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有赵健这个职工吗
没有,泰山区法院有一个是不是你找的哪一个!这个人非常可恶,貌似正人君子,实则小人一个!不顾事实,当面一套,背后可耻!
2. 三峡工程如何收回投资
“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站的主要收益就是“卖电”。杨亚说,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集中体现于电力资产的价值。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加上已经投产发电的葛洲坝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强大、清洁的可再生电能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电价输入华东、华中及广东电网,将产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
截至今年4月底,三峡累计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国务院批准的三峡上网电价为每度0.25元,据此计算,发电总收入达250亿元。
三峡总公司的一份报告称,到2026年,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电站项目将全部竣工,三峡总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将超过6360万千瓦,年发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仅水力发电业务年收入将超过600亿元。
三峡工程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内,预计比概算2039亿元少用200多亿元。
国家宏观调控为三峡工程创造良好环境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为900.9亿元(包括水利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和移民投资概算400亿元),建设期价差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认为,少用200多亿元客观上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几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使动态投资减少。以建设期价差为例,当初进行动态投资测算时,预测每年的物价涨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大大低于预测的物价涨幅,这使三峡工程投资少用了140多亿元。同时,利率的持续下调,大幅降低了工程贷款利息,又节省了6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赶上有利的经济环境,证明国家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时机十分恰当,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曹广晶说,在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这也是三峡工程少花钱的一个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底线”
三峡总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赵健强说,静态投资是一个“本”,控制不住就会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别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期长达17年,如果不用科学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的“底线”,必然导致国家不断“调整概算”,极易陷入“投资无底洞”。
赵健强说,在实践中,三峡总公司探索出“一种模式、两套价格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守住了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底线”,这是三峡工程省钱的重要原因。
“一种模式”即“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核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额度,按照分标段项目的划分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单项执行概算和业主总执行概算,作为对工程静态投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按照计划工程量,当年国家公布的物价、利率、汇率、税收等政策引起的造价变化,以及设计优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价变化,分年度进行动态投资管理,以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两套价格体系”即在投资管理中建立合同和执行概算两个价格体系,以概算为“尺子”,控制项目成本。
赵健强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项目。三峡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又需多花钱,一些项目优化设计也要多花钱。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三峡总公司消化了多达88亿元的新增项目,没有突破静态投资的“底线”。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针对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三峡总公司实施分阶段、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在使用银行贷款中,三峡总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蓄短还长,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从1999年起,为避免发债资金一次到位产生的资金闲置,公司开始使用短期临时搭桥贷款,每年使用搭桥贷款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同时,还在国内银行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争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从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三峡总公司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共发行七期总额220亿元的三峡债券。发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偿还。2005年三峡债券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61%,比国内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1.65个百分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三峡债券累计已降低利息支出约10亿元。
据统计,由于进行贷款利率的公开询价,发行三峡债券,调整债务结构,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等措施,仅2002年,三峡总公司就节约利息支出3702万元。
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18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是大型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抓住近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等有利条件,建立健全投资控制体系,在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同时,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三峡工程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内,预计比概算2039亿元少用200多亿元。
国家宏观调控为三峡工程创造良好环境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其中静态投资约为900.9亿元(包括水利枢纽工程概算500.9亿元和移民投资概算400亿元),建设期价差749亿元,贷款利息389亿元。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认为,少用200多亿元客观上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几年来物价、利率比较平稳,使动态投资减少。以建设期价差为例,当初进行动态投资测算时,预测每年的物价涨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大大低于预测的物价涨幅,这使三峡工程投资少用了140多亿元。同时,利率的持续下调,大幅降低了工程贷款利息,又节省了6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三峡工程建设期间赶上有利的经济环境,证明国家决定兴建三峡工程的时机十分恰当,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曹广晶说,在大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在1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精心施工,严把质量关,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这也是三峡工程少花钱的一个原因。
科学规范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底线”
三峡总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赵健强说,静态投资是一个“本”,控制不住就会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别是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工期长达17年,如果不用科学的管理守住静态投资的“底线”,必然导致国家不断“调整概算”,极易陷入“投资无底洞”。
赵健强说,在实践中,三峡总公司探索出“一种模式、两套价格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守住了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底线”,这是三峡工程省钱的重要原因。
“一种模式”即“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总公司根据国家核定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500.9亿元的额度,按照分标段项目的划分和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编制业主单项执行概算和业主总执行概算,作为对工程静态投资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按照计划工程量,当年国家公布的物价、利率、汇率、税收等政策引起的造价变化,以及设计优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价变化,分年度进行动态投资管理,以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降低工程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总投资的目的。“两套价格体系”即在投资管理中建立合同和执行概算两个价格体系,以概算为“尺子”,控制项目成本。
赵健强说,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项目。三峡工程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又需多花钱,一些项目优化设计也要多花钱。但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三峡总公司消化了多达88亿元的新增项目,没有突破静态投资的“底线”。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针对三峡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三峡总公司实施分阶段、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项目成本。
在使用银行贷款中,三峡总公司通过借新还旧、蓄短还长,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也增加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从1999年起,为避免发债资金一次到位产生的资金闲置,公司开始使用短期临时搭桥贷款,每年使用搭桥贷款的规模都在20亿元至30亿元之间。同时,还在国内银行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争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从三峡二期工程开始,三峡总公司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筹资手段,共发行七期总额220亿元的三峡债券。发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偿还。2005年三峡债券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61%,比国内同期商业银行贷款低1.65个百分点,与银行贷款相比,三峡债券累计已降低利息支出约10亿元。
据统计,由于进行贷款利率的公开询价,发行三峡债券,调整债务结构,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结算等措施,仅2002年,三峡总公司就节约利息支出37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