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融资信托 > 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研究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2-04-18 12:59:16

『壹』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自我结累;二是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主要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外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弱小、融资成本昂贵、无形资产稀缺等不利因素。

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相关的外部团体主要有三个:政府机构、商业银行、各类投资者。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各类投资者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政府既可以对中小企业投资或借债,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就直接融资而言,中小企业需要管理制度、市场机会的支持;就间接融资而言,它们则需要第**三方担保和对口服务。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银行信贷、直接投资**三方面的融资比例是相仿的,据对美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美国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约占其总资产49.63%,债务融资则占50.37%。就外部融资而言,以天使基金和风险基金为主的直接融资占总资产的12.86%,银行信贷占18.75%,非金融机构和政府担保的商业信贷占15.78%。可见,间接融资仍然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自愿型的贷款以及政府支持的信用贷款旗鼓相当。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虽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但并非全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由于追求高收益,一般喜欢选择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而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毕竟只是中小企业中较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政府作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三个角度概括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观点。

一、政府与中小企业融资

(一)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发达国家设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统筹管理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是在经贸委下设立中小企业司,主要负责中小企业政策性研究、中小企业行为辅导等。相信以后中小企业司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

(二)政府在中小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中的角色

政府的作用可以在中小企业两种主要融资形式中得以体现:

在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资金的对口银行。;法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的贷款担保、小部分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发达国家的政府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中小银行优惠政策的形式保证中小企业贷款的获得。在直接融资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鼓励中小型投资公司参与投资中小企业,而且利用其高度有效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拓展直接融资空间。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现实选择

具体的介绍您参考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http://hi..com/cncapital/blog/item/8c22a618f491210735fa41a5.html

『贰』 如何看待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实际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一个健康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有利于高效率的配置资金,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第二,建立一个完善、有效运行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最重要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扩大就业起到战略性的推动作用。第三,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解决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会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渠道与方式

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企业融资的前提。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制于经济体制和资金管理政策,并与企业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密切相关。从现实来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

1)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创办人的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的资金,不仅是企业初创时期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是企业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支撑。

2)金融机构资金。它指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资金,它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各级政府和其他组织主办的,如科技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虽其资金实力不及商业银行,融资额有限,但其资金供给方式灵活方便,可作为企业补充资本的来源渠道。

3)资本市场融资。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还无法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但是还有多种间接的方式可以选择。首先,可以采取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形式,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资金,但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设立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创业

投资基金或者风险投资基金;第三,设立科技开发公司或者组织行业控股公司,

通过它们进入资本市场。

4)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是随商品交易而产生的信用,除了商业担保以外,大部分商业信用都同具体的商品交易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商业信用以直接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是企业获得短期流动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只能解决企业的货币需求,而不可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创业资本来源,也不能解决服务业的融资为题。

5.民间资金。民间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最原始的方式,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民间融资一直是个人投资创办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民营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原始资本和创业资本来源,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下尤其是这样。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国内融资特点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融资渠道狭窄,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尤其是经营规模小、经营产品单一的小企业更是依靠自身积累来发展。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融资匮乏,自有资金不足,使得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创立不久即消失。

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对外融资特点

1)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规模偏低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条件不利于其间接融资规模的提高,间接融资困难。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机构是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和民营银

行,除了这三种金融机构外,近两年各大中城市现已建立了地方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还没有发挥主要作用。民营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所占比重偏低。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强化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但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大多缺少贷款所必需的资产抵押或担

保, 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信贷支持。

2)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抵押、担保贷款的方式己经全面推开,其中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3)企业法人贷款比重相对降低,自然人贷款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方式

由于企业法人的进入门槛过低,缺乏一定的社会信用和社会经济基础,一些银行在为资金寻找出路时开始调整贷款方向,决定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法人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增加对基础设施和自然人贷款。自然人贷款使用个人财产作抵押,其中多以城镇居民住房为抵押,而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生产资金和生活资金是混用的,因此这部分贷款相当程度上可视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

4)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现行的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企业已有规模和投资回报的要求把民营中小企业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4月底,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共有1171家,民营中小企业大约占9%;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没有向民营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办法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且要有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担保,这些硬性规定使得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

5)直接融资范围有限,金融机构仍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及容量有限,对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限制,需要较多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可望而不可及。上市融资也比较困难,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金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方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上市的二板市场尚为建立,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因此以债券和股票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十分有限。另~方面,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仍是金融机构信贷,但各地之间也存在差别。东部地区由于当地多为民营企业,民间资金较为充裕,因此企业自有资金比重较高,来自民间的资金也较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近几年中西部地区民营中小企业虽然改制面有所扩大,但由于企业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闲散资金也比较少,因此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

