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雨伞的优点与缺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雨伞真的适合共享吗?
共享雨伞是不是一个真的需求,或者会否成为一个新风口,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多,而获得融资的消息也开始传出。近日,共享雨伞品牌“JJ伞”就获得了昂若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从目前来看,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有桩”和“无桩”。前者同时铺设雨伞和智能伞架,用户依靠设备自助完成借还动作;后者则与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类似。
而与后者相比,有桩的运营模式尽管在借还都受到场景的限制,但却规避了监管的问题。以JJ伞为例,其为“有桩借还”,将设备放置到人流量较大的B端(写字楼、商场、医院、银行以及地铁站等),为B2B2C的形式,除了投放设备外,团队还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包括雨伞数量的调度和更新等。
有桩借还的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是,由于车桩的数量固定而自行车的数量并不可控,还车十分不便。但是,创始人张世民认为,“有桩雨伞”并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雨伞方便携带,不能立即借还并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外,另一方面,雨伞在使用时间上通常以“天”为单位,因此“潮汐现象”的压力会比较分散,而JJ 设置的以每12小时为一计费单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户的还伞时间相对宽松。
一个现实问题是,共享雨伞的消费频次和天气挂钩,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受地域和季节的因素影响相对明显:在长江以南虽然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将来可能成为共享雨伞的“主战场”,不过,雨季长、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当地居民本身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雨具的习惯;北方地区整体降雨较少,降雨和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所以共享雨伞能够切入的即时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验证。
除了使用频次外,具体到线下运营成本、产品损毁率等也是需要探讨的细节。有投资人此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从共享雨伞的角度出发,其使用场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还是自己没有带伞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总的来说,下雨天数是有限的,还要忘记带伞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伞可能不是一个高频行业。而如果不是高频行业,那么客单价必须要足够高,而雨伞的租赁价格绝对不可能太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共享雨伞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适用能做大的市场和行业。
❷ 共享雨伞大量丢失,为何投资人却很开心
因为投资人并没有亏本。共享雨伞本来就是应急的,大家在紧急情况下都会用,但用过之后就忘了位置或是懒的不想放回去,毕竟在大家眼里一把雨伞19元并不算贵,而商家早已拿到利润了,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相反,拿的越多他越开心。
其实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多数共享雨伞的投资人基本都是雨伞制造成的销售人员或者是老板,推出共享雨伞,其实也算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模式,虽然他们最开始也是打算使用共享经济的那套模式,但是在歪打正着的情况下,他们实现了盈利。
不过对于共享的东西,虽然不是属于自己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大家还是要遵守规则的。
❸ 共享雨伞的总结评价
我觉得共享雨伞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就像共享单车和共享书籍一样,既能够节省资源也能够方便大家,但是也存在了很多人借了共享雨伞之后不还的可能,所以还是要在提高全民素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推广共享雨伞。
❹ 共享雨伞赚钱吗 市场前景好不好
共享雨伞是一个有潜力进行发展和壮大的行业,但也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这一行业的发展会受到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少下雨的地方可能对于共享雨伞就没有太大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雨伞约有10多家,共享雨伞企业的成立时间多在2017年,同时共享雨伞的大批量投放也在2017年5-10月。
从共享雨伞落地的城市也不难看出,共享雨伞的使用场景和地区非常有限,与随时都可以用和不限地区的共享单车就完全不能相比,两者在后续的投入和运营上都不是一个量级。
再者共享雨伞的盈利问题一直是行业内一个极大的争议,共享雨伞本身的造价虽然不高,租金也非常便宜,但产品初期投入都是数以万计,短期内很难可以看到回报。
共享雨伞的特殊性在于,它能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但场景布局受限是共享雨伞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点,未来前景仍待考证。
❺ 共享雨伞投资成本
共享雨伞投资运营成本在3-5万元之间,共享雨伞可以通过雨伞租赁广告收入、雨伞定制、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
1、共享雨伞计费
共享雨伞的终端机器将入驻上海,每把“魔力伞”的押金在30元左右,每12小时收费1元,交付押金之后,如果一直不还伞就会一直计费,此外,在上海投放之后,如果发现有用户在取伞后7天都未及时归还,则视作雨伞丢失,届时将会把押金扣除,一把雨伞的成本和押金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人贪小便宜而独占雨伞了。
3、共享雨伞投放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e伞”计划在2017年于中国一二线城市投放3000万支“e伞”,计划2018年在全球投放5000万支“e伞”。
共享经济越来越受欢迎了,共享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真的很想知道共享雨伞的盈利点在什么地方,运营成本90元/把,押金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时,按照这个标准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最起码的成本呢?雨伞与其他共享产品有所不同,雨伞的损耗率很大,如果雨伞在正常使用下被风吹坏,这种情况下雨伞正常被归还,相当于伞基本报废,很难想象这个运营成本。但与此同时,换一个角度确实是便利了社会,或许可以看做是企业家对社会的回报。希望共享雨伞越走越远。
❻ 共享雨伞频获融资已投放数十万把,是真机会还是伪需求
共享有一个符合中国的东西。叫共产
这两个词很是相近
你可以看看其他共享经济发展的如何,就可以看出共享经济在现在的中国的可行性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❼ 共享经济之共享雨伞为什么可以获得那么多投资
雨伞上面都是广告,资金都是广告商出的
❽ 共享雨伞靠什么赚钱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迎来风口。多家共享雨伞公司宣布完成数百万元至千万元融资,并且已经对外铺设雨伞和伞架,目前已投放的共享雨伞总数超过数十万。不过,共享雨伞前景如何还不明朗,有分析人士称共享雨伞目前的投资人最终都是为了寻求BAT等公司的“接盘”。
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认为,押金是这些共享经济企业看中的盈利点之一,“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让他们不担心物品损毁、不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