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决农民资金困难问题 以及渠道
发展信用合作,其他合作就水到渠成了。现代农村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合作基础,其他合作也无法开展。如你可组建一个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入股、民主管理、开展社员信用存贷,当资金集聚起来后,就有了经济基础和信用基础,合作社就可代理购买农资或销售农产品(所谓的联购联销),产生示范后,就可发展联合社,就能够向农产品加工延伸,合作制工厂就出现了。
当前发展专业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支持信用合作发展的融资政策和市场准入受到约束,联合社主体法律还存在空白。
可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要求,按照中国银监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发动组建一个农民信用合作社,就可以推进发展了。(jbl)
『贰』 农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哪些
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是乡镇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少;初级加工农产品多,专精细农产加工属产品少;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品牌多,知名品牌少;自营资金多,融资贷款少;自身的资金持有量不足,多数是通过租赁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没有足够的不动产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也很难找有具有足够实力的大型企业为其担保。
『叁』 农产品深加工有什么好项目
适合农产品深加工的项目可参考:
1、农产品加工,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可以在农村用低价对农产品进行收购,然后加工成市场上必需的或者是受欢迎的副食品、特色食品;
2、木材加工,农村的林木繁多,通过加工可以把木材制作成木炭、纸、家具、办公用具等等日常生活用品出售;
3、肉食深加工厂,通过收购鸡、鸭、牛、羊等家禽进行二次加工,制作成各种美味冷食出售;
4、面粉深加工厂,面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可以加工普通面粉,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工淀粉、食用生粉、面包、饼干等出售;
5、粪便粪水加工,通过低价将粪便回收,甚至是免费回收粪便,将粪便加工之后,做成肥料再进行出售。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投资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肆』 农业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现状依然突出。在目前全市1376家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销售500万元规模以上的只有645家,占46.8%;亿元以上的80家,占5.8%;市区上市农业龙头企业至今还没有;不少企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是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较为普遍。农业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几个大企业外,普遍存在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技术上还依靠着传统设备和经验,企业普遍缺乏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经营人才、科技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三是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难于解决。许多成长性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规模偏小,土地多数以租用为主,有效抵押物不足,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比较普遍,融资成本比较高,甚至有的企业走入借高利贷的误区。四是政策扶持受益程度非常有限。
『伍』 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融资方面的威胁有哪些
『陆』 如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
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产品市场已由对数量的要求转变为对品种和质量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县谋求工业结构转型,先后扶持电子信息、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寻找到承接锰、硅等传统产业的第二支点。作为谋求农业、工业齐头并进的秀山,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会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一、基础夯实,产业已具雏形
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县金银花基地已达30.1万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年出栏土鸡1000万只以上,规模西部地区最大;茶叶基地7万亩,高端猕猴桃基地2.7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银花、土鸡举旗,茶叶、猕猴桃、油茶为骨干的“一朵花、一只鸡、一杯茶、一盘果、一桶油”产业发展格局。加上近年来全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作物良种普及率提高,名、特、优农产品逐年增加。这些都为我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与周边区县相比,我县农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早,较早就形成茶叶、腐乳等初级加工。近几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金银花、茶叶、土鸡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优质粮油加工等为辅助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凉茶饮料、金银花饮片、绿原酸提取等加工体系。截至2013年底,我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7家,红星中药材、钟灵茶业、鲁渝立强等35家企业发展成长为市县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加工产值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正视问题,前路任重道远
(一)精深加工层次较低。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好,但总体上还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很散,很多还是作坊式生产或单台机器加工,全县只有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条件进入规上企业。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不够,多停留在简单分级、简单包装等粗加工状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对经济效益提高及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很大的阻碍。如土鸡产业,全县从事精深加工的企业仅1家,加工量不足100万只。
(二)载体建设特色不明。近年来,武陵山区各种园区遍地开花,为的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群发展的孵化器。但无论是我县,还是周边区县,园区建设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较慢,形成了“园区是个筐,是个企业都往里面装”的发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发展的很少。我县虽然在梅江镇规划了工业园区C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许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都直接入驻A区综合园,集聚和集散效应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2011年,我县出台三大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其中提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但产业发展依然按部就班,进展不大,特别是离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50亿元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通不及时,产品生产极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挤压、过度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也不够健全,只能为农户提供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所,健全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形成。此外,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企业不愿授信,加之农产品加工业季节性特点,导致融资十分困难。
(四)流通壁垒难以打破。虽然我县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运销能力低下,抗御风险能力差。中介流通组织稀缺,产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强。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没有规模化冷链物流库,农产品加工园和一些中心集镇批发市场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加上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粗放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多重制约,影响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发展瓶颈
(一)着力抓好规划,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县特色农业分布较广,对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响。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须要坚持“三靠近”原则,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场、靠近交通网络。建议在工业园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中划出部分挂牌农产品加工园,集中要素资源,作为园区主要支撑点打造,谋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发挥标准厂房效益,帮助园区聚集人气;或者比照工业园区运行模式和政策优惠,积极打造兴隆坳农产品加工园,着力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同时,要积极鼓励县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园梯度转移,可采取厂区置换等方式解决用地问题。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层次的加工项目、企业之间合理分工。一般说来,小企业搞粗加工,大中型企业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议依靠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打造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同时,杜绝出现盲目发展、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现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转型支撑。依托特色农产品加工打造经济转型的新支撑点。其重点应该是食品加工及有区域特点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传统菜油、桐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场镇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干妈模式从生产规模、营销模式上着手打造出1个属于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应将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鱼等“菜篮子”产品的加工。另外,近年来,各种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场旺销,前景看好,这些都是武陵山区的优势资源。二是以金银花为主的特色农业加工。由于受北方金银花排挤,南方金银花入药前景堪忧。银花行业转向饮料、食品等深加工将可以适当解决产业困局,我县可以依托现有的凉茶加工生产线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业老大,使秀山成为南方金银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县茶叶有着久远的历史,但目前只有钟灵茶厂等几家企业拥有小型生产线,做大茶叶加工产业要依托本土茶厂,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此外,土鸡、油茶等特色产业近年来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其相对应的深加工产业都还未形成气候。
