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判断融资企业存在过度融资
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判定:
过度融资的主要财务表现。负债的杠杆应使得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偏好负债经营,但企业举债并不是无止境的。当企业过 度融资时,其财务表现因过度融资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到期债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依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2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贰』 过度融资的主要指标
1、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2、过度融资的主要财务表现。负债的杠杆应使得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偏好负债经营,但企业举债并不是无止境的。当企业过 度融资时,其财务表现因过度融资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3、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到期债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依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进行首次公开上市前,企业采用的一种融资方法,旨在取得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营运。
融资消息一出,股民望风而逃。该书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原因,指出非流通股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必然导致的结果,有效揭示了以往股市融资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助于理清政策设计思路,为政府今后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叁』 过度金融化让实体经济不堪承托,该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的走上正轨,因为我们可以在很多的社会现象中看出来,首先中国的经济从以往的求多,求规模,改变为质量第一,科技含量第一。这样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开始逐步的发挥出巨大的活力,给中国经济一个强心剂,使中国经济在最近两年已经开始更加健康的发展。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这几天开始了,会上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金融化过度,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点我觉得是一个很有道理的说法。因为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作为基础,两者有一种平衡的概念,如果平衡消失,那么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就会出现问题。
要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那么我觉得首先是对中国的网络方面的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现在中国很多的网络平台在盲目的进行金融方面的扩张,甚至把银行的业务抢去不少,但是我们要知道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关键,是保持金融稳定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必须治理网络方面的金融体系,将其划入银行管辖。
中国的金融出现混乱的现象,跟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里面的一个激进行业,可以说这些年的楼盘上涨价格就是吸引金融资金投入的一个最大原因。因此房地产市场对金融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金融投资里面一大部分资金和业务全部是房地产市场的,所以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控。
中国的经济需要的是逐步的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必须和金融相互平衡,如果网络金融稀释银行对金融的控制,那么整个网络经济方面就会出现危机。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金融过度化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市场。因此我核心的思想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从网络和房地产开始。
『肆』 过度融资该如何抑制
为抑制多头融资、过度融资行为,有效防控重大信用风险,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在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
对违反银企协议,提供虚假信息,超出联合授信额度对外融资,逃废成员银行债务的企业,可由牵头银行组织成员银行按银企协议约定,采取一致行动进行联合惩戒。来源:人民日报
『伍』 过度融资什么意思
即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
拓展资料
过度融资的危害
企业多头融资,除经济大环境、地方政府政绩观等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银行在规模和利润压力下,管理者倾向于以粗放经营来获取短期利益,对借款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对信贷管理薄弱。企业多头授信、过度融资的危害显而易见。
一是过度融资为企业、为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制造风险。有数据显示,破产企业有大部分是撑死的,而不是饿死的。政府行为是顺周期的,银行信贷更是顺周期的。如新余市2005年引进一家光伏企业,由于政府的力推,各家银行纷纷跟进,企业迅速扩张,7年左右时间,资产达300多亿元。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企业预期,企业难以适应。为消化资金,企业盲目上项目、盲目投资,企业一片“欣欣向荣”。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欧盟“双反”后,企业顿时限入了困境,致使当地经济金融倍受打击。该企业在本市的贷款占全市各项贷款的10%以上,有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对其贷款占本行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贷款逐渐到期无法偿还,仅欠息就达40多亿元。企业过度融资,庞大的债务把政府和银行拖入了泥潭。
二是企业过度融资为影子银行推波助澜。企业过度融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影子银行,这已是普遍现象。如一家钢贸企业,由于前几年钢铁市场行情较好,企业盈利丰厚,银行纷纷伸出“橄榄枝”,导致企业资金“消化不良”,为寻找资金出路,于今年注册成立了一家小贷公司。笔者对小贷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小贷公司在影子银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小贷公司众多股东的“集体”融资,将信贷资金引入小贷公司进入影子银行体系,再经过分解加工成由一系列影子银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信贷流程,资金链越拉越长。尤其是贷款品质越差,经过的步骤越长。一旦经济波动、资金链断裂,就会形成“温州现象”,给区域经济金融稳定带来极大冲击。
企业过度融资的危害,给银行和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各银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完善内控风险管理。笔者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对企业过度融资的监测与风险提示手段,采集辖内各银行机构授信企业融资信息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企业经营情况,通过设定指标、编制模型对企业的过度融资行为进行非现场监测,及时识别与预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超速”行为和“虚胖”现象,有效地防止银行对企业的过度融资需求的供给,及时发出警报,增强银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有人对企业过度融资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一是企业融资额的变动情况,二是筛选出企业在N家银行发生业务额及其融资结构,反映融资集中度。三是各银行多头融资企业占比,反映银行对企业多头融资的容忍度。四是各行业融资结构。笔者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将企业分为钢贸、光伏、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涉农企业等行业,反映银行信贷政策倾向以及经营重点。五是重点企业融资情况,重点监测政府重视、发展速度快、涉及行业广泛的企业的融资情况。六是关联企业的联保、联贷情况等。
通过一系列较为成熟、固定的指标与模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非现场监测进行预警,列出有过度融资迹象的企业,提示银行重点关注。同时,掌握每家银行信贷投向偏好、审慎经营趋势等,以便人民银行确定监管重点,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强化人民银行履职效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
『陆』 公司融资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一、融资内部控制 [2]
企业缺少融资内部控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也是产生融资风险的根源。通过制度和流程设计,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融资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融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对融资内部控制办法作如下归类说明:
(一)融资目标控制
1.融资成本目标;
2.融资过程费用预算目标;
3.资金方及潜在资金方满意度目标;
4.融资服务单位及其他合作方目标;
5.融资的工作进度目标等。
这些目标,便于引导企业融资团队的行为,也便于企业进行末期考核。
(二)融资工作流程控制
1.各部门职责分工与交叉;
2.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三)融资团队行为控制
主要是权力、义务、责任制度与激励办法。
二、融资危机管理
(一)企业诊断与融资风险评估
在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状进行诊断与评估,找出可能产生融资风险的关键点。
(二)建立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这是识别和发现风险的关键环节。在该阶段,需要选择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和一些敏感的现象和信息,建立融资预警体系,以便在风险即将出现前,能够通知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在该阶段,采取的主要工作步骤包括:
