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地产信托融资中,房地产公司与信托公司之间是如何进行操作的
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关键点:
1抵押物的折扣率,一般目前专产品抵押物折扣率45%以上就很难属销售了,所以产品的设计很关键。
2.对方信托公司募集资金实力,地产信托目前销售难度很大,尤其是一些类似口碑不好的信托公司,就算产品审核通过,募集资金不成功,只会给需资方带来更多的不利
3.融资成本:投资者收益是市场而定的,信托公司的渠道费最多可收取5%,还有一部分的销售渠道费,这个一定要反复协商,可以多询价几家公司,弹性很高,也需要很高的谈判技巧,一定需要对方出具销售清单,也就销售预备工作对方一定要做好,否则成本别先谈,要做到多询价多了解市场行情,成本高了你们公司负担不起,会直接导致项目的成败
4.股权和抵押物一般都是需要公证过户的,对方也会派常驻监事管理日常事务
5.一般会签融资合同,保障产品的到期,否则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现在必须带律师和注册会计师,信托公司方出面的人要有话语权。。。。。等等
B. 暂停!暂停!全部暂停!楼市调控再升级!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楼市小阳春之后,一直没入夏,7月4日,一声“惊雷”,楼市倒黄梅(霉),离入夏越来越远。
7月4日,规模高达3万亿,房企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地产信托,被监管层口头警告,按下“暂停键”!
据证券时报信托百佬汇独家消息,多家信托公司近期收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
具体来说,各家公司收到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自觉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有的要求“三季末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不得超过二季末”,甚至有个别公司要求“全面暂停地产信托业务”。
7月6日,澎湃新闻披露更多细节。
本次窗口指导的公司,目前有十家,分别是:中融信托、中航信托、江苏省国际信托、万向信托、兴业信托、交银国际信托、光大信托、五矿信托、百瑞信托、国民信托。
且具体涉及业务,除了证券时报所披露的以外,还有:
地产公司并购类,全部暂停;
已备案项目不影响,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
符合432(所谓432是指,地产项目四证齐全,项目资本金达到30%,开发商具二级以上资质)的通道类业务,全部暂停;
目前,唯独城市更新类旧改项目不再指导范围里。
7月6日,据券商中国报道,银保监会进一步作出回应,说明严控地产信托目的是:
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等。
01
一声惊雷!楼市“入梅”!
书面口头,双管齐下,为了房住不炒,誓要控制地产信托。
本次银保监会“口头”指导之前,5月17日,曾经下发过一个名为《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现在这份文件被业内称为23号文。
23号文的重点是,严控房企借道地产信托获得资金,从源头控制房企买地,项目开发和补充流动资金三方面的资金来源。
本次银保监会口头指导,可以说是进一步强化和细化了23号文的精神。
书面不够,口头来凑,这地产信托到底是什么狠角色,值得监管层如此重视?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吓一跳。
地产信托,早已是庞然大物。
截至2019年5月末,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已达到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5%。
15.15%的增速看似不大,但要知道这是5月下旬以来,地产信托被严控之后跑出的成绩。
如果再对比房地产企业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融资表现来看,即便15.15%的增速,也足以让信托融资成为房企融资领域“那头风口上的猪”。
据克尔瑞数据,2019年上半年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7169.2亿,同比下降了3.6%。
一个上涨15.15%,一个下降3.6%,高下立判。
一个巴掌拍不响,地产信托能够做大做强,地产企业单相思肯定不行,还得信托公司配合,才能唱得起二人转!
