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证监会停止私募基金注册的原因是什么
一、私募快速增长进入“冷静期”
1、2016年1月13日,有私募机构收到国家工商总局预审驳回通知,注明“经营范围涉及私募基金,目前国家工商总局仅受理公募基金名称”,这意味着国家工商总局暂停了本局内的私募注册(注:工商总局并未要求地方工商局暂停注册)。
2、北京工商局暂停私募机构注册后,笔者在PE实务-业务研讨群、PE实务-读者群、PE实务-信息交流群等PE群征询各机构了解到的地方政府对私募注册的态度。根据反馈:河南省暂停私募基金注册;山东、上海、杭州辖区内的个别工商局已暂停注册,上海自贸区也已暂停注册;成都除个别区可以注册外,多数区需要报备后才能注册;宁波梅山港目前还能注册,但需经招商局副局以上签字同意……
3、据一些私募机构反映,目前基金业协会管理人登记、基金备案的速度放缓,审查标准与以前相比严格很多。
至此,私募机构快速增长进入“冷静期”:各管理机构“放缓”速度,调研问题,研究规范;私募机构也可利用“冷静期”自我检查、自我规范。
二、私募全面加强监管、强化规范,态势已形成
1、2015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明确,要“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坚决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明确暂停私募机构新三板挂牌和再融资,并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此后,证监会继续对已挂牌私募机构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3、2016年1月15日,证监会发布《2015年私募基金检查执法情况通报》,披露了检查发现的五类问题(分别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资金募集行为违规、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公司管理失范、涉嫌违法犯罪),公布了对30家机构、8个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情况,以及对9家私募管理人立案稽查、21家私募管理人涉嫌违反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的情况。
同时,证监会明确表态,将持续加强私募基金行业日常监管和检查执法工作,依法从严查处违反违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4、2015年岁末,基金业协会接连公布了多向自律规则、业务规范、指引等文件,旨在引导或强化私募基金的规范运营。
至此,监管层强化私募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私募规范运营要求的态势已经非常明确、清晰,规范运营将成为未来中国私募机构长久发展的王道,也是应当首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三、私募机构何去何从,群众的声音如何
1、加强监管、强化规范,会使“自由”惯了的私募感到不适,会使心怀鬼胎的私募胆颤心惊,但规范可以促使优者更优、劣者淘汰、违法者被拒之门外,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必然是好事。
2、根据笔者的民调,大多数正规私募机构对暂缓注册及加强监管表示理解与支持,并期望在规范运营背景下,全行业的洗牌,使良币真正驱逐劣币。
3、目前正规私募机构顾虑较多的是:私募暂停之风过于极端,暂停时间过长,暂停要求过高,使正规私募业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营。
该问题,笔者注意到:多数地方政府的暂停政策都有一个除外情况,即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除外。在暂停期,如确需注册,可考虑利用一下除外规则。
另一方面,在“冷静期”后,监管层也确实需要尽快出台确定性较强的方案,使私募注册、登记回到正常的依法开展的轨道上来。
我想,私募机构快速进行自我审查、自我规范,保证不被罚下,这应该是2016年急需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附:证监会2015年私募基金检查执法情况通报
私募基金自纳入我会监管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万家,基金规模5.1万亿。部分私募基金规范运作,对推动创新创业、增加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切实贡献。但私募行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督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运作,加强风险防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5年,我会组织会内各方力量共对14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配合地方政府对40余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风险排查。
检查发现,当前私募基金领域存在以下违法违规问题,甚至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
一是登记备案信息失真。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更新不及时,没有按规定报送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变更情况。
二是资金募集行为违规。如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夸大或虚假宣传、违规保本保收益、投资者人数超过法定人数限制等。
三是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如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将固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违反合同约定列支费用、进行利益输送等。
四是公司管理失范。如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公司管理薄弱;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披露信息不充分;没有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或执行不到位等。
五是涉嫌违法犯罪。如以虚假或夸大项目为幌子,以保本高收益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
为遏制违法犯罪和违规经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015年,我会区分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对上海宝银创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二是对以下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中逢昊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华夏恒业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六宝(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威士曼惠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恒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原新晋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融金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晋商世纪山西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誉霖恒信股权投资管理(大连)有限公司、鼎立资产管理(大连)有限公司、广州银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州安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穗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盛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稳裕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宝银创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奥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汇朋联银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圣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垚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太平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东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以马内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三是对以下2家私募销售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上海好买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财富基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四是对以下8个相关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太原新晋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桂晋生,业务主管人员赵笑长、杜怀让;中融金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牛利平,公司负责人田亚斌;誉霖恒信股权投资管理(大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郑焕庆;上海宝银创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崔军;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单祥双。
