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轮 b轮 c轮 d轮融资区别
天使投资(AI):天使投资所投的是一些非常早期的项目,有些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产品和商业计划,或者仅仅只有一个概念。天使投资一般在A轮后退出,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投入资金额一般较小。
风险投资(VC):VC所投的通常是一些中早期项目,经营模式相对成熟,一般有用户数据支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且盈利能力强,在获得资金后进一步开拓市场可以继续爆发式增长。投资节点一般为在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的谷底。VC可以帮助创业公司速提升价值,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
私募基金(PE):PE所投的通常是一些Pre-IPO阶段的公司,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基础,PE进入之后,通常会帮助公司梳理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募集项目,以便能使得至少在1-3年内上市。
实际上融资轮次并没有太严格的定义。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来解释:
种子轮:仅有一个idea,靠刷脸融资。
天使轮:已经起步但尚未完成产品,模式未被验证。
A轮:有团队、有以产品和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业内拥有领先地位。
B轮:商业模式已经充分被验证,公司业务快速扩张。
C轮:商业模式成熟、拥有大量用户、在行业内有主导或领导地位,为上市作准备。
D轮、E轮、F轮融资:C轮的升级版。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分成好几轮融资,一次性完成融资不最省事么?主要原因包括:
1、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多资金(不同阶段投出的钱有限);
2、公司在特定阶段的发展用不到那么多钱(钱多了也烫手);
3、公司创始人不愿意一下子要那么多钱(早期估值低,股权稀释多)。
而融资额基本靠谈,靠企业根据自己业务发展预测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一般是这样划分的:
天使投资人(AI):发生在公司初创期,是指公司有了产品初步的模样(原型),可以拿去见人了;有了初步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一些核心用户(天使用户)。这个时候一般就是要找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机构了。投资量级一般在100万RMB到1000万RMB。
A轮融资:公司产品有了成熟模样,开始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公司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金来源一般是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VC)。投资量级一般在1000万RMB到1亿RMB。
B轮融资: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获得较大发展。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没有任何问题。可能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资金来源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加入。投资量级在2亿RMB以上。
C轮融资:公司非常成熟,离上市不远了。应该已经开始盈利,行业内基本前三把交椅。这轮除了拓展新业务,也有补全商业闭环、写好故事准备上市的意图。资金来源主要是PE,有些之前的VC也会选择跟投。投资量级:10亿RMB以上,一般C轮后就是上市了,也有公司选择融D轮,但不是很多。
『贰』 套现离场是什么意思
套现离场。
老王同样投资100万创立了BLD,他觉得应该把自己前期投入的心血和资金变现一部分了,于是在我提出入股30%时,老王从他的股本里拿出30%卖给了我。他持有股本70万,占比70%;我持有30万,占比30%。
后来小李入股20%,老王又把自己手上的70万股本拿20万出来卖给小李。此时,老王持有股本50万,占比50%;我持有30万,占比30%;小李持有20万,占比20%。
在套现离场的情况下,BLD总股本并没有增加,一个股东把自己手头上的股份卖给其他人,不影响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
对于BLD来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在增资扩股的情况下,我和小李以及后来投资人投资的资金都属于公司的,全部作为公司股本,用于公司运作,每一笔钱怎么用,理论上都应该向国有股东披露。BLD的规模也因此壮大了。
但套现离场呢,我和小李把钱给了老王,这个钱就是老王自己的了,他爱怎么花怎么花,而BLD的资本金并没有增加,规模基本不变。
在中国,很多创业者(特别是早期的创业者)会把公司看作自己生的儿子,一手带大,希望它陪伴自己到老,并完全被自己掌控。最好将来自己死后,作为传家宝由子孙后代来接班。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对这个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希望经营管理都按自己说的去做,让公司一直属于自己或家人。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最好是生死与共的,不是同一个人至少也是一家人,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控企业。
但在国外,很多创业者创立一个公司,只是为了在适合的时机把它卖掉,然后又创立一个新公司,又卖掉,就像养大了一头猪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也就是套现离场的模式。