由于房地产企业叫价高,肯出血,给得起高收益率(比一般的信托收益率高0.5%以上),且有土地和房子作保,房地产信托在整个信托行业长期被看做香饽饽。
据用益信托数据,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房地产信托的月度成立规模连续13个月排名集合信托首位。
看看红色的房地产信托,占比常年居高不下
2019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市场一共成立8926款产品,规模9273亿。
房地产信一个品种,上半年就成立了2794款产品,总募集金额3634亿。产品占比31%,资金占比接近40%。
可以说,地产信托独领信托风骚,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说实话,最令人意外的是,恰恰是5月和6月,也就是23号文下发之后的信托数据,房地产出人意料,不但异常坚挺,而且占比只增不减。
5月,金融领域信托环比下降7.42%,工业企业环比下降33.54,基础产业下降29.01%,其他领域下降28.46%。
房地产信托在5月表现如何?是唯一一个环比没有下跌的,逆势上涨2.96%。
房地产5月独舞,结果是总金额占比,突破40%,达到42.4%!
6月呢?
23号文指示传达一个半月,房地产信托占比,居然进一步提高到44.42%。
这结果,可能有点出乎监管层的意料,所以这才有了7月4日,银保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窗口指导,一系列的暂停,再暂停!
02
地产信托高位“暂停”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地产信托高位暂停,毫无争议,最受影响的当属房地产企业。
但,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房地产企业里,受影响的程度还是有区别的,部分房企还可能会受益于地产信托新变化。
7月4日之后,地产企业里最受影响的当属部分中、小型房企。
一方面,23号文和7月4日的窗口指导,严格执行下去,原本融资渠道就狭窄的中小房企,会被进一步卡住融资咽喉;另一方面,信托机构出于指导精神和未来的风险考量,会进一步把资源集中到头部房企。
现在,信托圈里已经有风声,非50强企业不做。
其次是,对信托融资依赖性相对较强的企业。
23号文下发之后,曾经一些地产商被传暂停发债融资,尽管相关地产商纷纷表示消息不实,但从拿地表现来看,有关房企确实减少或者暂停拿地。
信托融资被限制之后,一些今年在融资上,已经加大信托融资布局的企业,比如一些闵系企业和之前就对信托高度依赖的房企,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这些企业据统计集中在头部下游和中部房企。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本次信托收紧,可能针对性最强的当属二线城市。
这些城市无论是土拍市场还是住宅市场,都比较火热。
现在楼市调控讲究精耕细作,有的放矢,此前人行窗口指导房贷利率上调,也没出文件,但针对性极强。
再往前,住建部曾经点名批评不少城市,这些城市有些名义上没有出什么收紧政策,但实际一查,房贷都窗口指导下收紧。
所以,本次信托窗口指导,预计也会对二线城市更有针对性。
即便满足现有的政策安排,实操上短期可能也会有所顾忌。
不过长期来看,信托公司和房地产企业,共同把希望寄托在二线城市上,风险小,收益大,几乎成为彼此的共识,所以二线城市短期遭遇波折,不改长期看好趋势。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问题,地产信托受到窗口指导之后,变化可能比较耐人寻味!
一方面,地产信托收紧,确实会让一些人撤出地产信托,转而寻找其他投资标的。
据福州晚报消息,过去两年,福州高净值人群对房地产信托需求旺盛,甚至出现有钱也抢不到额度的情况。
但随着监管趋严,部分高净值人群已经从这一领域撤出。
福州高净值人群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因为恰好地产信托金额发行多的企业集中在福建。
另外据用益信托的数据,上周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34.72亿元,环比大幅减少35.10%,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产信托的供应,受到窗口指导,确实在减少。
不过,另一方面,地产信托因为收益率稳定还背靠土地和住宅这两座大山,号称中国核心好资产。
现在供应端减少,实际上对于能够发行地产信托的头部房企来说,可能会遭遇信托供不应求这等美好的烦恼,马太效应可能会进一步现象。
如果跳出信托圈,把核心资产放在一起看,从地产信托中撤出的投资者会流向哪里呢?
会流入茅台等消费类等核心资产,还是格力等制造业核心资产,还是科技类核心资产?
之前文章说过,现在茅台等消费类的股票的估值和成长股的溢价已经接近历史最高位,所以尽管还是核心资产,但不经济,不实惠。
反倒是一些制造业和科技类的核心资产,还有空间往上走。
另外,今年有一个趋势,非常罕见,也许会成为信托资金的撤出的新去处。
什么趋势呢?
