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是什么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直接融资是股权融资,融入的资金变成了企业的股本金,本质是财产所有权的问题;间接融资则是企业的外债,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2、直接融资中,购买者成为了企业股东,原则上是可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而间接融资中银行是没有权限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3、直接融资的股票不能进行退还,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卖出;间接融资的可以在贷款到期或者到期前都可以偿还本息。
4、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也就是进行直接融资后收益不定;间接融资则是一种契约关系,和企业的经营盈利与否无关。除此之外,在企业出现问题破产清算也是间接融资具有优先偿还权。直接融资表示是不经过任何的金融机构完成双方的的借贷或者通过有价证券或者是合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以及企业内部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双方具有比较多的自由,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而且获得资金的一方的所要付出的成本较低。但是因为存在信用问题,存在较大的风险问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间接融资则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比如银行信贷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融资租赁以及项目融资贷款等。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即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贰』 什么是直接融资什么是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于融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是否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在有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判断直接融资的主要依据是该中介机构在此次融资行为过程中是否与资金的需求者与供给者分别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中介机构与双方形成了明显的债权债务关系,那说明此次融资行为没有拖媒,便是间接融资。反之,则是直接融资。
拓展资料
一、直接融资
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单位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
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均属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但由于筹资人资信程度很不一样,造成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程度很不相同,且部分直接金融资金具有不可逆性。
国务院确定金融支持工业措施 鼓励直接融资_新华网
『叁』 简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风险承担不同
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
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3、媒介不同
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最典型的直接融资就是公司上市。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4、流通性不同
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5、工具不同
直接融资的工具: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和债券。
间接融资的工具: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融资工具,如存单、贷款合约等。
『肆』 金融危机的原理,为何会出现金融危机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伍』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间接融资则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比如银行信贷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融资租赁以及项目融资贷款等。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直接融资是股权融资,融入的资金变成了企业的股本金,本质是财产所有权的问题;间接融资则是企业的外债,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融资中,购买者成为了企业股东,原则上是可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而间接融资中银行是没有权限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3、直接融资的股票不能进行退还,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卖出;间接融资的可以在贷款到期或者到期前都可以偿还本息。
4、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也就是进行直接融资后收益不定;间接融资则是一种契约关系,和企业的经营盈利与否无关。除此之外,在企业出现问题破产清算也是间接融资具有优先偿还权。
『陆』 关于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继续执行停止偿还外债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货币比索对美元贬值29%,这是解决阿根廷金融危机的两大关键举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机是一件意味深长、不可忽视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一、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基本经过
到目前为止,阿根廷金融危机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2001年初到7月,为第一阶段。2001年3月,阿根廷出现了一个小的偿债高峰,而此时市场对阿根廷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能力有些疑虑。于是,在2001年3月下旬新上任的阿根廷经济部长卡瓦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付,主要内容是削减政府开支,降低赤字,与外国债权人谈判进行债务重整,这样暂时躲过一劫。但是,整个市场对阿根廷的疑虑没有完全消除。到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换所的汇率突然出现波动,到7月12日达到高峰,此时比索实际上已贬值5%左右。
2001年7月到12月初为第二阶段。7月风波过后,由于阿根廷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总算渐渐趋于平息。11月1日,德拉鲁阿总统宣布,阿根廷将实施重新谈判外债、调整税收、支持困难企业、发行新债券等一揽子经济调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机。但这些措施并未得到积极的反应,相反,却出现了7月以来最大的动荡。11月2日,阿根廷证券市场梅尔瓦股票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债券价格持续下跌。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利率急剧飚升,以致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竟高达250%至300%。受此影响,纽约摩根银行评定的阿根廷国家风险指数曾一度突破了2500点大关,创历史纪录。于是阿根廷政府继续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但到了12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债务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亿美元紧急援助贷款,从而使该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债务危机。
2001年12月12日到2001年底,为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是金融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从12月12日起,阿根廷街头开始爆发抗议活动,而12月18日反对经济紧缩措施的游行转变为一场暴乱,导致28人丧生。12月20日总统德拉鲁阿和经济部长卡瓦诺引咎辞职。此后11天里,阿根廷更换了4位总统,成为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由金融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事件。
2002年初到现在为第四阶段,矛盾开始缓和。主要表现是阿根廷新总统宣布了两个重要政策,一是坚持停止偿还外债(共计1500亿美元),二是宣布比索贬值,即将比索从1美元兑1比索贬到1美元兑1?4比索,贬值幅度为29%。这两个政策都没有引起市场太激烈的反应。特别是宣布贬值政策后市场波动不大,不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宣布比索贬值后的动荡。
二、阿根廷金融危机背景分析
经济衰退――基本诱因
