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银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发银行(600000.SH);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中信银行(601998.SH);民生银行(600016.SH);光大银行(601818.SH);平安银行(000001.SH);华夏银行(600015.SH);北京银行(601169.SH);盛京银行(HK.02066);重庆银行(601963.SH);宁波银行(002142.SZ);广州农商行(01551.HK);重庆农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数据:新三板发行规模;私募债行规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疫情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急剧下降,据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季度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波动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小银行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Ⅱ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
想分析中复小企业融资现状就从现阶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进行分析,每个渠道都有优缺点,针对这些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企业融资渠道根据融资对象分为两个融资渠道,分别是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内部的例如对内进行原始股的发售,对外的比如银行贷款,股权交易等等......
Ⅲ 中国债券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第一个问题,管理体制分散,监管效率低下 从监管来看,我国债券市场一直缺乏管理机构,无法形成监管和发展的合力,影响了市场发展的质量,以公司债券债券为例,同一个公司发行的债券,在不同的审计机构和流通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属性,也分别适用人民银行法、企业债券法、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多个法律法规,容易产生监管盲区,不利于控制风险。 第二个问题,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品种包括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私募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共四大类五个品种,这四类公司债券当中,除了企业债的资金运用主要体现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之外,其他方面均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发债主体是高度的重合,但是由于这四类债券是归属于不同的审批机构,发现标准共存的情况,这对我国统一监管措施的实施都带来了制度上的障碍。对同一个发债主体而言,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适用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使法律主体往往会规避要求更严格的企业债券,而更多的选择比较宽松的中期票据,这对发行人的发行监管和控制留下了隐患。 第三个问题,二级市场分割效率受到质疑 中国债券市场受制于传统观点的束缚而处于长期分割的状态,这与国际债券市场交易区域集中,场内场外日渐融合的趋势不符,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和融合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自的优势,不利于实现债券产品、资金和投资者的互联互通,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事实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都有着各自的优势,银行间市场具有投资者基础雄厚、后台清算系统庞大等优势,交易所市场则具有定价效率高、价格连续、市场透明、交易系统先进、技术系统覆盖广泛等优势,不利于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市场分割的状态下,债券投资人、资金、现券被限制在两个独立的区域中运行,不能自由流动,经常出现同券不同价的情况,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这种局面广受投资人诟病。 第四个问题,商业银行广泛垄断债券,制约债券市场的发展 由于我国高储蓄,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市场的绝对投资主体,目前商业银行持有债券的比例已经超过存量的70%,债券投资者结构出现了单一化的特征,债券市场发展的持续性令人担忧。银行大量持有债券使得投资者无法持有信用债,这种单一的投资结构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企业信用机制,在商业银行既是承销主体又是持债务主体的情况下,债券市场成为了特殊的市场,这种情况不利于根据信用利差进行市场化定价,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等市场化风险管理手段也银行的高信用光环下被淡化,一旦发债出题出现兑付违约,集中持有债券的商业银行又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第五个问题,配套制度不完善,市场化风险处理机制尚没有建立 现阶段,我国公司债市场还面临外部市场和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市场规则体系尚不完善,债权人保护和破产制度尚没有积累有效的实践经验,债权受托管理人制度也不理想。二是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债券产品依然是以政府债为主,企业信用债只占23%左右,与合理的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信用体系建设不足,信用评级机构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级的公正性。四是产品缺乏有效的信用基础,银行转贷款仍是路径依赖。近几年短期信用债已经出现了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违约风险已经开始显现,利诺集团等几家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都曾出现短期的险情,这也暴露市场制度上的缺陷,发行人责任自负,投资人风险自担的市场文化还没有形成,担保机构、政府部门却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市场无法正常发育和健康的成长。 慧择提示: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就是以上介绍的几点,有没有加深您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了解呢?
