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恒大付债1.9万亿是真的
最近几个月关于恒大的新闻,确实夺人眼球。
先是7月份广发银行申请冻结恒大1亿多等值财产。8月10日,恒大集团宣布拟出售公司旗下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在债务压力下,恒大不得不选择忍痛割肉,出售已经砸了百亿重金的新能源汽车、物管赛道资产。
8月18日,蝉联首富多年的许家印卸下了恒大董事长和法人职务,这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与此同时,恒大副主席兼总裁夏海钧减持恒大系股票,合计套现约1.15亿港元。要知道此时,恒大汽车的股价已经从70港元跌倒了10港元。低位套现,这大哥是有多悲观啊?
8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高管,成为房地产行业首个被约谈的对象。9月份恒大问题开始被公众关注,9月9日恒大财富出现关联理财产品无法按时兑付的情况,之后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挤兑,恒大自己的融资平台出问题了。
恒大这个家喻户晓的巨无霸公司,到底怎么了?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说,他每个月房贷上万块,感觉每天都在被催着往前跑,欠钱是不是也是你的生活常态?然而你可知道,恒大老板许家印每天是顶着几千亿人民币的负债,几十万恒大员工和供应商的生计起床的。根据恒大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恒大有息负债总计5700多亿元。但有媒体认为,如果加上表外债务,恒大的负债可能达到1.9万亿人民币!
如果你最近几年有过买房打算,应该都听说过恒大楼盘全款深折促销的事情。什么恒大楼盘全国7.5折促销,重庆保税区精装4600元/平、天津恒大XX庄园3500元/平,这价格到底香不香,不用大白说了吧,刚需购房者的你,面对这样的巨幅优惠,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要知道恒大楼盘的打折活动,只针对全款客户,恒大的广告其实一直在告诉你两个字——缺钱。恒大搞促销的目的是加快公司现金回款速度,本质就是融资行为,应对资金偿还压力。你拿恒大当房产证,恒大却拿你当提款机。问题是,恒大如果在你办好房产证之前暴雷,那房子就指不定是谁的了。
说起恒大,必然要提到许家印。这位恒大集团创始人的经历充满着时代色彩。1992年,随着邓公南巡,在河南舞阳钢铁厂工作了10年的许家印揣着2万元积蓄南下深圳闯荡。此时的万科已经在深交所上市一年,王石砍掉了公司的多元业务,一心一意做房地产;杨国强买下了顺德碧江和桂江交接的荒地盖了4000套洋房,取名"碧桂园"。
这时的许家印,还在帮人打工。1994,许家印操盘了第一个地产项目,替当时的老板赚到了上亿利润。那时的他,还拿着每月3000多的薪水,希望老板给涨到10万年薪,却被无情拒绝。
1997年,许家印自己成立了恒大,以广州为大本营,在"快速开发,规模取胜"的发展模式下,恒大乘着地产的黄金时代,像是打了鸡血,迅速在中国地产行业成长起来
就在2021年4月,许家印还以277亿美元身价,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3名。怎么不到半年恒大就落到这步田地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明白房地产开发商的挣钱模式。
大家都知道地产开发商超级有钱,但你以为开发商是靠着卖房子挣钱吗?不,过去二十年土地价值的增值,才是房地产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开发商的做法也很简单:利用金融杠杆"借鸡生蛋",通过囤地来赚钱。
假设开发商卖价值1000亿的房子,能有10%的利润,就是赚100亿;但在房地产行业上行时期,开发商会惜售,比如只要在我手里持有两年,价值可能会变成2000亿,这一下利润就变成了1100亿。所以说,按部就班卖房子挣的钱,和拿地囤地相比,真的是小case。
那么怎么才能多拿地呢?一方面你得有钱,把金融杠杆拉到极致,另一方面要保证销售回款能维持资金流,这两件事必然要仰仗着各路金融机构的钱。开发商也默默做起了一个罗圈贷,比如有个新项目A需要贷款,那抵押物怎么办呢?他们会拿着项目B的土地证抵押给银行,从而给A项目放款,等A项目卖完回款之后,再把款转给项目B。项目一多,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就成了5个盖子盖10个瓶子的问题。而当房地产市场一旦逆转,市场预期变化,就可能出现系统性崩塌,也就是"暴雷"。
如今的恒大,可是中国囤地最多的开发商。根据恒大财报,截止2020年12月底,恒大总土地储备项目798个,总规划建筑面积2.31亿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仅2020年上半年,恒大的拿地金额就超过了2019全年拿地金额的一倍半,接近碧桂园和万科同期的拿地金额总和。
恒大的转折似乎发生在2017年,那年恒大准备借壳深深房回A股上市,为了满足对公司负债率的要求,恒大引入了外部的战略投资1300亿,其中包括从苏宁募集的200亿,当时两个大佬喝的交杯酒成了经典的历史瞬间。
但这笔投资不是白拿的,它本质上是个对赌协议,除了有利润要求之外,如果恒大在2021年1月之前不能在A股上市,就要还钱。
1300亿本金对恒大来说,是还得起的。但就像刚才说的,地产商的高杠杆运作方式,注定了这1300亿只是撬动杠杆的本金。以当时恒大大约90%的负债率计算,他们很可能创造了1万亿的债务。
2020年政府出台政策严管房地产,划出三道红线,遏制地产商的无序杠杆扩张。所以,当所有的地产商在努力降杠杆"活下去"的时候,只有恒大在逆势扩张买地,许老板艺高人胆大,放手一搏。如果搏赢了,恒大回归A股可能万亿市值,稳坐中国房地产老大位置,投资方的战投增值变现,happyending。如果输了。
② 定向融资计划的产品属于什么性质
定向融资也属于私募融资,是指非公开发行,只向特定数量的投资人进行融资,并限定在特定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募债范畴。
定向融资计划同其他产品一样,具备国家的监管和符合法律文件的要求,受法律监管与保护,其安全性毋庸置疑。其定与信托、资管及私募产品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一,管理人角色
传统意义上的信托、资管、私募产品的管理人核心职责和义务,是按照约定为合格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出的相应的规范性要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管理性。
定向融资计划中核心部分是资产交易平台,不得自主处理资金,更侧重于交易通道。合格投资者直接借钱给发行方,其安全性取决于发行方的资信情况和增信方的担保能力。
