日本最低比例的股权融资高达19%,加拿大,美国,法国,和意大利,其次是13%,美国,英国,日本,8%和7%,最低的德国从债务融资高达59%,在日本,美国一个最低的12%的比例只有3%可见,不仅有内源性融资的比例最高,而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债务融资的比例远远高于股权融资,7个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可见,企业融资结构与啄食顺序假说是一致的。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融资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啄食顺序,也就是,为了在原则上有明显的冲突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融资。一方面,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国有企业的比例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人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的1000多名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机会。上述特点的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在中国被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前有一个很强烈的冲动去寻求公司的初步公开发售,并成功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选择,往往不顾一切选择的配发或额外股本融资,造成的形成,上市公司的所谓的集中“配热”或“本额外的热量,但上市公司如蔑视的债务融资,以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没有返回本公司持续增长的经营结果,并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市场上市的公司,无论首次公开发售A股或通过配股再融资或额外的效率也不是很乐观的。
二,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和功能的计算
在最近几年,国家有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是:没有能够牢牢把握为主线的融资成本,扩大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的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我们认为,无论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上市公司的任何形式的融资是有成本的,而评价上市公司外源融资策略合理和融资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最重要的标准或出发是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有“象征性收费”和“国内大多数研究文献中提到的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或实际成本”其实只是表面的意思,应该属于的名义资本成本计算的融资成本。症结的物质和物质的东西应该合理计量的上市公司,资本的实际成本“或”真正的融资成本。
我们的学术和金融从业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尚未被资本的实际成本计量,并测量和确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很少基于综合借鉴和吸收本质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成本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在1998年上半年起全面实施 - 2001年发行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实际的计算和统计分析。
真正的融资成本,上市公司的数据显示,1998年发行的上市公司,无论是股本融资或融资总成本成本,高于增发后,发行前的股权融资成本平均为18.8%,发行后达31.19%;总资金的平均成本由发行前的22.45%上升至15.16%后追加,但自1999年开始,发行后的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的总成本应该低于发行前如其他公司实施于1999年,股权融资成本的28.24%下降至发行后的20.79%,总的融资成本由发行前的平均16.76%下降到19.65%; 2000其他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的20.54%下降到16.58%,发行后总成本融资额外的平均16.07%下降到14.43%。此外,不同的样本股权融资成本和融资总成本差异较为明显,如在1998年实施更多的上市公司,38.66%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最低为24.47 %;实施于2000年,本公司发行的股本融资最高41.51%,最低的只有5.36%的成本。
这说明,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实施,是否它的成本是股权融资或融资的总成本小于标称融资的成本要高得多。
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行为的总成本的融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实现所有上市公司的额外数据的横截面样本实证研究,额外的资金上市公司的行为。
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行为的主要方面,其中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融资结构(即总投入资本的比例)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资金或债务融资资金,预期平均收益率的股市筹集额外资金的规模,其他类型(即原发行A股或B股),因此,我们已经建立了上市公司增发融资行为的模型(略)。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的理论,现代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是否增加(或减少)将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的行为,因此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融资的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在研究的总成本变化的金融充分利用企业融资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问题。
通常有三种方法来衡量财务杠杆的资产负债率,偿债率和市场价值的的杠杆资产及负债的账面值账面资产总额负债率,债务率往往与利息保障倍数或偿债倍数表示;市场价值杠杆股市值的负债总额或总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之比的研究,总负债 - 总市值在实际分析财务杠杆作为衡量的资产,总负债分类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来计算的短期和长期的财务杠杆,在这里,我们假设市场负债价值是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权益性资本,等于股价乘以总股本由数量。总资产的市场价值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加上市场股权价值。
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的。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1 ,股市的平均收益率,预计融资总成本的存在的一个显着的积极作用,而SEO的类型(即发行前公司A股或B股)总成本的显着影响融资。
2,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成本融资的总成本有显着的正面影响,但在此之前,发行后的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股权融资总资本充足率的总融资成本显着影响总成本的融资,其中发行前的股权融资的比例,积极在更大程度上的影响。
3,前筹集额外资金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的份额超过总成本的数额的资金或筹集额外资金的融资存在一个显着的积极作用,但增加额外的,附加的股东权益的比例,或筹集额外资金,发行前股权融资的资本充足率或额外融资占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的比例总资产的市场价值没有显着影响
4,上市公司的长期比短期的财务杠杆,短期财务杠杆远远超过了长期的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普遍较低,反映普通股权益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方案,以及上市的大量的长期债务之前剥离行为。
5之间的变化,财务杠杆和企业融资的总成本,有没有显着的关系,也就是要增加债务融资是不融资相反,上市公司的总成本的上升,减少了债务融资的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不一定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的总成本下降。
⑤ 我国金融体系融资结构与美国的区别是什么
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我国一高七偏的金融结构.,非金融机构(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融资结构偏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偏商业银行机构,银行市场结构偏大银行垄断。银行所有制结构偏国有银行,银行贷款类型结构偏企业生产经营贷款。银行贷款对象结构偏国有大型企业贷款。金融区域结构偏大中城市。结构性扭曲的低效能效应个人和企业“借钱难”与“投钱难”同时存在。较多年份国内投资小于国内储蓄。外资进入和内资外逃同时存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企业的资金利税率相差迥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的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每况愈下。作为银行主体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累了太多的不良贷款
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
一个金融体系包括几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第一,金融部门(FinancialSector,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它们为经济中的非金融部门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居民、企业、政府的融资行为以及基本融资工具;协调公司参与者各方利益的组织框架)第三,监管体制(RegulationSystem)。金融体系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适应与协调。
因此,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区别,不仅是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它们相互关系协调关系的不同
⑥ 如何从公司财务报表中分析出融资情况,需要计算哪些财务指标
可用过计算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等分析融资情况。
一、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1、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3、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4、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三、总债务流量比率关系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2、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3、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6)美国融资结构数据扩展阅读
例如:某公司2017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360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5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5万元,应收票据40万元,应收账款2100万元,预付账款60万元,其他应收款120万元,存货58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24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165万元。
另得知其流动负债总额为1600万元。该公司2017年末各项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营运资金=3600-1600=2000万元
流动比率=3600÷1600=2.25
速动比率=(250+45+40+2100+120)÷1600=1.60
现金比率=(250+45)÷1600=0.184
通过计算我们看出该公司虽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高,但现金比率偏低,说明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还是有一定风险,应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加大催账力度,以加速应收账款资金的周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财务分析
⑦ 外国融资现状都是什么样
美 国铁路融资状况:
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21世纪运输平衡法(TEA-21)"。TEA-21法令的宗旨是,改进安全、保护环境、增加就业、重建美国运输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TEA-21法令提出,不仅要在高速公路、桥梁方面进行投资,还将在公共运输系统、联合运输和诸如智能运输系统这类先进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并提出了创纪录的投资额度,列入国家财政预算。
国外非金融企业内部融资现状:
西方经济学者在考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融资行为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最优顺序是: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发行债券,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这一理论被西方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所证实。
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以美国为例,“二战”后40余年在各个经济周期内,美国企业内部融资总量的比重平均高达73.1%,只有26.9%靠外部融资,美国企业其自有盈余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平均高达近97%。企业之所以会把盈余再投资作为融资等级中的首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占所有资金来源的50%~80%左右,最高的1991年达到95%;债务融资一般在20%上下浮动;发行股票的融资比例最低,很多年份是负值,表明公司通过回购股票使这些年份的股权融资为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