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构建全域旅游保障体系
据报道,5月份文化和旅游部未来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继续锁定市场顽疾,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一日游”乱象等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净化旅游消费环境。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尚生龙表示,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模式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模式纵深转变。在这个背景下,就更需要建立适应全域旅游时代的假日管理保障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不光是假日旅游,全域旅游也有“全时旅游”的概念,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立体化保障未来还需要立法层面的跟进。
文章来源:央广网
㈡ 企业的投融资部具体做什么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项:
1、 负责与各金融机构、银行及相关机构联络、接洽;
2、 负责与外部机构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3、 负责公司融资信息的收集、整理,融资渠道的建立;
4、 负责各种融资方式的分析、探讨、操作、实施;
5、 负责配合公司战略部署安排相关投融资事务;
6、 负责参与融资商务谈判,撰写相关报告和文件;
7、 负责协助资金主管办理其他临时性工作、协调工作;
8、 负责处理公司与融资、贷款相关的各种外部事宜;
9、 合理进行资金分析和调配,内部融资安排。
(2)投融资保障体系扩展阅读: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投融资决策主要是指公司投、融资及资产项目的管理决策,包括:对内投资、对外投资、对外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对外担保事项等。
第三条 本制度的决策行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维护公司利益,争取效益最大化;
(三)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挥和加强公司的竞争优势;
(四)采取审慎态度,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对实施过程进行相关的风险管理,兼顾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五)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必要时咨询或聘请外部专业机构。
㈢ 我国航空投融资体制的特点
我国航空投融资体制的特点就是国家资金的保障。
㈣ 保障支撑体系与政策
以增强矿业发展的动力、削弱阻力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构建一个以产权要素高效配置为主旨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矿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矿山企业总数和矿产开采总量,提高采、选“三率”指标,强化综合回收能力,严格矿山准入制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4.5.1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矿业市场
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矿业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矿业权等要素市场,积极引进外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矿业权中介与评估机构,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规范和完善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以产权改革为中心,明确受益主体,界定清晰的产权,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一个以产权要素高效配置为主旨的充分竞争的市场。完善矿业融资机制,增加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采、选、冶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资金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能力。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妥善安置限采、禁采矿山企业的失业人员。坚持“开发者恢复,破坏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备用金,矿山生产安全备用金制度,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和矿山安全生产资金到位。
4.5.2 实施科技兴矿战略
鼓励矿业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新工业、新方法、新设备,革除传统矿业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指标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发展道路。坚持科技创新,大力促进矿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强化优势矿产深加工产业的开发、研制,提高矿产品加工精细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促进矿产品结构调整,扩大矿产资源应用领域,拓展矿产品市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和引进技术型、管理型和开拓意识强的人才。加强职工队伍培训,提高矿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快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业权市场和矿产资源管理信息体系,增加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体系,开展重大地质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
4.5.3 实施综合协调战略
寻求动力与阻力的最佳结合点,识别和评价环境、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和人文等宏观因素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将矿产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综合考虑政策、体制、结构的影响,强调矿产资源政策实施后产生的资源环境影响及其社会经济含义,不仅从经济和技术角度衡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或有关政策的可行性、合理性,而且考虑其资源环境影响,实现矿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控、预测当前和未来矿产资源的供求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对矿产资源的短缺程度和可能的失衡危害及时地发出警报,通过矿产资源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矿业发展的将来走向,在进入衰退期之前及时实施有效的经济转型,顺利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在规模开发矿产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两者形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促进矿产资源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高资源综合效益。
4.5.4 优化矿业产业结构
依托主导产业,培育替代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①强化资源主导产业,延缓资源衰竭。对既有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与盘活,围绕自身优势,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延伸主体矿产品链,扩大产业面,创造有特色的矿业经济。②挖掘矿产资源的潜力,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尽量延长主矿产服务期限。提高加工深度,由一次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向二次能源与高耗能高载能产品、原材料深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过渡。加强共(伴)生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效益和综合开发水平。③加快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推动资源的优化重组进程。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改造,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型矿山的开采成本高,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大,要加强对它们的宏观管理与控制,上规模、上档次,由资源的粗放型利用转向集约型利用,增加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延长资源的开采年限。④增加矿业的科技含量。应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抛弃以前追求产值、速度和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老路,实施以优质、高科技、高效益取胜的全新发展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立健全科技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加快发展、结构升级、提高效益的任务。⑤培育发展非矿替代产业,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度,促进产业接替。调整矿业组织结构,建立集团化、大矿业发展的新体制。制定重点发展领域和区域,按照区域矿产资源产业功能结构的要求进行开发,并实行产业倾斜政策。
