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应收应付、预收预付账款的区别
应收、应付、预收、预付账款的区别:
1、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佰销商品而产生的账款。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是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支付的,主要包括应向债务人收取的货物或劳务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用、运输及杂项费用。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账款的增减及其余额,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账户。未单独设立应收账款账户的,预收账款也计入应收账款账户。
在应收账款账户,应收账款的增加登记在借方,应收账款注册在信贷方面的恢复和坏账损失的识别,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应收账款未收集的;如果期末余额为贷方,则反映企业提前收到的账目。
2、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为购买物资、商品或接受服务供应等经营活动所应支付的款项。
当与所购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或所购服务已经被接受时,一般应确认应付账款。
企业应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应付账款的发生、还款、销售等情况。
这个账户是归功于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服务,等等,应付账款借方登记的政党偿还,或商业汇票来抵消应付账款的金额,或已注销,不能支付,通常是在信贷平衡,表明企业应付账款的余额。本科项目一般要根据债权人设置详细课程进行详细核算。
3、预收账款
预收款项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预先从采购单位收到的款项。
企业应当通过预收账款这一主体来计算预收账款的取得和偿还情况。
受试者信贷登记的数量提前支付和购买单位支付的应收账款,借方登记企业注销装船后向买方预先支付和返回到买家的数量支付付款额,信贷资产,反映了企业推进资金购买单位但尚未交付买方的数量,如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核销。
企业应当按照采购单位设立的明细账进行明细账核算。
4、预付账款
预付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前支付的款项。
企业应当设立待摊账户,计算待摊账户的增减和余额。对于预付账款较少的企业,可以不设立预付账款账户,直接通过应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
(1)预付应付类融资产品扩展阅读:
1、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的商品、产品、提供的服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或接收劳务的单位支付的款项。
2、预付款是指会计企业根据采购合同提前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都是资产。增长记入借方。减少信贷方面。
3、应付账款是指企业为采购物资、商品和接受提供服务而向供应商支付的款项。
4、预付款是指会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从采购单位收到的预付款。
应付账款和预提账款都是负债账户,增加被贷记。减少借方。
简单说就是:
1、应收账款是其他单位或是企业应该给你的,而现在还没有给,是资产。
2、应付账款就是你应该付给其他单位或是企业的,而现在还没有给,是负债。
3、预付帐款就是其他单位或是企业向你提供产品或是劳务,你先付的定金,是负债。
4、预收账款是你单位向其他单位或是企业提供产品或是劳务,你先收到的定金,是资产。
㈡ 中国银行企业网银国内应付账款融资功能介绍
应付账款融资(国内应付账款融资)是指以货到付款或赊销为结算方式的国内商品或服务交易中,对于买方的合格应付账款(不含预付账款),在应付账款日为买方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并可以直接向卖方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功能。应付账款融资具体包括融资申请、融资还款申请、修改、授权、查询等功能。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最新业务变动请以中行官网公布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㈢ 什么叫应付账款融资,与应收帐款融资有什么区别
应付账款融资,与应收帐款融资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1、应付账款:是企业(金融)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 是会计科目的一种,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二、管理不同
应付账款保管对账单:
1、每年根据对账次序将对账单装订成册,供应商提供的对账资料作为对账单的附件与对账单一并装订保存,前面要加上对账清单目录(包括供应商所属地区、供应商名称、对账日期等信息)并注明对账单所属年度、装订会计姓名;装订成册的对账单应按照会计档案的保管规定进行管理。
2、应付账款会计岗位发生变动时,其手头的对账单也要做好移交工作,在会计岗位移交清单上应特别注明。
3、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建立应收账款核算办法、确定最佳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赊销手续管理、采取灵活营销策略和收账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等几方面内容。
三、重视信用调查:
1、对客户的信用调查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查阅客户的财务报表,或根据银行提供的客户的信用资料了解客户改造偿债义务的信誉,偿债能力,资本保障程度,是否有充足的抵押品或担保,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情况,进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四、控制赊销额度:
1、控制赊销额是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就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必须将累计额严格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
2、为了便于日常控制,企业要把已经确定的赊销额度记录在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明细上,作为金额余额控制的警戒点。
(3)预付应付类融资产品扩展阅读:
一、应付账款调整账目:
1、对账后必须及时调整账目。如果对账形成的未达账项在对账单上长期挂账,以后再想调账还需要重新核实,否则会不知道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另外,不调整账目会影响企业应付账款的真实余额。
2、调整账目需要供应商提供复印件的,应要求供应商配合;对于金额较小的未达账项,可以简化处理,凭对账单和企业自制说明作为记账凭证附件进行账务处理。
3、需要供应商调账的,采购企业还要督促、协助供应商及时调账。因为如果供应商不及时调账,也会影响其应收债权的真实余额。
