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医疗养老等领域将放宽行业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37条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
专家表示,通过放宽行业准入,扩大投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等措施,可以激发民间投资进入社会领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未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对稳定投资增长有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提出,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教育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开展PPP项目示范。
多位专家认为,通过PPP模式扩大社会领域投融资渠道很有必要。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国PPP项目已签约落地1351个,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超过30%;与年初相比,项目落地的数量、投资规模都增长了四倍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此前透露,PPP是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种模式,今年首先就是要通过PPP,使民营企业能够进入更多的领域。
高玉伟也表示,要保护好民间投资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除了放宽市场准入,以PPP带动民间投资也非常重要,要给予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的机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告诉记者,从PPP发展的角度看,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推动PPP健康平稳发展,会是未来的重要内容。政策层面要尽可能按照收益分享、风险共担相匹配的原则,推动优化PPP的实施,对于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要进一步细化,要有可操作的细则。
支持 将派发土地税费等政策红包
《意见》提出,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除对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适当倾斜外,鼓励盘活旧厂房、仓库等既有资源,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同时,强调税收政策落实,加大水电气热等价格优惠政策的监督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在土地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提出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新供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依法可按划拨方式供应。对可以使用划拨用地的项目,在用地者自愿的前提下,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市、县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应有偿使用的,依法可以招拍挂或协议方式供应,土地出让价款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支持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
“落实土地税费政策,有利于有效盘活土地等存量资源,拓宽企业抵押担保的融资渠道,也有利于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吴琦表示。
还有专家表示,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对激发市场活力有积极作用。以养老产业为例,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才能使养老项目实现层次化、差异化、商业化。不仅有中低端项目,也有高端项目,以实现从基础养老到养生养老的全面覆盖。
《意见》还提出,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发展。制定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规范,发展壮大在线教育、在线健身休闲等平台,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准入、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此外,要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协会商会的积极作用,建立全行业综合监管和评价机制,完善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实施监管信息常态化披露。
② 养老机构怎样通过保险来融资
现收现付制是政府根据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按照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养老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资金平衡方式,即本期养老社会保险收入仅仅满足本期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需要,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年度的养老社会保险支出储备资金。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在计划开始时缴费率较低,随着养老社会保险支出规模的增大,可及时调高养老社会保险缴款率以保持收支平衡。而且,它也不涉及投资及投资回收问题,管理成本较低。其缺点主要是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如果年度间经济波动较大,就会引起养老社会保险收入的波动,从而引发养老金支付上的危机。此外,现收现付制还要求人口变动相对稳定。现收现付制是以当期的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来支付当期退休人口的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当出现人口老龄化时,就会使当期工作人口的税负过重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二)完全积累制完全积累制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死亡率、出生率、退休率、工资率、物价指数等)进行长期综合预测的基础上,预计养老社会保险成员在享受养老社会保险待遇期间所需开支的养老保险基金总量,然后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并对不断提取而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投资运营,日后再将征缴的税(费)和投资回报用于向投保人兑现当初的养老社会保险承诺的一种资金平衡方式。这种方式坚持先积累、后受益的原则,一般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劳动者就必须依法定期缴纳一定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与此同时,也可能规定劳动者所在的单位或雇主也必须为其职工定期缴纳一定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二者合一,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运营,形成一笔可观的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待劳动者需要享受时,定期或一次性给付,受益的多少与供款的数量直接相联。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养老社会保险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不会出现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问题。并且,它还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它强调谁积累、谁受益,受益的多少取决于积累的多少;在实际操作上采用个人账户,产权界定清晰,有利于调动人们进行积累和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应付人口老龄化危机。缺点是这种模式要求在开办初期就实行较高的缴款率,并且运营风险较大,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难以保值增值,而且其收入再分配功能较差。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③ 养老金融是什么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养老金融是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的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体系。目前,在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的背景下,养老金金融步入新的轨道,养老服务金融成效初现,养老产业金融持续发力。
但与此同时,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养老金金融方面,制度设计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仍需提升;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多方因素制约,需求和供给不匹配;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不确定因素增加,机遇与风险并存。尽管一系列挑战制约了我国目前养老金融的发展速度,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养老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未来前景依然广阔。
养老金融的三大领域:
1. 养老金金融
指的是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其对象是制度化的养老金资产, 目标是通过制度安排积累养老资产,同时实现保值增值。
具体而言,养老金金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金制度安排,旨在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趋势、养老金制度体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可持续性困境的背景下, 通过政府、 单位和个人责任分担建立多支柱、 风险分散的养老金制度体系; 二是养老金资产管理,旨在保障养老金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我们知道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这些支柱里面还有很多的制度安排,同时还包括养老金的资产管理。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图如下
两幅图表达的意思是一样,想看哪幅看哪幅
2. 养老服务金融
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养老服务金融指的是除制度化的养老金以外, 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 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采取的一系列有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活动,其本质是通过金融创新保障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具体而言,养老服务金融涉及两方面的服务内容, 一是养老财富管理, 包括工作期以养老为目标的财富积累以及老年期养老资产的管理和消费, 旨在开发跨生命周期内平滑消费需求的专业化金融产品, 如银行业的养老理财产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基金业的养老目标基金,保险业的商业养老保险、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及信托业的养老信托等; 二是养老金融便捷性支持, 包括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的软件设计以及适老化改造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等等。