(三)集中要素资源,打造产业龙头。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因势利导地鼓励农村能人、大户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要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加工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在我县投资兴办加工项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业。建议出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见,着力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重点新项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拔等形式扶持重点扶持有市场前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此外,要积极利用校地合作优势,研究新技术、新产品,采用现代食品工程工艺技术,并在各大高校建立后备人才资源库,加强人才的储备力度。加强农产品加工的科学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垒,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区是典型的农业地区,拥有众多的特色农产品,受地理条件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流通体系,要把它们推向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一要扩展流通渠道。构建良好的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平台,可以极大地节约流通成本,减少流通时间,对于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县物流销售网络已初步形成规模,以物流园区为中心抢占武陵山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利于强化农产品加工的行业集聚和集散效应。可以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为农产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二要发展冷链物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体系,依托物流园区,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三要鼓励我县农业龙头企业跨区县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兼并与收购,对兼并收购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使得因地区分割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内部化。
(本文来自六楼微论坛第3期 指导:向东木,组长:赵小波,执笔:肖邓)
『柒』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中国加入WTO 8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受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措施限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使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继续呈扩大趋势。本文从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入手,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克服现存问题,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及发展对策。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73%。同时,农产品出口经营队伍不断优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出口渠道进一步拓宽.出口品种不断增加,贸易方式不断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显现。但是也应看到,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加工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受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及反倾销措施的影响等,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使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继续呈扩大趋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就成为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当务之急。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冲击,进入2008年下半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明显受挫。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8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由2007年的17.9%下滑到9.4%;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2008年末2个月出口下降明显,出口规模分别为34.7亿美元和37.6亿美元,同比则分别逆转为下降6.9%和7.2%。
2009年1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31.5亿美元。环比下降16.3%,同比出口额下降13.7%。2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1.6亿美元,环比下降31.3%,同比出口额下降16.9%。2009年l~4月,中国农产品进口降幅大于出口降幅,贸易逆差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为262.5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出口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贸易逆差为3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2%。具体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表现为谷物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顺差大幅缩小;食用植物油进出口额均降;蔬菜进出口量、出口额均降;水果出
口量增长、出口额减少;畜产品进出口额均降,水产品出口略增。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01-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73%。尽管受到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但是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不仅连续第9年增长,而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农产品进出口额逆差由2007年的43.7亿美元急剧上升至181.5亿美元,增加3倍多。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1.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慢,占出口总额比重不断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产量第一大国,但农产品出口额增长速度缓慢,2000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为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长到17.9%。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比例也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2.8%。
2.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自加入WTO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增长,谷物类对外贸易呈现为净出口。2007年,中国出口谷物991.2万t,同比增长62.5%;谷物净出口835.4万t,同比增长2-3倍。2007年稻谷产品出口134.3万t,同比增长7.2%;净出口85.6万t,同比增长63.6%。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食用植物油出口下降进口增长;食糖进出口均下降、蔬菜出口增长、水果进出口均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增长1.9倍;水产品贸易顺差下降0.7%。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水产品、畜禽、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会迅速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将会成为拉动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主力(表1)。
3.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比重远高于深加工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初级产品比重达到80%,深加工产品仅有20%。如2008年水产品出口额106.1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10.7%。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分别为25%和75%。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而中国农产品加工品只占其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品质和收益。随着农产品出口额的增加,也逐步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如2005年农产加工品出口额85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总额就提高到31.4%,水产加工品出口额19.3亿美元,占9.2%。
