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同策获融资

同策获融资

发布时间:2022-02-03 14:39:26

1. 房企传统融资走弱,创新融资猛增

2021开年,房企发债突飞猛进。截至1月13日共有32家房企发债,境外发债86.52亿美元(约和559.42亿远人民币),境内发债175亿元人民币,境外远超境内这是今年新趋势,但利率上则延续了过去的常态。

1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是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央行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管理规则等措施。

虽然长期看从供给侧对房地产行业进行限制已实行多年,融资冰点来临的声音不绝于耳,开发商年年喊穷,但实际上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头部公司的融资总量还在增加,只是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开发商更难融到钱,行业内资金流向朝着头部靠拢。

2021年房企更有12448亿元债务到期,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偿债高峰。从政策上看房企债权融资受限,债权融资整体走弱,股权融资爆发性增长。

01

传统渠道债权融资走弱

数据来源:同策研究院

同策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朝着头部集中,前五家房企融资超过3700亿元,企融资利率来看,融资能力强能拿到低利率的房企性质基本为国企或者央企。

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当下看股权融资的窗口期已经来临,但这样会摊薄地产大佬们手中的股权,如何权衡利弊,才是开发商有史以来最难的选择。

2. 民营房企能否等到融资开闸

对2022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今年下半年以来,大量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际融资端的收紧,以及销售端的抵押贷款周期结束。监管层最近的声明无疑对房地产企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控制和化解债务的风险迫在眉睫,优质房地产企业可能会迎来融资破裂。

当前政策风松和个人按揭贷款发放速度加快,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贷款完全“松”,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不等于对房地产行业的“救市”,可能仍只是修复市场,而不像外界的嘉年华那样热闹。分析认为,政策放宽幅度不会太大,金融机构重建对发展企业的信心还需要时间,高风险住房企业短期融资环境仍难以大幅改善。绝大多数住房企业,只积极推动自身减债,增加现金回笼,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以便更好地到来。

3. “三道红线”压顶 年底房企股权融资大增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房地产行业原有的发展节奏,行业在经历低谷后率先复苏,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不过,在地方调控频频收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穿透式监管下,高负债房企面临较大压力,以期通过加快销售回款、出售资产、股权融资等多种手段降杠杆、降负债。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的房企融资报告显示,1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总额为256.36亿元,占比23.50%,环比大幅上涨331.2%。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三道红线”之下,未来房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入战投、转让项目股权等现象将继续增加。

11月40家房企股权融资环比增331.2%

“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不低于1。以有息负债规模为融资管理操作目标,分档设定为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根据“三道红线”要求,几乎所有扩张迅速、规模较大的房企都不同程度地中招。

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大、周期长,融资是最关键的环节。业内人士认为,围绕房地产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金融生态。一直以来,房地产和金融相互促进,金融离不开实体,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需要金融的支持。由此,房企依赖金融加速扩张,甚至出现过度金融化的现象,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三道红线”的出现对于房企来说,无异于“打蛇打在七寸”上。

在“三道红线”压力之下,房企开启“降负”通道,除了加速销售回款之外,股权融资也大幅增加。据同策研究院监测的房企融资报告显示,11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总额为256.36亿元,占比23.50%,环比大幅上涨331.2%,其中包括恒大集团转让所持广汇实业40.96%的股份,获得148.5亿元,融创服务与金科服务、世茂服务拆分上市分别获得融资折合分别为48.7亿、10.19亿与2.55亿元。国泰君安研报称,股权融资不会增加有息负债,同时可以增厚权益,对改善公司负债水平作用显著。

事实上,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以财经视角解读“三道红线”下房企的融资逻辑和破局之道。其中,力高地产控股集团副总裁梁婉婵称,“三道红线”促进房企间的股权合作,包括很多金融机构也涉足房企股权投资领域,比如在百强房企之间、房企和金融机构之间、房企和小型地产商之间的股权合作。

