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移动打车 app 一直在烧钱,而投资人仍愿意一轮一轮投入
第一轮,2010-2012年,“舶来品”的群雄并起;
这一轮打车热潮的鼻祖是美国的Uber,09年成立,10年天使轮125万美金,11年2月A轮1100万美金;此时Uber仅仅覆盖了旧金山一个城市;同年12月,Uber B轮融资3700万美金,此时其服务涵盖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六个城市,并一举成为当年最火热的美国创新公司代表。(10年兴起的O2O的概念也在11年找到了其最为有力的代表……)
而在国内,最早的Uber模仿者易到用车在10年9月正式上线,天使投资是徐小平老师,后又在11年8月获得A轮融资,注意时间节点:11年8月,正好是Uber融资后大概半年;(当然我并不是说易到的融资完全是靠概念,其在初期的执行和模式创新还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的)。
但也就此时关于“黑车”的讨论让很多创业者觉得继续做这样的模式可能直接风险太高,而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名为Getaxi的公司进入人们的视野,10年7月成立获得天使200万美金,11年6月A轮800万美金。
也就是在11年底,12年年初的那个时间点,国内的基于出租车的打车应用团队开始非常活跃的出现,第一批的代表有:摇摇招车、打车助手、打车小秘(易到做的)、微打车、易达打车以及稍晚发布的嘀嘀打车等;
基本上你能听过的名字的打车类软件在那个时点都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无论多少;因为细分行业美国火,中国虽然有很多国情的限制(比如出租车行业封闭),但这并不能妨碍大家以一个天使期的价格参与这一市场。
就像打德州一样,即便手里牌很烂,但不少人依然会跟个1-2轮再决定是不是弃牌……
这个时间点几家公司起步差不多,没有谁在初期就表现出了能够领先行业的态势,所以只要团队看上去还OK,就都能拿到钱;(很像当年的团购有没有?)
大家雄心万丈,疯狂的跑马圈地,但……
第二轮,2013年上半年,洗牌开始;
因为行业从业者众多,除了疯狂的补贴和砸钱之外,单纯想依靠产品体验获取用户和司机已经不可能;所以在2013年上半年在行业之外,大家开始讨论打车软件怎么挣钱?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管制的问题,在13年上半年,整个打车软件的从业者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而在冲击中自然有人留下,有人被冲走,所以群雄纷争的态势开始出现寡头;
在北京,嘀嘀开始显现出强于其他团队的执行能力,具体体现在PR、广告投放、疯狂的补贴策略,而所有这些我们看到的除了团队自己的决策外,很大程度上是由嘀嘀的A轮投资人---金沙江决定的。投资嘀嘀A轮的正是当年投资拉手的金沙江朱啸虎;如果你还记得当年拉手在疯狂扩张时的景象,那么你就不会吃惊于13年Q1-Q2嘀嘀的表现,结果是北京市场被嘀嘀几乎全数吃下。
在江浙沪,另外一家打车软件企业---快的悄悄的撬动着打车市场,因为在杭州以及阿里的关系,快的很早就获得了阿里的投资;杭州起步的快的在吃透杭州市场后迅速进入上海市场;由于我在上海,对上海市场比较了解,这个市场也是整个打车软件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域;
上海整个城市的出租车全国最规范的,电调系统也非常深入民心,但这个系统还是有个问题:收费;所以快的在进入上海之后,通过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一定的运营手段就在上海获得了单日过万的订单数量…
而就在快的取得一定成效的时候,嘀嘀在北京战役胜利后进入上海市场,依然延续了在北京的策略:疯狂砸线下广告、大力补贴司机用户;而他们敢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在13年4月,北京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获得了腾讯战略投资的青睐,1500万美金到手……短短2个月后,嘀嘀在上海也宣布单日订单破万。
我最近半年总会和身边的朋友讲这个案例,我是学工商管理的,在打车软件这个细分领域里几乎完美的提现了我所有学过的经典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案例。比如在已经有了一个行业先行者的细分领域,如何撬动市场?嘀嘀在上海的策略就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低价”(更高的补贴力度)……
而关于《打车软件-血站上海滩篇》的故事还没完,在已经有了2个行业领先者的市场,后发者又该如何撬动呢?大黄蜂这时候给了我们答案:更为激进的“低价”策略!