此外,中国相对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问题,增加了中国农产品的成本,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4.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连续5年出现逆差中国农产品贸易自2004年起连续5年出现逆差。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2009年1-4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仍大幅下降,为30.1亿美元,同比下降45.2%。
5.亚洲仍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北美洲及东盟出口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亚洲依然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亚洲进出口双增长,但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对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略增。
2007年,对亚洲出口2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3%,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欧洲是中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07年,对欧洲出口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对北美洲进出口双增长。北美洲是中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2007年,对北美洲出口4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日本、美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出口额分别是83.7亿美元、44.2亿美元。
2008年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出口76.9亿美元、62.7亿美元、51.3亿美元、45.8亿美元、36.3亿美元、29.1亿美元。其中,对日本和韩国出口同比下降8.1%和12.1%,所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9.0%和7.8%,较2007年分别下降了3.6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对欧盟、美国、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16.0%、16.1%和16.0%,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2.7%和1 1.3%,较2007年分别提高了0.9、0.7和0.6个百分点。
6.一般贸易比重上升,进料加工贸易比重下降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加工贸易增长趋缓,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60.5亿美元,同比增长0.2%。见表2。
7.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为主中国农产品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2007年,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29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占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的76.7%;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占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的14.6%;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39.9亿美元,同比增长36.0%,占中国农产品出口份额的8.7%。
2007年,出口额居第一位的仍是山东省,出口额为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8%;第二位是广东省,出口额为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第三位是辽宁省,出口额为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8.农产品经营主体结构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上升,国有企业出口比重下降,经营模式分散中国农产品出口过去一直由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经营,近年来,在农产品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但逐渐弱化。2007年国有企业出口农产品79.6亿美元,2008年出口农产品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农产品的地位逐渐上升,2007年外企出口农产品155.68亿美元,2008年外企出口农产品171.27亿美元,同比上升10.1%,占当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2.5%;私营企业出口144.9亿美元,快速增长24.6%,占36.1%;即便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1-4月国有企业的同比下降幅度也比外资企业的下降幅度多6.5个百分点。见表3。
此外,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仍然是极其分散的农户,这种分散经营模式不易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成本的减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制约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发展。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贸易摩擦严重
(1)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是困扰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首要障碍。近年来,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凸现,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大障碍,而且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范围越来越大,受检测的项目不断增多,从原来的抽检扩大到现在的批检;二是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展到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三是从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理由来看,对农药、兽药剂残留量的检测越来越严。
(2)反倾销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另一主要障碍。中国农产品出口传统上依赖低价竞争,但这一策略目前受到进口国反倾销措施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具有低价格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来限制对它们的进口。
(3)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际间极不平衡的贸易秩序。WTO的发达成员利用协定所规定的国内支持政策削减义务承诺的时间界限差的机会,他们继续给农业以巨额的补贴,给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出口方面造成极不平衡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家农产品贸易环境,极不利于中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2.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农产品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匮乏,农产品出口区域分布不平衡,缺乏集聚效应,这些企业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进入国际农产品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不强,整体竞争优势不强,大大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存在诸多的内部制约因素
(1)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还存在问题。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疫病和农兽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等)等卫生安全问题。欧盟、日本、韩国等以此为由对中国农产品利用绿色、技术壁垒多次进行封杀。
(2)农产品出口秩序混乱,缺乏行业自律。由于当前农产品出口产品低水平重复,产品结构类似,价格竞争成了竞争的常态,导致个别企业以搀杂使假、降低质量标准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收益,往往会直接损害整个行业的形象。
(3)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国家没有出台针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措施,而现有外贸支持措施很难用于支持农产品出口。
(4)缺乏有效的农产品出口服务。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严重滞后,还没有建立对日本、欧盟、东南亚等重点出口市场的市场供需、价格、政策法规等信息跟踪监测体系,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出口条件、技术壁垒以及农产品贸易摩擦等监测不够敏捷。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及发展对策
1.健全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应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及各自的质量要求,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建立起递进性、阶梯式的全方位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尽量消除因标准过低可能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以及突破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产生的消极作用,或者因标准过高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制定的标准科学而合理。
2.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从长远看,必须要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出价值,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促进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结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向高品质、高科技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当地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选准重点逐个制定系列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形成完整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标准体系。同时要以点带面,努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和
竞争力。
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优先支持农产品出口的品牌建设;推动企业以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国内自主研发并重的方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度,对符合出口免检有关规定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产品依法优先予以免检;对信誉良好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便捷通关。