存钱的趋势!
2019年前五个月家庭新增存款近5.7万亿元,远超其他年份同期。
7月6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9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家庭存款激增,储蓄率也从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
存款大增,储蓄率6年来首次回升的原因是什么?
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显示,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是主因。
如果,大家真的出于风险,加大存款,留存现金,那么其实承接信托资金的,也不排除会是存款储蓄这等低风险的投资方向。
总之一句话,地产信托资金收紧,利空楼市,利好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
C. 银保监会警示:控制房地产信托增量和增速
原标题:
银保监会约谈部分信托公司
控制房地产信托增量和增速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倪明) 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近日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银保监会对这些信托公司提出五点要求: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等。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后,银保监会将会对信托公司的警示指导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政策吹风,推动信托公司沿着正确轨道稳健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23号文发布之后,多家信托公司近期收到银监窗口指导,要求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各家公司收到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自觉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有的要求“三季末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不得超过二季末”,甚至有个别公司要求“全面暂停地产信托业务”。某中小型信托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称,“公司尚未收到类似窗口指导,但不排除接到类似窗口指导的公司会继续增加”。
广州某信托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房地产业务仍是发力的重点,但在交易对手选择上较为慎重,大多数信托公司要求选择与销售额排名前100强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有的信托公司甚至把标准提高至前50强。
对此,信托行业资深研究员袁吉伟认为,对于一些涉及民间借贷、高息借贷的房企要高度关注,说明其融资渠道已经很有限,资金链已比较紧张。“信托公司优选交易对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预判好行业走势,根据行业走势调整交易策略。”
D. 房地产信托规模收缩 严监管背后的深意
窗口指导、余额管控、罚单频现……房地产信托成为2019年信托业的关键词。伴随部分项目逾期,市场对地产信托产品的谨慎态度也愈发明显。不少投资者对兑付情况、抵押物是否足值及处置时间等方面表达了担忧。
面对逾期信托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对信托公司风控的质疑声也不断涌现。这些是否意味着作为信托的主要业务之一的房地产信托从此会“一蹶不振”?严监管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信托近期频发的兑付危机更多是与市场大环境、政策基本面有关。而房地产行业已经经历多轮政策调控,大部分信托公司在风控条件方面基本上是可以把握的。作为一种补充融资手段,经历严监管的房地产信托更多是配合稳房价和稳预期,适当地控制增长的节奏。此外,随着信托步入转型关键期,存量地产业务也有望成为重要立足点之一。
地产信托困境
房地产信托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明确的担保和抵押成为其被青睐的关键优势。
在房屋销售市场持续降温的情况下,抵押物是否持续足值及其处置的时间是否过久,也成为多数经历房地产信托项目逾期的投资者的“心病”。有投资者明确地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房企普遍面临融资收紧的情况,部分房企现金流紧张,无法偿还之前的信托贷款,有些甚至濒临破产。此外,今年信托到期量绝对规模仍处于历史最高位,到期量的分布呈现前低后高的规律,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暴露有可能加快。
某三方代销机构工作人员王华(化名)告诉记者,房地产商融资一般会以名下项目作为抵押物,但在违约的情况下,抵押物的处置、变现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还可能面临折价。
“信托处于处置期、延期的项目越来越多。”王华对记者感慨道,现在很多情况是一家企业违约连带着十几家机构踩雷,其中不乏信托公司。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信托项目大部分风险都与房屋销售市场有关系。如果销售市场行情好,问题一般都很容易化解;反之,若市场在持续降温,往往会引起较多问题。
“尤其是和商业、办公挂钩的项目,比如出现烂尾、租金回报率不高等情况,而融资方又无法获得一些补给的资金,则会对项目兑付产生影响,需要警惕相关风险。”严跃进补充道。
那么,地产信托相关风险项目,又该如何化解?
