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创业公司天使轮,A轮 IPO融资时如何分配股权
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对创业公司而言,一个好的股权安排无疑至关重要,说最重要也不为过。我在这方面虽没有直接经验,但颇看过一些书籍资料,今天总结提炼一番,供创业者们参考。
理想状态下,创业公司会经历五个阶段:起始→获得天使投资→获得风险投资(通常不止一轮)→Pre-IPO融资→IPO。通常而言,如能进展到Pre- IPO阶段,创业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股权安排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公司已经上市,也会因发展需要而调整股东结构。但无论哪个阶段,股权分配都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与贡献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于公司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控制力是指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度。
在起始阶段,产品尚未定型,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核心团队也没有最后形成。此时,股权分配的要义是公平体现既有贡献,确定拿最多股权的公司主心骨,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以硅谷最有名的三家公司为例。苹果,起始阶段的股权比例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各45%,韦恩10%;谷歌,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扎克伯格65%,萨维林30%,莫斯科维茨5%。
苹果电脑是沃兹尼亚克开发的,但乔布斯和沃兹股份一样(沃兹的父亲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乔布斯不仅是个营销天才,而且拥有领导力,对公司未来意志坚定激情四射。而沃兹生性内敛,习惯于一个人工作,并且只愿意兼职为新公司工作,乔布斯和他的朋友家人百般劝说才同意全职。至于韦恩,他拥有10%是因为其他两人在运营公司方面完全是新手,需要他的经验。由于厌恶风险,韦恩很快就退股了,他一直声称自己从未后悔过。
Facebook是扎克伯格开发的,他又是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因此占据65%,萨维林懂得怎样把产品变成钱,莫斯科维茨则在增加用户上贡献卓著。
不过,Facebook起始阶段的股权安排埋下了日后隐患。由于萨维林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中止学业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占有1/3的股份。因此,当莫斯科维茨和新加入但创业经验丰富的帕克贡献与日俱增时,就只能稀释萨维林的股份来增加后两者的持股,而萨维林则以冻结公司账号作为回应。A轮融资完成后,萨维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烧的他干脆将昔日伙伴们告上了法庭。
萨维林之所以拿那么高股份是因为他能为公司赚到钱,而公司每天都得花钱。但扎克伯格的理念是“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萨维林想的则是如何满足广告商要求从而多赚钱。短期看萨维林是对的,但这么做不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扎克伯格对此心知肚明。
Facebook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早一点寻找天使投资,就像苹果和谷歌曾经做过的那样。在新公司确定产品方向之后,就需要天使投资来帮助自己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稳定下来,避免立即赚钱的压力将公司引入歧途。
这方面苹果和谷歌都很幸运。苹果开业后非常缺钱,乔布斯甚至打算用公司1/3股份换取5万美元(约等于今天的15万美元)。这时候马库拉出现了,这位经验丰富的硅谷投资人不仅带来了公司急需的25万美元运营资金,还带来了宝贵的商业经验,他只要求26%股份。这样,苹果新的股权结构变成:乔布斯、沃兹、马库拉各26%,剩下的22%用来吸引后续投资者。根据《乔布斯传》里的描述,乔布斯当时心想:“马库拉也许再也见不到自己的25万美元了!”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同样在公司开张不久就揭不开锅了,他们想筹集5万美元,但是SU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硅谷风投人贝托尔斯海姆给他俩开了张10万美元的支票。我搜遍了网络,翻看了三本谷歌传记,也没查到这10万美元换取了多少股份。但自上世纪末以来,天使投资人所占的股份,一般不低于10%,也不会超过 20%。
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是帕克的朋友介绍的彼得·泰尔,他注资50万美元,获得10%股份。这之后,Facebook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轮融资——阿克塞尔公司投资1270万美元,公司估值1亿美元。7年后的2012年,Facebook上市,此时公司8岁。
谷歌从天使到A轮的时间差不多是一年。硅谷著名风投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各注入谷歌125万美元,分别获得10%股份。5年后的2004年,也就是公司创立6年后,谷歌上市,近2000名员工获得配股。
苹果公司在马库拉投资后没有经历后续融资,4年之后上市,上百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此时公司5岁。
