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占比扩大,小微企业贷款变容易了吗
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本工作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本、制度性交易本等吧面推三0项措施助企业降本: 目标:全面推营改增试点减税额5000亿元清理规范涉企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 一、全面推营改增试点确保所行业税负减增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建筑业、房产业、金融业、服务业并所企业新增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二、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修订完善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税收优惠目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实施范围 三、扩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内植物检疫费、社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等一吧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微企业扩所企业 四、取消减免批政府性基金扩微企业免征范围取消工业用户燃气燃油加工费等违规设立政府性基金 目标:企业贷款、发债利息负担水平逐步降低融资间环节费用占企业融资本比重合理降低 一、保持流性合理充裕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通差别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二、降低融资间环节费用加融资担保力度完善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融通机制降低贷款间环节费用严禁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行 三、完善商业银行考核体系监管指标加良资产处置力度综合考虑盈利能力、经营增、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面考核素适提高风险容忍度落实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要求 四、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发展金融机构推进已批准民营银行筹建工作引导其积极展业务 5、力发展股权融资合理扩债券市场规模完善证券交易所市场股权融资功能规范全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发展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陆、引导企业利用境外低本资金提高企业跨境贸易本币结算比例推进企业发行外债登记制度改革扩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范围进步简化程序合理扩企业发行外债规模放宽资金流结汇限制 目标:营商环境进步改善企业设立产经营创造便利条件行政审批前置介服务事项幅压缩政府社介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打破域割行业垄断加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清理废除自行制定影响统市场形限制性规定加快放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创造更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监管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重点围绕产经营领域取消放行政审批事项合并具相同或相似管理象、管理事项证照资质实行联合审批 三、加快社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展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市场交易投融资等领域守信企业实施优惠便利措施失信企业依严格限制约束 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合理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全面推广际贸易单窗口推进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互助信用记录良企业降低口商品查验率降低企业货物通关本 5、加快剥离企业办社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建立政府企业合理担本机制坚持类指导、步实施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剥离企业办社职能 目标: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增企业五险金缴费占工资总额比例合理降低 一、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采取综合措施补充资金缺口二0一陆5月一起企业职工基本养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二0%省份单位缴费比例降至二0%单位缴费比例二0%且二0一5底企业职工基本养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支付月数超9月省份阶段性单位缴费比例降低至一9%;失业保险总费率阶段性降至一%—一.5%其费率超0.5%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规范阶段性适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于一二%律予规范调整超一二% 三、完善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劳力市场体系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保障劳者低劳报酬权益指导各合理确定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调整频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 目标:企业用电、用气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工商业用电工业用气价格合理降低 一、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改革放竞争性环节价格加快推进电力、石油、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完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并中国机制二0一漆基本放竞争性领域环节价格管制 二、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合理降低企业用电本加快实施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三、完善土供应制度降低企业用本积极推进工业用期租赁、先租让、租让结合供应工业用使用者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期缴纳土让价款降低工业企业用本保障物流业用供应科合理确定物流用容积率 目标:社物流总费用占社物流总额比重由目前四.9%降低0.5百点左右工商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吧.三%降低一百点左右 一、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力发展运输新业态健全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强化物流标准实施推物流业与制造业等产业联发展 二、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公路收费管理监督执尽快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科合理确定公路收费标准逐步序取消政府贷二级公路收费 三、规范机场铁路港口收费项目清理合理服务收费全面清理机场、铁路、港口码经营性收费项目 一、推进实体经济经营性资产证券化展投贷联试点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鼓励实体经济企业符合条件经营性资产证券化或通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式盘存量资源 二、支持重点企业资金周转筹资清偿拖欠工程款鼓励政府加强协调支持重点企业筹集周转资金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传导 三、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减少资金占用 四、加强资金清欠化解企业债务链风险鼓励企业加强往款项管理引导企业加快付款减轻全社债务负担 一、引导企业管理创新精益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本 二、加强先进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强目标本管
2.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3. 实体经济企业融资到底合不合法的最新报道
目前银行的流动性紧张问题,随着央行逐步开闸放水,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然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因为银行其实并不缺流动性,之所以闹“钱荒”,原因在于它们把资金拿去从事套利交易了。而对中国经济来说,最要紧的是发展实业。但银行却对放贷给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兴趣不大。这才是问题所在。
目前,造成最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来自银行的授信贷款,可能出自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报率不高,银行对其放贷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其次,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一套。中国的银行基本都属国有企业,五大商行不用讲,地方商行也多为国企。这使得银行不愿冒风险贷款给那些没有抵押物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而愿意贷给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一来是因为风险小,二来也是因其经营活动受政府影响大。
再次,缺乏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目前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由大银行主导,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信用社如今成了城商行或农商行,而基于成本问题,后者也不愿服务城市和农村的小微企业。近年来虽然成立了一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但覆盖面有限。
因此,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其投资回报率须具备吸引力。理论上讲,由于有效益的企业手中的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只要中小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就能吸引资金流。当前,一个办法是,政府通过减税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因为减免中小企业税收,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收益率,银行的资金自然会分流一部分贷给中小企业。
不过,政府的减税幅度总是有限的,何况企业资金回报率的提高还受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本上说还是要从改革金融体系上做文章。在现有金融机制下,大型企业和银行体系都没有太多问题,缺少的是能够合理保障资金提供者权益,又能使资金使用者便宜便捷拿到资金的金融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当务之急是要放开对县市一级中小民营银行开办的管制,包括探索设立民间资金管理公司,在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以及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贷公司的开办。这些金融机构是最贴近中小企业的。这就需要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搭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除此之外,也需要探索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目前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三权”抵押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林权、养殖权、渔权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有效满足实体企业信贷需求。
实体经济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质量和就业数量。尽管实体经济融资难是一个老问题,但这一次的银行“钱荒”再次提醒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4. 央行: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3万亿 期末存量为283.25万亿
1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从中获悉,增量方面,初步统计,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447亿元,同比多减19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1亿元,同比少减92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26亿元,同比多减119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同比少246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22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71亿元,同比多247亿元。
存量方面,初步统计,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委托贷款余额为11.11万亿元,同比下降4%;信托贷款余额为6.81万亿元,同比下降9.9%;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企业债券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9.3%;政府债券余额为45.3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从结构看,1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2%,同比低0.2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8%,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7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4%,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3%,与上年同期持平;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7%,同比高0.4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同比高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与上年同期持平。
5. 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投资融资渠道
投资,不发表意见,你有钱,爱怎么投就怎么投。
融资,一般来说,分两大类,即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先说债权,就是要还本付息的,譬如你在银行去借,去小贷公司,网络P2P公司,典当行,发行企业债等等。
再说股权,就是不需要付息,也不需要还本的,但是要给股权。股权投资一般是针对那些前景较好的,可以赚钱的企业,通过分红,或者上市的方式挣钱。
6.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又称社会融资总量或社会融资总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总量,就是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
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
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我国实体经济从境内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总量,而外汇占款、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外部资金流入,因此不应计算在内。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看,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资十项指标。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实体经济还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未来条件成熟,可会将其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7. 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会在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这句话怎么理解
没有标点么?几个意思,从哪看的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融资产生的风险?
8. 实体经济和融资企业的区别
实体经济主要是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或者个体户,包括生产、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或者个体户,而融资企业主要是从事资本操作的企业,以货币资金为依托,进行投资和融资行为,不直接参与实体经济活动。
9.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什么总额
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统计原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增量和计值原则和可得性原则。
1、居民原则。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即借款人或债务人),是指通过自身的负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