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有什么要求
私募基金涉及几种类型,LP人数限制不同
1、一般私募基金,LP为50人
2、契约性私募基金,LP人数为200人
3、私募基金套信托,也就是将信托作为LP,这样可以有效突破200人限制。
为何限制
私募投资在中国是受严格限制的,因为私下募集资金,很容易演变为"非法集资"。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面向一般大众集资,资金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如果募集人数超过50人,并转移至个人账户,则定为非法集资。如果不对私募投资进行限制,众多收入较低的大众群体涌入私募投资之列,一旦投资失败,或出现较大损失风险。就会给这一群体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所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基金的募集人数做出了限制。
《监管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 显然,公司制、合伙制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数应当受《公司法》及《合伙企业法》的约束而不得超过50人(股份公司制不得超过200人),而对于“契约型”私募基金而言,在目前无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其应当适用《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
《基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二百人”,也就是说,“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可最多不超过200人,突破了(有限)公司制、合伙制基金的50人限制。 这一突破,对于基金参与主体,特别是基金管理人与销售服务机构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做大基金规模的同时,也将使更多投资者收益。 所以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根据不同基金类型,人数也不一样。
Ⅱ 私募基金人数限制是多少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第七条提到: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
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契约形式设立的私募基金,累计不得超过200 人,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者合伙企业形式设立的私募基金,累计不得超过50 人。投资者转让基金份额的,受让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且基金份额受让后投资者人数应当符合本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将私募基金份额或者其收(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或者通过为单一项目设立多只私募基金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或投资者人数限制。
Ⅲ 私募基金有没有投资者人数限制
私募基金的种类不同,投资人数限制也不同
公司型基金:有限公司不超过50人,股份公司不超过200人
合伙型基金:不超过50人
信托(契约)型基金:不超过200人
Ⅳ 信托计划认购的人数有限制吗 信托计划认购的人数最多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第五条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三)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
自然人不能超过50人。
Ⅳ 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人数是多少
你好,单只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人数。合伙型基金投资者、有限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50人;股份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Ⅵ 为什么信托认购金额在300万元以下(不含300万元)的自然人投资者人数不超过50人
因为300万以上的合同都把项目的额度包销了,一般全国就50个合同号,项目好的话,可能还会更少。
Ⅶ 什么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
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回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答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Ⅷ 信托法关于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定义是什么
信托法没有定义信托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是这样定义的:
第六条
前条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三)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8)信托合格投资者人数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无效:
(一)信托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信托财产不能确定;
(三)委托人以非法财产或者本法规定不得设立信托的财产设立信托;
(四)专以诉讼或者讨债为目的设立信托;
(五)受益人或者受益人范围不能确定;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委托人设立信托损害其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信托。
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撤销信托的,不影响善意受益人已经取得的信托利益。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申请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的,归于消灭。
第十三条
设立遗嘱信托,应当遵守继承法关于遗嘱的规定。
遗嘱指定的人拒绝或者无能力担任受托人的,由受益人另行选任受托人;受益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依法由其监护人代行选任。遗嘱对选任受托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