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证监会是何时开始容许融资融券的
融资融券制度是一项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2010年03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10年3月31日起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系统,开始接受试点会员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
『贰』 证监会什么时候降低融资融券开户的时间限制
融资融券其实是个风险略高的投资手段,证监会设置融资融券开户半年的时间限制,其实也是为了降低股民的风险,1月16日刚刚明确了开通融资融券的要求,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放松的。
『叁』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多少
你好,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调整的意思就是改变原先规定的融资融券保证金不低于50%的比例。现在融资融券保证金下调到30%,降低了融资融券的门槛。
『肆』 证监会定向增发新规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
2020年证券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中,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35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市价均价的80%;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18个月内)不得转让;募集资金使用应满足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规定;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除了这些规定外,没有其他条件,这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无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也可申请发行。
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伍』 为什么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由一行三会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个老话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 ,本文重点探讨与股市的关系。 对此,悲观者认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意味着新股和再融资还将扩大规模;乐观者认为,为了完成更多融资任务,监管部门会“放水养鱼”,呵护股市。君不见,近期的股市低迷下, IPO审核过会已实际暂停。 监管部门有意提振股市,并不是秘密;目前为止,成效不彰。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意图,则需从更大的视角来观察。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较早由央行于1996年提出。彼时, 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未久,风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的说法,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干预所导致。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都是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最大的风险之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意在转移银行体系风险。 自那以后,尽管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的11.08%。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 ,且出现了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融入资本金,杠杆放大信贷规模,反而导致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监管的分业模式、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债券发行的门槛过高等问题都需要改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基本出自银行体系。不唯央行和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领导也大多来自银行系统;四大行的负责人往往是中央候补委员;在十八大代表名单中,银行系统的人数远远超过证券系统。这与美国形成对比,作为直接融资大国,美国屡次从高盛这样的投行中选拔财政部长。 在经济转型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义,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引领科技互联网产业,其直接融资占比长期在80%~90%的水平;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都是直接融资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说中国过去发展制造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话,经济转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了。 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新兴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波动大,与银行信贷重抵押、求稳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显然更为适合。 如若着眼于转移银行体系的风险,则股市无非延续了其作为国企圈钱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经济转型,则股市将成为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传统蓝筹还是新兴科网企业更有投资价值,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陆』 证监会何时取消融资融券准入门槛
这个门槛短期是不要想了,就算是在国外也有这种门槛分级制度,只是在中国要求更高而已
有些人以为放开融资融券,散户才有钱赚,其实是误导散户的,就和T+0一样,没有过硬的操盘技术,这些只是让散户死得更快的玩法
『柒』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会产生什么影响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答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案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和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债券。 直接融资优点:
(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哈益较大。
『捌』 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了吗何时开始的
开始了
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同意融资融券试点。
2010年3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融资融券首批6家试点证券公司。
2010年3月31日,券商融资融券交易申报第一天。
融资融券交易(securities margin trading)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从世界范围来看,融资融券制度是一项基本的信用交易制度。2010年03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10年3月31日起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交易系统,开始接受试点会员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启动。
『玖』 为何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胡润峰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由一行三会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个老话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本文重点探讨与股市的关系。 对此,悲观者认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意味着新股和再融资还将扩大规模;乐观者认为,为了完成更多融资任务,监管部门会“放水养鱼”,呵护股市。君不见,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审核过会已实际暂停。 监管部门有意提振股市,并不是秘密;目前为止,成效不彰。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意图,则需从更大的视角来观察。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较早由央行于1996年提出。彼时,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未久,风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的说法,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干预所导致。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都是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最大的风险之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意在转移银行体系风险。 自那以后,尽管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的11.08%。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且出现了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融入资本金,杠杆放大信贷规模,反而导致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监管的分业模式、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债券发行的门槛过高等问题都需要改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基本出自银行体系。不唯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领导也大多来自银行系统;四大行的负责人往往是中央候补委员;在十八大代表名单中,银行系统的人数远远超过证券系统。这与美国形成对比,作为直接融资大国,美国屡次从高盛这样的投行中选拔财政部长。 在经济转型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义,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引领科技互联网产业,其直接融资占比长期在80%~90%的水平;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都是直接融资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说中国过去发展制造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话,经济转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了。 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新兴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波动大,与银行信贷重抵押、求稳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显然更为适合。 如若着眼于转移银行体系的风险,则股市无非延续了其作为国企圈钱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经济转型,则股市将成为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传统蓝筹还是新兴科网企业更有投资价值,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拾』 证监会对融资融券业务有50万规定吗
是的,融资融券的资金门槛一直是50万,没有变过,只不过以前很多证券公司私自降低了门槛,现在证监会严打,所以证券公司不敢违反规定,资金门槛恢复到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