Ⅳ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
(一)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
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等问题仍未解决。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全社会的融资风险仍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仍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证券业业务结构雷同且业务种类单一,资本扩张和市场融资能力有限;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障功能发挥不够。
(二) 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完善
从组织体系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开放仍有空间。从服务领域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强化,截至2009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还有2792个。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体系对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制定《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2013年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举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三)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于机构的增减和人员变动,对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不够重视。银行业战略规划比较薄弱、竞争同质化考核机制和经营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比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一些保险公司内控和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
(四) 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仍然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巨量信贷增长存在风险隐患,贷款集中度风险日趋突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所加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补充压力,证券保险类机构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能力需要加强。普遍存在的顺周期行为和监管、会计等制度因素不利于防止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对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存在缝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融资主体和部分金融产品存在风险隐患。
Ⅳ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现状
1、融资业务金额大幅高于融券业务金额,说明大部分还是喜欢借钱买股票,即做多。
2、参与资金要大于50万
3、转融通业务即将开放,这将有利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平衡双向业务。
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Ⅶ 债务性融资的企业债务融资现状
在一经济体中,按照融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债务性融资(包括准政府债务性融资)和企业债务性融资。所谓政府债务性融资是指以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信用为基础的融资,而企业债务性融资是指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融资。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债务性融资在我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十七大报告“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有着交大的改进空间。 在1997年以前,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增长缓慢、规模较小。1996年,我国当年企业债务性融资为9亿元,市场余额为9亿元。1997年银行间市场成立后,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09年当年融资规模达到17859亿元,市场余额为26675亿元,分别较1996年增长1984倍和2963倍。
虽然在绝对量上实现了快速扩容,但是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的相对规模仍然不足。这一点可以通过考察债务性融资规模占GDP的比重来揭示。2008年和2009年,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规模大增,但相对于GDP的比例也仅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1%、2009年的4.9%。相对于美国正常年份的8%左右仍有较大差距。而且,与亚洲新兴经济体相比,差距更为明显。2009年,泰国企业债券发行量占GDP比重为17.1%,韩国为9.6%,分别是我国的3.5倍和1.9倍。 1、放宽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开展融资活动的门槛。可以尝试参加股票市场的中小板或创业板的模式,在银行间市场建立一个专门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性融资板块,有效避免中小企业在进行债务性融资时受到的“比较性歧视”和“选择性放弃”。
2、进行一定的机制创新。比如针对当前情况下,油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评级较低,债务性融资较难的情况,可以通过信用增进的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评级,为民营企业和中校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提供便利。 1、发布市政绩。从国外成熟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市政债券融资在各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而言,已发展市政债住进取代目前的投融资平台模式,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的一种可行方案。
2、尝试发行高收益债券。可以尝试允许给高科技公司和新兴产业发行高收益债券,可以增加较低信用等级债券品种发行,增加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的机会,同时加强对债券发行市场的监管和严格信用评级。
3、发行私募债券。推出私募债券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发挥其“缓冲带”及“蓄水池”作用,填补国民经济资金的刚性需求和摩擦性需求,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可以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等,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可以考虑推出。 在目前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行政和市场化两种理念和模式并存的背景下,市场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在未来促进我国企业债务性融资的发展过程中,不应再重回到行政推动的老路,而应继续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在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和机制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增进激励、强化约束、提升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Ⅷ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有哪些
根据有关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达3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能力都有限。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政府已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也难以得到批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实际上中小企业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十分困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制,基本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瓶颈”。
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制,即市场融资体制。
Ⅸ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怎么样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
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
资产证券化可以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供新的融资和投资渠道,提高资本周转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还可以解决资产负债不匹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转移部分系统性风险。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可以在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上丰富产品内容,满足各方面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控制风险需要推出表内双担保债券,减少投机行为。但是,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进入门槛较低,信用评级缺乏公信力;二是资产证券化领域法律不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税收、会计与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三是投资者数量有限、市场规模太小;四是监管过严、审批程序复杂、且期限较长,导致产品数量太少,没有发挥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关于如何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笔者建议,一要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扩大市场规模;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质量,创造信用评级需求,加强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管理;五要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六要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支持证券化业务发展。
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论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
建立利率模型与确定利率波动率
专项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业房产按揭抵押债券
美国次贷危机的理论分析
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
次级贷款概述
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
次贷危机发生过程
次级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
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漏洞
投资银行过度竞争
金融杠杆化程度过高和金融机构短期行为
信用评级领域存在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借鉴
借鉴场内金融工具经验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推出巴塞尔协议Ⅲ
房屋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
房地产市场与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债券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位置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
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
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与参与者数量不够
SPV的监管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与创新建议
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证券化品种推动金融创新机制
相关法律与制度创新
法律建设方面创新
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
适用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调整
会计准则一致性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质量
创造评级需求
加强监管防范道德风险
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
引入机构投资者
引入个人投资者
引入外部投资者
货币政策与资产证券化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宏观调控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结论与展望
后记
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