1999年开始,阿根廷经济发展态势急剧恶化。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1998年GDP增长速度尚有3.8%,而1999年则变成了负的3.4%,2000年为负0.5%,2001年也肯定是负增长。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利的外部因素进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经济衰退。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2001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大幅下滑,给阿根廷的出口造成极大损害;二是1999年拉美经济实力最强的巴西为了促进出口,将其货币贬值40%,这对阿根廷出口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历了整个8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之后,阿根廷政府采取了货币局制度,即将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以1∶1固定汇率挂钩,其目的是恢复公众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在具体操作上,其中央银行每发行一个比索,就要有一个美元的外汇储备做基础。相应的,中央银行要无条件以固定汇率接受市场对美元的买卖要求。换言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由外汇储备决定。应该说,货币局制度对付恶性通货膨胀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阿根廷也因此从1991年起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但由于阿根廷的货币供给要由外汇储备决定,这就意味着决定外汇储备的外国资本流入一旦发生波动时,阿根廷的货币供给也要发生波动,进而引起经济震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流入减少,阿根廷未能幸免。由于货币局制度的作用,阿根廷货币供给受挫,从而极大地抑制了经济增长。结果,从1999年开始,阿根廷正式进入经济衰退。
国际社会救援不力
阿根廷发生金融危机后,从传统和道义上而言,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救援伙伴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但这二者都没有积极开展救援。
早在“9.11”事件之前,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Paul0'Neill)就曾暗示,美国对于像阿根廷这样的新兴市场所出现的危机将采取更为强硬的方针。“9.11”事件后,美国忙于反恐怖战争,对阿根廷的金融危机自然无暇以顾。
2000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牵头,组织了约400亿美元的紧急救援贷款,帮助阿根廷过关,但是条件是2001年经济增长2.5%,财政赤字不得超过65亿美元。这两个条件阿根廷都未能实现,加上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上台后态度转变,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救援阿根廷的态度也转为消极,乃至出现了2001年12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向阿根廷提供贷款的一幕。
三、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金融危机在阿根廷演变成了全面的危机。在经济上,金融危机使得阿根廷政府和企业更加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并加剧了经济衰退。在政治上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政权频繁更迭。如12月18日的游行演变为暴乱,有28人死亡,并导致在12月20日到12月31日连续更换了五名总统,这是非常少有的政治事件。
其次,金融危机影响了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信心,导致资本重新选择注入欧洲或美国这样成熟的资本市场。比索贬值后,阿根廷政府无法赎回债券,或者外币借贷的呆坏账增加,均会影响全球性金融机构的盈利。由于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因此阿根廷的邻国,如巴西、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更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得资金。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对新兴市场的信心,但随即又受到阿根廷事件的影响。2001年突出的一个例子是,香港的“小超人”李泽楷发行25亿美元债券的计划就受到投资者对新兴市场信心下降的影响而宣告流产。
第三,由于中国和阿根廷的经贸联系有限,加上两国相距甚远,因此在阿根廷金融危机不大规模扩散的情况下,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却是深远的。
最大的启示是在人民币汇率安排方面。从1994年1月1日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安排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从实际运行上看接近于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与联系汇率制度有相似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货币供给是受外汇储备变动影响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一定要注意汇率安排对货币政策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
四、从阿根廷金融危机看
国际金融体系缺陷
阿根廷金融危机让人们很自然地又联想起1982年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以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在这些金融危机中,受损最严重的无一例外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除了发生金融危机国家自身的内部因素之外,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也是导致危机发生或使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突出表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现和国际汇率体系安排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卫士。但近年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却有很多的批评,总体上可归为四方面:第一是不能准确估计可能爆发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即预防危机的能力比较差;第二是出现危机后反应速度往往比较慢,即有很长的决策时滞;第三是对接受救援国家所提出的条件,即所谓“药方”,往往千篇一律,总是以紧缩为特征的三板斧;第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实力显得越发有限,难以充分提供被救援国家所需的资金。
在这次阿根廷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突出缺点是,反应速度太慢,而且要求实行紧缩政策的“药方”恰恰加重了阿根廷的经济衰退。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1年7月称,阿根廷如果想获得去年批准的400亿美元债务支付补助的话,2001年就必须把财政赤字限制在65亿美元以下,同时把2002年的财政赤字限制在400亿美元以下。而非常关键的是,在阿根廷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如果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政策,必然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金融体系中对汇率的安排实际上处于一种无安排的状态,即每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其汇率制度。结果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国际储备货币汇率相对浮动,多数国家货币以各种形式与上述三大货币挂钩的局面。对于许多经济总量不大,但对外依赖度很高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货币局制度,就成为汇率安排方面一种重要的选择方式。在拉美国家,除了阿根廷以外,还有好几个国家甚至采取了更加激进的美元化政策,即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为通货。现在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重新去思考货币局制度、美元化问题以及全球的汇率安排。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们重新去思考,在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实行货币局制度或实行美元化的国家如何避免和阿根廷类似的金融危机。
『柒』 1. 在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从而取得资金的活动是: 2. 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是指
1.这种行为叫做“融资”
2这种利率叫做“无风险实际利率”
『捌』 什么叫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什么意思
融资租赁是指出抄租人应承租人(用袭户)的要求与第三方(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由供应商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
融资租赁期满后,租金支付完毕,承租人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履行全部义务,对租赁物的所有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由于融资与融资相结合的特点,租赁公司在出现问题时可以收回和处理租赁,因此在处理融资时对企业信用和担保的要求不高,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8)外债直接融资扩展阅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租赁为融资租赁:
(一)在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
(二)租赁期为资产使用年限的大部分(75%或以上);
(三)租赁期内租赁最低付款额大于或基本等于租赁开始日资产的公允价值。
『玖』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区别
企业是否借助金融机构为媒体获取社会资金,可将筹资方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直接筹资: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通资金,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
特征: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社会公众直接将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可筹集股权资金或债务资金;手续复杂、筹资费用高;筹资领域广阔,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资信度。
间接筹资:借助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包括银行借款、融资租赁;
特征: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主要形成债务资金;手续简便,筹资效率高,筹资费用较低;容易受金融政策的制约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