4.5.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大矿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矿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构筑区域矿产资源供应体系;进行重点矿产的战略储备;重视和落实矿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办法。
4.5.6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要加强对矿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定期发布矿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明确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开采的矿种和矿区。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禁止淘汰的采矿技术、方法、设备等。适时发布信贷、税收等有关经济政策,控制矿产品总量平衡。通过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可有效解决由于采掘业的特殊性造成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矿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编制好各级矿产资源规划,加强矿业权市场的监管,推进矿业权信息公开化,建立矿山反哺机制,解决好资源枯竭企业的发展问题。
4.5.7 制定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转型的特殊扶持政策
从宏观上对矿业城市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社保政策和城市政策等从多方面给予综合指导和支持,推动矿业城市的结构调整与城市转型。借鉴国外经验,对矿业产业制定合理的税负政策,切实减轻矿山企业的税负。要建立资源型企业的补偿机制与资源型产业发展基金。明确产业援助政策,加大国家财政对资源的转移支付力度,对资源枯竭或衰退性产业转产项目及替代产业的培育给予税收、信贷、引资方面的政策支持。
4.5.8 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矿业是未来矿业的发展方向,引进国外先进的尾矿处理、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矿山选冶的零排放技术,矿山土地恢复技术,淘汰一批落后、低效、污染破坏严重的技术工艺。另外在二次回收利用的基础上提高矿产资源的再利用率也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制定矿山污染排放标准或者确定环境质量的最低允许标准,规定有污染的矿山项目的批准程序来管理矿山环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推行与法律、法规系统互补的技术政策,实施适当的企业环境管理方针,从而能以经济上更有效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实施生态型矿业开发模式,实现清洁生产。
㈤ 中国融资投资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中国常见的政策多变且政出多门所导致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性或重点的模糊,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一)中小企业(银行)信贷
增强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发放动机,增加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可得性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政策取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双重措施:一方面是大力推进现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以及业务变革,另一方面则是建设、强化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信贷的扩张构建一个政策性外部支撑体系。
1、针对银行体系的中小企业信贷促进政策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体系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等,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么象股份制商业银行那样定位失当,盲目与国有大商业银行争夺大客户,要么象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那样由于历史、体制转轨以及管理上的原因,目前不仅不良资产比例极高,且很少真正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均无法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1998年6月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中,人民银行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先后三次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以增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2004年1月1日起可在基准贷款利率上上浮70%),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
应该说,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2003 年6月末,中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但问题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融资制度安排存在巨大的信息与交易成本,费用高昂,进而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2、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并逐步规范、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
(1)概况。从1999年试点开始到现在,中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有担保公司848家(其中完全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参与出资的担保机构占70%以上),注册资金183.72亿元,可用担保资金242.33亿元。如就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来看,截止2003年12月,列入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总数也达到了377家,其中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123家,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256家。
(2)基本架构与实践模式
①基本架构
——性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体系结构:“一体两翼”,其中“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提供再担保服务,仅有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从事一些授信担保业务;而“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这些机构直接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
——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会员入股或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
——风险控制与责任分担:采取协定放大倍数、资信评估、会员资格、企业和经营者反担保、设定代偿率、实施强制再担保、依法追偿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采取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人与再担保人、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协定责任比例等方式共担风险。
②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三种。[4]
(3)实施效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银行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截止2002年12月,中国担保机构在保企业户数为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达到304.83亿元。
(4)缺陷。就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能力不足[5],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三重缺陷[6],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二)票据市场
中国《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之后,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鼓励商业汇票发展的政策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业务经历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到中小银行,重点行业、企业向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辐射和传导的发展过程,市场交易主体日趋广泛,票据流通范围逐年扩大,商业汇票实现了由结算工具向融资工具的演进。
由于票据融资方式具有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小企业信贷抑制,所以其发展客观上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7]但另一方面,考虑到:1)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总量控制指标限制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准入上的限制;2)再贴现利率过高;3)管理制度的变动;4)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难以取得中小企业真实财务信息;5)缺乏统一的票据交易信息披露和报价系统,票据市场分割的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表现极不平稳,起伏很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的作用。