大黄蜂是13年成立的公司,创始团队是前土豆COO,天使期从晨兴那里融了300万美金,上线后疯狂补贴,补贴不仅仅局限在乘客也在用户。我印象中大黄蜂最激进的时候是在夏天6-7月,其做了连续8周活动,只要用大黄蜂打车,成交后司机给10块话费,乘客给10块话费……
这场战斗之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而结果似乎也说明了问题;在8月,快的、嘀嘀、大黄蜂都宣布自己是上海第一;在上海这个局域市场中,寡头垄断行成,然后进入典型的“囚徒困境”。
只要谁不补贴或者谁补贴力度小了,司机和用户就会跑向另外2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快的完成了其又一轮融资;
第三轮,2013年下半年,大佬进场,寡头之势形成
到了下半年,能够吃得消这样烧钱速度的打车类应用已经没有几家了;嘀嘀依然巩固了其在北京霸主地位,而快的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迅速拓展了30个二线城市市场,两家行业领头羊开始出现。再后面一点的摇摇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大黄蜂经历了疯狂的夏季之战后发力广州深圳,效果甚微……
而也就在这个时点,领头羊2家企业的现金流开始吃紧,下一轮融资迫在眉睫;BAT三家中国互联网的绝对大佬在一个时点为这一轮的融资推波助澜。这期间还穿插了快的收购大黄蜂这样的事例……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阿里投资了快的,腾讯投资了嘀嘀,我们都好理解,可关网络什么事儿呢?
因为网络对移动互联网的焦虑,因为网络看到网络地图的用户量不错,因为网络地图想拓展O2O业务,所以:
网络地图推出用网络地图打车(后面接的打车软件),网络给用户补贴话费的活动……
(你们不是给不起乘客补贴了么?我大网络有的是钱,我给!
金主!给跪!必须跪了!)
那么这一轮融资的时候,嘀嘀讲的又是什么呢?行业影响力、即将拨云见日的形式、过去2-3年的执行效果,以及腾讯的背书。所以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就是题主所说的,今天正式有消息放出,嘀嘀新一轮融资1亿美金,中信领投6000万,腾讯跟投3000万;
虽然我不知道嘀嘀现在的股份结构,但腾讯的跟投应该是超出其股份比例的,我相信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腾讯一定给嘀嘀非常多的加分;(也有新闻关于微信接入打车的,大家也看到了)而至于为什么是中信这家在国内TMT领域不是那么活跃的基金来Lead,或许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事情,这里不展开了。
至于快的,通过和支付宝的合作,在嘀嘀疲于融资的时点进入北京市场,相信北京的朋友们最近都应该知道用支付宝可以打车了,其背后合作方就是快的,短短时间也在北京市场获得了不错的份额,所以如果你是投资人,快的你投还是不投?或者这么问,所有人都不会投么?
第四轮,2014?