某信托公司从业人士李华(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信托公司角度来看,逾期地产信托项目处置抵押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是否有人接盘的问题,关键在于价格。在整个调控依然比较严格的阶段,市场普遍缺乏流动性,资产较难出手且大概率面临打折的困境。
“对于信托公司来说,一旦折扣力度较大,则面临无法收拾的难题。”李华补充称。
然而,李华亦告诉记者,从普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来看,信托基本可以理解为能够兑付或者有潜在兑付预期的产品。“即使一些延期较长的项目,也不会说最终不去处置,并让投资者蒙受损失,可能后面几年问题也就慢慢得到解决了”。
“整体来看,行业风险敞口不是很大。”李华进一步表示,无论项目的情况如何,信托是一直履行管理人职责的。
风控手段多样
从与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面对逾期信托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对信托公司风控的质疑声也不断涌现。
事实上,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频发的兑付危机,更多是与市场大环境、政策基本面有关。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项目方风险的暴露,与整个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信托或者整个金融行业属于风险管理行业。
“金融与各行各业都要打交道,因此,风险也会在金融行业集中体现。”廖鹤凯对记者进一步表示,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风险的管理、控制和化解显得尤为重要。
“就算是相同的业务,不同的金融机构也会有自己的风控标准参照。”廖鹤凯对记者进一步表示,从整个资管行业来看,信托基本可视为相关手续的完善度与成熟度最高的领域。
“交易对手的复杂化,要求信托具备丰富多样的风控手段。整体来看,在交易结构方面,有些制度设计是比较创新的。”廖鹤凯补充道。
李华告诉记者,从房地产信托业务来看,目前的风控措施主要包括名单制、质押物、资金监管和投后管理等。“抵押物是倾向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并不是所有抵押物的资质都很好,还是要结合各家风控逻辑的层次来看,一般风险抓手决定抵押物所占的权重”。
“总体来看,房地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房企从跑马圈地进入到加速分化阶段。而对行业的理解与合作主体的选择,成为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风控的核心环节之一。”李华告诉记者。
此外,相较前几轮调控,本轮政策调控具有一些不同之处。
廖鹤凯告诉记者,从前面几轮调控来看,房地产业整体还是显著向上的,所以相关质押物的变现可能不会很久,价格也相对可观。但目前在严格调控和房地产税有征收预期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向上趋势并没有特别明显。此外,结合棚改政策逐渐退出等多重政策影响,三四线城市也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信托早期已经投入进去的项目,后续如何去处置,其实是比较关键的”。
“房地产行业已经历多轮政策调控,大部分信托公司在风控条件方面基本上是可以把握的,做业务的逻辑也往往经过了多轮论证。”廖鹤凯强调。
规模显著收缩
下半年来,地产信托规模经历“缩水”。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11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067.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08.33亿元大幅下降约41%。其中,有213.83亿元投向房地产,较去年同期的660.49亿元更是大幅下降近68%。
实际上,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发行规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19年1月-6月份发行的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中,有5个月的单月规模在800亿元以上,6月的规模甚至超过1000亿元;而7月-11月,单月规模均是在800亿元以下。
同时,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
李华告诉记者,房地产信托今年上半年热度较高,而下半年则面临严监管,这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的要求,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提供融资,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随后,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信托经历了监管“接力式”的调控。
7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紧接着,对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余额管控的消息传出。
同时,据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已统一房地产信托业务放行标准,地产信托业务二级资质将无法穿透两层,这意味着二级资质的孙公司将无法开展信托业务贷款。
调控还在持续升级。8月份,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信托监管处室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9〕64号)(下称“64号文”),对下半年信托业的监管重点进行传达。
根据“64号文”的要求,按月监测房地产信托业务变化情况,及时釆取监管约谈、现场检査,暂停部分或全部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等多种措施,坚决遏制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严监管深意
多位信托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房地产信托的监管处于一个比较大的逻辑与思路框架下。那么,严监管的深意究竟何在?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记者分析称,房地产信托经历了严监管,但并不是完全被禁止,更多是在前期增长过快的情况下,配合稳房价和稳预期,适当地控制增长的节奏。“毕竟房地产行业无论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还是居民财富都有较大影响”。