3.养老产业金融
指的是为与养老相关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其对象是养老产业,目标是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
养老产业金融业态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社会化养老功能逐步兴起, 养老产业需求不断增加, 但由于养老产业具有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等一系列特征,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
总体来看, 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广大国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财富, 从而为实现更加体面的养老提供经济基础, 养老产业金融的目标则是通过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 从而为国民更加体面的养老提供服务保障, 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④ 智慧养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行业概况
1、定义:科技赋能养老行业
智能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⑤ 昭通搞养老产业合适吗
在昭通市搞养老产业非常适合。
因为云南省人民政府是非常推荐建造养老产业的。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引导社会力量成为供给主体,加快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创新养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一院两制”和_盎チ_”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促进养老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放权力度。对整合改造社会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尽量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便利服务,符合政策条件的均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养老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水电气费用优惠等政策扶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经主管部门、产权单位(个人)同意后,政府以购置、置换、租赁、收回等方式将社会闲置资源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可由政府直接运营或以招投标方式提供给社会力量运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整合改造社会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
⑥ 养老院产业的相关金融政策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6〕65号)
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6〕65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文转发)等有关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迫切要求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二)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在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下,金融机构传统业务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是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是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机遇,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战略意识,加快养老领域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布局,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金融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组织、产品、服务和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四)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扶持。以市场化为方向,以政府扶持为引导,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金融资源向养老服务领域配置和倾斜。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服务。立足区域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需求实际,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服务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金融支持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各类规划和政策的衔接,以满足“老有所养”、推进医养结合和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需求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除制约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寻求重点领域突破。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组织更加多层次,产品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加多样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和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三、大力完善促进居民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
(六)创新专业金融组织形式。
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个人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和战略转型相结合,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支持金融机构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或分支机构组建服务养老的金融发展专业团队、特色分(支)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七)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开展养老领域金融业务。
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发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价格公允的产品,提供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鼓励信托公司利用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开发各类附带养老保障的信托产品,满足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八)积极培育服务养老的金融中介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引导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面向养老服务业开展征信、评级服务,鼓励银行与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实施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扶持。支持发展与养老领域金融创新相适应的法律、评估、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与养老信息和智慧服务平台合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积极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九)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建立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民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养老信贷专项培训,提升信贷服务专业化水平。
(十)加快创新养老服务业贷款方式。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承贷主体,对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向投资企业或个人作为承贷主体发放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设立小型养老服务机构,或招用员工比例达到政策要求的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给予支持。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灵活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式。
(十一)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以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抵押,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创新,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在风险可控、不改变养老机构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可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其他资产抵押贷款的可行模式。
五、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十二)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探索建立民政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融资。探索利用各类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渠道。
(十三)支持养老服务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支持处于成熟期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鼓励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积极发挥各类担保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对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可以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募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小微养老服务企业发展。