一个问号可能是我唯一想说的,没人知道……因为嘀嘀融到钱了,快的也不会坐以待毙,这场战争不会那么早结束,14年战争肯定会升级……
而至于其他答案提及的诸如:收费、大数据营销、合作推广等所谓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这个时点对于两家公司来说可能优先级没有那么高,我们操心也操不过来,所以也就别操那份心了……
=====================================================================
写在最后,打车类应用这个细分类目应该算我入行以来所经历的最刺激的一个行业,真正的竞争其实只有1年,而这1年里发生了那么多波澜起伏,这些波澜不会因为行业外的人的一句诸如:“打车软件不靠谱”这样的结论所轻易掩盖,我上面所写的内容不及真实竞争环境的万分之一,其中之事可能都够写一本MBA案例集了……
这个细分类目比团购更惊心动魄,因为直到今天行业领先的2家公司依然没有任何收入,A轮融资Close的第二天启动B轮融资是多少年不遇的情境,很多人会说这简直就是一场豪赌啊,我部分同意,这场豪赌可能依然会延续下去……
(我其实想如果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找参与这场大战的几家VC的具体负责这几个案子执行的XDJM一起聊聊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然后整理成册,哪怕不发表就小圈子看看也是值得的。
我总会和朋友们说做投资的每个个体都不傻,甚至绝大多数都是绝顶聪明,但到基金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就是群体决策,这里就有个体理性和群体非理性之间的关系,所以有可能结果会让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最后有2种结局:
1、案子败了,然后投资人被骂SB;
2、案子成了,投资人开始吹NB;)
转载
2. 打车APP里面什么好一些摇摇招车-手机打车好吗
这个我还真注意了 哈哈
91手机助手里面就有, 到现在我好像用过6.7次吧. 还不错
这软件里有个加炸弹功能, 捉急的时候可以用下
3. 打车APP里面什么好一些摇摇招车-手机打车好吗
滴滴优步
4. 会导致一个企业出现关门的情况有
1.很多草根的团队,想找个合伙人都非常困难,有很多项目是因为找不到合伙人,产品都没做出来的;或者找能力很一般的人,造成团队有明显的短板,而没太突出的地方,最后找不到突出口啊,等死咯。
2.合伙人之间闹矛盾,早期可能是因为:1)找合伙人太草率,没有一起共事过,发现对方能力不足,想重新找一个人,没协调好;2)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有人对项目方向不认可;3)可能是因为性格上存在冲突,合不来;4)更有可能是因为股权、利益的分配存在分歧。
3.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或者经常调整方向,大家对创始人都没有信心了;市场空间太小,把一个小生意,当成一个走融资路线的项目做,不注重项目本身的盈利;项目的切入点有问题;项目是一个伪需求,或者是一个弱需求;项目有需求,但是没盈利模式,或者盈利模式非常弱。这叫做公益,不叫创业。
4.没把握好项目发展的节奏,没管理好企业的现金流。1)有可能是启动资金本身就不多;2)有可能是不懂得节约成本,控制企业的各种支出;3)融资能力不行。
5.运营做不起来。合伙人的运营能力太弱,没有相关的资源,拉来一波种子用户。
6.发展速度太慢。产品开发、迭代的太慢,用户量迟迟做不起来,导致融资跟不上,让竞争对手一下拉开了差距。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7.拿错了钱,钱和钱的价值的不一样,不懂分辨哪些是聪明的钱。
8.错失机遇。该拿钱不拿,对投资人稍微苛刻点的条款,犹豫不决。甚至有时候哪怕有钱也要拿,不要觉得手上的钱太多了。
举个栗子:摇摇招车是国内最早的打车App,一度在北京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无论是早期产品先发优势,还是有徐小平、红杉这样的资本背书,摇摇招车都不愧为曾能独占一片天的明星级产品。腾讯首先找到的并不是滴滴打车,而是摇摇招车。但摇摇招车因为不能接受腾讯投资协议里的某些条款,错过了,更准确的说是拒绝了这次“关键”的融资机会,大家都知道后来就没摇摇招车什么事了。可见,在市场中暂时跑第一的不一定可以胜出啊,在格局未定之前,借助外部的力量第二、第三名也可以逆袭。
9.太把钱当一回事,不懂得利用杠杆。有时候,钱、人才、产品、用户量、资源,它们都是可以相互流通的——钱可以换项目的股权,项目的股权可以换钱;人可以换钱、钱可以换人;流量可以换钱,钱可以换数据(用户量)。至于是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就看具体情况了。
如果为了节省那几个钱,放弃了一个优秀的人才,可能就导致速度太慢;如果在竞争当中,比竞争对手心软,不舍得花那笔钱,别人的用户量,一下子甩自己几条街,融更多的钱进来。看创始人有没有这种概念。死在天使阶段,和死在C轮,做人的高度真的是不一样的。
10.创业了, 还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啊,不懂得跟兄弟们打成一片,冲锋在前,或者指挥一线,团队的执行力弱爆了。
