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资产证券化和 PPP 融资模式相结合,前景如何有哪些困难
参考前瞻 产业研究《2016-2021年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PPP模式下项目收入来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政府授予项目业主特许经营权方式,社会资本业主将项目建成并负责运营,运营收入来源主要为使用者付费形式,运营期满后移交政府;一种是社会资本项目业主负责将项目建成并运营,运营收入来源为政府付费购买;另一种是社会资本项目业主的收入来源为使用者购买与政府财政补贴结合形式。
须解决的问题:收费权转让的合规性
在上述交易结构中,基础资产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特许经营收费收入;第二部分为特许经营涉及的相关财政补贴收入所对应的债权。
(1)特许经营收费收入转让的合规性
(2)特许经营权同时转让时的合规性。
(3)特许经营权未同时转让时的合规性。
『贰』 ppp资产证券化和其他资产证券化的不同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PPP所适用的行业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铁路、公路、水运、电信、通信、网络、信息、农田、水利、水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土地整治、矿山修复、供水供气供热、垃圾处理、电动汽车充电桩、城市园林、公用事业和工业园区等领域。此外,PPP还适用于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由省级以上政府确立的其他设施和公用事业。在业内人士看来,PPP与此前银政、政信合作模式的较大差异,一方面来自于地方政府从传统债权融资向类股权、类项目融资模式的演进;而另一方面,各类社会资本和中介机构的参与也让PPP模式较以往的定向式融资更为复杂。
『叁』 资产证券化和 PPP 融资模式相结合,前景如何有哪些困难
PPP模式当中政府与私人参与者皆有项目的股份,在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在未协商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现金流量都拿来进行证券化出售。这就出现了政府部分的权益如何处理的问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要求政府与私人参与者在PPP项目设立的初期就设计好相关条款,对于双方的权益进行明确界定,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权益出售的处理办法进行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可在保证维持正常经营且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将未来现金流的估计总值按照权益所占比例进行出售,也可以将未来若干年现金流总体出售后每年以单位年度现金流乘以政府权益比率的价值对政府进行支付。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政府作为了资产支持证券的一名投资者。
实践中在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持股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政府因不了解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内容,因有所顾虑而禁止将公用事业未来现金流进行出售的案例。因此,就要求在PPP模式开始的阶段就要考虑到进行相关业务的可能,双方对于进行此种业务达成一致和谅解,并形成相关协议,以促成PPP模式的成功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进行。
『肆』 用通俗语言解释一下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PPP项目在线介绍资产证券化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证券化资产,组建资产池
选择若干资产,打包重组后组成一定规模的资产池;然后,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该资产池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
第二步,设立特设信托机构(SPV),并取得信托财产的受益权。SPV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性主体,它是一个专为隔离风险而设立的特殊实体,设立目的在于实现发起人需要证券化的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的“风险隔离”。在SPV成立后,发起人将资产池中的资产出售给SPV,将风险锁定在SPV名下的证券化资产范围内。
资产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分别与信托公司签订财产信托合同,将各自拥有的资产信托给信托公司,并在信托合同中指定一名唯一的受益人。
第三步,受益人向投资者转让受益权。
资产的真实销售。即证券化资产完成从发起人到SPV的转移。在法律上,实质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中的资产转移应当是一种真实的权属让渡,在会计处理上则称为“真实销售”。其目的是保证证券化资产的独立性—发起人的债权人不得追索该资产,SPV的债权人也不得追索发起人的其他资产。
财产信托合同中的受益人将受益权分割转让,即在相关金融机构的协助下向投资者转让受益权,从而提前收回现金流。
第四步,投资者再转让受益权。
当投资期限届满时,既可以是初始受益人溢价回购投资者持有的受益权,也可以是第三方收购投资者持有的受益权。这样,投资者便可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投资收益。
资产证券化九个步骤概括如下:
第一步,发起人(也即资金的需求方)明确其将要实施证券化的资产,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将多种相似资产进行剥离、整合组建成资产池;
第二步,设立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其作为证券的发行机构,并保证其能够实现和发起人之间的破产隔离;
第三步,发起人将其欲证券化的资产或资产池转让给SPV,且转让必须构成真实出售;
第四步,发起人或者第三方机构对已转让给SPV的资产或资产池进行信用增级;
第五步,由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SPV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评级;