因此,创业者更倾向于培养公司团队独立运作的能力,建立系统化运作模式,不希望事无大小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我不在时,你也要懂得照顾你技己。
公司从创业者手上卖出后,可能会经历不止一两个“爹娘“,会被人卖来卖去,也许经营管理是同一帮人在做,但老板却换了好几个。这样一来,老板就没什么当皇帝的感觉,公司员工很可能认识总经理却不认识大股东,但好处是容易变现,不怕砸手里。
卖你,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你太好,生你出来就是为了让人娶走的,有点像中国旧观念中养女儿的目的。
这两种创业者的思维方式没有说谁好谁不好。就像生个娃出来,是为了给自己养老,或是为了嫁出去收礼金,哪个才更正确?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
如果用来养老的,那么最好把它留在身边紧紧掌控;如果是希望让它嫁出去,那么就得从小教会它独立运作、嫁鸡随鸡,不管跟着哪个婆家,都要勤劳听话。
最后,提醒各位创业者,如果你想开公司或者引入新股东,请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设计好股权方案,不要想当然。如果一开始利益和责任分配得不合理,等到成为一家人出了矛盾再来修正,就会好麻烦。
《投融资那点事儿》里有一段对创业股权设置的技巧,非常实用,既可应用在自己创业上,也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创业型公司是否能走远。
『叁』 公司拿了天使和A轮,最后创业失败,之前融资的钱需要还吗
当然不需要还了。无论是天使轮还是a轮,其实他们都是股权投资,也就是投资机构注入一定的资金,然后获得初创企业一定的股权,这意味着投资机构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他们所投资的资金就成为公司的资产之一。
而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所以,就算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但创业者也不需要偿还投资人的钱。当然,如果公司倒闭之后,拍卖相关资产所得用于偿还公司债务之后仍然剩余一部分资金,那投资人是可以要求获得一定比例的分配。不过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其实本身都没有多大的资产,就算把公司的资产拍卖之后,用于偿还债务以及支付员工工资之后,就所剩无几了。
其实目前创业公司的失败率很高,很多投资机构的钱都没法正常拿回。
在共享单车这一波投资当中,有一些风投机构是赚钱的,比如朱啸虎,但更多的投资机构把钱投进去之后都只能打了水漂。
『肆』 天使投资的退出
融资过程中股份稀释是必然的。天使投资在投资时会对你的项目和企业有一定预期,风投的进入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但假设天使投资在初期投资给你500万,占股份60%,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司的业务和市场已经有了增涨,这时,这家企业的市值已经产生了变化,变化可能会是3-4倍,那新的投资人再进行投入时就要按照天使投资时每股价格的三倍进行投入,也就是说这时的股份60%就价值已经是1500-2000万。这时,初期的投资者已经见到了利润,可以采取股权回购的方式将他的股份按照市值卖回给公司,公司再寻求新的股东。所以是可以套现的,找新的投资人买掉他的股份就可以了,或者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资金直接买断。
『伍』 企业A轮融资完,天使投资人还有股份吗
有。
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陆』 如何A轮,B轮,C轮融资股权不被稀释
一般情况下,创业企业融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创立: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继续发展,看到了上市希望
IPO:投资人要套现离场。
在公司各轮融资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投资人加入造成老投资人股份贬值,股权投资基金都会在融资协议中加入:
反稀释条款
如果没有这项条款保护,投资人极有可能被恶意淘汰出局。
比如:创业者可以进行一轮“淘汰融资”, A轮投资人购买价格是每股1块钱,但是B轮进行每股5分钱融资,使当前投资人被严重稀释而出局。
反稀释包括两个内容:防止股权比例降低,防止股份贬值,条款主要针对可转换优先股。
防止股权比例降低
防止股权比例降低,两个条款可以起到作用:
转换权
这个条款是指在公司发生送股、股份分拆、合并等情况时,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作相应调整。
举个栗子:优先股按照10元/1股的价格发行给投资人,初始转换价格为10元/1股。后来公司决定将每1股拆5股,进行股份拆分,则优先股新的转换价应该调整成2元/1股,对应每1股优先股可以转为5份普通股。
优先购买权
这个条款要求公司在进行下一轮融资时,此前一轮投资人:
有权选择继续投资,并且获得至少与其目前股权比例相应数量的新股。
防止股份贬值
公司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融资,但谁也无法保证每次融资时发行股份的价格都是上涨的,投资人往往会担心由于下一轮降价融资,而导致自己手中的股份贬值,因此要求获得保护条款。
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形式:棘轮条款和加权平均反稀释条款。
完全棘轮条款
如果公司后续发行的股价低于原有投资人的转换价格,那么原投资人的实际转化价格也要降低到新的发行价格。这种方式仅仅考虑低价发行股份时的价格,而不考虑发行股份的规模。
在这个条款下,哪怕公司以低于原有优先股的转换价格只发行了10股股份,所有上一轮发行的优先股转化价格也都要调整跟新的发行价一致。
举个栗子
如果A轮融资200万元,按每股优先股10块钱的初始价格共发行A轮20万股优先股。在B轮融资时,优先股的发行价跌为每股5块钱,则根据完全棘轮条款的规定,A轮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也调整为5元,则A轮投资人的20万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40万股普通股。
