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房地产还值得投资吗
香港寸土寸金, 在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上, 只要你学会去投资香港房地产 ,我认为还是值得投资的 。
2. 香港的房地产还值得投资吗
当然值得投资了,毕竟香港是富人的聚集地,你可以上供纵号嗖:“HK房地产置业顾问”,里面有投资的相关建议。
3. 广东有房地产开发项目,需要到香港融资,资金可以转返广东使用吗
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啊!哈哈
4. 香港盈达资本最近有什么优质的投资项目吗,最好是海外地产项目
盈达资本旗下的盈达发展,最近在金边有个金汇大厦的地产项目,企业实力挺好的,项目应该也可以吧。
5. 房企融资“输血” 发力境外融资
进入2月,房企融资仍是看点,而且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不仅局限于公司债、短期融资、ABS(资产证券化),还包括大量的境外融资。其中在短短5天内,房企境外融资及融资计划已经超过30亿美元。机构数据显示,2月房企境外融资计划近90亿美元。
不过,从金融主管部门不断点名房地产金融的态度来看,融资环境并不宽松。2019年,企业盈利能力预期下降,短期偿债压力加大,再融资渠道仍是房企要勇闯的“命门”。
境内融资收紧,房地产净融资仅为43亿
春节后,从龙头房企到小房企的融资举动仍然不断。
2月23日,碧桂园在2019年公开发行的58亿元公司债券状态更新为“已回复交易所意见”。而此前碧桂园一宗ABS计划也有新进展,2月20日状态变更为“已反馈”,拟发行金额12.50亿元。
2月25日,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万科一宗ABS计划进展也顺利,状态变更为“已受理”。据悉万科-平安证券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拟发行金额为17.37亿元。
2月27日,金地集团发行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30亿元,其中9亿元拟用于补充旗下10家子公司的营运资金,21亿元用于兑付发行人到期债券。
而在同一天美的置业公开发行2019年第二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
看似融资不断,不过,境内融资规模仍在缩减。据国信证券信息显示,截至2月26日,2月产业债净融资较1月明显回落,具体到房地产行业,2月房地产行业2月净融资43亿元,较1月减少137亿元,房地产行业净融资仍然维持较弱的格局。
ABS的发行也并不顺利。据WIND的数据显示,1月ABS发行总数为94只,2月仅有13只,成为一年来ABS发行量最低的月份。而在去年11月及12月发行总数均过百只,随着整体规模的减少,房地产行业的ABS大幅缩减也是必然。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数量上看,ABS发行数量大幅减少,这或许与审核趋严有关。
据同策研究院统计的信息显示,在1月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已有6个房地产类的ABS被暂停。随着房企ABS到期集中兑付来临,警惕风险,关注基础资产的质量成为审核关注点。
2月境外融资计划近90亿美元
在境内融资不畅的同时,更多的房企开始关注美元债发债主体的再融资能力。春节后,从2月11日至2月15日的5天内,房企境外融资及融资计划已经超过30亿美元。
2月21日,富力地产间接子公司发行8.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最高利率为8.625%。与此同时,当代置业宣布,额外发行2020年到期的2亿美元利率15.5%的绿色优先票据。此外,合景泰富集团也拟进行担保美元定息票据的国际发售,但票据的本金额、利率等尚未确定。
2月26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称,发行3亿美元于2024年到期的3.75利息票据以及5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4.125利息票据。
在同一天,融信中国、弘阳地产、国瑞置业宣布发行美元优先票据,总额共7.6亿美元,其中国瑞置业公告称,发行于2022年到期的1.6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达到了13.5%。
而在2月27日,禹州地产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批准发行于2024年到期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买卖生效。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已经有超过25家房企发布境外融资的信息,融资计划已经接近90亿美元。其中部分企业显现多次融资,比如融创、旭辉、融信、佳兆业、龙光、华润、华夏、禹洲也均有密集融资举动。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综合来看,融资成本在6%-11%之间,融资成本相比去年有所下调。
不过,据新京报记者观察发现,虽然个别大房企的融资成本出现下降,但是中小房企的美元融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国瑞置业发行的1.6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利率达到了13.5%。而当代置业1.5亿美元债票面利率更是高达15.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目前来看,房企对融资渴求比较大,先获得资金再考虑兑付问题,是普遍的心态。目前房企融资主要是为了提前偿债,是以获取资金为导向。但部分融资成本高,是一种潜在的负担。
融资环境或宽松?