“过去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做股权投资,因为股权投资要承担市场风险,而是倾向于做债务投资。现在看来,‘三道红线’管理的是有息负债,实际上是债务投资,而股权投资还是获支持的。”中南建设董秘梁洁表示,当房价不再上涨,在“三道红线”约束之下,企业的融资优势没有之前那么有利,即使融资能力再强,有息负债的增加最多就是15%。此时,企业的差异性就更明显地体现出来。比如,运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投资准确度高,周转效率高,能够赢得更多的股权投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道红线”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机遇。中奥地产资本运营总经理邓志超就表示,“三道红线”的约束让更多的房企意识到需要进行股权合作,比如在土地市场上,一些企业因此增加了拿地的机会。

原财政部科学研究院MPA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锦州银行非执行董事吕飞也表示,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现金流充沛、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的企业,是一次难得的开拓市场机遇,可以通过并购获得优质项目。

“三道红线”下房企如何应对融资趋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道红线”虽然剑指房企高负债,但是目的是为了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潍坊银行投资总监兼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章延文表示,房地产作为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积累了一定的风险。目前监管的指向也是在去金融化,希望住房恢复正常的消费产品属性。“三道红线”的提出并不是打击房地产,而是针对房地产行业负债率过高的现象,要控制负债率的快速提升,防控房地产行业风险的发生。

事实上,今年8月16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发表文章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在11月30日,郭树清在文章中再次提及,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分析人士提出,当前房地产的融资风险需要降下来,以消除“灰犀牛”的威胁。那么,在“三道红线”下,究竟该如何应对当前市场融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吕飞表示,在当前监管政策环境下,对于此前“粗放式”发展的企业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必然会“临时抱佛脚”,比如找过桥资金补充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率,力求渡过眼前难关,甚至还要处置部分优质资产,加速现金回流,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三道红线”要求,这都是当前一些企业自救的方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则指出,随着融资监管的加强,房企应加速推盘,寻求通过销售途径回笼资金,而对拿地和新开工应趋于谨慎,需要警惕由此引发的房地产投资波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人大国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况伟大直言,开发商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由一个金融家变成企业家或者投资者。

对于未来的融资政策预期,钟正生分析表示,当前房地产融资监管处于偏紧的状态,加上“三道红线”这一常态化的监测机制,预计后续进一步大幅收紧的空间有限,毕竟政策大幅快速收紧也会导致房地产过快失速,产生过度波动的风险。

4. 大家知道有家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吗

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背景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地产研究、项目咨询、整合营销和房产金融投资的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于2004年初,其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专业从事房地产全程营销和销售代理等业务的上海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已在全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先后成立了数家控股子公司,并以此为核心,在周边地区开展了项目。
短短六年多时间,同策房产仅在上海地区和长三角周边区域策划销售合计约百余个项目。产品类型从各类型的住宅别墅、商铺、产权酒店、酒店公寓、5A办公楼到综合型商业及生活社区。公司在房产项目投资建议、建筑规划设计、市场调研分析、广告企划、房产整合营销等诸多领域已形成业界特有的风格和品牌。由于卓越的业绩表现,同策近年在全国和上海各类专业奖项评比中屡获殊荣。
截至2004年12月,上海分公司实际在册员工259人,其中各类专业研究人员占28%,营销策划专业人员占25%,销售人员占42%,82%以上员工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公司整个核心经营团队由一批在房产投资评估、市场分析研究、项目营销策划、金融资本运作、企业战略和品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作为一家资源整合、专业咨询和项目策划执行的地产服务机构,公司在全国范围内为合作伙伴深度整合四大核心资源:资金资源、土地资源、品牌资源和专业资源。
2005年同策将通过5个事业发展总部、6个区域分公司和3大核心能力平台共存的矩阵式的整体运营模式,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同时将事业总部和分公司作为利润中心的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激励员工。
同策希望通过构筑企业品牌、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三个竞争要素作为无形资产和核心能力,支撑公司作为一个专业型地产咨询代理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三大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合作互动,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同策的成功受益于其独特的经营制度——管理三分制: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对分离,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保障公司的长远利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上海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房产销售代理、广告企划、行销顾问的民营企业,主要由研展部、企划部、业务部、产品规划部、商业事业部、售后服务部组成,在建筑规划、市场调研、广告企划、房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诸多领域已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品牌。