法律文本协议
【各方同意,本协议签署后,标的公司以任何方式引进新投资者的,应确保新投资者的投资价格不得低于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
【如新投资者根据某种协议或者安排导致其最终投资价格或者成本低于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或者成本,则标的公司应将其间的差价返还投资方,或又原股东无偿转让所持标的公司的部分股份给投资方,直至本协议投资方的投资价格与新投资者投资的价格相同。投资方有权以书面通知的形式要求标的公司或者原股东履行上述义务。】
【各方同意,投资完成后,如标的公司给予任一股东(包括引进的新投资者)的权利优于本协议投资方享有的权利的,则本协议投资方将自动享有该等权利。】
『柒』 股权是如何在融资的过程中,被慢慢稀释的
1.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创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权分享给股东以及建立期权池。通过股权为纽带,稳固内部管理。
2.天使轮——10%-20%股权
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创期融资,比起规模更看重企业创始团队、股权结构、内部组织架构等。拥有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的团队,内部崩坏导致企业失败的几率较低,这是投资人所看重的。这个时期的融资在50-200万左右。
3.A轮融资——20%-30%股权
企业的商业模式、团队的作战能力被市场所检验是可行且有效的,企业已经实现初步盈利,VC会投出A轮,通常在500万-1000万左右,支持企业进一步的扩张、发展。
4.B轮融资——10%-15%股权
发展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经营状况步入正轨,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更多的投资方也会随之而来,B轮融资的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之间。
5.C轮融资——5%-10%股权
企业抵达C轮有一个条件:年营收达到2000万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资者才会进一步的投资。这时的融资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业上市。
6.IPO融资
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企业上市,面向公众进行更大范围与规模的融资。这个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会稀释得很低,但这时即使1%的股权所涵盖的财富也大得惊人。
『捌』 公司创始人,上市融资成功后,可以马上套现吗
不会,公司上市后公司的股票都会,分为限售股和流通股,创始人手中的股票就是限售,有一个限售期,几个月到一年两年都有。你会看到有些股票上市后会疯狂炒作,因为流通股比较少
『玖』 天使投资、A 轮投资和 B 轮投资是怎样区分的
正常来说,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至少需要经历五个阶段:萌芽—诞生—发展—繁荣—衰退,有公司上市即鼎盛时期然后就急速衰落,比如曾经的超市巨头人人乐,有公司上市后依然年年创造新的里程碑,突破一个又一个阻力,成为市场的“白马股”,企业在从萌芽到繁荣这个阶段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投资轮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投资X轮的正确顺序。
1.种子轮:
这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理论,构思和idea的阶段,也可以说是“PPT项目”。即便是在种子期的项目也有层次高低,有的项目仅仅是一个想法没有任何可行性方案,或者是市场调研,而有的项目有相对初步的市场调研,商业模式构思相对成熟,这样的项目更容易从idea迅速变成可行性方案,构成种子轮的投资条件,参与投资人的一般为个人投资者,或者手中有一部分资金的传统企业老板,机构参与的力度很小,因为种子轮的风险是最大的,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2.天使轮:
天使轮阶段的创业项目至少是已经完成了企业工商注册,财务报税等一系列公司成立的基本流程,并拥有为用户提供初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然后人员招聘到位,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公司运营体系,小步快速迭代产品,寻找种子用户进行产品反馈,这个阶段可以产生一定的营业收入,收入不会很多,也不一定能够盈利,但会产生一些流水,以前天使投资机构特别多,热衷于投资这个阶段的项目,一旦押中宝项目成为独角兽,投资回报非常可观,但现在大部分投资机构对天使轮的参与热度逐渐降下来了,因为天使轮项目失败的几率逐渐增大,基本上10个天使轮项目有一个能够跑出了的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迫于压力很多天使投资机构都转做A轮去了,但也有一些投资机构会成立专门的天使投资基金,所以投天使轮的AI(天使投资),除非这个项目处于当前炙手可热的“风口”,或者项目本身实力强大,创始团队背景优良,或者是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和领域,才有可能出手。
3.Pre-A轮
Pre的意思是前期,顾名思义Pre-A就是A轮之前的融资。如果天使轮项目跑的好可以直接到A轮,这个轮次其实是强行增加出来的,因为有的创业公司估值不理想,资金困难,但又没有达到A轮阶段的规模无法按照A轮融资的规模进行融资,只好按照A轮前期的轮次进行一轮注资,Pre-A可以看作一个缓冲阶段,可以让创业者资金压力缓解,也可以让新的投资人进来,这个阶段投资机构会谨慎参与,也有部分天使投资人牵头联合几家机构参投。
4.A轮(第一轮):