此外,还对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立案稽查;对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
上述处罚措施取得了监管实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私募基金风险事件的高发态势。2016年,我会将持续加强私募基金行业日常监管和检查执法工作,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和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任何增信手段。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了解公示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的信息,认真评估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审慎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提高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依法严格自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严守诚信守法底线。
B. 为什么“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传遍朋友圈
2015年9月21日下午13点30分,超过1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泛亚投资人聚集在证监会门口维权。他们身着印有标语的白色T恤,拉起横幅,高喊“活捉单九良,还我血汗钱”等口号。监管的缺失,人性的贪婪,令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延续了数年疯狂的围猎资本游戏。最终资金链断裂,20多个省份的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
以高额回报诱惑客户开户,然后开始向你介绍现货白银,说现货白银交易更加灵活,可以双向买卖,涨的时候可以做多,跌的时候可以做空,盈利空间大,开户后,有专业的老师带着操作,做了几天可能会赚一些,然后会说你的钱太少来钱慢,又让投资者加大资金量,结果就是无休止的亏损。
实际上就是一场对赌游戏,交易软件被后台人为操纵,交易所、会员、代理商层层设置陷阱,行情处于高位时不能平仓、本该下跌的白银价格,在交易软件上却直线飙升……势单力薄的散户们要想赚到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亏损的钱都被代理商赚走了
参与白银投资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操作和交易软件,而且正规的平台均有模拟盘,方便投资者进行模拟实际操作。
在多地贵金属乱象之后,监管层下定决心开始下猛药整顿交易所乱象。经营“贵金属现货”的交易场所将被集中清理整顿,此类交易所最后在全国将被砍至20家左右
结语:
经过一番罗列,发现金融诈骗几乎已经涉及了金融业的所有领域,而所有的金融骗局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高息。而其背后的本质则是人性的贪婪。最后还是用这句话来总结下吧:“你贪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谨记谨记。”
C. 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2013-04-1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宝安南路1036号鼎丰大厦923#。
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066349010Q,企业法人王维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一般经营项目是: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受托资产管理;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股权投资;财务咨询;投资管理及咨询、经济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不含金融、证券咨询、人才中介服务和其他限制项目);国内贸易,货物和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许可经营项目是:。
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3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深圳金赛银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D. 平安金赛银事件是怎么回事
平安金赛银事件:
2015年09月28日一些深圳金赛银私募产品的投资者走上北京金融街来到平安大厦门前进行“维权”,此外,还有投资者设法寻找金赛银公司相关负责人解决问题。据了解,这些投资者购买金赛银私募产品之后无法兑付,而平安银行为金赛银相关产品的托管行。
根据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内容,金赛银存在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等多项违规问题。
随后,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已对金赛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进行侦查。
(4)深圳金赛银非法融资扩展阅读:
金赛银的主要违规事项
(1)金赛银将自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投资。平安银行开立的托管账户显示,法人与托管账户之间出现了频繁的资金往来。
(2)单只基金的投资者超过了法定数量。该公司9只有限合伙基金的实际投资人超过了50人。
(3)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E. 关于2015年12月30日,平安保险出事的消息到底怎么回事,最后处理结果是什么,我们的小县城都传
是真是假偶尔去北京金融街的平安大厦看看就知道了,上千人每周一两次的维权世人皆知!你拉住他们其中的一个你就会明白这个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可怜了那些老人啊!有的尿毒症后期急等钱回来换肾,癌症晚期的阿姨……
F. 最近想做些金融方面的投资,要注意哪些还有有哪些金融骗局
Top8、假银行
骗局:山东一个农民为了来钱快,竟然自己开了一家“中国建设银行”。各种设备、标识、工装一应俱全,足可以假乱真。结果只吸收了4万存款就被查封了,因为这个银行只收钱不取钱。
此外,还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的假银行,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现在真正的民营银行只有5家,包括微众银行(腾讯)、华瑞银行(均瑶集团)、金城银行(正泰集团)、温商银行(天津华北集团)、网商银行(阿里巴巴),其他都是假的。
骗术:以假乱真!
Top7、银行理财飞单
骗局:银行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几个月前,多位市民称在农业银行北京通州支行次渠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处购买理财产品,但到期后本金与收益均未兑现,共涉及17人2248万元,这就是典型的银行飞单案件。
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被很多投资者视为非常安全的理财方式,但如果不仔细核对,很可能买到的就不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2015年7月,广发银行也发生“飞单”案件,客户刘女士等5人在广发银行北京某支行员工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年收益达11%的私募基金产品,一年兑付期到后却没收到承诺的本金与利息,共计有767万元投资额。
骗术:内外勾结,借高收益行骗!