房企出现大量利率较高的海外融资与当前形势有关。
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2019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的预期非常强,房企更关注资金链的安全,体现在拿地预计将更加谨慎,越来越多的房企抓紧窗口期,加快融资以应对未来的还债高峰期。
从融资公告内容来看,债务再融资仍是房企融资的主要目的。为此,房企的债务违约也成为关注点。据WIND信息显示,截至2月28日,房地产行业的违约债有6笔,34.9亿元,占比2.62%,不过,从数据来看,还远远低于制造业的41.05%。
在光大证券分析师刘琛看来,从美元债到期的规模来看,2019年至2021年存量债的到期压力较大。
2月27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亮相国新办发布会时提到,要做好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
而在前两天,银保监会强调将继续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继续实行审慎的贷款标准。而央行亦表示,要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
从金融主管部门的态度来看,房企的融资环境并不会宽松。
不过,中信证券认为,尽管2月由于春节原因,预计融资增长并不会和1月一样超预期,也没有看到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大幅增长,但在微观层面的确看到了房企融资成本的下降,融资趋松。不少企业趁这个窗口,也在积极替换高息负债。考虑到当前地产企业发行债券供求两旺,信用利差也有收窄的迹象,预示着未来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可能比预想更好。
严跃进也认为,融资密集其实是一个相对令人振奋的信号,房企此前拿地动作比较畏缩,其实与资金方面的压力有关。从融资环境来说,总体上显现出宽松的状态,当然宽松也不是说无节制宽松。预计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房企的资金压力才会真正缓解。(记者袁秀丽)
6. 有没有好点的香港房地产的香港工商铺可以投资
好点的香港房地产的香港工商铺可以投资这个。你可以找那个房地产。开发商或者房产中介。
7. 香港和内地投资房地产有什么区别
差别很大吧.
香港的所有楼宇都是透明的. 在网上就可以查到每个房子以往的各项资料,例如历届户主,以往成交价等等.
随便找一个银行,都可以给出一个房子的市场现值.
买卖双方都必须各自委托一名律师代理办理产权交接事项.
不同的地方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8. > 请教为什么香港房地产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没什么,本人就在一著名的香港房地产公司工作,他们与内地开发商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资金,还有中央上层的关系,他们有条件拿到比较大的地盘。但他们的致命弱点之一是机构庞大,运作效率低得你不会相信,屁大一点事儿就要无数人的审批签字,等他们都签完了,黄瓜菜都冷了,很多黄金地块就是这么跑掉了,拿到手里的地呢,开发起来也是一样的低效。比如新世界与长江悄无声的在天竺镇拿了一块210公倾的地,从拿地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房子还连一毛都没盖呢,目前还在报规划阶段,要是内地的开发商就算他想拿上八年,也没这个经济能力,哪个不急着收回资金啊。而且地皮放上几年,成本得增加多少,都得摊在成本上。 弱点之二是不了解北京的市场,产品的定位可以说是找不着北,你看新世界的一系列产品就是个例子,尤其那个新景家园,户型设计、环境设计,真拿北京人当傻X呢。他们在户型上一般不注重细节。他们在产品定位及方案设计上也往往会拖拖拉拉,老板们天天在改主意,一旦想出一个主意就立马要出东西,你说能顾得上细节吗?本人作为一个设计部的成员,天天在我的手里把他们愚蠢的设想变成图纸,真觉得是对自已职业道德的一种背叛。 香港公司不会出好房子,但买他们的房子,尽管是期房也可以放心的买,资金绝不会有风险。
9. 我投资香港房地产,有什么好的推荐
有推荐,推荐你上公众昊嗖:“HK房地产置业顾问”,上面有香港房地产的资讯,是专业人士专门做的平台,非常靠谱。
10. 房地产暖风缓吹:融资松动、抽贷缓解,房企们能否度过难关
11月10日,房地产股市和债市均出现大幅上行,销售金额超千亿元的房企中,有26家房企的股价涨幅超过5%,其中融创、世茂、奥园等8家的股价涨幅超过10%;阴跌多日的房地产信用债也出现普涨。
地产股、债大幅上涨与一则传言相关。11月10日上午,有关“并购贷将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的消息开始在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广泛传播,随后更为详细的版本内容流出,资本市场一片欢腾。