这三家都是产品导向的公司,有了产品才去注册公司,但即使在产品导向的公司,产品也不是一切,公司得以运转,除了需要产品(技术)人才,还需要市场人才和运营人才,创业初期,融资人才尤其重要。更重要的,公司需要Leader,也就是主心骨。具备了这五项要素,创业团队才算搭建完毕。
很少有公司在注册之时就全部拥有上述5项能力,这就是说,创业团队不是一下就组建完毕的,最初的团队成员需要仔细评估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股权分配方案。我认为,在公司主要资产是梦想和未来时,像苹果公司那样预留股份,比像Facebook那样通过增发稀释股份更加简明易行,潜在麻烦也更少。
随着公司逐渐变大,资本需求会越来越旺,后续融资不可避免,引进经验丰富的运营人才也必须授予其股权或期权,这些都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事实上,创始人在公司长大之后如何不被董事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早已是硅谷的经典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苹果谷歌Facebook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乔布斯在苹果上市4年半后被赶出了苹果公司,踢他屁股的人是他请来的CEO斯卡利。“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抓住机会改变世界”,当年乔布斯用这句话打动了斯卡利,后者没能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了乔布斯。
公平地讲,乔布斯被赶走完全是咎由自取,苹果董事会1985年赶走他和1997年请回他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一个创始人愿意失去自己的公司,而他们也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采用双层股权结构。
苹果当年是单一股权结构,同股同权,苹果上市后,乔布斯的股权下降到11%,董事会里也没有他的铁杆盟友(他本以为马库拉会是),触犯众怒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谷歌则在上市时重拾美国资本市场消失已久的AB股模式,佩吉、布林、施密特等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有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2012年,谷歌又增加了不含投票权的C类股用于增发新股。这样,即使总股本继续扩大,即使创始人减持了股票,他们也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力。预计到 2015年,佩吉、布林、施密特持有谷歌股票将低于总股本的20%,但仍拥有近60%的投票权。
Facebook前年上市时同样使用了投票权1:10的AB股模式,这样扎克伯格一人就拥有28.2的表决权。此外,扎克伯格还和主要股东签订了表决权代理协议,在特定情况下,扎克伯格可代表这些股东行使表决权,这意味着他掌握了56.9%的表决权。
这样的股权结构当然能够确保创始人掌控公司,而像佩吉布林扎克伯格这样的创始人深信没有哪个股东能比他们更热爱公司更懂得经营公司,因此只有他们控制公司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利益,进而保证股东的长远利益。
在中国,公司法规定同股同权,不允许直接实施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但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投票权进行特别约定(有限责任公司),允许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将自己的投票权授予其他股东代为行使(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虽然麻烦,但也能做到让创始人以少数股权控制公司。
问题是,投资人也许并不想这么做,虽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最心疼,但犯糊涂的爹妈也有的是。一旦创始人大权独揽,犯个大错就可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的确,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在实际中,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能否实施,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创始人和投资人谁更牛。
㈡ 融资A轮、B轮和C轮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团队,如果资金不足想对外融资的话,融资的轮次顺序,一般为天使投资→A轮(1轮)融资、→B(2轮)融资、→C(3轮)融资等。这里的A、B、C其实指的是,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这种神话还是非常非常少滴~~)。
初创期的小公司,融资对象一般是VC,也就是风险投资机构,但也有可能是PE,甚至有些天使投资机构也是做A轮的。
关于在哪个阶段融资,每一轮应该是什么情况开始融资,融资金额大概为多少,投资圈里有一个大概约定俗成的这么一套规则。当然,刚开始创业的,很多初创团队的创业者并不清楚。其实当你分别融A轮、B轮、C轮时候,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简单和大家说说:
要记住,你拿到的融资在很大部分情况下,终极目标是为了上市,它也就是投资者投资你的动机---上市套现,让投资者把投资你的钱和赚到的钱都拿走。要记住,别人投资你大多是为了从你的发展中赚了钱,然后再拿走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香港H股、纳斯达克、纽交所……可以上的市太多了,每个要求都不一样,你越早上市,投资者越早把钱拿走,实现了一轮投资盈利。