11.没办法凝聚一帮人在身边,或者不懂忽悠,不愿意把股份分给核心人员,不可以让兄弟们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这个项目尽心尽力,不计成本和回报的付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挣扎、甚至抱怨其他人不理解自己的苦衷。
12.2VC,骗投资人钱的创业者,拿投资人的钱各种享受,最后只能吃官司了。
13.产品的思路有问题,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 味道差太远啊。例如,很多传统老板会说,这个有需求,那个有需求,求大而全,搞得什么都不是,项目也推不动,就放弃了。不是搞一个app就是互联网。
14.做得太早了,没资本看这个领域。最后自己没信心,或者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放弃了。
15.项目被其他人抄袭,结果是对方拿到融资了。
5. 滴滴创始人是谁
滴滴出行创始人是程维。
程维曾在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八年,于区域运营和支付宝B2C业务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经验。2012年,二十九岁的程维创办小桔科技,在北京中关村推出手机召车软件滴滴打车。2015年2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 同年9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润IT富豪榜发布,程维以120亿元排名第28。 2017年5月,程维与滴滴总裁柳青一起上榜《时代周刊》“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20人”,成为该榜单中仅有的两位中国企业家。
(5)摇摇招车融资信息扩展阅读:
针对滴滴优步合并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依据《反垄断法》进行调查。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介绍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十周年有关情况及展望,并就热点问题予以回应。
2016年8月,占有中国网约车市场最大订单份额的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宣布合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网约车行业竞争状况的广泛关注。对此,吴振国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正在依据《反垄断法》及有关规定对这个合并案进行调查。
反垄断执法机构高度重视新经济领域的竞争问题,依据自身创新发展、创新监管方式和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对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进行监管。
吴振国还表示:“网约车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欧美,都是一个新兴的业态,与传统行业有所区别,市场竞争也复杂多变,本案社会关注度比较高。我们正在研究互联网竞争规律和特点,全面分析评估该交易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权利的垄断行为。”
6. 嘀嘀打车的推广方法有哪些为什么比摇摇招车做的效果好
出生于 1983 年的程维,创办的嘀嘀打车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打车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预约出租车。2012 年 6 月,程维和吴睿、李响一块创业。嘀嘀联合创始人李响在阿里巴巴的时候,当时程维带着他开拓北京市场,全国有 9000 名销售,几百个销售团队,程维他们这个只有 10 多个人的销售团队花了一年时间做到全国第三。
要说嘀嘀打车比摇摇招车做的效果好,毕竟人家滴滴打车是打车类软件中首先亮相的,还有就是滴滴打车现在他们市场已经打开,后期开始作分裂了,裂变成好多类。这是其他类打车软件所达不到的!
7. 互联网还有什么创业机会吗
互联创业项目很多,2018年还是互联网创业的一年。
有几个互联网项目,2018年还有机会:
1、五折卡
消费者拿着五折卡消费可以打五折,比如消费300,只要支付150
这个项目主要出售五折卡,
一张五折卡,月卡卖29元,年卡128,一年下来你卖出5000张
你分别收入是朋卡14.5W,和年卡64W
2、VR全景
一个VR全景由20几个图片场景图组成,每个场景图收500-1200.一个VR全景单下来利润上万。
3、同城网
就是地方门户站,这里就不说了;主要收入是完善功能,找商家入驻。
4、同城抢购
找商家入驻办抢购活动,比如29元的美食抢购,卖100份,那就是2900,你提10个点。一天就有290; 一个月搞个50场抢购。这收入乐观吧。
8. 什么打车软件可以看到司机的头像和车辆信息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正在为您编辑回复,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