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问题
我没有10版的注会书
听你的意思我猜得到题目上说过一句在6月30日或者12月31日时,
该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听你的意思应该是公允价值降低了对吧?
那时候应该做的分录是:
DR: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CR: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这个就是你说价值变小了的情况
再最后出售的时候,请注意出售的时候的股票价格是多少已经不再影响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 也不影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科目了
这两个科目作用在于在报表日将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反应在报表上。
而在最后出售的时候,无论这两个科目余额是多少,这两个科目都是要对冲掉的,此时你看到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在借方 不是意味着公允价值上升了,而是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对冲。懂了吧?
我是猜想你大概怎么理解错了,由于没有书,说错了你可以补充问题指出来,我可以补充回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Ⅱ 请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吗谢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是指反映企业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金额。
非流动性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工程物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一定量的资产,而这些资产还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金使用,对于这个周期一般都是在1年之内.
非流动资产就是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以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等等;相反来说,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转化成资金,其例子有,企业的现有或在银行的资金、商业中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包括商品的存货等等.
Ⅲ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准备持有至到期,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不准备长期持有也不打算近期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可供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Ⅳ 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暂时损益和正式损益的确认期限,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确认为暂时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发生减值,将以前计入资本公积的暂时损益连同本次下跌的部分以前确认为资产减少损失
Ⅳ 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是“长期
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可分为三点:
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只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转为长期股权投资;两者之间在一定经济关系达到条件后可以互换。
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属于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
①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②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也就是说各股东都不能单独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③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大股东可以实施控制,但我方也存在较大的表决权)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④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3.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区别主要在于:
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长期;
②目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控制或重大影响,金融资产着眼于出售获利;
③长期股权投资除存在活跃市场价格外还包括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权益投资,金融资产均为存在活跃市场价格或相对固定报价。
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下列情况下可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企业的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满足分为持有至到期的要求;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再能够可靠计量;
(3)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限超过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你想想实际生活的例子,我们就拿最典型的炒股来说,百姓炒股的目的就是短期获利,划分到交易行金融资产理所应当,可以理解吧!那么交易费用其实在你购买股票的时候就会产生,只是在你出售股票的时候从你的帐户里扣除对吧,在你出售或出售股票的时候扣除相当于从你的收益中扣除这个费用,可以类似看成投资收益的扣除,不知道这样你能理解吗?!按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说股票,它的变动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等直接作为投资费用,记入投资收益,就象印花税要记入管理费用一样,会计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相关交易费用,一般是指购入时的手续费等,要直接进入当期的投资损益,否则与取得的实际成本不符,初始成本不包括债券利息,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包括相关税费。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贷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收益,借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损失,取决于投资收益科目的性质。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借:应收股利/利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购买日,购买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发放的利息,是已经发生,没有收到,所以进行确认,计入应收账款;只有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才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购入的分录是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发生的交易费用是在借方反映,等于是冲减的投资收益。这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交易性资产取得的收入也是要计入投资收益的,所以,相关的费用也要放入投资收益。购买时计入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期限较短,没有必要放入成本,等你学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非企业合并)就了解了。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获利而持有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买进卖出获利,所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损益。而长期股权投资等,是长期资产,就好比固定资产一样,所有的相关支出都会计入资产成本,而不是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类时就分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里,所以交易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限相当较短,且最终收益不确定,如果把这部分费用计入成本了,会虚增资产,处置时有可能增加损失,出于谨慎性原则,应当在取得时就将交易费用列为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