(十四)鼓励多元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支持各地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PPP项目的融资机制,为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与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基金模式,探索运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股东借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资者积极投资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服务企业。
六、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
(十五)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完善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组成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向中小企业覆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促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十六)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产品,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使用医保基金账户结余统一为参保人购买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支持保险公司发展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为养老机构运营提供风险保障。
(十七)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委托市场化机构多种渠道开展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七、着力提高居民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八)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便利性。
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支持金融机构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强助老设备、无障碍设施建设,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提供敬老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老年客户电话银行服务流程。
(十九)积极发展服务居民养老的专业化金融产品。
鼓励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养老型基金产品,鼓励个人通过各类专业化金融产品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信托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养老模式和产品,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
(二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
金融机构要积极介入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养老保障与福利计划等业务,做好支付结算、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等基础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为老年群体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适当减免开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探索提供商户优惠、医疗健康、休闲娱乐、教育咨询、法律援助等配套增值服务。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加大理财产品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拓展老年人金融知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老年人办理大额转账等业务应及时提醒查阅,在面向老年人销售保险、理财产品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八、加强组织实施与配套保障
(二十一)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建立人民银行、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形成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合力。制定并定期完善养老服务业指导目录,发布更新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信息,建立健全项目数据库和推荐机制。对纳入数据库并获得民政部门推荐的优质养老服务项目,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支持。各级民政部门应指导养老机构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承贷能力和偿付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和扶持。
(二十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
加强信贷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和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领域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监管,以利于金融创新稳妥有序开展。
(二十三)加强政策落实与效果监测。
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养老领域金融业务发展的统计与监测分析。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会同民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部门等,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
内容来源于养老信息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65号)全文》
⑦ PPP养老模式,改变未来养老格局
随着我国人口框架的变化,整个养老产业链的供需关系也日渐失衡,在我国养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类资本也参与到养老这条赛道之中。PPP养老模式可谓是顺应时代的产物,今天就来谈谈何为PPP养老模式,以及PPP模式会给社会养老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⑧ 养老行业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养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延华智能(002178)、万达信息(300168)、易华录(300212)、爱侬养老(870925)、九安医疗(002432)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养老行业全景图谱、中国智能养老建设重点政策汇总、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比重、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区域分布
行业概况
1、定义:科技赋能养老行业
智能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⑨ 养老行业前景如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
老人也难受
其实我觉得老人也难受,对老人暴力行为其实在规模大的养老院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冷暴力,忽视避免不了,因为护理员真的都很累了顾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绪,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顾。
⑩ 我觉得现在的养老也是一个问题,这是否是一个创业的机遇呢
是很好的创业机遇。养老问题确实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个问题函待解决,以前都说养儿防老,但是现在的青年主力军又是当时计划生育的那一代,本身生存压力又很大,所以说从养老角度出发去创业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10)养老行业投融资扩展阅读:
快速老龄化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市场,权威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已达到10000亿元左右,但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有3000亿元。即老龄产业只占老年人消费总量的30%,其余70%是靠一般性产业实现的。2013年老年人养老消费规模达到30000亿元。据预测,2030年养老金支出将达到24.5万亿元,2050年达到148万亿元,分别占届时GDP的6.7%和9.2%。2011年财政资金支持基本养老金3277亿,2050年将增长到24万亿元,增长73倍。
国民经济调整转型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为养老产业快速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养老产业作为惠及亿万老人的重要产业门类,可为国民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产生新的带动,形成重大突破。真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国家养老新政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13年9月国务院35、40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各部委相继推出了30多项养老和健康服务业新政。新政策涉及用地、融资、财政资助、税费减免、人才队伍建设、医养结合等诸多方面,为突破多年来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几个瓶颈提供了政策保障。
各地也纷纷出台贯彻国务院文件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养老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职能转变为养老产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强大动力。政府职能转变,关注保困难、保基本、兜底线。养老产业发展更多交由市场决定和调节,政府只是在制订政策、总体规划、颁布标准、保障基本、检查监督上发挥主导功能,操作层面更多交由社会力量经办,从而真正实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离。
养老产业发展面临改制、改革、改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公建民营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潮流。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和兴办、托管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已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主流。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服务方式并存必将成为养老产业的基本业态。大量从房地产和其他产业剥离出来的巨额资金、社会闲置资金和游资瞄准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开始投入、建设和运营各类养老设施。