Top6、高额贴息存款诈骗
骗局:一年多前,16位来自萧山、杭州、宁波等地的存款人,把高达2.88亿元巨额资金存入中国。
事情是这样的,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某,先以高额贴息的方式,比如在享受正常银行定期利率的基础上,再分别贴息3.5%和4.4%不等,吸引浙江等地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3.12亿元。然后勾结银行高官骗贷。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层层拿到数额不等的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组织有关人员伪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再以假存单作质押,向银行骗得巨额贷款。
目前警方已抓捕了一批涉案主要人员,包括银行负责人、客户经理和贷款企业法人代表魏某及参与伪造单证的相关人员等。涉案资金已经被冻结,冻结时间从2015年9月26日起至2016年3月25日。警方表示如果当事人能够证明存款资金来源合法正当,经调查核实将逐步解冻存款。
骗术:异地高息揽储诈骗!
骗局:一些打着已登陆“四板”(地方股转系统)的公司,声称在未来两三年后,可从区域股交中心“转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鼓吹其发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涨潜力,吸引投资者购买。在“无股权不富”的投资概念冲击下,一场场原始股售卖大戏开始集中上演。
2015年12月11日,证监会官网发文称,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少数挂牌企业(大部分为跨区域挂牌的企业),宣称已经或者即将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向社会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还承诺固定收益,其行为涉嫌违法。报道得比较多的是上海优索环保和河南几家公司,都是在登录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后,开始售卖原始股,随后人去楼空。
骗术:售卖原始股,投资者误以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是上交所而上当。
Top4、金赛银事件
骗局:2015年9月底,位于北京。
金赛银用了以下这些花招哄骗投资者的信任:一是装门面,其在深圳租了一个非常高档豪华的会所,给投资人以“高大上”的形象。二是傍官员,打着政府项目名义进行推销。三是以平安保险担保的幌子,投资者爆料称有200多名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参与其中,很多投资者以为是平安保险的产品才买的。四是吹挂牌,不懂的人还以为有多牛,实际上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门槛极低,比新三板差了很多,更别提创业板和主板相比。
骗术:利用虚假名义为其背书骗取投资人信任!
Top3、民间借贷
骗局:以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的回报为幌子,投资者一开始投入的几万后,尝“甜头”便追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最终借款人逃跑、企业倒闭。比较出名的有四川汇通担保事件和河北融投事件。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汇通担保注册资本9亿元,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注册资本最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担保专业公司之一。伪造大量借款项目,注册上百家空壳公司,通过数十家投资理财公司从民间筹资。最后资金链断裂,高管潜逃出境,涉案金额在100亿左右。
据财新网报道,河北融投则曾经国内第二大、河北省最大的担保公司,其违约事件涉及面极广,众多银行、信托、民间借贷、资产管理机构牵涉其中,涉及资金可能达数百亿。
骗术:高息行骗!
骗局:MMM互助金融来自俄罗斯,创始人谢尔盖·马夫罗季在上世纪90年代初声名鹊起,有数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曾参与其建起来的MMM金融金字塔,但该项目仅存3年时间并于1997年崩溃,其因诈骗罪坐牢4.5年,出狱后继续行骗。2013年MMM互助金融登陆印度,但没来得及施展身手,便被印度护法机构起获。其团队被多个国家指控为诈骗团伙,骗完俄罗斯、印度后,骗至中国。
投资人先作为“提供帮助者”给“寻求帮助者”提供资金,就可获得系统内部货币。15天后,投资人再以“寻求帮助者”的身份,与新的“提供帮助者”配对,卖出内部货币。月息30%,通过发展下线来维持,许诺高回报和高抽成。
这其实是一个没有经政府核准的公司组织,只有一个复杂无比的网站,早在20多年前,就被定性为世界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之一。2015年12月25日该平台发布公告称:目前将取消所有的提现申请。
骗术:被骗者同时也是行骗者,利用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接的不是最后一棒的贪婪心态。
骗局:2015年12月3日,e租宝被曝出40人被调查,这一周e租宝高调应对媒体轰炸,发公告、发律师函、发公关稿。媒体与e租宝的关系剑拔弩张之时,2015年12月8日晚,公安部进驻e租宝,正式开始对其调查,晚上7点左右,e租宝的网站和APP均无法打开。2015年12月10日媒体又曝出,e租宝的实际控制人丁宁被抓,警方还带走了一批高业绩员工。e租宝母公司钰诚集团甚至连名牌、logo均被拆除。
至此,曾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段打广告、融资规模高达750亿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在喧嚣中寿终正寝,留下一地鸡毛。
G. 金赛银出事了,平安金赛银事件是怎么回事
金赛银出事了!最近平安金赛银事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9月底,位于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国平安集团北京分公司楼下,聚集了近百名投资人向平安集团维权。国庆期间金融界非常火的三个词:“中国平安”,“60亿”,“金赛银”。涉嫌200多名平安员工。
近百名投资人进行维权表示购买了中国平安北京分公司兜售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兑付危机,投资的钱拿不回来!其原因是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陷入严重的兑付危机!同时他们称有200多名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参与其中。
但购买合同,合同内容及落款均未有任何中国平安的表述和公章。据投资者爆料,销售、签合同从没见过金赛银等公司的人,都是只通过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先给钱,再给合同,见到合同的时候落款已经签好是金赛银。
一位姓赵的女士说:“我买了该产品,记得当时是平安的业务员,戴着平安的工牌,在法定工作日内,向我介绍该产品,并说是平安公司回馈老客户,只有VIP才能购买的产品,怎么转眼间性质就变了?这该怪谁?”
