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营性保函银行怎样计算资本占用 若保函已开立,但根据约定还尚未生效前是否也占用是巴塞尔协议要求吗
经营性融资保函属于融资性保函,那它属于表外业务,按照风险权重计算风险资产占用资本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总和
但实施巴塞尔协议3以后,监管当局引入杠杆率、动态拨备以后,融资性保函也将全额消耗核心资本。
杠杆率=核心资本/表内外风险资产总和(不加权计算)
② 公司法关于无形资产出资的规定比例是多少
公司法关于无形资产出资的规定比例是百分之三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这样规定的目的,是要放宽公司设立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9年、2004年、 2005年、2013年、2018年多次修正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
第八条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
依照本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样。
第九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
③ 非货币性资产增资是否有比例限制
《公司法》的一般规定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出资应满足如下四项一般要求:
1、出资方式: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2、评估: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货币出资比例: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4、出资交付方式: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④ 融资类和非融资类保函的具体区别,请详细说明,不要字面理解
⑤ 融资性保函对商业银行是怎样计算资本占用的
目前复,融资性保函属于表外业制务,按照风险权重计算风险资产占用资本,主要计算以下几点:
1、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总和。
2、实施巴塞尔协议3以后,监管当局引入杠杆率、动态拨备以后,融资性保函也将全额消耗核心资本。
3、杠杆率=核心资本/表内外风险资产总和(不加权计算)。
⑥ 非融资性保函能否有风险敞口
最好不要,虽然只是出具保函人的意见,但是实际上你也是承担或有风险,所以要对受益单位仔细了解,确定他是你们长期或者是当地的较大企业,他们的资本金和项目盈利前景都比较好,或者是高密度性的劳动密集公司,这个风险敞口可以承担!
⑦ 经济资本占用额如何计算
计算公式为:经济资本= 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占用也就是外来概念,是一个新出现的统计学概念,与监管资本相对应,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所需要的资本。计算经济资本比较复杂,要对银行的风险进行模型化、量化。比较普遍使用的计算市场风险的模型(VaR)所计算出来的资本,就是经济资本的概念。
经济资本的作用是为了让管理更有效,让资金利用得更充分。所以要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配合起来。在如何有效管理这一共同目的下,经济资本又衍生出许多让人头疼的更多的概念,比如客户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率(EL)、非预期损失率(UL)、违约敞口(EAD)等。
(7)非融资性保函资本占用比例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限制资产增长,或者压缩资产规模。对于我行来说,按照严格的资本约束,应当压缩资产规模,重点是清收不良资产,通过限制资产规模来控制经济资本增长
2、调整资产结构,优化存量,减少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
3、合理配置经济资本增量,就是尽可能将经济资本配置到低风险业务上,也就是说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较低的业务上。这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和根本。因为各项业务的风险不同,其经济资本需求也不同,显然在同等业务规模下,低风险业务资本需求就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资本占用
⑧ 融资方式所占比例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从生产建设型财政逐步转变为举债和吃饭型财政,而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见表1)
(2)在金融与企业的关系中,金融由原先作为财政的“出纳”转向逐渐独立,并担当企业融资中介,通过“居民储蓄存款ü银行贷款给企业ü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政府则从过去的对信贷规模和利率的严格控制转到现在的通过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杆来调节社会资金配置。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固定资本投资来源结构来看,银行贷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1985年“拨改贷”全面推开后,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依靠信贷资金。(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信贷资金占企业固定投资来源的比重始终在23%以上,而自筹资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实上来源于信贷资金。这样,在经济运行中便形成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方式,而成为一种以社会资金为支撑、国家银行集中借贷、国家办企业的“借贷型经济”,表现出货币计划经济的特征。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转变(%)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业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表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资总额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国家预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国内贷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资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筹资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⑨ 什么是非融资性保函
融资保函(Finance Guarantee) 融资保函又称“融资性保函”或“融资类保函”,是指担保银行应借专款人的申请而向贷款属人出具的,保证借款人履行借贷资金偿还义务的书面文件。该保函主要包括:借款保函、透支保函、有价证券发行担保、融资租赁担保、延期付款担保、银行授信额度保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