(三)创业投资公司(或基金)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借鉴美国这样一种融资模式的基础上,1996年前后开始中国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公司尝试。目前,我国有各类非银行风险投资机构80多家,融资能力达36亿元。现有符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按条件申报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得银行配套融资。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但问题是,虽然近年来创业(基金)投资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8],由于:1)现有创业投资公司多为政府主导,相对行政力量而言市场的作用无法完全体现;2)规模小,资金实力极为有限;3)专业人才极缺;4)缺乏明确、系统的投资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支持;5)缺乏中小企业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外部支持,导致投资“退出”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制度仍然停留于起步阶段,无法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规范非正规金融
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商业)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是解决中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出发点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各种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出台和许多全国统一的规范政策,在取缔了很多现行法规下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的同时,也尝试把很多民间金融纳入现有的正规金融体系。[9]鉴于现有正规金融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还存在相当程度的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加上产权不清、不良资产包袱严重以及经营不力等因素的困扰,这些措施实际上限制了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㈥ 如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
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完善自主决专策、融资渠道畅属通,职能转变到位、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
一是改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动力和活力。
二是完善体制,发挥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是创新融资机制,畅通项目融资渠道。
四是切实转变职能,提升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五是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㈦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
任何融资行为都有可能带来风险,着名的太子奶因融资不当,从融资开始到企业倒闭也不过仅仅9个月时间。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融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在今年金融紧控形势下,融资风险可以说存在于各家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根据多年的投融资经验,投融资专家张雪奎教授总结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条:
1、国家经济政策所导致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一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及时调整,将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国家的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风险都较大,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到正常的资金供给,企业就难以为继。又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上资金的供应减少,受此影响,中小企业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的风险增大。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数量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链连续性,并进一步增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据投融资专家张雪奎教授所知,今年大量企业遇到这种情况,融不到资金是企业经营困难,融到的资金成本过高,造成还贷压力过重,致使企业难以放手经营。
2、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存性较大,因而中小企业除对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安排,宏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也将增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些经营不佳或销售渠道不畅,或竞争实力不够或难以实行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的中小企业往往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经营风险的增大又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更难满足市场融资的条件,融资更加困难。
3、管理水平低下所导致的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基础工作缺乏和管理环节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够,产品研制的技术力量有限,对市场的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由于管理上的种种缺陷,致使中小企业的后劲不足。高开业率和高废业率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非常谨慎。在我国,中小企业5年淘汰率近70%,约30%左右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七成左右发展能力很弱,能够生存十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1%.因此,中小企业无论是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面临诸多融资障碍,融资风险往往很大。
4、信用危机所导致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有的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偷税,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相对于大企业的很多信息的公开化和容易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得,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投资人要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就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贷款和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1、融资风险“潜伏期”识别融资风险“潜伏期”的警兆是指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基础上的反映融资风险大小以及是否带来财务危机的先兆。这个信息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信息;二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市场所处行业的信息。潜伏期的融资风险主要是企业对融资活动的控制风险,主要反映企业是否可以融到资和是否正确融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除了内源融资以外,在外源融资中,债权融资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对其融资风险的预警中债权融资风险要特别关注。从融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角度综合分析,将潜伏期警兆分为:外部融资市场的成熟度不高;融资主体自由度不高;不进行融资方式分析;不关注资金成本;融资活动不符合融资的优序排列;企业同期平均资产收益率略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
2、融资风险“发作期”识别“发作期”融资风险的警兆一般呈现出景气警兆的特征,即反映财务景气的程度和状况。这可分为财务警兆与管理警兆两方面:
财务警兆包括:(1)资不抵债,这意味着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偿债危机,有被清算重组、变卖资产的可能。(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这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原动力出现故障,没有新经济来源以抵消资金成本。(3)存在大额的逾期利润。这表明股权融资面临巨大风险,无法保障资本投入者的投资回报。(4)信用等级下降,这是偿债能力下降的必然结果。(5)融资活动受到严重阻碍,面对好的项目,无法获得外部资金支持。
经营管理警兆包括:(1)主营产品核心竞争力下降,属夕阳产业产品,这表明企业的盈利严重下降,并且没有发展前景。(2)管理混乱,人力资源短缺,这表明经营业务不景气,难以得到内外部人员的认可。
3、融资风险“恶化期”识别恶化期的警兆表现是发作期的警兆未能得到控制,融资风险进一步转化为企业财务危机或者财务危机的结果。其表现如下:(1)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大大超过100%,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等。(2)已经不具备偿债能力,即不仅无法偿还借款,并且得不到债权方的展期许可,很可能会被借款人接管企业或进行清算。(3)企业出现非季节性的异常的停工、停产现象,这是企业破产的先兆。