公司成立于1998年底,经历了7年的打拼、奋斗,同策上海公司现有员工250多人,主要成员由一批毕业于同济、交大、复旦、华师大等知名高校本专科、硕士生组成。

经过7年的发展,公司已由单一的房产销售发展为多元的房地产全程代理营销策划服务公司,销售业绩也节节攀升。

公司业务量逐年增长,从1997年销售面积10万平方米到2000年20万平方米、2001年完成25.6万平方米、2002年全年累计销售面积达到41.07万平方米、2003年全年累计销售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2004年全年累计销售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

截 止目前,同策共计代理销售项目达60余个,代理产品形态有多层住宅、高层公寓、商住楼、商业广场、联体别墅、独幢别墅等,代理销售价格50%在4000元 /平方米以上,其中“浦东世纪花园”个案单价6000-28000/平方米、“东方新座”10000-12000元/平方米、“罗山绿洲别墅”“东郊长 岛”别墅单幢价格在300-500万元以上。

在2000年,公司与四川成都华盛集团 签定了38万平方米的代理合同,从而打开了西南地区市场。此外,北京分处已签定25万方的项目地块,分别是西贸项目(13万方)、恒隆新天地项目(12万 方)。常州分处已签定13.9万方的项目地块,分别是中心宜居(2.7万方)、虹梅假日广场(9.5万方)、新荷花园二期(1.7万方)。宁波代理项目也 陆续启动。

公司经营层在加强业务拓展的同时,力图以同策为品牌,实现代理模式本土化,并巩固上海市场,将品牌推向全国,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房产咨询公司。

5. 消息称央行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商票纳入监控范围

6月30日,据财联社报道,央行已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随“三道红线”监测数据每月上报。

早在2020年8月,监管部门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对重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融资管理,并设置了“三道红线”,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分别是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这些试点房企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市场有观点认为,目前商票数据暂未被纳入“三道红线”计算指标,不排除未来被纳入计算的可能性。不过,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则对《投资者网》分析表示:“商票属于供应链融资范围,这个是国家目前政策支持的方向。未来,从票据属性来看,不会进入三道红线的限制范围,只能是向更为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房企商票规模提升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投资者网》表示:“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大大压缩了房企的债权融资空间,迫使房企利用企业自身信用大量开据商业承兑汇票来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变相的债权融资,将企业资金链及运营风险向相关企业转移。”

“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房企商票违约问题,部分企业的商票存量已经超过2000亿,如果不将之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则有可能导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提升与失控,引发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柏文喜认为:“这是央行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控范围,要求相关房企将商票数据每月上报的主要原因,而且未来整个房企的商票数据可能也会纳入‘三道红线’计算指标。”

何谓商票?商票需基于真实的贸易活动,持票人可持有至到期由承兑人兑付,也可在到期前背书转让或向银行贴现。由于商票具有无因性,近年来融资属性逐渐增强。商票融资主要有商票贴现与质押、民间资本买断、互联网票据平台、票据资产证券化、标准化票据五种融资方式。

宋红卫对《投资者网》分析表示:“房地产商票融资近两年发展迅猛,尤其三道红线之后,由于票据融资可不计入有息债务(票据融资在负债表中计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所以房企对于商票融资的倾向趋强。”

与此同时,在宋红卫看来,“由于票据融资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门槛低,操作方便,流动性也比较强,同时,商票融资目前没有纳入监管,不用进入央行征信系统,房企商票融资规模已经达到千亿规模以上,并且还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融资政策不断收紧,房企商票承兑规模总体上呈井喷式增长。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统计,2020年TOP19房企总体商票承兑余额达到3355.74亿元,较2019年增长36.59%,占全国商票承兑总量的9.27%。

对房企影响几何?