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求证,该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传言内容虽有细节上出入,但大部分内容“基本靠谱”。对这一消息,多数金融和房地产从业人士表示谨慎乐观,这些政策并非外界所认为的放松,而是对原有政策在执行过程存在过度情况进行调整。
一家房企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下半年尤其是9月以来,金融机构对房企预售资金流出不合理限制及抽贷等情况,加剧了房企流动性风险,现在更像释放了层层加码的压力,在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这种略显保守的判断不是没有依据,从各方透露的消息看,有针对性的释压仍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市场已经不再期待一场大水漫灌的到来。
而沈阳楼市传出限购、限售放松消息一日后,重申调控按之前条款执行,也再一次让市场明确,“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没有改变。
利好:部分政策落地
在资本市场广泛流传的消息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
第一,并购贷将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第二,开发贷和按揭贷都要上量,集中度可以临时鼓肚子;第三,存量项目银行可展期、不降级;第四,各地人行通知主要银行,按揭积压5个月以上的清理掉。
对于传言的相关内容,多个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基本“靠谱”,但具体内容与传言有出入。一位机构人士表示,目前相关政策还未真正落地,并购贷不纳入三道红线指标仅针对“承债式收购产生的负债”,而不是所有并购贷。
他表示,即便该政策落地,对房地产行业实际影响有限,一方面,并购贷额度相对较小,获取门槛较高,并非所有房企都能拿到;另一方面,部分“绿档”房企发生爆雷,意味着三道红线的安全效应减弱,与收并购和降档相比,“活下去”更重要。
相对于并购贷的不确定,目前开发贷和按揭贷已经在部分城市落地。多个金融机构人士透露,具体执行层面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即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尺度,有的城市房贷释放力度较大,但有的城市“应该不会有任何变化”。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城市银行收到相关通知或指导意见。
一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他所在的银行10月已开始执行开发贷和按揭贷的相关要求。其中,开发贷有一定额度的增量,较为明显;按揭贷则以清理存量为主,市场层面的传导不明显。
现实:流动性现小幅宽松
多位房企及金融机构人士透露,近期房企融资开始松动,多家房企已经获得贷款或正在敲定相关融资事宜。
11月9日,世茂集团从招商银行获得一笔15亿元贷款,在这前后,世茂还以香港中环物业做抵押,向星展银行获得一笔15亿港元的贷款。相关机构及世茂集团证实了这一消息,并称借款主要用于再投资。受此消息影响,世茂集团旗下股、债持续上涨。
同一天,华润置地公告,与一家银行签订一笔15亿港元为期5年的贷款融资协议。当天,华润置地股价上涨8.8%。
同样受好消息影响的还有中国奥园,11月10日消息,广州城投及珠江实业将为奥园提供30亿元支持。受消息影响,10月10日和11日,奥园股价涨幅均超过10%,国内信用债和美元债价格也大幅上涨。
另外,万科重庆公司向平安资管获得58亿元融资,阳光城长沙项目获得五矿信托16.1亿元借款。
一系列融资活动的展开,不仅补充了部分房企的流动性,避免了违约风险,也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信心。
除了来自金融端的消息,部分城市也开始对原有调控政策进行小幅调整,以缓解冷淡的市场成交。
11月5日,武汉市政府下发通知,非本市户籍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本市无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购区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购政策限制。
探因:层层收紧挤压
9月底以来,中国恒大、花样年、当代、宝能、阳光城、佳兆业等多家房企爆发违约或流动性风险,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多家房企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士认为,房企大面积出现流动性困难,一方面与房企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相关政策过度执行有关。
下半年尤其是8月以来,由于多数商业银行全年房贷额度所剩无几,房地产市场成交开始持续下滑,截至10月,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同比双双下跌。