这个从拿钱到可能上市的时间周期,一般至少在三年到五年左右,所以你要清楚,投资者投资你,就是为了从你身上收回回报的,它是几年内希望就赚钱而且拿走钱的,不是你一辈子的股东。所以,除非非常优秀或者规模非常庞大的被投资企业,融到F轮之后还无法上市的话,命运一般会沦为被收购、兼并等其他归宿,以便当初的投资者实现资金退出。
㈢ 天使投资、A 轮投资和 B 轮投资是怎样区分的
正常来说,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至少需要经历五个阶段:萌芽—诞生—发展—繁荣—衰退,有公司上市即鼎盛时期然后就急速衰落,比如曾经的超市巨头人人乐,有公司上市后依然年年创造新的里程碑,突破一个又一个阻力,成为市场的“白马股”,企业在从萌芽到繁荣这个阶段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投资轮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投资X轮的正确顺序。
1.种子轮:
这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理论,构思和idea的阶段,也可以说是“PPT项目”。即便是在种子期的项目也有层次高低,有的项目仅仅是一个想法没有任何可行性方案,或者是市场调研,而有的项目有相对初步的市场调研,商业模式构思相对成熟,这样的项目更容易从idea迅速变成可行性方案,构成种子轮的投资条件,参与投资人的一般为个人投资者,或者手中有一部分资金的传统企业老板,机构参与的力度很小,因为种子轮的风险是最大的,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2.天使轮:
天使轮阶段的创业项目至少是已经完成了企业工商注册,财务报税等一系列公司成立的基本流程,并拥有为用户提供初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然后人员招聘到位,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公司运营体系,小步快速迭代产品,寻找种子用户进行产品反馈,这个阶段可以产生一定的营业收入,收入不会很多,也不一定能够盈利,但会产生一些流水,以前天使投资机构特别多,热衷于投资这个阶段的项目,一旦押中宝项目成为独角兽,投资回报非常可观,但现在大部分投资机构对天使轮的参与热度逐渐降下来了,因为天使轮项目失败的几率逐渐增大,基本上10个天使轮项目有一个能够跑出了的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迫于压力很多天使投资机构都转做A轮去了,但也有一些投资机构会成立专门的天使投资基金,所以投天使轮的AI(天使投资),除非这个项目处于当前炙手可热的“风口”,或者项目本身实力强大,创始团队背景优良,或者是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和领域,才有可能出手。
3.Pre-A轮
Pre的意思是前期,顾名思义Pre-A就是A轮之前的融资。如果天使轮项目跑的好可以直接到A轮,这个轮次其实是强行增加出来的,因为有的创业公司估值不理想,资金困难,但又没有达到A轮阶段的规模无法按照A轮融资的规模进行融资,只好按照A轮前期的轮次进行一轮注资,Pre-A可以看作一个缓冲阶段,可以让创业者资金压力缓解,也可以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个阶段投资机构会谨慎参与,也有部分天使投资人牵头联合几家机构参投。
4.A轮(第一轮):
能够成功到达A轮阶段的创业项目,恭喜你已经成为投资人眼中相对优质的项目了。这个阶段的项目有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而且产品或服务上线运作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商誉,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逐渐产生盈利的可能,但利润和投资人的注资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除去财务费用,人力成本等总费用,公司实际上还处于亏损状态,好在公司发展前景可期,而且目前正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诱人的前景,在这个阶段投资的天使投资机构相对较多,因为风险已经被大大降低了,成功率相对较高。
5.B轮、C轮(第二轮、第三轮):
A轮过后的B轮和C轮其实就是快速将公司做大做强,在这两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愈发成熟,在行业的地位和口碑有显著提高,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绩,通过这两轮融资快速占领市场,增大推广力度,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做好产品口碑和服务。
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公司应该已经开始盈利,剩下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为即将上市做好准备,旧有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需要及时发现提出解决方案,如有必要还要拓展新业务新领域,参与并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但总体来说公司依旧处于亏损阶段,好一点的可以持平,或者微盈,这个阶段参与的大多是VC和PE,或者是上一轮的结构跟投和续投,有旧风投机构的退出也有信风投机构的加入。
6.D、E、F轮等之后轮: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到C轮就可以直接进入Pre-IPO阶段准备上市了,当然也有公司选择融D、E、F轮,但不是很多。是否要融到D轮以后,核心的考察指标就是“盈利”,如果公司盈利发展相对较好,且在近几年内能够满足上市条件,那么就直接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只好往后挪融到D轮以后,但也有一些公司满足上市条件却资源融到D轮以后的,原因在于每个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同,对应的边际经济规模和安全边际也不尽相同,但企业项目的估值总体是呈阶梯式上升的。