近年来,在三道红线、债务到期高峰期来临等压力下,房企纷纷开启了降杠杆降负债。从全口径来讲,房企负债,既包括有息负债,也包括无息负债,而商票则属于无息负债范畴。在房企降负债的过程中,部分房企有息负债有所下降,但无息负债却增加了。安信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末TOP50房企应付票据规模为4013.5亿,同比大增33.8%。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投资者网》表示:“房企降杠杆降负债是以无息负债增加为代价的。所谓的无息负债,就是开发商对上下游供应商的欠款,表现在与总包结算周期的拉长,并以商业票据的形式,形成对上下游的负债,即所谓的商业承兑汇票。”

在李宇嘉看来,以商票的形式,拖欠供应商的货款,是部分房企变相的融资形式。这种融资形式,在过去比较少,但近期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三道红线压顶、偿债周期到来。此外,房企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形成了对上下游货款和购买服务的拖欠。这种拖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三角债、农民工讨薪、工地停工等社会问题。加强商票监管,能够切实降低房企的杠杆率,稳定整个行业的杠杆水平。

克而瑞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孙杨对《投资者网》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把商票纳入监控后,监管部门对房企的隐性负债要求更高,简单来说,房企开具商票,延后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去来偿还这笔债务,相当于是再融资,若到期后房企无力兑现,产业链供应商就会出现资金链压力,进而导致整个房地产产业的系统性风险。把商票纳入监控,相当于进一步收紧了房企隐性负债,促进房企融资更加规范,也可以理解为房企进一步降杠杆。”

柏文喜认为:“房企商票纳入监控,一方面,房企利用自身信用进行债权融资、商票融资等活动会受到监管和一定限制,同时也给房企的流动性带来一定压力,反过来,也可以促使房企尽快地将财务指标回归到稳健运行的区间以内。对于一些不能及时调整的房企,也可能会出现暴雷,若债权融资、票据融资受限,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商票违约,甚至是银行贷款违约以及信用债违约问题等”。

“将房企商票纳入监控,相当于给房企票据融资带上‘紧箍咒’。”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投资者网》分析:“‘三道红线’叠加商票监控,房企需要在范围内降杠杆,融资或许受限,公司的资金链将主要以自身回血为主。”

金融监管日趋完善

6月29日,三棵树(603737.SH)公告称,2021年第一季度,因下游客户资金周转困难,公司应收票据出现逾期情形,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应收票据逾期金额共计5363.72万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出现商票未能按期兑付现象。

宋红卫认为,房企商票融资属于非标融资,目前市场不规范,存在中间商虚增额度等现象,也有房企因此而拒付商票的违约事件,因此,不断规范房企融资,整顿商票市场融资是金融监管核心目标所在。在宋红卫看来,将商票纳入监控,是金融监管部门完善自己视线的事情,并非针对房企融资限制。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监控商票是打补丁的一个表态,代表了调控严格的趋势。“但是,目前只是进行商票监控,而且不是行业全覆盖、也无红线规定,商票纳入监控对房企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投资者网》表示,商票违约的风险,实际上商品的违约,对于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冲击,而且对于房企本身也有很多影响。若不进行整顿,那么商票本身也容易引起企业的金融风险,最终形成很多负面影响。

严跃进认为,此次商票的监管具有积极意义,充分说明三道红线的监管范围在扩围,预计后续会有几方面改革:第一、商票的规模和运行情况会有较大的监管,成为房企融资端需要关注的内容。第二、部分房企后续发行商票的成本会增大,包括发行利率、贴现率等,进而影响商票使用的成本。第三、房企需要积极梳理内部的融资工具,对于潜在有风险的融资工具应该积极叫停。

6. 银行、信托通道紧缩逾六成 房企融资凛冬已至


房企的日子越来越艰难。11月6日,国购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购投资)发布了《关于法院裁定受理国购投资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重整申请及指定管理人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家“安徽第一大房企”将走向破产重整之路。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消息,截至11月11日,宣告破产的房企已经增加到431家。房企融资接近冰点,同策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