第六步,SPV以特定的资产或资产池为基础,进行结构化重组,通过承销商采用公开发售或者私募的方式发行证券;
第七步,SPV以证券发行收入为基础,向发起人支付其原始资产转让的款项;
第八步,由SPV或其他机构作为服务商,对资产或资产池进行日常管理,收集其产生的现金流,并负责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和相关税务和行政事务;
第九步,SPV以上述现金流为基础,向持有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还本付息,在全部偿付之后若还有剩余,则将剩余现金返还给发起人。
『伍』 资产证券化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我认为两个大方向,一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就是国企改革将资产证券化国家由有形资产转化无形的股权资产,企业交由市场化管理国家控股。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不良贷款,地方政府的不良债券等,以证券化形式化解金融风险,实质上就是将有期限无法偿付债务转化为无限期不用偿还的债务。这些债务通常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资产债务重组上市转让达到债务起死回生的目的。比如说某地方政府修建机场发行机场建设债券或向银行贷款到期了无法偿付,一种方法是继续发次级债券新债偿旧债,新贷偿还旧贷。如果工期无指望,银行拒绝再次放贷,地方财政吃紧国家政策不允许其扩大发债规模,唯一的法就是交由资产管理公司把将来十年二十年的机场经营权和债务打包以股权的形式转让给大财团或私企,若干年以后再回购股权,由于短期难以见到效益谁也不愿接手,如果把股权证券化(发行上市)就会调动接手的积极性了。这种形式少量市场还可消化,(化解了短期风险)如果过多就演变为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发长期的金融风险。关键是把握个度,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就像注册制推出时机一样,牛市市盈率过高批量注册制上市发行无法定价,现在市场都跌成熊市了你还大批量发行?所以要等待时机。
『陆』 资产证券化的最新案例并分析
跑出去不回来了
『柒』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优势有哪些
通常所讲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它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itization:ABS)(MBS),和“资产支撑的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itization:ABS )。这是从美国引进的概念。 具体而言,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能够实现风险隔离;第二,能够实现资产重组;第三,能够实现信用增级;第四,能够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捌』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最好能举个通俗例子
资产证券化从本质上来讲可能兼具融资和出售的性质。那么,从融资的角度来讲,资产证券化和传统的企业证券化(即企业用股权或债权融资)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企业”与“资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的一般定义是“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的、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注:非营利性组织和机构及政府都可以成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为简化起见,我们不在此一一解释)。
一个企业可以拥有很多资产,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在资产负债表上有体现的,或是表外的,每一个资产都可能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而我们在资产证券化中一般使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经济资产”,即指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
与企业相比,资产一般只有特定的经济行为与之对应,有固定的使用寿命,价值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确定。所以,和预测一个企业将来的现金流相比,预测一个资产或一类资产的现金流要容易很多,结果也更稳定。而在金融概念中,这种“稳定”就代表着低风险,高信用。
企业通过股权或债权融资(企业证券化)是在资产负债表右边进行融资,以企业整体为融资主体,假设企业会永续经营。企业股权和债权投资者都会关注融资企业的整体信用,表现和发展潜力,所以企业在传统融资中会受到很多来自投资者的限制和自身整体条件的制约。对投资者来讲,企业与资产不同,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永续经营实体,会从事很多不同的经济活动,所以对企业的寿命和发展边界的确定很难,属于无边界问题求解。另外,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融资一般会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周转率和资产回报率的下降。
资产证券化融资则不同,由于“破产隔离”机制的使用,发起人可以真正将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整体信用风险隔离开来。被证券化的资产不再与发起人存在收益风险关系,即使发起人被破产清算,证券化资产也不会被列为清算资产。由于破产的发起人及其债权人不能对证券化资产行使追索权,证券投资者不必担心发起人的整体信用风险,而是可以集中关注基础资产本身的质量和风险。
证券化资产的信用独立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分析和转化变得清晰明了,当基础资产的信用不足时,发行人可以利用定向的增信手段来保证证券的质量,从而获得高于发起人自身的信用等级。在一定的条件下,资产证券化可以转移资产和融资出表,从而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负债表的紧凑,提高整个资产负债表的周转率。
『玖』 PPP资产证券化主要问题有哪些
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