二、应收账款的融资:
1、应收账款证券化: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特点和财务安排的具体要求,对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借助证券化提供一种偿付期与其资产的偿还期相匹配的资产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表中具体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产流动性。
2、特别是对于那些产品单价高、收到款项期限漫长的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往往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将应收账款进行证券化既能让这部分资产产生流动性又能很好的为企业融得资金。企业可以将其应收账款证券化,由银行担任受托机构,发行基于该笔应收账款的短期受益证券。
三、应收账款的抵借:
1、在新实施的《物权法》条款中,扩大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允许应收账款质押,明确了应收账款的登记机构为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在动产担保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动产担保价值发挥,促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
2、应收账款的抵借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分为整体抵借和特定抵借。尤其使用于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的信用地位与社会地位使其不但难以进入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也是困难重重,客观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在经济中优势的发挥。
3、应收账款的抵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企业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后一般不通知相关的客户。
㈣ 供应链金融常见分类
1、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应收类(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预付类(预付款融资)和存货类(现货质押融资)三大类产品。
2、应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上游融资,如销售已经完成,但尚未收妥货款,则适用产品为保理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如融资目的是为了完成订单生产,则为订单融资,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装船前融资,担保方式为未来应收账款质押,实质是信用融资。
应收类产品是国外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因为银行不需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但应收类模式需要核心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并需承担一定的额外责任,因此核心企业配合的难度较大。
3、预付类产品则主要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融资,即主要为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融资,包含两种主要业务模式:银行给渠道商融资,预付采购款项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然后物流监管企业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为所谓的未来货权融资或者先款后货融资,如金丘金控这类拥有完善业务架构与专业化管理团队的企业,在第二种模式下,将不再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而是本身承担了监管职能,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所谓的保兑仓业务模式。
4、存货类融资主要分为现货融资和仓单融资两大类,仓单融资里又包含普通仓单和标准仓单,在涉及货押的融资模式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监管企业的职责边界、风险认定和收益权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货物监管里,监管企业承担的到底是何种类型的责任?当监管企业获取的收益较低时,承担过大的风险是否是匹配的?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纯货押类业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总体看来,预付类产品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但银行需要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没有核心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无从开展。核心企业为了帮助其提高销售能力,愿意付出必要的成本,所有的预付款都会变成核心企业的现金或应收票据。
㈤ 应付款的融资
财务部门也能采取更具战略性的应付融资计划,行动上更具战略意义,使供应商通过加快集资并且将支付职能外包给银行的方法,更好地控制他们的现金流。虽然可以选择向银行贴现发票,一些供应商将能够利用企业相对较高信用等级来达到较低体现率的流动性。其他供应商可以使用这一融资工具,巩固在全球开发票,获得更透明的支付,并加速解决有争议的发票。财务部门可以使用成功的程序验收,通过与供应商谈判洽谈条款的扩展来改善企业的DPO。
供应商融资计划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与供应商合作,也为企业减少了来自供应商的流动性风险。一些供应商在某些地区,特别是欧洲,过去依赖保险,信用证,来对营运资金进行融资。然而,金融市场上最近的变化已经降低了信用保险的可用性。此外,由于开放性支付账户不断增长的趋势,利用信用证融资也在下降。所以,财务部门通过使用该计划为业务操作增加战略价值,从而为处于挑战地区的供应商增加流动性和稳定性。
该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高级管理人员,明确的供应商营销策略和精心挑选的银行合作伙伴这三方面的支持。虽然任何大型企业会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极大帮助和支持,但供应商融资计划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来消除企业的孤岛问题。财务部门在领带该项目的同时,需要明确定义AP,IT,法律,会计和采购部门的角色以及与他们的协调关系。
㈥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意思对企业有什么帮助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金融科技为发展主导力量