“避免资金过度投入到一个领域,集中度太高也有比较大的风险,这也是原因之一。”袁吉伟进一步表示。
廖鹤凯对记者分析称,2019年,监管对地产信托的调控力度大于往年。事实上,这类政策并不仅是针对信托领域。在整个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里,信托只能说是一种补充融资手段。“之所以在信托方面也做单独强调,是有一定原因的。从以往情况来看,在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的情况下,如果信托再放开口子,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政策的效力”。
某中型信托从业人士王诚(化名)告诉记者,严监管形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这也与当前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息息相关。在风险易发高发阶段,进行严监管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利于行业长远稳健发展。
“虽然短期、单体来看,调控对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带来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整体来看,严监管对信托行业、地产行业乃至国家宏观经济都十分有必要。”李琦补充道。
廖鹤凯亦告诉记者,监管趋严,无论是对房地产业自身发展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看,如果过多资源投放到地产领域,一定会挤压到对其他部门的投入,这样反而会阻碍房地产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行业特点来看,房地产大概率是在其他行业发展好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长远发展,反之则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对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也有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依然是有发展空间的领域,只不过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后续的存量市场会衍生出新的业务机会,最终整体地产行业的回报率会趋于平缓,但按照行业特点,依然会比传统行业的回报率略高。
事实上,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存量业务的规模来看,房地产信托或会成为信托转型的立足点。
以转型方向之一的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例,虽然信托目前还处在“霸屏”房地产一级市场,REITs业务量还很小,可一旦进入到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信托或将会积极介入。
针对目前REITs业务面临的租金回报率不高问题,廖鹤凯认为,未来这一点或许会发生改变,去杠杆的精髓在于回归资产本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从信托自身来看,最大的优势在于跨市场操作,回归本源意味着不仅仅限于资金类信托管理。而房地产作为我国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量市场的角度看,信托依然有很多机会。
E. 北京银保监局:未叫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北京银保监局:未叫停房地产信托业务
光大信托辟谣“暂停房地产类项目募集”实为优化结构 地产信托规模快速上涨受高度关注
7月11日下午,关于光大信托“紧急叫停所有房地产类项目募集”的传言快速传播,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有消息称,除了光大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也暂停了此类项目。还有报道称,这次“紧急叫停”主要针对北京辖区的信托公司。然而,接近北京银保监局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北京银保监局最近并没有叫停房地产信托,北京地区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管也是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并无特别之处。
光大信托辟谣暂停房地产信托
此前市场消息显示,光大信托发布紧急通知称,截至昨日12点,暂停所有房地产类项目募集(包括直销和代销),12点后已募集的此类项目全部退款。国投泰康信托也暂停了此类项目,已经打款的项目全部退款,暂停预登记,房地产类信托项目都暂停。
光大信托有关人士随后对市场传言进行了辟谣。光大信托按监管要求,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余额管控,优化结构,平滑运作。光大信托坚持房住不炒,重点支持与政策导向一致的住房保障项目。
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
不论部分信托公司是否自己叫停房地产信托项目,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管日趋严格却是不争的事实。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时,就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
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近日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有消息称,这次至少有10家信托公司被约谈或警示。各家公司收到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要求“自觉控制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有的要求“三季度末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不得超过二季度末”,甚至有个别公司要求“全面暂停地产信托业务”。
有信托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自己所在公司各项目运转正常。该人士认为,现在市场各种有关房地产信托的传言,其实都不是一刀切的政策,都是针对少数在风险防控上存在隐患的公司和项目,合规的信托项目并不受什么影响。