『叁』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国务院出台_『一系列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
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r部分中小民营企业
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受到诸
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
门槛过高.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
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
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等自身弱点,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
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
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
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
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
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况且并不适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手段.
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已形成
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这些
埘中小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很低,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
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
加上管理日趋规范,中小民营企业已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那样靠虚
虚实实的“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中小民营企业更被政策性地排斥在
资本市场之外,无法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是
风声大、雨点小,多数高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仍难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
金.而可为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方证券交易市场和风险资
本市场则尚未列一t-_议事日程,这类小型资本市场的缺失,使中小民营企
业失去了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主要
靠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非正规、小范围的集资
或股权融资取得,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

『肆』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

想分析中复小企业融资现状就从现阶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进行分析,每个渠道都有优缺点,针对这些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企业融资渠道根据融资对象分为两个融资渠道,分别是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内部的例如对内进行原始股的发售,对外的比如银行贷款,股权交易等等......

『伍』 企业融资能力的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分析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资金紧缺、融资难却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D0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据调查,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含民营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民营企业融资在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很不相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快速发展。近年来,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l、民营企业自身先天不足,是造成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民营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同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特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受环境制约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一旦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民营企业很难适应。因此,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实际上增大了风险程度。
(2)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银行贷款所需要的财务报表管理混乱,不齐或不实;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常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
(3)很多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够。借钱时就没准备还钱,有些企业想方设法悬空和逃废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
(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了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注册资金不真实。
一是借用他人资金验资后抽逃资金,造成在企业财务帐上其它应收帐款过大,或者虚增不实的现金库存等,另一种是注册资本金少而实际投入的资金额大,造成其它应付款过大,从而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规模。
二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在财务上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为逃避税务的监督,经营收入不入帐或少入帐,而在帐外另外反映经营收入,造成帐内帐和帐外帐。
三是民营企业老板对财务的随意控制的现象严重,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按会计制度来处理帐务。有的民营企业老板要求财务人员做多份报表,银行、税务各不相同的报表,自己掌握一份真实的报表。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
四是民营企业老板本身素质的缺陷,造成他对财务的控制的偏差。以上种种情况致使银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很难把握企业情况的真假,从而银行就很难有效地依据企业财务数据及其它信息进行贷款决策。
2、金融监管和责任追究力度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者心有余悸。针对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高的现状况,国家和各家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而实际工作中,贷款投向国有的、政府支持的、多家银行竞争或参与的大企业、大项目,即使贷款产生不良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处罚。但如果贷款给民营企业,却往往不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容易受到审查和处罚。并且,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通则 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民营企业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支持。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查处的严厉,形成一个明确的导向,使银行的经营者不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
3、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经营效益,短期内不可能把民营企业作为重点客户。
(1)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不同,所以其自身和产品的定位也不相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弱点,很难成为商业银行的首选。同时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综合收益相对较少。而且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控制较严格,大中小项目和风险度不同的借款人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差距不大,商业银行从风险成本补偿原则出发,对中小项目或企业往往不感兴趣。
(2)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并且很难控制。
(3)商业银行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高比例不良资产问题,迫使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确保新增贷款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不断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4、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环境未形成,阻碍了银行与民营企业的沟通。
(1)缺乏信用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扶持。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为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制,来弥补其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2)对企业操守诚信的重要意义宣传不到位,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不浓。
(3)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银行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给优化信用环境、投资环境增加了难度。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来引导民营企业融资。
(1)要树立平等的观念,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国家在融资政策上一视同仁,对民营企业与大型企业、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实行同等融资政策,积极疏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要重视民营企业对分散银行资产风险的积极意义,对优良民营企业应大胆地把它们与国有企业一样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开发新的业务空间。
(2)要树立多渠道融资观念,在继续发挥以商业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其它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民营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改进企业债券额度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切实降低企业发债的实际成本。另外,要在清理整顿和规范地方性的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设立并逐步开放全国性的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场外市场。二是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政府部门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要培育人才、完善监管、发展风险投资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要积极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四是要鼓励个人创业投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五是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场所。六是要积极发展金融租赁。七是典当融资,即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3)要树立金融产品创新的观念,为民营企业提供适用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创新如贷款方式、种类、担保方式等,要贴近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要适时开发出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短、频、快”特点新的金融产品,如自然人担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法人账户透支、保理融资、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承兑、贴现、买方信贷、贸易融资、保函等,形成完整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体系。
(4)要树立信用观念,为民营企业讲守信用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从社会、银行、民营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面来促使民营企业讲信用,增强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 自觉地坚持诚实经营、履行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得发展。
2、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商业银行要辩证地看待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应把支持在非国有经济占有很大比重的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今后信贷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支持民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信誉度较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有销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应大胆支持,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扶持其发展。要真心实意下苦功,帮助民营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提出好的经营决策建议,尽力降低库存和应收账款的拖欠, 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商业银行要改进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信贷资金管理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制定一系列适应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的贷款操作规程。
3、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强化协调监督,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推动银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对商业银行的系统内资金上存利率的最高上限进行严格界定,抑制基层银行资金过渡上存现象。
4、民营企业自身应规范经营行为,为融资创遣良好的内在条件。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大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强化事业心;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管理知识和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水平,要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不断开拓新的经营理念;要发挥好各部门、各环节和技术人员的作用,使企业灵活自如的运转;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高级智囊团、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员、高级技术人才;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5、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使银行最大限度地支持民营企业,就要加速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担保体系,成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可采取政府、财政、银行、企业多方参与,实行会员制,对会员优先担保, 同时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融资顾问、项目评估等多种服务。另外,还可以按市场化条件下规范的银行贷款业务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信用互保组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疏通银行与民营企业结合的梗阻。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公信力。要健全和严格相关的法律,旗帜鲜明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要增强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及企业的信用意识,净化执法环境,使企业不敢赖债、逃不了债,创造银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环境。