7.Pre-IPO阶段:
Pre-IPO其实并非一个投资阶段,一般Pre-IPO的项目新进投资者一般由PE参与。Pre-IPO的项目可以说只是因为公司准备IPO而需要在IPO审核开始前进行的一轮融资。主要原因在上市前找大咖投资人站台可以让自己的股票卖个好价钱,避免遭遇破发使得投资人尴尬,就好像去参加演唱会请明星站台是一个道理。
8.IPO上市阶段:
正式进入IPO阶段的项目需要达到一系列上市条件和指标,比如连续三年盈利等,还需要找券商保荐机构进行保荐审查,手续和流程都很长,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如果项目成功熬到了上市,基本上就可以套现退出了,至于套多少,如何退出在融资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上了二级市场那就是股民买单了,投资人可以潇洒的赚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利润离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
9.ST、ST*、退市阶段:
这个阶段是上市后的阶段了,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财经知识,也就不深入讲了,通俗的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业绩下滑连续三年亏损的话,就会带一个ST的帽子,当然证监会也会给你挽救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变卖资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扭亏为盈,变卖资产的只不过是延缓了判死刑的速度罢了,基本上难逃退市命运,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话还有可能丑小鸭变天鹅,但也要看借壳方本身资产如何,也有实力雄厚的借壳方上市几年就连续亏损退市的,如果挽救无效就会“罪加一等”变为*ST,上市公司到这个阶段的话基本上已经被被判为死缓了,如果一年后公司还是经营不善那么就正式进入退市程序,退市倒计时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交易,退市后就本就尘埃落定了,有可能N年以后被某巨头重组重新上市,也有可能根本等不到那一天。
㈣ A轮融资、B轮融资是什么意思
1.A轮融资:其实A轮也是初创公司,很多有资历、有人脉的,通过自己或创始团队搞定了天使轮,真正向VC拿钱的时候是A轮,A轮公司特征是已经有了产品原型,可以拿到市场上面对用户了,但基本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类似的公司有小米、平安好医生等,都是有产品了拿到了A轮,但公司还是不盈利;这个时候投资人还是更看重创业者资历背景,但这时候也会看些市场前景,以及公司的愿景了。
2.B轮融资:公司就相对成熟了,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但要是盈利其实还是比较少的,这时候VC机构更会看中你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以及你的覆盖人群。
3.拓展:种子、天使轮,顾名思义就是很早期的公司,可能只是一个idea、没有实际的走出去,这个时候VC机构,一般会看创业者的背景、愿景,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背景,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很牛的人,那你的天使轮估值肯定会很高,比如瓜子二手车天使轮就能拿到6000万美元的融资,就是因为杨浩涌以前有过成功创的业的经验,即使他做出渣来也会有人投资的。
4.总体上来说,由于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最高的,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能少融资,少稀释股份,发生融到最后创始团队的股份没有多少的情况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所以各种Pre-X或者X+轮的融资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
㈤ 新建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直接进行a轮融资吗
初创的公司可以直接进行 A轮融资,但金额一般不会很高。建议等公司的组织架构,产品,市场等具有雏形,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前景是光明的,这样对公司比较有利。下面是一篇关于融资的文章,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最近,我和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种子投资的有才华的年轻创始团队共事。在选谁做种子投资者上,他们有自己选择权,并且融到的资金数,是他们预期的 2
倍。六个月后,他们开始融 A
轮,终于对融资这件事的恐怖有所觉醒。他们融到了钱,但没拿到预期金额,难度比原来想的要大得多,而且用了好几个月才结束交易,用这个 CEO
话说:“种子融资超级快,然后进入 A 轮,我们的业绩数据开始被审问,这种感觉,就像小学毕业后直升大学。”
这个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机构 First Round
内外社区很多创业者都在面临的现状。我相信我们这个投资行业,在创业公司早期,提供给他们前所未有的资金量,也正将这些公司设置在一个艰难的 A
轮融资现实。你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碾压”(Crunch),或任何你想用的词,但它的确显著影响着公司长远成功。如果问我怎么看,我认为应对这一趋势的
关键是:创业者在获得最原始那笔资金后,要保持绝对地精简和考虑周到。
发生了什么?