供应链金融基本概况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的专业领域中,以核心企业作为支撑点,为其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服务的同时,把信贷资金投入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灵活运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整个供应链内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融资模式,针对主体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中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系列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4.42万亿元,受到监管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C端业务受到冲击,B端金融发展有望爆发,预计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01万亿元。
供应链金融核心及优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其核心参与方主要有: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参与主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融资方,提供资金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更加灵活也更加普惠。
供应链金融产品统计分析
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除了应收类、预付类、存货类产品外,增加了以大数据征信系统为核心的信用类产品。
供应链金融适用行业统计分析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批发零售、大宗商品、医药类、三农领域、汽车等是主要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行业。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1、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在加剧
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供应链管理,没有健全、良好的供应链作为支撑,供应链金融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供应链建设和发展的程度是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
从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来看,目前经历了从传统的业务型供应链向协调、整合型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初期阶段是银行所推动的以应收账款、动产和预付款为基础的M+1+N式的融资业务,其业务开展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核心企业发生的上下游业务活动,作为融资方的银行并不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而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动者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产业中的企业或信息化服务公司,他们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
随着第二阶段供应链服务和运营的逐步成熟和发展, 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会逐渐从“链”式进化到“网”式,
即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电子供应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电子供应链是通过运用高速通讯的网络技术,让虚拟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甚至无代价地加入网络平台,并且任何一个企业与其他参与者协同预测、同步开发和生产,并实现高效配送和精准服务,满足分散动态化的客户需求。因此,虚拟电子供应链实现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高度整合,或者说它成为了众多子平台、子生态的联结平台。
2、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开始与金融生态结合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供应链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与现金流的有效方式,从根本上讲,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种资金借贷性行为,更是通过产业与金融的有效、有序的结合,一方面实现产业现金流的加速,缩短行业的现金流周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金融的增值和稳健发展。
产业作为一种生态需要也应该与金融生态相结合,其含义是
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生态的打造和发展,反过来运用金融来进一步推进产业供应链生态的壮大,因此,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端的创新,更需要金融端的创新。
具体讲,金融端的变革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端的主体以及业务生态建设,也就是说要能使供应链金融有效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 同机制的建立至关
重要;二是不同规模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体系为例,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省级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定位、渠道和优势,如果相互之间能够基于各自的优势充分合作,就能为产业优化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现金流,不仅是加速现金流,
而且能创造现金流。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
以往互联网的作用只是作为金融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今却可能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由于供应链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活动具有异质性,没有良好的标准化、电子化、可流转、安全签章的电子票据、电子税票和电子仓单,就无法实现业务流程的顺畅管理。
同理,没有良好的云平台、云计算,虚拟电子供应链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要真实把握供应链运营规律,有效知晓每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就需要建立和发展大数据的能力。针对于资金和资产对应匹配的
唯一性和真实性,就需要运用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利用区块链实现分布式记账和资金管理,