平安业务员:领导授意才敢销售
据界面记者表述,多位业务员说他们是在领导授意下才销售的上述产品,同时记者获得的证据也显示,在销售产品阶段,有平安保险营业部的负责人统一给业务员培训讲解上述产品。而且在7月,业务员向营业部的领导寻求解决办法,领导还给与回复称,“尽快约客户去尚都(金赛银北京公司所在地)谈延期补偿协议,由金赛银的人接待,减少业务员的压力。”
恐怖的金赛银,千名员工只剩20人
深圳金赛银是一家以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发行与管理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其官网宣称,其主要投资优质的地产并投项目、矿业并购项目,年化回报率可保持在50%以上,管理基金规模高达150多亿。据数据显示,金赛银在全国发行尚未兑付的基金产品共27只。
今年4月,金赛银就出现产品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紧接着上千名员工开始离职,目前仅剩不到20人,金赛银法定代表人王维奇也在9月份失踪。截至9月25日,根据金赛银委托的律师事务所统计,金赛银募集资金63亿元,尚未兑付的约30亿元。近期,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已对金赛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中国平安:官方未销售金赛银理财
事情被大量曝光后,平安官方正式回应,称从未参与销售,公司正在和投资人一起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办案,尽快查清案件事实。
1、平安员工私自销售金赛银理财产品?
平安:一直以来,平安人寿都明确规定禁止员工和业务人员违规代销非平安的产品,经查实,平安人寿官方从未销售过与金赛银相关的理财产品。
2、金赛银产品由平安保险投保?
平安:金赛银确实为张家界项目在平安保险购买过投保金额为2亿9千万元的“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平安承保的是金赛银公司相关工程项目的建筑工程险、财产一切险等财产险险种,承保险种与理财产品毫无关系,也没有对其理财产品做任何担保。
3、平安银行作为金赛银的托管行?
平安:银行的责任主要在于为客户提供账户开立、资金清算以及监督资金投资对象是否符合托管协议约定的投资范围等服务。托管行不承担基金的投资风险,不对投资收益的收回承担责任。
虽然这样的事情,平安再三表示官方并未销售该产品,但是这也暴露了其内控不力的问题,或难辞其咎!