1.寻找合适的指标或信息;
2.对这些指标或信息进行合理取值,建立“红线”、“黄线”、“绿线”,或者称为警戒线。
3.建立信息传递机制,以便危机出现时,能够保障信息的畅通。
(三)设置融资危机处理预案
融资危机处理预案是指预先准备的、当危机出现时拟采取的措施,主要应该包括:
1.组织和人员准备;
2.财务安排;
3.外部专家及融资服务机构的利用
(四)预案的采取和危机的化解
在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别,采取不同的处理预案,及时化解风险,把损失和危害控制到最低点。
(五)危机的善后处理
在该阶段,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并迅速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这也是融资风险控制部门职责中不可或缺的。
『柒』 银保监推何种制度抑制过度融资
银保监会补上了单一企业向多家银行过度融资的监管漏洞。
6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办法》的出台对于银行间和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联合防范重大信用风险以及企业多头授信及过度融资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或是出于此类考虑,银保监会在印发《办法》的同时,还就要求各银监局遵循差异化原则先行选择企业进行试点,相关债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办法》实施3个月内建立联合授信机制。不过,按照《办法》规定的标准,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的企业数量很少,不足全部企业的千分之一。
银保监会表示,对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告;对涉及的重大政策事项,要主动请示报告。银保监会将适时开展试点工作评估,根据试点情况修订完善《办法》,稳妥有序推广实施联合授信机制。
内容来源:凤凰网
『捌』 企业如何避免融资风险
一、从财务分析入手:
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限于其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为防范融资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就应加强日常财务分析。
二、加强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审核与管理:
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还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审核制度,特别是严格规范财务工作体系。
三、对每一个资金运作项目都应有科学的严谨的可行性评价:
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状,但具体到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从个体实际出发,越是困难的企业面对融资时越要谨慎,关注融资成本、融资顺序与融资方式。
四、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财务工作中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
五、建立并实施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加工等程序应该是时时进行的,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人员不多,资金实力不雄厚,考虑到预警的成本问题完全可以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执行预警系统。只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赋予每一个员工实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责任,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兼任预警机构人员。
『玖』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的对策
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不同于已受到危机冲击的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是,我国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防范外来金融风险冲击是位居优势的:一是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数量巨大,最近五年来吸引与利用外资2000多亿美元,但基本上是长期的直接性投资,这不仅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没有短期资本投资冲击的问题。
1994年开始的外汇体制改革,为防止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奠定了基础;尽管后来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实现本国货币经常性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这是在我国外汇储备已比较充足的基础上所作的改革,因而是有坚实保障条件的。
我国主要加强同世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经过努力,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争取了大量贷款,并全部直接投资到产业部门、能源与运输系统的改造、农业发展、环保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此同时,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贷款中,我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并未因此受到人家的牵制,主动性较大。
(9)过度融资风险化解扩展阅读:
(一)金融风险防范对金融机构的意义
1.金融风险防范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金筹集环境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实施金融风险防范,能减少或消除金融机构的紧张不安和忧虑恐惧心理,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安定的资金筹集与经营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
2.金融风险防范能保障金融机构顺利实现经营目标。金融机构筹集和经营货币资金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把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能在金融风险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提供预先准备的补偿基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风险损失,这些都有助于金融机构盈利的增加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金融风险防范能促进金融机构资金筹集和资金经营决策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二)金融风险防范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意义
1.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物质的流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流动都会引起其价值的相应流动;同样,任何价值的流动,也会引起其使用价值的相应流动。作为价值的直接表现形态的货币资金流动,必然会引起其他资源的相应流动。
而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减少金融风险损失,并促使货币资金向所需部门流动,从而引导其他社会资源合理地流向所需部门,最终避免或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效率。
2.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众所周知,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比一般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因为货币资金的筹集与经营,不但涉及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且还涉及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即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所以,金融风险的存在与发生,无疑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威胁。而金融风险防范的实施,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能在金融风险发生后减少它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金融风险损失给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带来的波及效应和不良后果,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社会稳定。金融是风险行业,金融风险聚集成系统性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等显著特征。金融一旦出现重大问题,不仅会危及金融、经济安全,而且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危机的历史表明,经济危机总是最先导源于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加强金融防范,将金融风险控制在金融、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识,是避免社会发展出现不稳定因素的重要举措。
『拾』 什么是过度融资,怎样判定企业存在过度融资
企业过度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超过一定的数量,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从企业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划分,过度融资主要分为两大类。
判定:
过度融资的主要财务表现。负债的杠杆应使得股东在筹集资金时偏好负债经营,但企业举债并不是无止境的。当企业过 度融资时,其财务表现因过度融资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主要是企业对到期债务不能正常的还本付息。依据企业对外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10)过度融资风险化解扩展阅读:
过渡性融资是筹款人在银团贷款或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的过程中,由于银团的筹组(如编制贷款协议、资料备忘录)和债券发行准备尚需一段时间,而筹款人又需在银团贷款协议生效以前或收到债券款项以前使用一定数额的资金。这时可以筹措一笔过渡性贷款以应急需。
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
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