10月融资额度骤降



根据国购投资2018年度审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购投资单体资产总额约为120.08亿元,负债总额为126.34亿元。国购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因流动性问题,陷入债务危机,由此而引发大量的诉讼和执行案件于短期内集中爆发,各公司的银行账户和资产被多家法院冻结、查封,企业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企业财产面临被强制执行的风险。



而在国购投资公告的前一天,11月5日,标普全球评级(下称标普)在发布的报告《中国房地产观察:融资受限束缚开发商扩张拳脚》中表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换挡变速,接受融资环境前所未有收紧的现实。融资受限将抑制购地活动,同时,随着销售回笼现金变成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部分开发商将加快销售步伐。标普预计2020年全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速将放缓至0%-5%,主要靠基本面较好的城市的稳健住房需求支撑。作为需求指标的销售面积近几个月已重新恢复增长。虽然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表现强劲几乎都归功于房价上涨,但8月以来全国累计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已重返正增长区间。



同策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0家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而且,多个融资渠道的融资额均跌至冰点。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折合人民币101.08亿元,环比减少35.14%;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优先永续债券等方式,融资金额60.93亿元,环比减少67.12%;通过境内银行贷款融资40.45亿元,环比减少74.79%。



克而瑞地产的研究数据则显示,10月份,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864.87亿元,环比下降24.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融资金额大幅下滑更多是季节性因素,因为年关将至,房企开工意愿减弱,导致需求减少。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房企确实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随着政策加码,“缺钱”可能会是一种常态。



海外融资成救命稻草



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也明显收缩。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速则连续14个月回落,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5.6%。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房地产贷款4.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新增贷款量的33.7%,与去年全年水平相比低6.2个百分点,降至24.1%。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月末低1.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为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7.7%,占比与去年全年占比相比低了3.9个百分点。



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认为,目前是比较合理的占比。过去房地产热的时候个人购房贷款增长会非常快,占比高的时候有些城市甚至超过50%,银行贷款增量中超过一半流向房地产及购房领域。现在从全国来看,占比降至24.1%,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水平。根据多年观察,25%左右的占比是比较合理的。过去几年多数情况下,这一数据都在30%以上。”



与此同时,信托的融资额度也快速下降。11月9月,用益信托网发布10月份集合信托市场报告。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10月共有58家信托公司成立1314款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减少27.12%;成立规模为956.67亿元,环比减少47.03%。房地产信托规模下降是导致信托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房地产信托共募集资金281.72亿元,环比下滑60.47%。报告认为,房地产信托再度收紧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是影响信托公司展业的重要因素。



多条融资通道几近被封杀之后,海外融资成了房企“救命稻草”。根据中原地产统计,仅11月5日这一天,房企美元债融资金额就接近20亿。9月单月房地产企业海外美元融资37.97亿美元,8月为15.8亿美元。10月数据显示,累计已经有13家房企发布了接近5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整体看,房地产行业资金紧张,房企抓紧窗口期,大量大额度发行美元债。2019年房企美元债刷新纪录已成定局。



美元债的井喷对缓解部分企业融资有很大好处。截至11月5日,2019年房企合计海外发布的计划融资590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了接近50%。从融资成本看房企融资成本分化,主要在6%-15%之间。



张大伟表示,美元债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并非主要资金来源,整体政策影响看,2019年二季度后房企大额度融资减少,房企抢地现象也开始减少,特别是对于融资渠道较少的企业来说,压力将非常大。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房企明显更加关注资金链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必须稳定,而稳定房地产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现金融风险,所以在最近几个月,针对房地产融资的各方面政策都在规范与收紧。目前看,信托与海外融资,都是规范而不是全面暂停,对于中小房企来说,对于高负债率房企来说,未来预计融资难度将非常大,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影响相对有限。