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方法
1、从财务分析入手,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限于其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为防范融资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就应加强日常财务分析。
2、从企业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审核与管理:(1)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还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审核制度,特别是严格规范财务工作体系。(2)对每一个资金运作项目都应有科学的严谨的可行性评价,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状,但具体到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从个体实际出发,越是困难的企业面对融资时越要谨慎,关注融资成本、融资顺序与融资方式。(3)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财务工作中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4)建立并实施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加工等程序应该是时时进行的,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人员不多,资金实力不雄厚,考虑到预警的成本问题完全可以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执行预警系统。只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赋予每一个员工实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责任,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兼任预警机构人员。
3、从融资方式入手,加强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融资渠道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信用水平、社会认可的程度等不同,需要不同的金融市场来帮助企业融集资金。
4、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法
1、在创业阶段,在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上,科研人员、创业人员等私人资本的资金已经不够,资金的需求逐渐转向风险资本,此时,创业者也可能会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可能性较小即使能得到此类贷款,也大都是短期借款,且数额不大,同时,此阶段由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较差,如果所借得短期贷款过多,其负债率越高,利息负担越重,资本结构就会越不合理,严重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该阶段需要的是长期资本,换言之,企业需将股权出售。所以创业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最优融资策略是吸引风险投资。
2、在成长阶段,这时由于中小企业已经度过生存难关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已基本明朗,企业形象、产品品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社会各界投资者对其投资已产生诱惑力。该阶段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相结合,此阶段企业的成长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自我积累、风险资本和借贷资金。
3、在成熟阶段,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债务融资,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追求稳健经营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企业,需要扩大客户群,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银行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当中小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此时,银行也愿意为进入该阶段的中小企业贷款。因此,该阶段当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来源。
对于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增发新股、新股配售等方式进行融资。
㈧ 创新企业投融资模式是什么
1、保险资金融资
保险资金泛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准备金。合理引导保险资金的流向版,确保保险资金充权分、合理、安全的进入金融市场,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源泉。按照有关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银行存款;买卖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以及投资不动产等。
2、金融衍生品业务
金融衍生品是从基础的金融工具衍生发展出来的新的金融产品,其价值由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而决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现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包括期权、掉期和互换等。对于企业而言,与等远期商品合约烫平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一样,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资成本波动的作用,是锁定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风险的有效工具。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一定不能抱有投机盈利心理,企业应从平衡融资成本,避免利率变动风险角度出发,将其作为融资业务的辅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紧密相关。如果说供应链管理是对核心企业角度而言的、针对其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那么供应链融资则是由核心企业与银行开展合作,对供应链各个节点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㈨ 资金项目保障
阿勒泰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收入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特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特区建设中要加大投融资力度,为此,应实行特殊的开放政策,大量吸收外资和引进企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在大投入中高产出,也就是说,以政策的开放性为先导,在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率的同时进行突破。为此,矿业特区的建设要有资金、项目和技术的保障,具体措如下。
一、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速矿业特区建设进程
矿业特区建设委员会组织矿业园区和金融部门召开融资洽谈会,争取金融部门对园区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建设开发模式,或由园区开发公司向银行或金融部门贷款。
一是投资资金来源将主要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各类建设贷款等渠道解决,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和财政各类扶持资金,争取国外政府机构软贷款,如世界银行或亚洲开发银行等软贷款,其他国家环保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
二是企业融资主要通过投资环境的综合配套政策渠道解决。首先,政府应该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安排好本地货币市场融资,安排一定数量的银行贷款,特别是流动资金贷款,确保企业资金运行。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地区矿业
提高地质勘查质量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鼓励和引导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同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建立 “产、学、研”相结合、“采、选、冶”一条龙、勘查开发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开放型矿业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地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地质矿产勘查速度、勘查质量、勘查效果,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要将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信息多,有可能找到大中型矿床的区段整体推向市场,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开展风险勘查,加速找矿进程。
三、国家、自治区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地区经济
国家对进入西部地区投资的大企业大集团给予了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借此机会阿勒泰地区已经引入了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如 “358”项目、矿山地质环境工程项目等,这为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矿业特区建设中还要加大对矿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加强资源整合。