财经观察
房地产信托市场有望降温 窗口指导将常态化
房地产信托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地产信托规模的快速上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共计发行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指出,信托资金宽松,是2019年土地市场二季度活跃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比例扩大,新增信托逐渐向房地产集中。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2.54万亿元,相较于2018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与房地产领域的信托资金占比有所上升。数据显示,二季度信托资金加快进入房地产行业。
张大伟同时表示,信托依然是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规范是趋势,但不可能一刀切。虽然信托融资占房地产开发融资资金来源比例不高,但对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的加码肯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预期增加。
普益标准研究员龙燕也认为,近期房地产信托规模和数量的变化,释放出行业继续加大房地产投资的信号,而监管层及时的窗口指导对信托融资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下,过热的房地产信托市场有望降温,银保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窗口指导也将常态化,有助于促使信托公司回归业务本源、加强主动管理能力,转型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探索开展真实股权投资业务。(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F. 增长过度 房地产信托收紧
房地产信托业务的过度增长,不仅给楼市调控带来一定的对冲影响,也给自身业务的安全性埋下了风险和隐患。7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有部分地区银保监局召集辖区内信托公司开会,进一步对地产信托融资提出要求。从会议内容来看,监管明确信托公司对土地款融资业务,不得再新增仅接受符合“四三二”条件,即“四证”齐全、开发商具备二级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30%。同时,明确交易结构为贷款模式的业务报告等界限。据一知情人士透露,政策应该是偏向区域性的,很可能是敲打几家特定的信托公司,做偏中小城市房地产的信托公司概率较大。
部分机构被“窗口指导”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某地银监局在7月9日召集辖内部分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层级“窗口指导”会议。明确表示,对于土地款融资业务,不得再新增。对于原已备案、已部分放款的,后续可能无法投放;对于已备案未投放的、新增未备案的一律不再给予备案和操作;这两年常规操作的房地产前融,后续无法操作;结合历次调控,信托余下可操作的业务只有常规432信托贷款、标准化ABS/ABN、私募ABS、真股权基金及城市更新基金这几类业务。
监管还要求信托公司地产信托业务事前报告,监管部门将进行逐笔审核;仅接受符合“四三二”条件且交易结构为贷款模式的业务报告;对于因合规原因被退回事前报告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将严肃追究合规审查责任。一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因为目前要重新审核,所以7月新报备的业务都已经暂停,等待重新审核后发行,之前的发行计划都延后了。“事实上,贷款条件一直都是这样要求的,但有的信托公司也有通过其他模式规避的,现在执行更严格了。”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另一家涉及房地产信托业务相关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还未收到消息,窗口指导一般都是电话,也不会下发相关文件,而且各个地区其实都不太一样,目前楼市持续走弱对于前期投入贷款的信托公司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容易出现风险,监管也不希望发生此类风险”。在他看来,政策应该是偏向区域性的,很可能是敲打几家特定的信托公司,做偏中小城市房地产的信托公司概率较大。
房地产信托降温
房地产信托业务过度增长,不仅给楼市调控带来一定的对冲影响,也给自身业务的安全性埋下了风险和隐患。某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是出现约谈,说明窗口指导的力度是很强的,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当前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操作还是比较多的。实际上这对于信托公司的资金发放计划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需要积极落实房住不炒的政策。约谈后资金面会收紧,考虑到近期融资市场的降温和销售市场的降温,房企预期会改变,这会带来新的问题,或者说近期拿地会趋于保守。
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监管趋严,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时,就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此后房地产信托中4种变相为不满足“四三二”条件的房地产项目融资输血的做法,已被监管叫停。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房地产市场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房价有涨有跌很正常。但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历史证明,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靠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都很不划算。