楼市成交持续下滑及按揭减少,使得房企回款能力大幅度下降,多家房企人士透露,三季度房地产平均回款率在30%左右,回款能力下降,也使得金融机构对房企违约预期直线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始对销售回款从项目回流到集团进行限制。“预售资金大部分存在合作银行,银行担心你还不了款,就限制你提款,这些回款只能留在项目账户上,没法汇到总部。”一位房企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而部分有信托借款的项目,相应的公章和账户被质押给信托机构,因信托机构担心房企无法还款,也对预售资金提取进行限制,“你的公章、财务章都给了信托公司,对方不配合,项目没法把回款汇到集团。”上述房企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和信托机构还会要求房企提前偿还相关借款,上述房企人士表示,一旦评级下调或发生其他触发违约条款的行为,金融机构即可要求进行提前还款,这也是通常意义所说的抽贷。
金融机构人士透露,抽贷与第八轮巡视有关一定关系。据央视报道,9月下旬,中央第八轮巡视对25家金融机构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各家银行机构开始加强对相关贷款风险管控。
同时,9月以来,多家信托机构相关高管被查,信托机构也加大了对风险的控制。在这些因素影响下,银行和信托对房企预售资金提取进行严控,同时要求房企提前偿还部分未到期贷款。
一家20强房企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市场下行、回款艰难的背景下,9月,银行和信托同时抽贷,一定程度加剧了房企流动性风险,这也是部分房企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恒大出现流动性风险后,其项目保交付工作落在地方政府身上,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基于这一原因,9月底以来,多数城市加强了对预售资金的监管。
而且,同样在9月底前后,房地产ABS融资暂停,其他渠道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不是因为监管不给批额度,主要因为房企频繁暴雷,很多投资人不敢买信用债,导致很多债发不出来”,上述20强房企人士表示。“多种因素叠加到一起,导致房地产流动性风险加剧”,该人士强调,当前房地产流动性风险,不排除有个别企业自身经营原因,但大部分都是外部因素造成,“账上有钱,但提取不了,资产也有,但很难变现”。
阳光城高管告诉投资人,截至11月初,阳光城账上有260亿元现金,但能动用的不到7亿元;佳兆业的高管也告诉投资人,账上的380多亿元现金,能动用的屈指可数。“如果还不调整,可能还会有其他房企出现问题。”上述20强房企人士表示,幸运的是,经过9月底以来一轮摸底,监管层对房企的困难程度有了一定掌握,金融机构从严执行的情况有所好转。
后续:松紧仍有尺度
9月底以来,央行、银保监会、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及住建部、地方政府等相继召集相关房企开会,对企业、市场及行业现状进行摸底。每一次摸底之后,均会释放出一些利好消息。
多位房企及金融机构人士透露,9月底,央行和住建部召集8家房企开会后,银行机构对房企的态度开始有所改善,一方面暂停了对房企的抽贷,另一方面也适度增加少量开发贷和更少量的按揭贷额度。“开发贷有所松动,但整体额度不大”,上述房企人士透露,虽然开发贷额度有一定释放,但对房企而言是杯水车薪,“当时还是受‘两个上限’管控,如果监管层没有明确的意见,银行是不敢私自突破的”。
监管层介入,金融机构对房企抽贷也有所缓解。上述20强房企人士介绍,金融机构对房企包括限制资金提取及抽贷的行为,“我们了解,监管层之前是不知道的,现在了解到了,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不抽贷意味着房企失血有所减少,但无论是房企自身回款和融资能力,还是对预售资金提取方面,依然困难重重。
上述房企人士介绍,在当前环境下,包括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方对房企信心不足,“原来预售资金监管也有,但比较松,很容易提取,现在不仅严格了,而且对资金限制的规模也增加了”。
一家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即便是放宽额度管控,到年底也只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很多银行由于没有房贷额度,“即便是房贷额度可以鼓肚子,这么短时间内,真正落地的也不会太多”。
多数金融和地产人士认为,如果能在两方面进行适度调整,可以让更多房企避免发生流动性风险。第一,主体信用评级下调后,金融机构不抽贷;第二,将对预售资金监管控制在合理比例和范围内。
11月11日,主要商业银行召开会议,布置和落实有关房地产贷款相关政策,但具体如何落实,截稿前,还未有进一步明确的信息。
而此前传出放松限购、限售政策,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实行“认贷不认房”的沈阳市,也在11月11日表示,仍按原调控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