挂羊头卖狗肉在银行里不足为奇
2015年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32910款,发行规模估计为19.75万亿元,然而产品信息披露数量严重匮乏,100余家银行在到期产品信息披露上得分均为零,这样的条件为“挂羊头卖狗肉的飞单”提供了温床。7月份,广发银行曝出767万“飞单”,后将其涉事员工开除。
警惕“理财顾问、业务经理”
据数据显示,受害的一般为中老年人,以来自中小城镇为主。据了解金赛银事件最大年龄受害人已达70多岁!他们的理财渠道很少,他们容易受到高收益、保本保息加上一些“大背景”的诱惑而踏入“飞单”陷进。警惕这些所谓的理财顾问、业务经理,遇到他们推荐的高收益产品,一定要多方咨询,如果信息不对称、官网查不到、合同落款不对劲,千万不要买,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H. 私募基金风险揭示书里面的风险等级怎么写
近年来,在监管宽松的环境下,私募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行业扩容的同时,也引发从业不规范等问题,监管层从加大现有私募管理、暂停个别地区工商注册等途径为行业“降温”。
去年12月开始,私募基金迎来监管升级。近日,证监会通报显示,2015年,监管机构共对14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开展了现场检查,配合地方政府对40余家涉嫌非法集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风险排查。最终有近6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了解,目前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万家,基金规模5.1万亿。规模扩容的同时也带来登记备案信息失真、资金募集行为违规、投资运作行为违规、公司管理失范以及涉嫌违法犯罪等诸多问题。
对私募市场颇有研究的宋清辉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私募集中出现较多问题,一方面因其公司管理薄弱和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更重要的是,与我国的金融活动信用缺失和监管失位不无关系。
近60家私募受罚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近60家私募被罚。具体来看,证监会对北京宝银创赢、华夏恒业、恒天财富、广州银润投资 、上海宝银创赢、中科招商集团、金赛银等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并对两家私募销售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对中科招商单祥双等8个私募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证监会还对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立案稽查;对2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或地方政府。
上述被处罚企业中,有中科招商及其董事长单祥双因多次向媒体披露巨额融资计划的具体投向,未在公告中涉及,也有宝银创赢此类项目缺少财务、律师第三方机构材料等现象。《投资者报》记者梳理发现,登记备案信息失真,信息披露违规,没有按规定报送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变更情况等行为在处罚中是最多的。
但此次通报的企业中,不乏诚信缺失,保本高收益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的企业。
以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例,其号称注册资本50亿,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100多亿,该公司对外公开表示,公司优质的地产并投项目、矿业并购项目,年化回报率均可保持在50%以上。
因对项目风控不严导致无力回款,投资者上门挤兑,员工纷纷离职,金赛银法定代表人王维奇也在9月份失踪,目前深圳警方已因其涉嫌非法集资立案侦查。
前海钜阵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创始合伙人龙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近来私募出现较多问题首先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同时缺少第三方机构的监督。
“其次,近几年的私募大发展也导致行业的确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自身专业性不足,对项目调查不彻底,风险管控不足等经营不善原因导致。”龙舫表示,像深圳金赛银这类负责人跑路的行为,性质则很恶劣。投资者应该及时维权,通过司法程序,依法起诉追究责任人。
监管持续收紧
2015年12月中旬,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发布的关于就《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私募基金监管的法律链条初现。该征求意见稿从私募基金销售主体、100万门槛到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今年1月份,北京市自1月9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已暂停投资类企业的登记注册,暂停核准包含“投资”“资产”“资本”“控股”“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另外,暂停登记“项目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投资顾问”“资本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投资类经营项目。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多区也陆续叫停了投资类公司的工商注册,包括上海自贸区内。深圳、重庆等地则稍加区别,暂时叫停了互联网金融类公司注册。此外,多家刚刚获得私募基金牌照的银行,突遭叫停。
一时间,监管收紧的消息甚嚣尘上。对此,宋清辉表示,京沪已叫停投资类公司注册具有试验效应,在详细的监管意见出台之前,其他城市可能也会跟进。监管层已经动真格了,私募监管风暴风雨欲来,未来私募公司注册与备案等将会持续收紧。
“此前私募行业监管环境宽松,随着私募行业爆发式增长,私募违规违法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收紧对私募行业的监管。”宋清辉表示,综合来看,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落实私募行业具体的、明确的监管政策,不能模棱两可或者频频临时进行“窗口指导”,二是做好私募公司的登记备案工作,加快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阳光私募受影响不大
虽然市场表现风声鹤唳,但多位受访私募人士《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二级市场阳光私募和一级市场股权私募等权益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智诚海威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卢伟强表示,阳光私募业务结构已经日趋完善,资金由银行存管,证券、净值均有券商管理,基金管理人接触不到这些产品核心就避免了“卷款跑路”等道德风险。
“相对而言,债权类私募的风险要大一点,尤其是与P2P、众筹相关的产品,投资者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卢伟强认为,对于债权类私募的注册备案或将日趋严格,但对于当前现存阳光私募等则冲击并不太大。
同时,他指出,当前个别权益类私募也存在向不特定对象宣传、用历史收益潜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这也是需要加强监管的内容。“监管趋严利于行业的合规,整体来看有利于行业自净。”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监管收紧政策并未影响行业“热度”。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加了4633家,其中,阳光私募增加了1976家,私募证券投资管理人的数量也突破了1万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基金经理也认为,进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的准入门槛,利于规范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促使私募产品阳光化。对于真正想在私募市场扎根、发展的私募机构而言,长期来看,属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