『陆』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近两年的 ~~急用 谢谢

一、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逐步壮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多,投资区域已达到160多个国家,投资方式也日趋增多。目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偏小

我国民营企业中9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加上我国的对外投资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也不大。我国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浙江万向集团、北大方正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等。再以民营企业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境外平均规模仅为58.78万美元,中方独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9.67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260万美元的规模,可见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实力有限、规模偏小。

(二)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偏窄并集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设立的海外企业已经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均有分布,但具有高度的地域集中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俄罗斯、东欧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生产加工类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

(三)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以贸易型、服务型为主

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贸易、餐饮逐渐发展到渔业、能源、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等行业,但主要集中于贸易行业、服务性行业。从2005年中国FDI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商务服务业(主要为投资控股)165.5亿美元,占28.9%;批发和零售业114.2亿美元,占20%;采矿业86.5亿美元,占15.1%;交通运输和仓储业70.8亿美元,占12.4%:制造业57.7亿美元,占10%;房地产业15亿美元,占2.6%,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2213.2亿美元,占2.3%;建筑业12亿美元,占2.1%。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多数分布于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行业,主要以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类和服装类为重点。

(四)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合资、收购为主

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存在着多元化特征,包括设立新的公司,收购、兼并既成公司,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由于我国民企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本和资源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差、国外市场差异大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数民营跨国公司选择以合资、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只有少数具有人才优势及国际管理经验的企业可以在国外设立新公司,或收购、兼并既成的公司,采取“买壳上市”这种方式。如浙江万向集团,目前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收购、参股了18家公司,并于2001年购买了美国一家上市公司,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全面实行“本土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海信在南非投资3745万元建立合资工厂,此外还在印尼投资100万元合资建立电视机生产厂;康佳在印度投资900万元组建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虽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还存在上述情况,但是不管从规模上、市场区域上、投资领域上和投资方式上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有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具备来自于生产低成本的对外投资竞争优势,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联系的。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有3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优势。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的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种小市场中获取规模收益,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正好可以利用这种市场空档,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就地取材和同种族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更具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很多都是颇具其文化特色的民族产品,可以利用母国的当地资源在生产成本上占有优势。三是接近市场优势和低价产品营销战略。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占领市场的秘密武器。此外,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由于世界市场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即使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和生产规模不够大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很强的经济动力。该理论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进行“走出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能产生特有的技术地方化优势,“特异优势”的产生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换言之,只要这些企业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一定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需要的话,这种创新活动就会产生竞争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于在新的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与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然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揭示了落后国家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的国际优势,而且更强调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

日本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问题应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小岛清将一国产业分为“比较优势产业”和“比较劣势产业”。前者指那些本国在经营资源与劳动比率以及相对利润率上均高于外国的产业,后者指那些无论在经营资源与劳动比率以及相对利润率上均不及外国的产业。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选择问题,小岛清认为,一国产业应选择与本国技术差距较小的国家进行投资。并且,本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较小,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就较容易移植、普及与生根,因而可以挖掘出东道国尚未发挥出来的潜在优势,扩大两国间的比较优势差距,并通过投资而创造出更多的贸易机会。该理论指出,企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并非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进行跨国经营,如果采取恰当的战略和对策,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可以做到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这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三、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的风险有: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外经营中就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风险。另外,社会风险还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外国一些媒体在政治动机的追求下刻意夸大中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在投资经营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四、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风险的对策