7. 房地产公司融资需要什么条件

澎湃新闻获得的消息显示, 交易所反馈给陆家嘴的文件函提到,如发行单位属于“关注类”企业,需另外提供至少六个方面的消息,待交易所审核,方能发行。


根据去年10月的监管函,发行公司债的房企需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非上市的民企收到规模的限制。境内上市公司、房地产央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所属房企,或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企,满足其中之一方可发债。

此外,200亿元总资产、30亿元营收、净利润、65%负债率、一二线土地储备占比50%,这些分类指标将部分中小房企推至公司债门外。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今年国内房企融资渠道收紧,未来会有更多的房企将融资需求转向至海外,但门槛并非小企业可触及。

8. 疫情防控下房企境内外融资计划继续井喷

继1月完成融资总额激增,特别是境外融资大爆发后,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境外融资大幅回落,40家典型房企完成融资总额大跌。不过,从整体房企发布的融资公告情况看(包括已完成发行和已公布计划但尚未完成的),在销售承压及偿债压力的背景下,2月房企境内外融资规模继续井喷。
同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477.90亿元,环比下跌60.34%,主要原因为境外美元债的减少。其中,债权融资金额390.01亿元,占房企融资总量的81.61%,环比减少65.03%。在已披露的数据中,优质房企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多数低于6.5%,在融资环境险峻的情况下融资优势凸显。
尽管受疫情影响,40家典型房企已经完成融资总额大幅减少,但是从整体房企发布融资公告的情况看(包括已发行完成和计划尚未完成的),2月全行业境内外融资规模继续井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统计,2月以来,房企发布的美元融资计划再次超过100亿美元。不仅海外融资加速,更在国内大量发布数百亿公募债等计划,多家房企发行了过去很少见的短期债。
“房企都担忧销售压力,对于加大融资力度,大部分融资成本虽然增加,但境内外的融资额增加,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张大伟说,特别是预期2、3月份销售放缓,带来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房企最近在增加一切融资手段,尽量大额度融资,长短期、境内外、成本高低的融资全面井喷。
华泰证券根据Wind发债数据统计也显示,境内债方面,2月在短融中票的带动下,发债规模363亿元,同比增长50%,终结同比五连降;境外债方面,1月高峰后2月回落,1~2月累计发行1523亿元,同比增长3%,已占去年发行量的28%。另外,1~2月,高评级地产债发行占比由去年全年的45%跃升至64%,“融资集中度”提升趋势再度强化,同时,优质房企发债成本大幅降低。
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团队认为,2020年房企境内债到期压力提升,三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到期量超过1200亿元,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销售回款的冲击,需要政策适度对冲。从数据上看,地产融资改善已经在付诸实践,“融资集中度”提升趋势下龙头房企优势更加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出台的纾困房企稳地产政策中提出对符合条件房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住建部2月26日发通知推动企业开复工时也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对信用评定优良的企业,在授信额度、质押融资、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
不过,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认为,虽然整体流动性宽松、贷款利率下行等政策有助于缓解地产融资压力,但融资窗口仅为短期放松,并不意味着地产融资环境的长久改善。同时,作为房企重要资金补充的美元债发行因疫情影响而减少,将使得中国房企融资更加艰难。短期来看,各大房企应把握融资窗口,拓宽融资渠道,为未来做足资金储备。

阅读全文

与同策获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融公司招培训专员靠谱吗 浏览:210
全国现货交易所有哪些 浏览:182
申万期货交易平台 浏览:587
非金融服务利息可以开票吗 浏览:803
互联网理财恒昌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734
鼎丰集团做什么 浏览:282
杠杆视频物理大师 浏览:201
汇率20天内变化快吗 浏览:29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快易 浏览: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浏览:291
外汇交易中ac指数 浏览:718
购买外汇用途限制 浏览:238
杠杆动力与阻力区别 浏览:561
益盟黄金眼公式 浏览:2
石油山东股票 浏览:968
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 浏览:376
中行换外汇要办卡 浏览:583
昌月股票 浏览:664
原油期货到期油会涨还是会跌 浏览:276
导游提成佣金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