而今年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因房地产信托业务违规领到罚单。其中,中融信托因“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被监管点名,粤财信托被处罚的原因包括“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北方信托出现“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及“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
但在23号文出台前,房地产信托业务是信托业的“香饽饽”,而促使监管“紧箍咒”出台的原因则是地产信托规模的疯狂上涨。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共计发行了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严跃进强调,过度增长,不排除部分房企违规拿地。而且后续房地产市场也有降温风险,信托业务过度增长,会导致偿债能力减弱。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强调,近期房地产信托规模和数量的变化,释放出行业继续加大房地产投资的信号,而监管层及时的窗口指导对信托融资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未来信托行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有望降速。
加速信托回归本源
监管“重拳出击”遏制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过快增长的态势,也有助于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严跃进强调,从信托业务来说,需要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政策,目前来看,若是开发商可以主动提出积极做具备垃圾分类功能的小区等,这种情况是吻合政策导向的,往往可以争取到资金。但常规的地产项目是容易受牵制的。而此次监管要求无疑将对倚重房地产业务的信托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
各类管控本质都是防范金融风险,信托业务和其他业务近期都会面临收紧,说明查处违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做法会增加。类似警示的意义在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需要防范资金面收紧的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信托研究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约束房地产信托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的一部分,有利于防范房地产市场过热,推动信托公司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信托公司应该提升房地产信托领域专业化水平,扩充业务覆盖空间,诸如商业不动产、养老地产等,积极开展存量资产的盘活,发展reits等业务。此外,信托公司可以优化业务组合,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务。
G. 房产信托叫停背后:连续13个月位居集合信托之首
房地产信托规模压缩已是必然。7月11日下午,市场消息称,光大信托发布紧急通知,截至当日(7月11日)12点,暂停所有房地产类项目募集(包括直销和代销),12点后已募集的此类项目全部退款。
随后,多个信托业务微信群和部分自媒体报道均放出消息称,目前暂停房地产类信托项目的并不仅仅是光大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也暂停了此类项目。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光大信托和国投泰康的相关负责人,两家信托公司均回应称“消息不实”。
传言背后,房地产信托融资已成为监管部门重要盯防对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高层人士在公开场合至少5次提及房地产金融风险。6月13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更是在陆家嘴论坛上直指,“必须正视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的问题”,“房地产企业融资过度,主张投资投机行为”。此番言论被市场看作是对房地产融资端监管的吹风,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从销售端逐步走向融资端。
地产信托业务何去何从,恐将成为业内近期热点话题。
控总量,减增量
针对文章开头提及的市场传言,记者问询了不同区域的多家信托机构。
光大信托方面回应称,公司确实有相关通知。不过,“全面暂停房地产类项目募资”不属实,按监管要求,公司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余额管控,优化结构,平滑合作。此外,对于业内传闻“因风险较大而被暂停业务”的说法,光大信托一位高层人士进一步回应表示:“肯定不是风险问题,公司的风险管控一直很好。”
国投泰康信托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关于房地产业务,目前正进行余额管控,业务仍在正常开展。”“要求控制总量,公司今年新增不得超过去年末房地产业务总量余额的4%。”东北地区某信托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已经超了,相当于不让开展新的地产业务了,影响挺大的。”
“我们公司正在主动控制总量规模,但是没有被叫停业务。”在窗口指导名单内的某信托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外界对这件事有点过度解读。目前主要是对房地产信托业务总量进行管控,在规模之内的新增部分都正常进行。
西南地区某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此前在收到窗口指导后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梳理了规模;二是暂定银行代销和通道类房地产信托业务;三是要求通道类业务提前结束;四是不做恒大和碧桂园。”
一位北京地区的信托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对地产类业务并非一刀切,符合监管政策的不会受到影响。“比如刚需购房尾款类、住房保障类、城市更新类旧改项目等,仍然正常开展。”
据了解,北京辖内房地产信托业务事前报告仅接受符合“432”条件且交易结构为贷款模式的业务报告。北京银保监局对房地产信托业务事前报告逐笔进行事前审核,对于因合规原因被退回事前报告的项目,将严肃追究合规审查责任。
监管政策“接力赛”
房地产信托融资收紧早有信号。
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3号文”)。
23号文向信托公司重申房地产信托融资乱象整治,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