实现智能合约,同时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做到资金和资产的唯一对应。显然,没有金融科技的支撑, 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可能真正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会遭遇巨大瓶颈。
㈦ 企业融资的方式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03-29 来源:找法网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 企业融资按照有无金融中介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不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由资金短缺的单位直接与资金盈余的单位协商进行借贷,或通过有价证券及合资等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债券、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贷、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贷款等。直接融资方式的优点是资金流动比较迅速,成本低,受法律限制少;缺点是对交易双方筹资与投资技能要求高,而且有的要求双方会面才能成交。相对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负债。但直接融资又是发展现代化大企业、筹措资金必不可少的手段,故两种融资方式不能偏废。 筹集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外部的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单位资金、社会个人资金、外国资金及企业内部资金筹集。企业投资主要有实物投资(含直接经营投资)和金融投资(如股票、债券投资)。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企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企业融资的速度和规模,无论你有多么领先的技术,多么广阔的市场。 融资可比作一个商品项目,交易的标的是项目,买方是投资者,卖方是融资者,融资的诀窍是设计双赢的结果。 中国人融资喜欢找关系,房西苑老师认为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对门。融资有商务模式划分,还有专业分工,程序分工,融资者需根据投资者的特点,去设计自己的融资模式。 融资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一个过程,关于融资的战术,房西苑老师列举了八个战术,同时介绍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围点打援。 关于国内融资的难点,房西苑老师认为有三个瓶颈:一是项目包装,二是资金退路,三是资产溢价,这三个难点,房老师认为是有融资者自身的弱点和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构成。 投资者退路房老师给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上市套现,中策是溢价转让,下策是溢价回购。
㈧ 保兑仓和先款/票后货业务有什么区别
这两种业务都是预付类融资业务,区别在于保兑仓业务最大特点是,上游厂商承诺借款人如果出现债务问题时回购质押给银行的货物,然而先款/票后货业务就不行,如果出现风险就需要银行自己寻找处理变现途径。
保兑仓是企业向合作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且由合作银行承兑,收款人为企业的上游生产商,生产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公司或仓储公司的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若融资企业无法到期偿还银行敞口,则上游生产商负责回购质押货物。
先款/票后货,货押就是相当于把前面提到的保证金置换成货物。以自己的货作为押品担保。保理就相当于把前面的保证金换成应收账款,保理的另外一种表达就是应收帐款质押。自己的下家给自己货款就全部先归到银行来作为担保。
(8)预付应付类融资产品扩展阅读:
保兑仓促进供应商的产品销售,防止了在赊销方式下,购货商可能的迟付、拒付风险,可以降低购货商成本,批量采购,可获得一定折扣。适用于有稳定供货合同且上游供应商综合实力较强,与上游供应商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或国内信用证的交易方式,上游供应商可提供债权回购的生产型、贸易型企业。
先款/票后货为避免风险,建议在交易时完善书面的证据,订立完善的买卖合同。企业可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卖方在货物发出同时开具足额增值税发票,买方应在收货后以支票、汇票、电汇等非现金方式支付货款,不以现金结算”。
这样买方如果仅凭发票则不足以证明其已经付款,其还应提供其他付款凭证予以佐证。或者直接在合同中约定付款方式为先开发票后付款。在刚开始的合同或送货单中注明:按行业惯例,供应方应付款的要求先开具发票后收款,供应方开出的发票不能作为付款方已付款的凭证,应以供应方开具的收据为真正的付款凭证。
㈨ 保证金,银承票据,供应链,贸易融资等业务系统是银行核心系统吗
个贷汇 文/李晓春 董少广 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银行只针对单一企业的资产、实力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很难对草根出身的个人和小企业提供持续和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是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凭借核心企业自身实力,对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真实的基础交易进行资信捆绑,通过资金的封闭运作,降低了相对弱势的小企业的准入门槛,享受到银行“绿色通道”一揽子服务和一定的利率优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资金流”等有机统一,是企业创新与金融创新最具竞争力的有机结合。 万变不离其宗:供应链主要经营模式的选择 供应链客户群的选择 核心企业:指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整个供应链中具有规模大、实力强、居于核心地位,技术优势明显等特点,可以是省内或省外的企业。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和行业特点是供应链模式架构的关键因素,原则上企业应连续三年产品市场份额和年销售收入保持增长,并在供应链中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产业链条清晰,客户资源丰富。 供应链模式中的上游企业指在供应链中为核心企业直接提供原材料、零配件或服务的企业。下游企业指在供应链中购买核心企业产品用于继续加工或销售的企业,包括覆盖产业链当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服务商、批发商、销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等。 原则上,供应链中的小企业客户与核心企业合作在两年以上,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主营业务收入基本稳定,生产经营正常,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企业信用记录良好,在金融机构无不良授信记录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企业管理规范,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按期偿还借款本息的能力。