能够成功到达A轮阶段的创业项目,恭喜你已经成为投资人眼中相对优质的项目了。这个阶段的项目有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而且产品或服务上线运作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商誉,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逐渐产生盈利的可能,但利润和投资人的注资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除去财务费用,人力成本等总费用,公司实际上还处于亏损状态,好在公司发展前景可期,而且目前正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诱人的前景,在这个阶段投资的天使投资机构相对较多,因为风险已经被大大降低了,成功率相对较高。
5.B轮、C轮(第二轮、第三轮):
A轮过后的B轮和C轮其实就是快速将公司做大做强,在这两个阶段的创业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愈发成熟,在行业的地位和口碑有显著提高,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绩,通过这两轮融资快速占领市场,增大推广力度,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做好产品口碑和服务。
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公司应该已经开始盈利,剩下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为即将上市做好准备,旧有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需要及时发现提出解决方案,如有必要还要拓展新业务新领域,参与并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但总体来说公司依旧处于亏损阶段,好一点的可以持平,或者微盈,这个阶段参与的大多是VC和PE,或者是上一轮的结构跟投和续投,有旧风投机构的退出也有信风投机构的加入。
6.D、E、F轮等之后轮:
一般来说,公司发展到C轮就可以直接进入Pre-IPO阶段准备上市了,当然也有公司选择融D、E、F轮,但不是很多。是否要融到D轮以后,核心的考察指标就是“盈利”,如果公司盈利发展相对较好,且在近几年内能够满足上市条件,那么就直接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只好往后挪融到D轮以后,但也有一些公司满足上市条件却资源融到D轮以后的,原因在于每个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同,对应的边际经济规模和安全边际也不尽相同,但企业项目的估值总体是呈阶梯式上升的。
7.Pre-IPO阶段:
Pre-IPO其实并非一个投资阶段,一般Pre-IPO的项目新进投资者一般由PE参与。Pre-IPO的项目可以说只是因为公司准备IPO而需要在IPO审核开始前进行的一轮融资。主要原因在上市前找大咖投资人站台可以让自己的股票卖个好价钱,避免遭遇破发使得投资人尴尬,就好像去参加演唱会请明星站台是一个道理。
8.IPO上市阶段:
正式进入IPO阶段的项目需要达到一系列上市条件和指标,比如连续三年盈利等,还需要找券商保荐机构进行保荐审查,手续和流程都很长,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如果项目成功熬到了上市,基本上就可以套现退出了,至于套多少,如何退出在融资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上了二级市场那就是股民买单了,投资人可以潇洒的赚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利润离开,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
9.ST、ST*、退市阶段:
这个阶段是上市后的阶段了,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财经知识,也就不深入讲了,通俗的说公司发展遭遇瓶颈,业绩下滑连续三年亏损的话,就会带一个ST的帽子,当然证监会也会给你挽救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变卖资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扭亏为盈,变卖资产的只不过是延缓了判死刑的速度罢了,基本上难逃退市命运,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话还有可能丑小鸭变天鹅,但也要看借壳方本身资产如何,也有实力雄厚的借壳方上市几年就连续亏损退市的,如果挽救无效就会“罪加一等”变为*ST,上市公司到这个阶段的话基本上已经被被判为死缓了,如果一年后公司还是经营不善那么就正式进入退市程序,退市倒计时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交易,退市后就本就尘埃落定了,有可能N年以后被某巨头重组重新上市,也有可能根本等不到那一天。
『拾』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如何稀释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加盟公司时拿到的期权比例,并非最终公司上市时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外部融资会不断稀释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后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融资和期权池。 首先,创业者需要理解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融资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融资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融资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小结
一个股份逐渐稀释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