牢固树立 “矿业强区”思想,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每种矿种重点扶持 1 ~2 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以已经确定重点扶持的矿业企业为对象,采取 “一个项目、一套人马”的方式,全力推进矿业深加工项目落地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优势资源深加工的重大突破,使得煤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
㈩ 什么是投融资体制
拷贝来的
《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过,预示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会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中国经济是一个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但由于投融资体制的限制,中国投资的效率却很低,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财富的同步增长。投融资体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对滞后,其基本问题仍然是政府主导和国家垄断,市场化程度很低。《投资体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诸神归位,尽量减少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参与,不仅大大削弱了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权,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资项目也要引入市场机制的内容。在纠正政府越位的同时,该方案还校正了民营企业在一些投资领域的缺位现象,与此同时,在银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的内容。只要投融资改革的措施能够真正实施,投融资的效率将会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得到增强。这次改革还能缓解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隐患,挤出经济增长中的泡沫,有利于今明两年经济的稳定增长。然而,此次改革离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相去较远,且实际操作性成问题,改革的成效会大打折扣,现有的办法仍然不能割断政府投资与金融体系的风险连带关系。因此,对于投融资改革的成效,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
(50人论坛·北京)据报道,由发改委起草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在完成最后修改之后,将公布实施。方案起草至今,历时5年半。在中国改革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一方面说明问题的重大和对问题的认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效率的低下。与此同时,金融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改制上市已经拉开序幕,银行业新一轮对内开放随着东北振兴银行的建立悄然而起,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也有了新的举措。这一切预示着,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会取得一些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中国经济是一个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不仅是由于中国的投资率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且在波动中呈提高之势,而且是由于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很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80年代的投资率平均为36%,90年代平均为38.4%,近三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为42.2%,超过了1993最高时的37.7%,去年达到了47.3%,然而,由于投融资体制的限制,中国投资的效率却比较低,且呈不断降低之势,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我国虽然一直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社会财富却没有同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我国依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的投融资体制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相对滞后的环节,其基本问题仍然是政府主导和国家垄断。如果说在三大需求中,出口取决于国外需求,随着加入WTO,其经营完全放开,由企业决策;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增长,其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效率也相对较高,只有投资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最低,是政府干预最大的地方。最近几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作用是稳定了经济增长,消极作用是增强了政府在投资领域的干预。特别是由于将"GDP"和招商引资作为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地方政府就主要拿投资做文章。从理论上讲,高质量、有效益的投资需要市场导向,符合市场规律,但政府投资和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必然是领导人利益导向的,有时可能只符合人事运作规律,投入产出率较低。于是,出现了许多奇怪的投资现象。很多地方几乎是一任领导,有一种发展思路,就有一批工程;班子一换,工程也就无人接续。投入了资源,有了投资完成额,增加了GDP,却没有任何收益!还有一些地方引入外资不计成本,把工业用地全部批租了,使得未来的发展没有了余地。地方政府的投资竞争是造成投资过热的体制性根源,去年上半年,中央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了7.7%,而地方政府的投资额却增长了41.5%。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国家垄断的金融体系形成了风险连带体系,银行贷款越来越集中于政府投资的大项目、大工程,期限越放越长,由10年到15、20年,甚至2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在45%以上,如果考虑短期贷款中有20-25%的不良贷款,这样,长期贷款比例接近60%。按任何银行业经营的理论看,这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原因。另外,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经常成为权力寻租的场所和中介,据说一条高速公路就有一批官员倒下,房地产发展中土地批租的问题不断,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投资和融资本来就是企业的事情和权限,政府既做不了,也做不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诸神归位,尽量减少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参与,不仅大大削弱了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审批权,而且增加了政府投资项目也要引入市场机制的内容。所以,了解方案内容的人士评论说,发改委是"自废武功",自我释权。在纠正政府越位的同时,该方案也校正了民营企业在一些投资领域的缺位现象,在过去几乎由政府垄断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允许民营企业投资那些有收益的项目,对那些回报没有保障的项目,也鼓励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与此同时,在银行改革中也加入了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参股国内商业银行的内容。
从长远看,只要投融资改革的措施能够真正实施,政府职能转换将会加快,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会逐步形成,投融资的效率将会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得到增强。从近期看,这次改革也会缓解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隐患,比如说,能源紧张,开发区泛滥,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表面上看是投资增长太快所致,实际上,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批租、盲目招商和滥搞开发区起了很大作用。通过改革减少了政府的上述行为,挤出经济增长中的泡沫,有利于保证今明两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也有重要作用。
这次改革显然是投融资领域的一个进步。然而,受各种因素制约,不可避免地会造些一些新的扭曲,留下一些缺憾。第一,此次改革虽然压缩了政府干预市场的空间,但是政府依然停留在一些本该大规模退出的投融资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些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基础建设和金融机构,政府投资和干预还会占主导地位。离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相去较远。第二,政策虽好,但实际操作性成问题。虽有发改委自我释权在前,但地方政府却并不一定跟着学样。在其它政府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又缺乏将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手段的情况下,改革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第三,政府花钱买体制,决心很大,但现有的办法仍然不能割断政府投资与金融体系的风险连带关系。因此,对于投融资改革的成效,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