此外,供应链成员可享受核心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跌价补偿、订单保障、销售返点、按时结算等,企业需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财务指标良好,并在经办银行开设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供应链模式的选择 1、共同债务人模式和债务确认模式 共同债务人指核心企业作为并存的债务人,因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与上下游企业共同直接承担对银行的债务,并按银行的相关规定,履行还款等义务。 债务确认指核心企业向银行出具书面承诺,承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承认银行应收账款债权受让人地位,到期会将应付款项直接付至银行指定账户。或承诺在上下游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偿还银行融资时,回购货物、回购经销权、支付价款直接偿还银行融资,配合银行追偿等。 2、连带责任担保模式和系统对接模式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在合同中约定,由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小企业融资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或由核心企业及参与融资的上下游企业分别按授信金额的不同比例共同出资形成“风险保证金资金池”作为质押担保,并由参与融资上下游企业提供联保的方式作为补充担保,当上下游小企业授信业务出现不良时,可由“资金池”里的保证金先行代偿,或由核心企业对借款企业主合同债务负有连带清偿的责任。 系统对接或开放指核心企业将其管理系统的部分使用权或查询权向银行开放,使银行系统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银行可实时监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交易状况,实现对资金流和物流的封闭控制,达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 3、动产与货权相结合物流金融模式 企业将货权转移给银行,由于银行作为质押人,不完全具备监管质押物的条件,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专业市场的规模和运营能力,将一定的授信额度授予物流企业。它既有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职能,又具有充当银行和生产、供应、销售之间的融资桥梁的职能,还具有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押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不仅弥补了银行对质押物控制程度的缺陷,使每个阶段的物流对应多大的价值实时跟踪,并办理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降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达到“三赢”效果。 从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当今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间的竞争。核心企业要通过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财务管理效能,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通过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整合,达到强化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产业链在市场的竞争力。作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主动与金融机构等对接,不断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积累信用记录,实现信用增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融资能力。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供应链模式不仅有利于拓宽客户范围,改善客户结构,通过对小企业的批量授信获取规模效益,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顾问、贸易融资、保函等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形成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 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的信用介入以及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可以稳定银行的高端客户,深化银企合作关系, 延伸业务合作的视角和触角,为银行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商机。 面对日益激烈的客户争夺,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竞争也在加剧。银行必须加快业务转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供应链金融业务建立相应的业务机构。根据不同的行业、核心企业的实力及经营变化、对上下游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企业间交易情况等,分析行业市场容量与目标市场定位及金融开发价值,将业务渗透到供应链的每个业务节点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供应链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挖掘市场潜力,创新出更有针对性的贴身式金融服务方案,在信贷政策上,变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风险控制,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 银行首先要整合资源优势,发挥联动效应,积极探索和挖掘核心客户资源,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合作协议等形式,由核心企业定期向银行推荐符合标准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名单,从源头上扩大业务的渠道,这是供应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要深入挖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以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和竞争的需要。使企业不再受物理网点的限制,在网络就可以自助办理商品质押,融资申请等供应链全流程业务,最大程度实现交易的程序化和自动化,培育忠诚的客户群体。 