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产权业务发展前景如何
知识产权业务发展很快。因为中国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在执法上还需加强。 调查取证其实不难。主要是依法执行比较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微软视窗系统盗版。 有时候厂商也睁只眼,闭只眼。也是为了抢市场份额。 知识产权注册业务应该在未来有很好的前景。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是爆发出来的。
㈡ 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未来前景如何
论述如下:
如果你急于求成,那么不建议你继续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赚取大量财富,那么不建议你继续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如果你不热爱学习,那么不建议你继续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
如果你缺乏信仰,那么不建议你继续在知识产权行业发展。首先,目前知识产权行业向上的动力很充足,各种数据(每年递增的商标、专利、版权申请量,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总量)都在表明知识产权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知识产权行业的入门门槛看似很低(经过一周多的培训就可以给客户打电话做销售了),实则很高。因为,仅仅经过一周多的培训的销售人员,真的仅仅是普通销售人员,就商标而言,连近似判断都判断不好,更别说如何办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了。
知识产权行业有大量的知识与办事流程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种司法解释,还不能仅仅是知道这些法律法规,需要理解运用这些法律法规。仅就2014年4月18号中华商标协会举办的商标代理人考试而言,就涉及到63部法律法规,这还不是知识产权行业所涉及的所有,可见知识量的浩瀚。
专业是知识产权的第一生产力,虽然短时间那种电话销售会带来不错的业绩,但是因为从业人员的不专业,很难把客户留住。而专业的服务是能留住客户的,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会有质的飞跃的。有点类似《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吧。
㈢ 知识产权这个行业的的现状及前景如何
知识产权市场竞争还是蛮激烈的。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诸多知识产权政策、战略、试点、优惠项目等,在保障创新创业有序进行的同时,大大促进了知识产权市场的持续繁荣。所以说,要对这个行业抱有希望。
㈣ 知识产权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长
2015-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长,增长率逐年降低,截至2019年底,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6.6万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有2691家,商标代理机构有4.5万家;代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的服务机构有276家,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的服务机构有15365家;从事知识产权诉讼等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超过7000家。“十三五”以来新增约3万家。根据变化趋势,2020年,齐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约达7万家。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㈤ 知识产权公司前景如何
1、知识产权公司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2、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相应的知识产权公司也取得了很大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比较系统、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知识产权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公认。值得一提的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其重要意义决不亚于粮食安全、能源储备。
3、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从“保护”到“战略”的新跨越,意义十分深远,也给知识产权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宏观上看,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成功与否,决定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终走向。从微观上看,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一种以权利保护为重要内容的整体战略,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多的是与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等相关的公共政策选择问题。
㈥ 知识产权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知识产权销售的人员的流动性根据所在的地区和企业,各有不同,发展前景不齐。
(1)知识产权销售的人员也就是知识产权顾问,从事商标、专利、版权注册业务,在企业的研发创新过程中,来帮助技术人员分析确定发明点、确定专利保护范围和申请策略等等。
(2)知识产权销售的人员,实际上是商标专利事务所的业务员,帮助公司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的专业人员。如果企业能够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顾问,这个顾问能参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能在企业的科研开发、投资决策、技术引进中提供冷静、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预估结果以供参考,将会使企业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减少遭遇侵权的风险,在人才流动中控制无形资产的流失。
行业前景:
1、你要搞清楚你所在行业,所在地科技系统的项目情况,有哪些项目 ,尤其是有哪些固定项目,有哪些非固定项目,项目的大小如何,难易如何,这样方便你有的放矢,你也好准备工作,就算平时实在准备工作,也知道这段时间在为那个项目准备,到了什么时间该准备什么项目了;
2、你要对经常打交道的政府部门有所了解,最起码的负责人,联系方式啥的你得十分清楚吧,另外如果公司愿意投入,逢年过节的让领导去拜访拜访,平时邀请人家来参观指导一下,这也是基本工作之一吧,总之门路 要基本搞清楚;
3、关于收入问题,做这行就是这样,要么高工资少提成甚至没提成,要么地工资高提成,这方面就需要你跟老板谈了,你如果觉得公司关系还可以,领导也愿意投入,而你的文字功夫也不错,那你可以采取低工资高提成了,这样一年下来收入也还可以了。