5.采取积极态度,应对反倾销措施加强反倾销力度,防止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以起到制衡和威慑作用;加强国家宏观指导和调控,防止各自对外,降价竞销;同时要引导出口企业实旌战略转型,从低价策略转移到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创新等新战略组合;鼓励应诉,奖惩并举;建立商会、行业协会应诉的协调机构,设立反倾销诉讼基金,以便组织应诉。
6.把握规则,善用权利作为WTO的一个新成员,并在农业方面实施《农业协定》的一些基本规则与法规及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特别要把握好农业中的市场准入,出口竞争、国内支持等三个领域的一些基本规则。同时在农产品生产与出口时还要做到生产标准化、管
理信息化,食品安全化及交易规则化,但把握规则不是被动受理与应对,而是要善用权利。即在遵从规则、履行承诺的同时,运用权利,行使权利维护中国合法权益。
7.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针对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开发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新险种;提高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扶持比例,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8.中国扩大农业出口的模式选择建立农产品战略联盟,培育国际竞争力;引入农业经纪人制度,连接本地产品和国际市场;创立国际农业品牌,打造富有地区特色的农业品牌,通过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运作,建立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定位,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建立农产品的国际网络营销系统;实施农产品出口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国农业资源丰富,东、中、西部都具有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结构的梯次转移,带动中、西部发展农产品出口。
9.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强化到国外注册品牌的意识利用中国已经加入的商标保护国际协定,到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运用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获得法律保护,利用商标的知识产权强化竞争力。
总之,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全面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捌』 农产品面临的问题,为什么会卖不出去
农产品的产量持续稳步的增长,但存在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卖不上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
写在最后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要做到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健全完善农产品体系,行程良好的市场秩序,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比如农村电商),把农户和市场联系起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对买卖困难的农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就地转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玖』 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困难,如何才能得到融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这时就需要一笔资金来渡过难关,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融资方式。我们大致将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企业,一种是小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大小企业为什么需要融资。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或得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适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用最低的成本融到最多的资金。
『拾』 企业困境融资困难,如何走出困境
第一,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摆脱小微企业长期依靠外部资金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被动局面,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企业信用等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如盘活企业内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票据贴现、出租或出售闲置资产,实现结构优化。同时企业也可通过其企业内部来筹集资金,如筹集企业员工个人存款。员工以其个人存款投入企业运营中,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一则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二则可以帮企业有效管理员工和筹集资金。
另一方面,可利用股权进行筹资。如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置的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中小板,进行上市。如果小微企业无法达到上市门槛,可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筹集资金,如杠杆租赁或售后租回等,这样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率。同时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限制条件少,手续也简便易行,这样将其流动性较差的物化资产转变为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进行使用,变现能力明显增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较好地运用了金融租赁这一手段。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如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等。
第二,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国外的小企业贷款相比较大企业的贷款,利率就差1.5个百分点到2个百分点,而我国大概要高6个百分点到8个百分点,政府可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来解决一部分问题。
第三,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另外,需建立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由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全部资金需要,加上资本金不足等先天缺陷,可在现有的金融机构中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或者调整有些地域性银行的信贷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点小微企业。这些在很多银行现已经得到实现。如农业银行在2011年1-10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940多亿元,增幅达20.42%,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的9.17个百分点,高于全行法人客户贷款增速的12.68个百分点。包商银行北京分行成立专门的信贷部门,为北京市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第四,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机构难于有效控制小微企业贷款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主要由银行的评级机构进行,但各家银行评级标准不尽一致,社会上更是缺乏权威性的企业资信评级机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和银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必要从法律法规着手,规范社会信用程序,尽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的和具有权威性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由此强化和引导小微企业对资信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和信用程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信用风险较大,政府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体系,为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的后盾。如建立“小微企信用信息数据库”。除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外,该数据库还应包括企业上缴税费、为职工购买社保、水电费支付等非财务信息;该数据库可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公、检、法等职能部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及其他行为的记录统一集中和处理,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该数据库信息应满足时效性要求。还要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有效控制担保风险。以福建省为例,全省现有40家左右的专业担保机构,如福建省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中联信担保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宏发担保有限公司等。目前全国30个省(市、区)组建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已达260个,共筹集担保资金76亿元。
第五,加强小微企业间的联合。如日本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事业组合加强联合,在采购、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有组织地进行合作;中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六,与其他政策,如税收政策等相结合,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2011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还有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
总之,小微企业要走出筹资困境,既要注重“强身健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走向市场,大胆使用创新金融工具、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筹资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国家和政府也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惟有如此,小微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