风险防范与商业银行必须加紧修炼的几项内功 目前,我国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还缺乏制度化的手段,成员之间关系松散且边界模糊,上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深,以及行业的不景气,一些核心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产品需求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将市场压力转嫁到与之配套的处于劣势竞争地位的中小企业身上,使企业未来盈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可选择开发的供应链条有限,发展空间突破困难。加之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一旦出现纠纷,往往诉讼成本很大,甚至超出债权数额。 另外,我国许多银行业务模式尚未统一规范,在单证、出账等环节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工确认,银行对抵质押物的跟踪、仓储和资金监管、价格监控乃至变现清偿等方面还缺乏管理经验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尤其是应收账款不同于仓单、存单、提单、股票债权的出质,也不同于动产质押,它只是一个内部记账科目而非正式的债权凭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快速实现质权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其实质就是以一种债权入质来担保另一债权的实现,通过“三方协议”对已预付的“资金池”进行监控,其有效性依附于商业合同的真实有效而存在,质权的获取缺乏有效的质押登记。因此,借款人因重大违约,对方依约拒绝付款,或面临诉讼预付款被依法强制执行,企业破产等极端情况时,银行债权不具有优先受偿权。 在授信管理方面:督促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全产业链条的经营管理信息和交易结算记录,尽可能将所有环节通过电子化实现无缝对接,并对所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行业特征对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经营资格、经营年限、历史信誉状况,尤其是核心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与上下游客户的交易量、结算方式、结算周期等是否出现大幅下滑乃至交易纠纷。结合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能力,其他银行的授信情况,风险缓释等信息,从供应链整体运行质量加以审核,把好客户准入关,合理确定上下游企业名单、根据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类型的客户等核定一定的授信总量,对不同分支机构的管理能力,实行分类授权管理,从源头上控制信贷发放风险。 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金融服务模式的产品设计应以实现供应链资金流在在核心企业与银行体内的封闭运作为目标,设立科学有效的动态监控指标,如资金回笼率、贷款逾期率等,完善违约数据库的建设,定期公布行业信贷风险等级和行业授信的指导意见,相关规章制度要清晰、可操作。银行发放的贷款或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应直接交付核心企业,并取得核心企业的收款确认,通过三方协议约定保障资金回流的线路。同时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不断完善授信额度管理台账和电子化平台的建设,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特殊的现金流状况、支付频率,为其设计特殊的还款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的管理监控,当企业贷款发生逾期时,银行应立即通知核心企业共同采取相关清收措施,暂停对该企业的授信业务,直至全部授信得以清偿。 应收账款类融资:主要针对上游企业。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是一种权利的转让,而应收账款的质押授信则是一种权利的质押,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客户经理须对企业提供的合同、发票等单据通过核心企业或第三方机构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进行严格审查、逐笔核实确认。重点分析基础合同的效力,确定应收账款是否以真实交易为基础,是否来源企业的主营业务,有无任何瑕疵,融资期限是否与应收账款期限相匹配,通过对物权单据和融资款项的封闭运作,实施资金流和物流的双向控制。另外,用于设立质押的账款还必须是依照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容许转让的,如果不能转让,就不能用于质押。其它相关要素,包括金额、期限、支付方式、债务人的名称和地址、合同的履行银行享有的权利和出质人应负的义务等,都应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予以明确。 预付/应付类融资:主要针对下游企业。重点审查是否以真实交易中产生的预付款为基础,企业交易背景的连续性,债权债务关系的有效性,以往付款记录等基本情况。对基础交易未提出争议,预付款项下客户应已签订合同或订单,银行可为企业提供以交易中的商品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融资及结算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预付账款融资、订单融资、打包贷款、汇出汇款融资、开立国内信用证、国内信用证买方押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票据商务通、票货通等。 货押类融资:以货物/权利质押,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为企业提供的主要以货物及其产生的收入为还款来源的融资和结算服务,如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等。 存货的选择一般应满足货权合法、明确、易于处置转让、市场价格波动较小、方便保存等特点,办理以质权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并及时、准确地向债权银行披露相关信息,针对质押物类型的不同和价值稳定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质押率上限。银行要指定专人核实存货流转记录与客户的提货、融资偿还进度是否一致,加强与监管单位沟通联系,关注仓储条件的变化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借助交易信息平台,一旦价格下跌超过一定幅度要按有关要求采取跌价补偿措施,保证质押物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最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确保业务依法合规,严禁逆程序操作,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措施,选择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优化组合,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着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从深层次上提升识别风险、经营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宿州分行副行长 李晓春 中国银行安徽分行风险管理部 董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