目前种子轮资金充裕,创业者融资之易,在我过去投资生涯中前所未闻。讽刺的是,这实际上使创业更难了。它设置了一个期望值,尤其是对年轻人,对那些第
一次创业的创始人,轻易融到钱,让他们觉得原本很难的事怎么这么容易,也让他们习惯性认为下次融资不会难。但问题是:A 轮融资总数没变化,That
amount of Series A capital HAS NOT
increased。所以,如果种子轮融资成功的公司数增加到四倍,也意味,和你抢钱的下一轮融资竞争对手的数量就同倍数增多,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我和大量创业者交流过他们 A 轮经历,得到很多反馈,他们说,完全被拿 Term Sheet
的困难度震到。首先,流程极其漫长;其次,沟通涉及东西极其复杂。其中一位 CEO 说,种子轮融资时,谈的都是理念和团队;A
轮,就是实打实的数字,我们既不了解 LTV,也不了解 CAC,我们不知怎么回答“经济规模”这些问题,谈话变成一场毫无准备的审讯。
这些问题的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创业者错把与 VC 的闲谈,当做事关利益的重大事件。通常,创业者收到 VC 一堆邮件和电话,然后就感觉,得立即动手融资了,否则将错过机会,这导致公司在真正准备好前,做出很多草率决定。
与此同时,VC
这边是什么实际情况?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四处乱跑,和大量年轻公司建立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涉及承诺。投资人需要确保,当创业公司想融资时,他能收到创始人
电话,所以为将游戏进行下去,他们乐得营造一种融洽气氛。不幸的是,这些“好听的话”,会让创业者“高兴的耳朵”听到,以至经常性导致错误评估 VC
对他们项目的真正兴趣。
因为抢到一家炙手可热的公司,最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投资人,一般会争取与创业者早点面谈。但没经验的第一次创业的创始人,当发现邮箱里堆满
VC 的电邮,他们会想当然把这种表达兴趣的邮件数量和强度,转化为是一个“容易的融资过程”,然后,就经常性(往往是错误)决定过早开始融资。
不过与过早行动相比,我认为创业者真正的危险是:你可能还没到融资最佳时机,包括一些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以及根本还没时间去制定你的融资战略。
种子轮融资后,每家公司都应通过增长、营收展示公司驱动力(用户接受度、病毒式传播、营收、债务等),以获得 A
轮融资。实现各种业绩指标,正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因为现在 A 轮投资者要完成普通合伙人每年 1 到 3
次投资,他们在项目上的选择,比以前多得多。
事实上,提前融资风险极大,因为一旦公司频繁地与投资人见面,外界就会被认为事情已经谈成。创业圈里,这种消息总是传得飞快。我建议创业者们,对大型
融资进程保密,因为消息受控对创业者有好处,你想:如果一个 VC 知道,前面已有 20 家 VC
看过项目然后没谈成,他必然会产生消极想法,你认为有多少人会在 20 个朋友告诉他某个餐厅散发出恶臭后,他还再去这家餐厅吃饭?很难再有 VC
来看这家创业公司了。
当然,市场上也会有些 VC
能避免“从众心理”。但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融资信息随便透露给别人,肯定会让自身面对更大挑战。通常,一个单子逛过去,你需要通过专注稳健地执行
9-12 个月,才可以展示更多吸引力,而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要在市场上获得第二次“闪亮”感觉,几乎不可能,这是非常难的。
此外,我们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创业公司正在寻求越来越大的 A
轮,但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资金,然而还是有很多公司,刚刚完成种子轮融资数月后,就把 A 轮融资目标,设在了 1500-2000