二,风险控制
除一般要求融资主体办理抵质押相关风控措施外,定向融资计划还须严格审核融资方的各项资质、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等,往往还会要求各大评级机构评为AA+的关联主体和实际控制人出函保障本息安全,为产品如期兑付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且要求发行方办理抵质押相关风控措施,以确保投资人的本息兑付。
三,产品收益
由于信托公司与资管机构往往收取各类费用(如管理费等),因此投资者收益会有所损失。而定向融资计划属于直接融资,省去了中间通道费,因此收益往往稍高于信托、资管、私募产品。
扩展文件; 《会计资料大全》
③ 定向融资计划和私募债两者区别
实质上是同一类产品。一般在天交所备案的产品叫私募债,在齐鲁股交中心、无锡金交所等交易所备案的产品叫作定向融资计划或者定向融资工具。
④ 非公开发行定向债务融资是什么意思
非公开定向发行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向银行间市场特定机构投资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在特定机构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的行为。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称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PPN,private placement note )。
⑤ 恒大发美元债的真实目的
恒大现在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在最新的一次财务报告当中,就有人发现了恒大率先把自己在国外欠的债给还完,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非常的困惑,认为他应该先把国内欠款可以还掉,毕竟这都是群众的血汗钱。
第一,美元的利息是比较高昂的。
其实说是还美颜,在在之前恒大在港股发布一些债券的时候,实际上他自己就认购了10亿美元,剩下的8亿美元才是被别人认购的,所以在还债的时候,她只需要还这8亿美元就可以了,属于自己的那10亿美元就当做一个亏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之所以会选择,首先还外在,就是因为他们的利息是比较高的,在当时恒大是利用自己的信用发布的外在,所以才需要优先还给人家。
第二,如果不还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其实在这里需要跟大家解释一点,如果你欠钱不还的话,是否需要被强制执行?而对于这样的一个500强公司,如果他欠下巨债,没有办法还完的话,也就意味着别人可以拥有他们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公司恒大必须先把外债给还完,然后对国内也有一个交代,这样一来的话,它的资产就不会外流。
第三,如何评价恒大这样的操作
作为一个地产公司是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而且近年来,地产公司的高周转直接导致恒大公司负债累累,这才导致了现在恒大暴雷,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恒大一直没有办法兑换商票的新闻,只不过那个时候基于对他的信任,很多人并没有在乎这件事情,现在恒大自己披露,财政出现问题,就已经证明现在的形式是极为严峻的。
⑥ 恒大的恒金凤乐011500定向融资是怎么回事
摘要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从目前所了解的信息反馈来看,所谓的定向融资并不靠谱,全是套路,所以还是建议您谨慎对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谢谢!
⑦ ppn和私募债的区别是什么
一、性质不同
1、ppn: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称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PPN,private placement note )。
2、私募债:是指以中小微型企业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预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一种公司债券,它非公开发行,所以属于私募债的发行,不设行政许可。
二、优点不同
1、ppn:
(1)简化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定向融资工具只需向定向投资人披露信息,无需履行公开披露信息义务;披露方式可协商约定。这将减轻发行人,尤其非上市公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负担;
同时非公开定向发行有利于引入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构建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化解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行人等融资主体在传统公开发行方式的融资困局。
(2)发行规模可突破“40%”限制:《证券法》中仅对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有“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百分之四十”的限定,对非公开发行债券并无明确规定,因此定向工具规模可突破净资产40%的限制;
(3)非公开发行方案灵活:由于采取非公开方式发行,利率、规模、资金用途等条款可由发行人与投资者通过一对一的谈判协商确定。
2、私募债:
(1)发行成本低。
(2)对发债机构资格认定标准较低。
(3)可不需要提供担保和信用评级。
(4)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低。
(5)有利于建立与业内机构的战略合作。
三、缺点不同
1、ppn:向特定数量的投资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并限定在特定投资人范围内流通转让。
2、私募债:定向发行债券的流动性低,只能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流通,只能在合格投资者之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