如何才能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当前处于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前文关于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企业自身体制、机制、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防范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要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找准市场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着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重大投资决策,也制约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由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大,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应当考虑这项对外直接投资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目前是否有国际化的需求,或者说当前进行国际化是否时机恰当。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还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成本效益分析。其次,民营企业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境内投资主体作为境外企业的出资人,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对境外企业的控制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境外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并控制决策风险。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把握好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融资决策的授权问题。二是明确权责,建立相关决策机制。境内投资主体和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权责,建立相关的决策机制,决定重要投资项目和处理突发事件。三是实行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效益奖励和惩罚管理人员,可以调动境外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并约束其背叛出资人的行为。再次,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涉及到大规模资金的流动,随之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境外企业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并购过程中,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三是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这3个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防范。

(二)规避政治法律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对投资区域进行慎重选择,特别是要避开战争、政局动荡或恐怖主义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其次,要详细了解东道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民营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有可能面临战争、汇兑限制、政府违约等风险。企业投资后,如果东道国发生战争,可能会使工厂停产;如果东道国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境外企业的收益汇回境内;或者东道国违背政策上的承诺;或将企业国有化,这些都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另外,对于东道国设立的审批来自境外投资的委员会和本身的法律体系都要进行充分了解。可利用的渠道包括我国驻东道国的使馆、领事馆等机构,对东道国的法律体系的咨询,可借助专业性的中介机构。当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作相关的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的内容不仅包括东道国政治环境的稳定性、政策的一致性、政府违约的可能性,还要包括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体制和法律体系,涉及的利益团体及其对投资可能做出的反应。再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时还应当寻求我国政府来规避和降低风险,所以企业要加强与我国政府的沟通,注意向我国政府汇报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有关问题和事项,依靠我国政府规避风险。向我国政府汇报沟通包括两个方面:向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通过政府部门的经济外交规避风险;向政府驻境外办事机构寻求领事保护。另外,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管理和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的利用,中介机构还可以在并购投资中提供法律、财务和背景方面的尽职调查,帮助企业规避外部风险。

(三)企业应对社会风险的对策

首先,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各国的价值观、文化、风俗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要对各国在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避免因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给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造成重大损失。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能照搬国内投资的经验,而应该实行本土化经营。应该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在境外严格执行本土化经营和管理。其次,民营企业还要履行东道国的社会责任。企业要遵循坦诚相待、互相尊重的原则,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企业形象给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五、结束语

在国际化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的经营风险、东道国的政治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民营企业只有合理地利用对外投资规避风险的策略,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各种损失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Z].2003-2006.
4、熊小奇.海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柒』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对策论文大纲怎么写(具体)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摘要4-5ABSTRACT5-6目录6-7第一章 绪论7-11 1.1 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7-9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1第二章 我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与发展情况概述11-17 2.1 民营企业的范围界定11-12 2.2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2-15 2.3 21世纪初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5-17第三章 融资理论与融资模式概述17-23 3.1 融资的基本概念17 3.2 国内外主要融资理论简介17-20 3.3 探讨融资理论的意义20 3.4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20-23第四章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23-29 4.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有所改善23-24 4.2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24-29第五章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29-34 5.1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困难29 5.2 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29-34第六章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34-52 6.1 国外企业融资方式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启示34-37 6.2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策略37-52结论

阅读全文

与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研究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东博客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907
3月31日俄罗斯卢布汇率 浏览:88
证券之星中国重工 浏览:902
股东告知函可以以什么方式 浏览:460
手机能安装股票指标 浏览:441
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 浏览:175
花都最大的金融诈骗公司 浏览:39
基金为什么十大持仓 浏览:627
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浏览:328
招商银行公户可以买理财吗 浏览:323
港币30是人民币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178
4月8日卢布兑换人民币汇率 浏览:405
中国银行理财骗客户 浏览:612
美金汇率兑换印尼 浏览:733
体彩怎么算佣金 浏览:504
外汇占款货币投放 浏览:744
红塔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 浏览:358
高杆低杆中杠杆杆落袋 浏览:139
我国外汇储备总体 浏览:796
股票咋开户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