万美元左右。如果要投 1500 万美元,通常需要投资人有三倍于 500 万美金投资的信念,我认为造成创业者这种渴望,背后有很多原因。
第一,创业者经常会看到极少的数据点,就相信存在一个新标准。比如,假设某个创业者,看到朋友 A 轮融资数额巨大,科技媒体报道了大额 A 轮融资,他就会认为他也可以做到这点。当然这并非不可能。但这样的数据样本,远远不够典型。
另外,我听到很多做晚期投资的投资人,给早期创业者一些非常不好的建议。比如,某创业者在沙丘路上第一次和投资人面谈,并提到很大的融资目标,而投资人眼都不眨一下。创业者会认为这有可能实现,但事实上,却远远未必。
我对创业者的一个简单忠告是:增加融资规模,远远比减少融资规模要容易。我见过最成功的创业者,总是在静待融资的合适时机,他们等待展示其业绩的真正
时间到来,展示代表其真正变革的时机到来,而一旦这样做,他们通常要价偏低。你永远不会电话一个 VC 说:“嘿,上个月,我告诉你说我想融 1500
万美元,但在和很多人交流后,现在我决定融 600 万美元。”
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这意味什么,它将让你和你的公司都亮起红灯。打电话时最好这样说,“我打算融资 600 万至 800 万美金,但是如果投资人投资意向强烈,我们想融 1200 万美金。”
有关创始人太早开始融资并要价太高,最终导致失败,这样的故事我听过太多。这是一个横遍行业的现象,但创始人的心态,却是直到现在才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创业者该做什么?
好消息是,公司不一定非得掉进 A 轮融资陷阱。有很多机会去利用这些趋势,并把它们变成对你有利。
例如一些聪明的创始人,会利用种子轮资金的充裕度,来让种子轮融资额变大,他们给自己买了更多时间,去做到一些关键数据。如果你只有一次闪亮机会,那
就尽可能多拿钱。当你进行种子轮融资,你是在增强自己预见趋势的能力。就像我常说的,数字是一个好故事的主要内容,而这正是在 A 轮融资中发生的事。
种子轮融资变得容易的另一好处是,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就种子轮投资者,创业公司有非常多选择,你们变得更有机会,去挑选你期待的投资者。
所以我的建议:做好调研,看看哪些企业和投资人,保持了成功投资纪录。虽然市场上存在能给公司带来巨大增值的超级天使,但也有很多投资者,即不超级,也不像“天使”。
我相信好的投资者,会卷起他们袖子,打开大门,帮创业公司招募人才,在创业公司进行 A
轮融资时,提供反馈,促进公司发展。要确保你的投资者,愿在种子轮阶段就做出实际性工作,因为对一家机构来说,开出一张 25 万美元支票,和开出一张
2500 万美元支票后,却提供同样服务和支持,这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创业者一旦拿到钱,需要停下来仔细规划。有一点,始终让我非常惊讶,就是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花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但当你最终要进行 A
轮融资,你得展示给投资者明确吸引力和证明点,我的意思是:花掉 100
万美元,远比你想象的要容易。所以不要烧钱太快,直到你的产品与市场契合良好,这样能创造让公司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
我见过的很多公司可能会说,“好吧,我们有维持 12 个月的现金流,让我们在 11 个月后,再发布产品。”这不是一个好计划,如果你花 11
个月打造产品,即使你认为产品将如期发布(这几乎不可能),也意味你在产品发布、收集市场数据前,就会用完融资跑道。而没什么比成功发布产品、用户热捧,
更能增加你 A 轮融资成功的几率。
记住,一个进展最顺利的融资过程,也需 4 到 8 周时间。再加上准备和结束的时间,就变成了几个月。当你思考时间和业绩证据时,要牢记这些数字。时间预算太紧张,是很危险的。
同样要记住的是,收集这些数据还不够,你的 A 轮融资必须打磨和排练。虽然这不是件舒服的事,逃避很容易,但融资关乎公司生死,你必须把这事排在最前面,一旦正式开始,就需要把它位于所有事的第一优先项行动。
