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值
账面价值出现负数情况是提足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提足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总额。应提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提完折旧后,如果继续使用,先在账上挂着,账面价值为固定资产的残值。
如果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不再使用,则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等清理申请,按公司内控程序将固定资产清理,残值变卖。
(1)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负数扩展阅读:
(财税〔2008〕170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本通知所称固定资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
条例第十条内容如下: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㈡ 交易性金融资产借方负数代表是什么
额,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初始投资成本的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初始投资成本的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借方的话,个人认为就是公允价值小于初始投资成本的时候,没有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是做成了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借方负数。
㈢ 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
无论是那一种资产,账面余额指的都是原价,也就是取得该资产时的入帐价值。而账面价值指的是账面净值-减值准备。
账面净值如果针对固定资产而言就是原价-累计折旧,但是针对金融资产而言:权益类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它的账面净值就是原价+(-)“公允价值变动”科目金额。而债务类金融资产也就是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账面净值就是原价+(-)“公允价值变动科目金额和已经摊消的“利息调整”科目金额。
㈣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负值
什么时候也不会出现 负值,折旧提多了,只能是净值出面负数负商誉的概述 与商誉相对,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低于被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形成负商誉的原因与形成商誉的原因正好相反。在实务中,负商誉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被并企业存在一些账面上未能表态的不利因素,如企业已出现经营不善的端倪,已存在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或经营活动,导致以后各项利润下降,现金流入减少,从而使合并双方的成本交价格低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 负商誉的处理方法 从实务上看,负商誉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
(1)在记录购进的可辨认净资产时相应调低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比例冲销除长期有价证券以外的非流动资产价值,直至其价值为零。如果还有差额,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并在规定的有效内进行摊销。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就规定了这一处理方法。
(2)合并时所购进的可辨认净资产仍按其公允价值计价,不作任何调整,投资成本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数额,全部记入“递延贷项-负商誉”账户,在一定的期间内将其转为各期利润。这一处理方法可简化会计处理手续。 负商誉的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规定:负商誉应当是购买方所获得的可辩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减去购买成本,不再允许对可辩认资产和负债大于购买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摊,以减记所购入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具体来说,修订后的准则要求负商誉从商誉中扣除,其差额分别以下列情况确认为收益:
(1)如果负商誉与预期未来损失和费用有关,该损失和费用正体现在购并方的并购计划中,且能可靠地计量,那么应该在预期损失和费用发生时,将负商誉确认为收益。
(2)如果负商誉与预期未来的损失和费用有关,不超过所购得非货币资产公允价值的负商誉,应当在所购得非货币资产的折旧年限内平均分摊;超过部分应当立即确认为收益。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将其全部作为递延收益,并规定在5年内等额摊销。这种作法与购并过程中的正商誉处理方法相对应。但我认为,对于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应从负商誉形成的原因和性质出发,以及合并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不同的处理;如果负商誉的产生确系高估被购并企业资产价值所致,则应先将其等比例冲销非货币资产的价值直到与购买成本平齐后,再将其余额列为某项负债,以便冲减购买企业未来发生的损失。若负商誉是由于被购并企业存在着隐形负债等不利因素形成的(存在有许多退休职工和冗员),则负商誉应作为“一种负债”,如“应付退休职工费用”或“应付下岗职工安置费”处理,而不能作为递延收益处理,以备在将来发生相关费用时低减费用。
㈤ 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
1.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贷款应收款项:成本-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
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计算公式?
原价-折旧-减值准备
3.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就算公式?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初始投资成本+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
㈥ 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计算
本题就是一个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的计算题,书上有公式,不理解可以记住即可。这里给你讲下我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利率瞬息万变,制定的债券票面利率不一定和发行时市场利率一样,公司为了方便还是以票面利率进行给付利息。以市场利率定价债券卖价。这就造成了不同步情况。制造了摊余成本这个“中间人”进行斡旋。
票面年利率5%,实际年利率为3%。按票面利率的利息是150,可是实际利率的3%,计算出的实际利率为3169.59×3%。你这样想别人凭什么给你高于实际利率的利息率呢?还不是你购买期初多支出了货币,多支付的利息是补偿你前期多支付的成本呀。从第一题可以知道多支付了169.59,即摊余成本为此数。这个169.59要在债券的有效期限中进行补偿的呀,而150-3169.59×3%就是本年补偿的部分。所以账面价值就是面值与剩下的未补偿的多支付的成本(摊余成本)。
㈦ 企业财务费用为负数时,是什么情况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数又怎么理解,谢谢回答。
财务费用为负数一般情况为收到的存款利息大于支出的手续费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数的理解 一般情况:比如某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 那么公允价值变动为借方10万元 也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负的10万元
㈧ 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可能为负数吗
不可以。最多为0.无论你是折旧 还是减值 都不可能是负数。因为固定资产还实实在在的存在。
㈨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可以是负数吗
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填列负数
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等项目,前者根据“长期借款”等各个长期负债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中偿还期已不足一年的部分计算填列;后者(长期借款等项目)根据“长期借款”等各账户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到期偿还的各该项负债的差额填列。
(9)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负数扩展阅读
如何填写
(一)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各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二)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三)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四)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
注意事项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格式有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三种。其中,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左右两方的合计数保持平衡。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应用最广,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求采用的就是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何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在编制时,首先需要把所有项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以适当的顺序加以排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就是按流动性排序的资产负债表。它首先把所有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并按项目的流动性程度来决定其排列顺序。
资产项目按其流动性排列,流动性大的排在前,流动性小的排在后;负债项目按其到期日的远近排列,到期日近的排在前,到期日远的排在后;所用者权益项目按其永久程度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