4、关于管理规范性问题,我觉得这项工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像生产、研发、销售之类的需要其他多个部门配合(当然也少不了让人家提供材料),只要你的能力可以,老板又重视这项工作,公司是否规范到真还是次要的,你干好你的工作就可以了。
5、在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做这项工作,也要看你负责市场开拓的还是负责材料编写的,不同的岗位发展前景肯定也不一样,尤其是收入方面,专门负责材料编写的,风险低一些,收入稳定一些,但是提成就很少了,几乎就是材料编写机器了,负责市场开拓的,风险就高多了,搞成了就是大丰收,搞不成还不如材料编写的呢,当然了,如果能在这类单位里历练两年,估计你在这方面肯定会更专业,再到企业里,啥事都可以手到擒来了;
6、在企业里面嘛,你会更全面一些,啥事都得你来做,肯定面会更广一些,但是估计没那么精了。
以上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㈦ 知识产权投资的前景怎样
在知识经济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和服务水平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各大产业技术研发与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代理因运而生,虽然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存量的增加、企业和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基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知识产权代理业呈现出了较大的地域差异性,代理业务发展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尤其是北京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资源最为丰富、专业人才高度聚集的中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前瞻》显示,截至2013年10月,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北京地区,数量高达266家,占据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4之多;其次是广东地区的120家;上海地区以84家位居第三。而相对知识产权代理业发展较慢的海南省,其专利代理机构仅为2家,且近九成的企业专利申请量为零。地区分布的差异性依然存在。
㈧ 知识产权未来发展前景
知识产权背负着技术和法律双重属性,根本上运用于商业。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革命性爆炸式发展的环境下,给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及其产业的发展不断带来挑战注入活力,热点问题和新的发展不断涌现。
典型的,NPE以及专利海盗问题,它对业界提出的主要疑问有,现有的专利制度是否适于软件等技术的保护? 现有制度是否还能保护技术进步?是不是对专利的保护力度过大了?是否需要制度的变革来解决问题?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也对制度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疑问,而且显得更明确,在科技越来越呈现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下,以后的路该如何走?这可以归结为对制度的挑战。上述两个问题还在另外一个方面提出了挑战: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创新。
就制度挑战这一方面,短期内,比如未来十几年二十年,可能还不会有根本性的变革,之后就很难说了。短期内,这几个趋势应当是较为明确的:发达国家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过度,保护力度应向总体宽松来调整,对知识产权质量方面的授权标准会有提高,而不发达国家则相反;各国制度会向更统一更接轨的方向发展;制度会更复杂。相应,更国际化、专业性更强,是对从业人员的大方向上的要求。
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创新会对知识产权产业更有塑造力,更考验我们的智慧和知识结构。近年来的商业模式创新,除技术支撑和驱动之外,还呈现跨界发展的明确趋势。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跨界,而是深度专家级的跨界和相应知识经验的融合。也就是说,如果还是作专利代理人撰写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可能不会有太丰富的变化,但如果是与企业商业运作深度结合,就需要有跨知识产权、某行业、金融、贸易等领域,且在多个领域有深度认识和经验的专家,无论是做知识产权咨询还是经理人,或是新出现的某个知识产权产业中的职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因素。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产业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与西方主导的制度去接轨。在这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会有复杂的搏奕、交换、作用与反作用,这是由中国独特的体制、文化以及巨大的体量、渐强的实力来支撑的,中国会与世界更接轨,但会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会产生可能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结果,世界也会受我们这方面的影响。所以,从业者具有中国经验绝对是一个巨大优势。
㈨ 知识产权融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量质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主体地位持续稳固。1985年《专利法》施行以来,中国的专利年度申请量由最初的 1.4 万件不断攀升,至 2016 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为 347 万件,同比增长 24%,过去五年平均年增长率约 14%。
2015 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88 万件,同比增长 20%;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106 万件,同比增长 31%;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51 万件,同比增长 1.3%。201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申请 4.50 万件,同比增长 47.3%。其中,4.22 万件来自国内,同比增长 48.5%;0.28 万件来自国外,同比增长 31.2%。2016 年,PCT国际申请超过 100 件的省(区、市)达到 19 个,较 2015 年增加 3个。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量质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主体地位持续稳固。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 110.3 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8.0 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76.8 件)、上海(35.2 件)、江苏(18.4 件)、浙江(16.5件)、广东(15.5 件)、天津(14.7 件)、陕西(7.3 件)、辽宁(6.4 件)、安徽(6.4 件)、山东(6.3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