另外,创业者在与投资人谈话中,也要能证明他对所有产品的数据了然于胸。我们建议:要花费不少于 4 周时间准备 A 轮融资,First Round 内部甚至建立一个团队叫“项目协助”,与创业者一起准融资项目陈述。
那么到底在 A 轮融资时,需要展示哪些数据和证明呢?这你要从你的顾问,和其他企业家那获取反馈。优先考虑相同行业,或了解你行业商业模式的人的建议。如果你从事 SaaS 业务,要询问相关顾问,或深刻了解这一行的种子投资者。
而随着用户大量增长,你可以创造更多企业价值,和具有侵略性的用户增长数据,不一定是货币化策略,这具体,要取决于你的业务类型。公司各方面进展,对
投资者的说服力是不一样的,我强烈建议:创业者在做 A 轮融资时做尽职调查,与其他已接触过 A
轮投资者的企业家,或了解这些企业家的种子投资人面谈,以发现他们通常被要求和期望什么。公司极其多样化,投资人想看到的企业家品质也不一样,你知道得越
多,你就越能定制你每次面谈的策略。
最后,逆境不一定是坏事,迪斯尼曾说:“所有我曾经历的逆境中,我遇到的所有麻烦和障碍,让我变得更强大……挫折到来时,你可能没意识到,但突然的挫
折,可能是世界给你最好的礼物。”创办一个公司不容易,很难推出一款很棒的产品,还有雇佣人才、筹集资金等等,不要让种子轮资金的飙升愚弄你,让你误以为
随后的融资不再艰难。
下面是我想总结的几个关键:
A 轮融资“碾压”发生在整个投资行业,破坏融资进程,限制企业潜力。也就是说,从没有过这么好的时候,种子轮融资难度,降低了 4 倍。
为避免危机,在公司业绩达标后,再开始 A 轮融资。过早开始融资非常危险。
合理确定融资额度。提高额度总是容易一些,让市场来做决定。
扩大种子轮融资额度,给自己更长时间实现业绩目标,再开始 A 轮融资。
种子轮融资时,仔细选择合适的投资者,对你下轮融资帮助很大。
了解关键拐点是什么,你需要展示这些,体现公司业绩的突破。
给自己足够时间,获得你需要的市场数据,并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与潜在投资者分享。
不要恐慌。尽你所能,为下一步融资做准备。
㈥ a轮融资是什么意思啊
A轮融资也可以称之为第一轮融资。一般在公司产品定型后,开始正常运作一段时间,拥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但是公司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金来源一般是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VC)。
融资的常见形式步骤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一般情况顺序为天使投资A轮(1轮)融资、B(2轮)融资、C(3轮)融资等。
总的来说按企业成长的周期分:
天使投资:种子期,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你就是一个天使。
种子会长大,成长的过程之中还是有许多的风险,需要更多的呵护。
于是就有了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名字,A轮之后就是B轮。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有C、D、E、F、G轮。当然,A、B、C、D、E的名字只是一个俗称。
或者叫做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
融资的特点
1)项目导向:不依赖项目的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而是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和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
2)有限追索:与传统融资中的完全追索不同(即借款人未按期偿还债务时债权人要求借款人用以除抵押资产之外的其他资产偿还债务的权力),是有限追索,指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规定范围内对借款人追索
3)表外融资:安排为非公司负债,不会造成公司资产负债失衡,影响未来筹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