同时,银保监会严禁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此后,5月31日,有媒体曝出多家房企被列入暂停公开市场发债业务名单,监管部门将收紧部分房企的债券及ABS融资渠道。
随后,7月4日,银保监会开始对部分信托公司窗口指导。
据了解,各家信托公司收到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比如:房地产信托规模不能超过2019年6月30日的规模;已备案项目不影响发行及成立,但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符合“432”通道类业务、地产公司并购类业务均受到窗口指导影响,全部暂停;城市更新类旧改项目暂时不受此次窗口指导影响;等等。
7月6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近日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7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已向部分房地产贷款较多、增长较快的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控制房地产贷款额度,对各家银行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
除了政策出台、监管约谈、高层“喊话”之外,监管机构对房地产信托的严监管还体现在罚单上。今年以来,多地银保监局对信托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违规行为开出罚单,处罚事由主要包括“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等。
谁在快跑狂飙?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监管的背景,在于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狂飙。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共计发行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
据普益标准、用益信托等研究机构发布的信托报告,2018年6月至今,房地产信托的月度成立规模已连续13个月位居集合信托之首,系信托公司的重要支柱业务。此外,近年来房地产信托余额增速较快,房地产投向占比从2016年底的8.19%攀升到2019年一季度的14.75%。
记者梳理相关研究报告了解到,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在3月份达到募集规模的巅峰,4月~6月的募集规模有所起伏,但是月募集规模均在600亿元以上。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5月末,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3.15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余额的14%,较年初增加1665.97亿元,同比增长15.15%。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部分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长较快,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存在一定合规问题和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据媒体报道,此次监管约谈的公司包括江苏省国际信托、万向信托、兴业信托、交银国际信托、五矿信托、百瑞信托等。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被窗口指导的是房地产业务规模比较大或者比较激进的信托公司,目前业内有传言10家信托公司被窗口指导,实际上可能远不止10家。”
对于信托公司为何对房地产业务难以割舍的话题,有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业务收费远高于其他业务。据前述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负责人透露:“目前业内的信托费率大致情况是,通道业务的年化大概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政信类项目是1.5%~2.5%;地产类项目则是2%~3%。”
H. 为什么房地产信托有432原则
“4”是指该项目在信托项目发行时需要保证至少四证齐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是该地产类项目的总资金中必须至少有30%的资金来自于融资方
“2”是该地产类项目的融资方至少拥有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的开发资质
四证齐全是国家对房开贷的统一规定,基础条件,硬条件。30%自有资金是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规定,基础条件,硬条件。二级资质是银行风险控制的底线要求,保证贷款投向项目的工程质量不产生大概率上的危害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风险事项。总的逻辑都是贯穿着信贷管理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历经多年银行房开贷经营管理经验教训验证,上升为部门和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经得起考验,容不得突破。至于有一证拿不到,事件本身可能包括着当地行政审批部门的惰政、推诿、吃拿卡要,也或者是项目本身确实存在主观问题,但那都不是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力,是他们自己没有切实做好监管或被监管,银行不冒这种风险,有能力自己单挑,银行是不会在底线下开闸的。
话说回来,这年头,房开贷的审批和放款本身就难之又难了,还缺证,基本是靠边站了。目前的监管约束高压下和经济下行周期内,没有银行会同情达不到硬底线的房开贷企业的。银行不是慈善家、它也是企业,是企业就必须守法遵章、稳健经营,否则同情别人、自己违规甚至可能犯罪,就不值得了,所以不会出现冒险干的事啦。
I. 房地产信托到底靠不靠谱
从大面上讲现在房地产信托还算是安全的,归于信托行业的信托公司背景及兑付历史;
从小的来说,房地产信托又是不健全的,很大部分积淀的是前期的资金周转问题,以新还旧的现象屡有出现,还涉及到一些政策风险。
选择房地产信托的话,从以下几点考量:
一、项目具体风控的具体情况:抵押率、连带担保、项目资质、企业情况;
二、项目投资的真实性;
三、信托公司的股东背景及实力;
四、项目关联各方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